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冷飲?防曬衣?古人度過夏天有妙招!

2020-12-23 夜下讀青史

捱過了六月,來到了七月,盛夏的寒暑天氣曬得整個人都要融化掉,還好現代科技發達有空調、風扇可以幫我們驅走炎熱。如果穿越回古代的話,我們該如何避暑呢?

冰箱

冷飲最早出現於周朝,那個時候享用冷飲的還是王公貴族,他們使用一款叫做冰鑑(bīng hàn)的容器來儲存冰塊並食物放在裡面保鮮、冰鎮,簡直是電冰箱的雛形。

除了保鮮、冰鎮的作用外,冰鑑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放在屋子中央當冷氣排放機使用。當然到了冬天冰鑑還可以當保溫壺來放熱水,簡直是一物多用,一舉三得。

冷飲

古代沒有肥宅快樂水,想喝飲料得自製。春秋戰國的諸侯們偏好自己動手搞冰米酒喝,到了唐代有人發現了商機,於是冬日採冰儲存冰塊,夏日自己動手製作冰飲和冰食來進行售賣。

就連杜甫都有專門寫「冰商」的詩句——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出自《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

宋代市井生活繁榮,夏天街邊有專門的冷飲店來售賣冰食和冷飲,來往客人接連不斷,到了夜裡三四點都還十分紅火熱鬧。

冷飲花樣越來越多,讓人目不暇接,到了清代,中藥變美食的冰鎮酸梅湯頗受歡迎。等到晚清,碳酸汽水加果汁出現在各大冷飲店中,連街邊小販都有售賣。

冰激凌

冰塊、蜜糖、珍珠粉、牛奶放在一起,你能想到什麼?這可不是黑暗料理,這是元代的「冰激凌」——冰酪,其口感外形和冰激凌極為相似。

冰激凌的口味到了清代還演變成了杏仁味的冰激凌杏仁豆腐,西瓜味的琥珀糕,經典傳承水果冷拼。

防曬衣

說完了吃的,來說一說古代到了夏天都穿什麼樣的「防曬衣」。

記不記得王馬堆的素紗禪衣?薄如蟬翼,重達48g的紗衣,想想就很嚮往。

防曬衣在中原大地流行的同時有少數遠離中原的地方流行短衣短褲,類似於現代的短袖短褲。然而中原人覺得穿短衣短褲不守禮法,頂多穿開襠褲……

不過有竹衣(細小單枝竹管串接成網狀的衣服)來當內衣隔汗用,又輕薄又隔汗,時尚又靚麗算是一道夏日的風景線。

反正夏天會很快的過去,不如就嘗試的去做一下古代的冰飲冰食來享受一下!

相關焦點

  • 沒有空調和冰淇淋,古人夏天怎樣過,他們竟然吃冷飲,這麼先進?
    現在已經進入了二伏天,因為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了,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走到哪裡都有空調。小編每天上班,公司裡面開空調,從上班開始直到下班結束,這期間,空調是不停的。到超市裡面買東西,裡面也是空調,很多老人為了省電,都會在超市的座椅上,一坐就是一天。
  • 古人是怎麼避暑的?先秦有「冰箱 」「空調房」,宋代流行喝冷飲
    各個朝代的人又是如何度過炎炎夏日的呢?先秦、兩漢時期早在商朝時期,人們就已經懂得冬天鑿冰儲存,主要是放在地窖(凌陰)裡,夏天的時候再拿出來解暑或者吃。西周、東周時期,還有專門管理冰的人,比如當時的「凌人」,就是負責貯存冰的官吏。
  • 如何快樂地度過長沙的夏天,當然是靠冷飲呀
    有一說一,好呷婆真的覺得長沙什麼都好,就是夏天熱得有點討嫌。如非必要,好呷婆在夏天基本不會出門,但凡要出門,好呷婆就會提前想好去哪吃冷飲,這是對長沙的夏天最基本的尊重(提前想好的話出門的時候能有目的性,然後就可以少在太陽底下待一會啦)今年的夏天一如既往的熱,為了維持生活的好呷婆又得出門了。
  • 古人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是如何度過炎熱呢?看雍正的蓆子就能明白
    人們不禁開始懷念夏天,儘管炎熱酷暑,但空調和冷飲卻能解暑。想起這裡小編不禁發問,古人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情況下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呢?儘管遠古時代沒有空調,但它們卻有自己的方法,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周王朝,貴族們會挖出巨大的洞穴,每個炎熱的夏天都會到洞穴裡來消暑。
  • 孵空調 打水仗 吃冷飲……申城驕陽烈日 動物消暑有妙招
    面對高溫,上海動物園的動物們有哪些防暑妙招呢?記者從園方獲悉,動物的「福利」不輸給人類,孵空調、打水仗、吃冷飲,各種動物都在愜意度夏。「孵空調」不可少桑拿天裡,「孵空調」必不可少。比如國寶大熊貓「風光」兄弟,室內展區的空調早已全部開啟,「和風」和「星光」對高溫渾然不覺,自顧自地啃著竹子,倒是隔著玻璃的遊客們滿頭大汗,只能在室外享受「桑拿浴」。同居「熊貓嶺」的鄰居小熊貓,也同樣受到了空調房待遇。每天中午睡個慵懶午覺,一到涼爽的夜晚,這種夜行性動物就開始活躍了。
  • 與夏天有關的五首詩詞,帶你了解古人是如何舒服地度過酷熱夏天的
    說到和夏天有關的詩詞,你能想起幾首呢?大家都熟識的有《小池》、《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觀刈麥》、《約客》,你還能想起來其他的嗎?確實相對於春、秋、冬來說,古人關於夏天的詩詞特別少,其實古詩詞中的夏天還是挺好的。
  • 在沒有電冰箱的時代,古人夏天是怎么喝冷飲消暑呢?
    在酷熱的夏天,烈日當空,人們都喜歡買奶茶、冰淇淋、冷飲等解暑的冷凍飲料來解渴。在沒電冰箱的古代,古人在夏天能喝到了冷凍的飲料嗎?雖然古代沒有電冰箱,但是聰明的古人也發明了不少解渴的冷飲。一般來說,有這些:一 井水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最解渴的冷飲就是井水。井水一直流淌在地下下,沒經過陽光的暴曬,比地面的河水清涼。井水掏起來也非常方便,不用花費錢。古代在生活中煮飯用的水,都是從井中挑出來的。由於古代是小農社會,很多人不是地主就是農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井,非常便捷。
  • 古人消暑有妙招 瓷枕冷飲冰棍一個都不能少
    面對高溫天,大家靠各種納涼產品「續命」,但在古代,沒有冰箱、電風扇和空調,人們卻有最低碳環保的絕招,把這蒸籠般的日子過成了悠哉的詩。從成都博物館收藏的幾件藏品中,足以窺見古人避暑也是相當智慧了。團窠對獸紋夾聯珠對鳥紋半臂半臂衫夏天大家都穿著清涼,那古代有沒有這樣的衣服?在成都博物館,館藏一件唐代半臂衫,成博講解員介紹,「這件半臂衫看起來跟我們現在夏天穿的短袖差不多,最早是由北方的遊牧民族傳過來的。」
  • 沒想到古人夏天這麼會享受:冰鎮瓜果冷飲、超寬敞「豪華冰箱...
    遭遇史上最熱夏天,現代人只想鑽進空調房裡不出來,那穿得多、沒空調、沒冰箱的古代人,是如何避暑的呢?  其實,古人的避暑方式遠超我們的想像,腦洞大開,甚至花樣百出。他們寫詩詞「吐槽」,吃冷飲消暑,建冰窖、地井、冷藏室、自雨亭等,堪稱現代冰箱、空調房的「鼻祖」。
  • 1000年前怎樣過夏天?空調房裡,皇帝吃冷飲吃到拉肚子
    空調房西瓜,空調,wifi,當我們在空調房裡悠然自得的時候,總會忍不住好奇:在沒有空調的古代,人們是怎樣熬過一個又一個炎夏的冰箱古人無法在夏天製冰,但會在頭一年冬天鑿冰、儲冰,以供來年使用。在先秦時期,就有儲冰這種操作了。
  • 古人沒有冰箱和空調,不僅有冰淇淋吃,還有冰酒喝,怎麼辦到的?
    每到氣溫升高的時候,長輩們總是告誡我們,要多清熱降火,吃些解暑熱的東西,不要老是呆在空調房裡,不要一直吃冷飲。這些諄諄教誨的確是為我們的身體著想,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如今我們能吃到冷飲,吹到冷氣,都是因為有冰箱空調,那古人沒有冰箱和空調,他們是怎麼過夏的呢?
  • 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炎炎夏日,古人避暑技術經歷了哪些發展?
    對於小夥伴來說,一年當中最為難熬的就是夏天,不斷上漲的溫度讓人一出門就能感覺到 "烤人肉"的香氣,屋子裡如果沒有空調、電風扇、冷飲這些"解暑神器",那會很難熬過這炎炎夏日。古人沒有現代這些高科技產品,那他們是怎麼度過夏天的呢?
  • 沒有空調的古人是怎麼熬過夏天的?
    夏房是古人為了避暑專門選址打造的居室,效果不亞於我們裝有現代製冷設備的房間。先秦有「窟室」,秦漢皇室的「凉殿」,隨後還有「冰室」和「涼窖」,都屬於夏房,相當於古代皇親貴族的VIP娛樂包間。所以說著說著又回到了上面的貴族和夏天有個約會,突然覺得有點難過,要不文章就此完結吧。
  • 現代人夏天可以待在空調房裡,但古人在炎熱的夏天做什麼?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06,閱讀約2分鐘在擁有高科技的現代,我們可以在炎熱的夏天躲在空調房裡,但在沒有現代高科技的古代,他們在炎熱的夏天是如何生活的?古代人過夏天的畫面是在樹蔭下,或在水邊,享受著小河吹來的微風。
  • 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在夏天儲存食物和製作冷飲的?
    每到夏天,街上的冷飲店就會聚集一大批購買冰奶茶和飲料的年輕人,冰棒批發店也聚集著一堆為小朋友購買雪糕的父母們,喝上一口冷飲,仿佛夏日的炎熱都被驅趕了一大半。現如今挨家挨戶都配備一臺冰箱,冰箱是四季必不可少的電器,有人甚至認為,冰箱是近現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不時不食︱沒有冷飲的古人,到底靠什麼度過暑熱的夏天?
    暑熱深入,憂熱煩渴,想著:沒有冷飲的古人,到底是靠什麼度過暑熱的夏天?翻閱古籍消暑食方,無意得知熟水一物。甚為驚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滷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 紫蘇熟水 /紫蘇熟水是以紫蘇葉為主的古飲,最早載於宋代周密的《武林舊事》。在南宋時期,紫蘇熟水是當時街市上最流行的飲料。
  • 古人的消暑冰術:沒有空調怎麼過「熱死人」的夏天?
    俗話說得好,大暑小暑,有米也懶得煮。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古人可沒有現在的冰箱,空調可以用,似乎除了扇子,古人已經沒有了其他的辦法度過酷熱難耐的夏天了。其實不然,早在商周時期,冰就被古人用來消暑納涼了,他們不僅用冰製作飲品,冰鎮水果,而且還用冰製作「空調房」,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啊。古人以冰消暑早在商周就開始了,並且還專門設置了掌管採冰事務的官員,在《周禮》載有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
  • 冷飲冰鎮水果同樣也是古人的消暑必備
    入伏以後酷暑難耐,空調冷飲冰鎮西瓜齊齊上陣,現在的科技可以讓我們輕鬆的度過夏季,但是沒有這些科技手段的古代人一樣也喜歡用冰來抵擋酷熱,古人智慧無窮,吃冰花樣並不亞於現代人。從唐朝開始,冷飲開始出現了,人們把冰放到木桶裡,然後在上面撒上鹽,再把盛有蔗糖水的小鐵盒排列在冰上面,再插上小木棍,等蔗糖水凝固了以後就可以吃了,這可能就最早的冰棍製作方法了吧。唐宋人夏天吃櫻桃,喜歡將櫻桃裝在碗裡,然後淋上冰鎮過的蔗漿、奶酪,就跟我們現在吃水果沙拉差不多。
  • 在古代,遇到嚴冬和酷暑,人們是怎麼度過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無論是嚴冬還是酷暑,在現代社會之中,每當進入寒冷的冬天,或者炎熱的夏天,人們都會採用集中供暖或者吹空調的方式,來抵禦寒冷以及躲避酷暑,如今來看這樣的做法是非常成功的,甚至能夠讓人完全感覺不到天氣的惡劣。然而,現代的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消暑保暖便捷的同時,也經常會感嘆古人的艱難。
  • 在古代沒有空調,人們是怎麼度過夏天的,這些做法很巧妙
    現在的人們都會有這個體會,一到夏天就熱得很。即使開著空調,一出門還是很熱。或許有的人就有疑問了。古時候沒有空調沒有電。夏天是怎麼過的,他們不熱嗎,其實他們也熱。古時候的人們為了抵抗熱。想出了很多小妙招技巧。在古時候過夏天人們是分等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