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12月14日電(記者 王旭泉)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正式啟動。啟動儀式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出席啟動儀式,以視頻方式發表致辭。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主播、「漢語橋」冠軍導師海霞,北京語言大學、英國駐華大使館、泰國班凱技術學院、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匈牙利羅蘭大學、希臘愛琴大學、埃及駐華大使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等有關機構負責人,分別圍繞有關新項目做了發言。現場150多名北京有關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全球100多個國家1600多名觀眾線上參加了啟動儀式。

田學軍致辭指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載體。學習和掌握不同國家語言,對促進各國經貿投資合作、文明交流互鑑和人民友好往來具有積極意義。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限制了國與國之間的往來、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但我們心與心的距離不應疏遠,各國民眾特別是青年人學習彼此語言的熱情不會消退。

田學軍指出,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據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表明國際中文教育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中文教育並沒有因為疫情放慢發展的腳步,中外各級各類學校和專業機構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開拓新模式、打造新平臺,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進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時代。

田學軍說,兩個月前,全球首個網絡中文課堂—希臘愛琴大學網絡中文課堂正式投入運營。該課堂根據希臘方面的實際需求量身打造,採用班級制,實行遠程直播+群組輔導的教學方式,教師提供遠程教學服務,並為每名學員配備了紙質教材和定製APP軟體,力爭讓大家有良好的學習體驗。兩周前, 「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中國青島,旨在利用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提供服務。

田學軍表示,疫情加速新技術應用,推動語言學習變革。本次交流周以「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為主題,順應了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趨勢。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加強語言教育的雙向交流與合作。同時,歡迎中外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際中文教育,打造新的發展業態,形成新的合作模式,推進在線中文教育平臺建設、資源建設、標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中文教育實現高質量融合發展。相信在各國政府、企業和專業機構的關心支持下,在各國中文學習者、愛好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國際中文教育一定能夠迎來新的發展、邁上新的臺階,為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與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新的力量!

啟動儀式上,結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主題,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致辭介紹了學校參與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做法;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公使包邁岫致辭介紹了中英合作開展「中文培優」(MEP)等項目的成功經驗;泰國班凱技術學院院長巴緹·朱拉勒致辭肯定了中泰合作開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特色項目;天津師範大學校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鍾英華致辭提出了相關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參與國際中文教育的新型模式;匈牙利羅蘭大學副校長郝清新致辭回顧了中匈合作開展高校中文院系專業的基本情況;希臘愛琴大學校長克麗絲·維齊拉基致辭介紹了本校全球首個網絡中文課堂的工作進展;埃及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參贊烏麥伊麥·迦尼姆致辭展示了中埃雙方合作開展埃及中小學中文教育的最新成就;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播師海霞致辭介紹了自己參與指導「漢語橋」世界大中學生冠軍賽的故事和體會;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致辭介紹了企業支持國際中文教育的設想。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總結致辭表示,作為國際中文教育專業機構,語合中心主要負責統籌建設國際中文教育標準、教師、教材、考試等資源體系,支持中外學者、教師和學生交流,運行漢語水平考試、漢語橋、新漢學、獎學金等項目,同時大力促進中外語言雙向交流和多元合作。面向未來,語合中心將致力於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可持續、高質量新發展,不斷創新推出適應需求、靈活多樣的新項目,努力構建多主體、多層次的新型夥伴關係,不斷擴大國際中文教育的「朋友圈」,增強國際中文教育「大家庭」的吸引力。

致辭環節結束後,中外嘉賓手按象徵國際中文教育大家庭的水晶地球儀,一起啟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由語合中心發起,由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漢考國際、五洲漢風等20多所知名高校、專業機構、社會組織和相關企業聯合主辦,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以線上為主的活動方式,旨在為全球廣大中文學習者、愛好者和教育工作者搭建展示成果、分享經驗、加強協作、謀劃未來的新平臺,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延續和創新舉辦國際中文教育大會的新舉措。交流活動持續一周,場次多達23個,分議題60多項,包括國際中文教育願景與使命、創新與發展等論壇,中文教師專業發展、在線教學資源建設等研討,「中文+職業技能」項目、區域/國別中文教育政策等交流,以及「漢字風景」「民以食為天」「唱歌學中文」等線上展示體驗等活動。

(編輯:富文佳)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全球超70國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國際中文交流周啟動儀式現場,圖片來源: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12月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正式啟動。
  • 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人民網訊 12月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正式啟動。啟動儀式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出席啟動儀式,以視頻方式發表致辭。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舉辦
    12月14-20日,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等機構共同主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線上成功舉辦。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遠程中文教學師資支撐與培養」論壇召開
    央廣網上海12月16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錢俊妮)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遠程中文教學師資支撐與培養」線上論壇昨天召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靜煒出席論壇,上海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工作處處長張雪梅主持,海內外共六百餘名遠程中文教育專家及中外教學機構代表在線參會。靜煒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新形勢和新挑戰下,廣大國際中文教育工作者適時調整,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遠程中文教育,為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
    「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在日前在京舉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上,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透露的這組數據從側面印證了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正式啟動
    中國日報網12月16日電 (記者 王旭泉)14日下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期刊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文聯盟直播平臺正式開啟。
  • 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啟動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下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期刊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文聯盟直播平臺啟動。
  • 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14日在北京啟動。記者從交流周活動上了解到,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在啟動儀式上表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載體。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據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疫情國際中文學習需求反增,多所孔子學院學員增加
    當前,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發起的「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活動正在進行中。12月17日,澎湃新聞從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獲悉,疫情之下,線下中文教學開展難度加大,各國民眾學習中文需求卻不減反增,如西班牙馬德裡大學孔子學院的學員人數就增長了20%。
  • 紐西蘭「中文周」啟動 中國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紐西蘭「中文周」啟動 中國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僑網10月19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隨著中國和紐西蘭兩國人文交流的不斷深入,紐西蘭國內講中文、學中文的熱情也在不斷攀升。
  • 《福到全球千萬家》國際文化交流工程正式啟動
    「大家一起寫書法福到全球千萬家」就是一項以中華福文化為底蘊、書法藝術為載體的國際文化交流公益工程。2020年12月3日,主辦方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中心在中華世紀壇,聯合舉行了這一工程的啟動儀式暨書法家福字春聯作品展。
  • 【直播】第二屆「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
    金黔在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教育部和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外事辦、貴州大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承辦的第二屆「中國一東協教育交流周」將在貴陽花溪拉開序幕。本網將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 國際中文教育中外企業家論壇順利召開
    論壇由五洲漢風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錦紅主持,論壇聚焦於「國際中文在線教育的市場前景」 「國際中文在線資源的建設與應用」 「在線教育企業如何更好地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服務」 「基於網絡平臺的國際中文教學考」 「如何搭建企業共同體共同助力國際中文教育」五個議題。
  • 「聚焦新需求,推動新發展」——中國與非洲國家中文教育合作前景...
    與會嘉賓紛紛提出,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區分專業方向設置、實施「訂單式」人才聯合培養等方式,必將推動非洲國家中文專業高質量建設,有效促進學生就業。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校長馬米認為,推動非洲各國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中文教育領域專業化項目交流,發展全面夥伴關係。
  • 中國與亞洲國家中文教育合作前景研討會召開
    作為2020年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此次研討會聚焦「政府間國際中文教育合作項目現狀及展望」和「如何更好支持亞洲各國中文教學高質量發展」議題,邀請阿聯、沙特、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政府官員、海外華人組織代表、中外高校負責人和專家學者進行充分交流,總結和分享經驗,共同為推動亞洲國家中文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20多個國家的150餘名相關領域代表踴躍參會。
  • 書寫五洲 福到萬家——〈福到全球千萬家〉國際文化交流工程正式啟動
    福到全球千萬家」就是一項以中華福文化為底蘊、書法藝術為載體的國際文化交流公益工程。2020年12月3日,主辦方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中心在中華世紀壇,聯合舉行了這一工程的啟動儀式暨書法家福字春聯作品展。
  • 2020海口國際食尚美食消費季正式啟動
    拉動疫後消費復甦,助力海口經濟內循環2020海口國際食尚美食消費季正式啟動8月19日,由海口市人民政府指導,海口市商務局主辦,海南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承辦的「2020海口國際食尚美食消費季」活動正式啟動。
  • 俄羅斯電影周於廈門開幕 中俄聯手啟動培養影人計劃
    12月7日,第33屆中國金雞電影節系列活動「2020廈門·俄羅斯電影周」,在廈門拉開帷幕,正式啟動為期5天的俄羅斯電影展映活動。在影片展映期間,《雪暴》、《魔鬼的精神》、《目睹者》、《幻影》等6部俄羅斯佳片將如期與廈門觀眾見面,其中開幕影片《雪暴》將進行全球首映。
  • 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國外約2500萬人正在學漢語
    在教育部今天(2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表示,2019年在我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比達54.1%。同年,中國與俄羅斯雙向留學交流人員規模突破10萬人。
  •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舉辦「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與海外需求問題...
    北京時間11月12日17-19點,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與西班牙卡米亞斯大學(Comillas Pontifical University)漢語教師碩士項目部合作舉辦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與海外需求問題」線上學術研討會。雙方各有五位發言人,從各自的教學實踐出發探討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模式、西班牙漢語教學現狀、漢語教學法發展趨勢、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