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舉辦「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與海外需求問題...

2020-11-30 人大新聞網

北京時間11月12日17-19點,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與西班牙卡米亞斯大學(Comillas Pontifical University)漢語教師碩士項目部合作舉辦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與海外需求問題」線上學術研討會。雙方各有五位發言人,從各自的教學實踐出發探討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模式、西班牙漢語教學現狀、漢語教學法發展趨勢、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等問題。

研討會分為兩個環節。在研討會第一環節,卡米亞斯大學五位代表分享了該校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項目和西班牙漢語教學特點。

卡米亞斯大學國際處中國事務組專員趙晶麗首先介紹了西班牙漢語教學的背景與現狀,她表示,中西兩國教育部都在努力推進西班牙的中文教學,目前中文作為第二外語已走進幼兒園和中小學課堂,未來有可能成為大學錄取的外語之一,中文教學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卡米亞斯大學中國事務組組長Pepe Amián 介紹了中國留學生在西班牙的生活適應情況,展示了西班牙在文化、教育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歡迎中國學生去西班牙學習。

三位卡米亞斯大學教師代表從教學理論和教學法等專業角度介紹了該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學項目特色。

項目教務主任Sole Amián(金索萊)以多元智能教學法為例介紹了西班牙少兒趣味漢語教學方法。在卡米亞斯大學任教多年的資深講師孫紹華分享了海外漢語教學的難點,她表示,在西語國家的中小學課堂上教授中文需要教師思考母語對於學習者的影響,重視不同年齡的喜好差異,因地制宜地運用活動、遊戲等方法開展教學。

卡米亞斯大學教育學院和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漢學家Ignacio Ramos(達奇)是介紹了在項目中開設跨文化課程的必要性 。他表示,在歷史上東西方之間存在很多刻板印象,缺少交流平臺,國際中文教學是在培養可以打破壁壘的跨文化人才,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將學生培養成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責任感的人。

在研討會第二環節,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五位教師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分享了中國人民大學漢碩項目特色。

副院長李祿興首先分享了漢碩教學能力的培養途徑和效果,他表示,漢碩不僅需要學習普遍意義上的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知識,還需要補充專業性漢語知識及語言教學知識。

學科理論與建設教研室主任、教授蔡永強介紹了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漢碩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路徑,他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漢碩培養的重點方向,需要以內向專業化、外向本土化、跨文化雙向交流以及基於教師指導團隊的專業實習等四條路徑培養漢碩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漢語國際教育教研室主任潘晨婧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漢碩項目近幾年的發展狀況和學生就業情況,她表示,近五年中國人民大學漢碩項目報考人數不斷增加,生源質量不斷提高, 畢業生實現百分百就業。

副教授趙萬勳以海外漢字教學的層次性為例分享了國際中文教學經驗,他把針對成人的漢字教學分為展示、 認讀、 書寫三個層次,從漢字作為工具的角度來看,在課堂提供語言使用的情境漢字有助於漢字教學。

副教授陳晨分享了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漢碩培養現狀和特色,她認為,在漢語教學中不存在通用的教學法,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學習需求等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研討會上,參會雙方圍繞漢碩培養等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如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漢語教學法、拼音與漢字的學習順序、電子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等。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研究員張靖作為會議組織者感謝參會嘉賓的發言和討論,她表示,希望未來可以與卡米亞斯大學開發有助於中國人民大學漢碩培養的合作項目,為學生尋找更多海外教學實踐機會。

相關焦點

  • 【國際教育學院20周年】天津大學紮實推進來華留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本站訊(國際教育學院供稿)天津大學是1954年首批招收來華留學生的院校之一,從外國留學生辦公室到2000年正式成立國際教育學院,風雨兼程六十六載,春華秋實二十年,共培養了來自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0餘名留學生。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遠程中文教學師資支撐與培養」論壇召開
    央廣網上海12月16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錢俊妮)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遠程中文教學師資支撐與培養」線上論壇昨天召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靜煒出席論壇,上海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工作處處長張雪梅主持,海內外共六百餘名遠程中文教育專家及中外教學機構代表在線參會。靜煒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新形勢和新挑戰下,廣大國際中文教育工作者適時調整,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遠程中文教育,為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疫情國際中文學習需求反增,多所孔子學院學員增加
    當前,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發起的「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活動正在進行中。12月17日,澎湃新聞從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獲悉,疫情之下,線下中文教學開展難度加大,各國民眾學習中文需求卻不減反增,如西班牙馬德裡大學孔子學院的學員人數就增長了20%。
  •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專委會 冀壯大國際漢語教師隊伍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範大學校長鍾英華當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教育相關學術研究及交流,尤其是要創造多種形式培養培訓本土漢語教師,不斷發展、壯大國際漢語教師隊伍,推動世界漢語教學領域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科建設,促使更多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 2020年華東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考研真題分析
    2020年考研已經落下帷幕,請已經走出考場的20年考生和即將走上複習之路的21年考生跟著勤思考研的老師一起來分析2020年華東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考研真題吧!一、試卷分析2020年華東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真題與2019年真題相比,題型變化較大。
  • 【聚焦研究生教育會議】天津大學舉辦國際一流研究生培養論壇
    本次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由研究生院,人事處、教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共同舉辦。論壇邀請了數位具有豐富海外學術經歷的專家和青年學者及我校戰略合作辦學機構的外方代表,就一流研究生培養的理念、模式及舉措分享經驗、開展研討。王樹新副校長出席會議並講話,各學院研究生副院長、機關部處代表、研究生導師、研究生教務員等共計130餘人參加會議。會議由研究生院培養辦主任齊崴主持。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成為海南省華文教育基地
    朱玉華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獲批華文教育基地表示祝賀,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海外華文教育工作表示衷心感謝,希望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圍繞海外華文教育工作目標、要求,充分發揮學校辦學特色、承擔華文教育理論研究、華文教材研發、華文教師培訓、舉辦華裔青少年活動等工作。
  • ...交流的雙向之窗——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暑期學校(國際小學期)的實踐
    按照修訂的培養計劃,要求本科學生在校期間需選修一門暑期學校課程。同時,在校碩士生和博士生也可報名參加暑期學校。為了促進中外學生交流,學校積極招收國際學生與本校學生同堂上課。專門建設了暑期學校項目英文官方網站,制定詳細的暑期學校項目宣傳推廣計劃。2012年,暑期學校共錄取了317名海外學生,其中外國籍學生214人,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94人,港澳臺籍學生9人。
  • 乾貨|2020年漢語國際教育這個行業到底怎麼樣
    漢語熱席捲全球的原因,細細說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①世界漢語學習需求急劇增長②孔子學院總部高度重視③國家政策支持01、世界漢語學習需求急劇增長目前,全球華人共5000多萬,全球共2萬個中文學校,學生400人以上的佔50%。
  • 湖南交通職院在泰國設立中泰國際學院
    湖南交通職院在泰國設立中泰國際學院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日訊(記者 王茜 通訊員 孫群濤)日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泰國杜西技術學院、泰國教育部職業教育委員會曼谷職業教育中心、北京唐風漢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四方籤訂
  • 「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正式啟動
    中國日報網12月16日電 (記者 王旭泉)14日下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期刊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文聯盟直播平臺正式開啟。
  • 海外漢語教學在疫情中如何發展?
    此次培訓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舉辦,以適應日益增長的漢語教學需求和新冠疫情線上線下教學結合的新常態,進一步提升漢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建立本土漢語教師資源共享、經驗交流、溝通互動的有效平臺,促進歐洲英語區漢語教學的蓬勃發展。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舉辦
    12月14-20日,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等機構共同主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線上成功舉辦。
  • 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
    甜甜的故事正是眾多海外中文學習者的縮影。持續升溫,大有可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範大學校長鍾英華表示,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也是促進民眾相知相通、交流互鑑、消除障礙、彌平鴻溝、達成心靈共鳴、實現發展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國際中文教育在當今時代大有可為」。
  • 行玉華:疫情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及應對策略
    一、面臨的新形勢(一)海外環境的惡化與新機遇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衰退、全球化收縮會直接導致建設資金減少、保障資源不足、學習市場萎縮、學習動力受限等問題;國際關係變化,人文交流受到威脅,不同國家、民族在衛生理念、社會規則、自由尺度等方面的文化差異凸顯
  •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落戶華東師大
    他表示,此次大會和未來兩天的「國際中文教育高級講習班」是由華東師範大學承辦的「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的兩項重要學術活動。學校作為最早開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高校之一,歷來重視國際中文教育並設有專門的二級學院。
  • 西安文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舉辦 中秋月團圓,桂香飄文理體驗活動
    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加強與留學生的文化交流,增進兩國學生之間的友誼,9月11日下午,國際教育學院在我校舉辦泰國留學生「中秋月團圓,桂香飄文理」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學生處處長李昉、統戰部部長丁迪安、國際教育學院院長趙彤、副院長董洪傑及以及來自泰國斯巴頓大學、合艾大學的26名留學生參與了此次體驗活動。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中國日報網12月14日電(記者 王旭泉)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正式啟動。啟動儀式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出席啟動儀式,以視頻方式發表致辭。
  • 漢語國際教育:熱冷交匯,涓涓細流能否匯成大江大河?
    比如疫情爆發初期,鄰國日本捐贈的抗疫物資上列印的漢語古詩,就極大溫暖和感動了我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漢語原來這麼美,又這麼有力量!國際教育不一定非得去國外或者在國外,在國內把本土的、傳統的語言文化傳授予外國民眾,也是一種國際教育。
  • IMCPI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獲得英國Pearson權威認證
    自2008年以來,IMCPI已經培養和輸出了超過2萬名國際漢語教師,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IMCPI也向世界500強企業提供對外漢語教學服務,包括GOOGLE、美國通用汽車、荷蘭飛利浦、中歐商學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