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黃魚面印象

2020-12-07 湘湘愛旅行

阿娘黃魚面是家傳的,是用心烹飪的好湯麵,甚至是幾代上海人的印記,但核心主料是我們舟山的野生小黃魚。

作為一枚舟山本土吃貨,對於海魚的熱愛是無以復加的,吃魚我最喜歡的一種吃法就是「魚湯麵」,比如鯧魚粉絲湯、馬鮫魚燻魚湯麵、鰻乾魚丸面、雪菜黃魚面、膏蟹海鮮湯麵、海鮮大雜燴麵……最近外出覓食,品嘗了舟山幾家海鮮麵館不同風格的「雪菜黃魚面」,倒讓我回憶起了十幾年前在上海「阿娘麵館」偶爾吃到的「雪菜黃魚面」,至今印象深刻。

「阿娘麵館」在上海人民廣場附近,開在一條小馬路邊,就兩間矮房子,估計不到30來平方米,店內外擱了些方桌和凳子,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但吃麵的人不少,給人感覺很親民。

「阿娘麵館」裡有四五種湯麵,有黃魚、鱔絲、大腸等常見的上海澆頭湯麵,但以黃魚面為主打,最有特色,客人點的最多。其中有「白湯」和「紅湯」之分,「白湯」比「紅湯」稍微貴幾塊錢。其實「雪菜黃魚面」的黃魚是籠統的叫法,千萬別想到野生大黃魚,阿娘黃魚面用的就是野生小黃魚。

大海碗的「白湯」黃魚面上桌,香氣撲鼻而來,白湯乳白醇厚,魚片鋪在面上,魚肉稍微略卷,白中帶點焦黃。喝上一口湯頭,鮮得難以想像;夾塊魚肉入口,肉質嫩滑緊緻,沒有一點腥味;麵條吸收了黃魚的鮮美,口感香韌有嚼勁,鹹鮮同時入味。除小黃魚新鮮外,關鍵就是「白湯」,它是由小黃魚削下兩片沒有帶刺的魚片後剩下的魚頭魚骨熬製的,讓「白湯」更鮮,最好要用適量豬油先把魚頭魚骨雙面煎略黃,再衝入開水熬開。其中,輔料雪菜也是不容忽視的,寧波人叫雪菜為雪裡蕻,「雪菜黃魚面」用淺發酵的雪菜,不會蓋過黃魚的鮮,而是更好地相互作用,襯託出黃魚的鮮美。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阿娘黃魚面」仍然是我記憶中最難忘懷的海鮮湯麵,百度了一下「上海阿娘麵館」信息,這家麵館如今依然還在,在原址附近開著,名氣卻更大,從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獲得米其林榜單推薦;被大家稱作正宗上海灘「面」的第一塊牌子;被香港媒體列為到上海必去的十個地方之一;《蝸居》裡海藻帶宋秘書吃的就是這碗鮮掉眉毛的黃魚面……想想自己十幾年前就吃過,真是夠幸運的。

江湖上關於阿娘面的起家史,是這樣的:花甲之年的老婦人,老伴去世,兒子身體不好,阿娘要撐起一個家,在小弄堂裡擺了幾張桌子賣黃魚面。阿娘從小就跟著師傅經營麵攤,當年的師傅並不肯教她如何做湯料,於是睡在閣樓的阿娘每天透過一個洞偷偷學。從阿娘面營業那天起,店裡用的黃魚,據說都是每天早晨叫專人到舟山碼頭收進的野生小黃魚。阿娘通過賣黃魚面,把孫子培養到出國留學,阿娘去世後,孫子從海外學成歸來,用阿娘留下的秘方重新拾掇起「阿娘面」這個蜚聲在外的招牌,越做越好。

阿娘黃魚面是家傳的,是用心烹飪的好湯麵,甚至是幾代上海人的印記,但核心主料是我們舟山的野生小黃魚。真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舟山本地也能拿出一碗特色的「雪菜黃魚面」,讓外地食客數年後還能作為談資。

【來源:舟山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阿娘黃魚面:上海「面」的一塊牌子 二十年不變的味道
    圖片說明:阿娘面的前身是盧灣區泰和飲食店,是寧波人掌勺老婆婆於1993年開設的,寧波話中婆婆也被稱作為「阿娘」,「阿娘面」便以此而得名。  黃魚面 最重要的是食材  阿娘面的前身是盧灣區泰和飲食店,是寧波人掌勺老婆婆於1993年開設的,因寧波話中婆婆也被稱作為「阿娘」,「阿娘面」便以此得名。  若說「阿娘面」的招牌,那非黃魚面莫屬。而這黃魚面有啥秘訣?老闆小陳直言不諱地說,食材才是根本。
  • 阿娘麵館
    每一期的《旅遊時報》我都認真地閱讀,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一篇文章,就是該報轉載了香港一位作者撰寫的,大約名為「令人難忘的上海灘三碗面」。記得第一碗麵,介紹的就是位於淮海中路與南昌路之間思南路19號的「阿娘面」。介紹很有文學性,文章從梅雨季節的夜晚說起,在細雨濛濛之中,尋覓到這家麵館,品嘗了令人難以忘懷的黃魚面,味道令他垂延欲滴,回味無窮。
  • 上海最銷魂的13碗黃魚面
    不知從何時起,黃魚面就與上海人結下了不解之緣。黃魚就是小黃魚,面還是那道面,簡單的組合,卻令上海人魂牽夢繞,「打耳光」也不放過。(到哪裡去吃這麼好吃的黃魚面)」、「我格的就是全上海最好吃的黃魚面,除忒阿拉,沒別額人家,阿娘?
  • 上海灘黃魚面的第一塊牌子!三代上海人的回憶!
    不過老食客們都知曉,這家店的店面原不在現今的思南路36號,因為阿娘的去世,輾轉換了門面,如今的麵館由阿娘的小輩經營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位於思南路19號的「阿娘面」被譽為「令人難忘的上海灘三碗面」,麵館憑藉令人垂延欲滴,回味無窮,難以忘懷的黃魚面拔得頭籌
  • 上海最銷魂的13碗黃魚面,簡單的組合,卻令上海人魂牽夢繞!
    店內的奇葩標語是相當的拉仇恨,例如:「請不要用醋洗筷子」「心急有事,無耐心、斤斤計較者請去別家」「面不便宜 量力而入」「喜歡吃味精的客人不要來」……不過老闆誇起自家也是很給力的:「到撒地方氣缺咖好切額黃魚面(到哪裡去吃這麼好吃的黃魚面)」、「我格的就是全上海最好吃的黃魚面,除忒阿拉,沒別額人家,阿娘?街道級別的,阿拉是市一級的!」
  • 幹了這10碗黃魚面,鮮到要你欲罷不能!
    趁著春節7天長假,小資君為你帶來魔都最好吃的黃魚面地圖,心動的人自行去拔草哦~「明呈黃魚麵館」招牌黃魚面這家店位於大木橋路斜土路口,綠底紅字的招牌很顯眼,招牌下面還有行小字:到撒地方氣切嘎好切額黃魚面。店面頗小,但仍擋不住慕名而來吃麵的人!
  • 美滿黃魚面
    夜五個字,字字皆是美滿相遇,就好像——在想吃黃魚面的心情中,正好吃上了一碗沒有遺憾的黃魚面。所以上海本幫風味的麵館很多,其中亦盛產多種海派麵條的代表作,黃魚面就是其中之一。有那麼一天我想吃黃魚面了。想找個賣黃魚面的館子很容易,但,想找到一碗讓我稱心的黃魚面,還是難的,其間距離,略似搖一搖搖來個約會對象和找到真愛之間的長度。先在一家上海人開的煨麵館,點來黃魚面,一看就失望。
  • 新民晚報數字報-阿娘
    老 姜  阿娘不是我的阿娘,是小龍的阿娘,其實也不是小龍的阿娘,因為小龍是領來的。
  • 上海新開這家「黃魚面」專門店,一碗 128,真的值嗎?
    也許是江浙滬包郵區的人民天生愛著海鮮,黃魚面在南方,一直是不亞於蟹黃面的超級 IP。上海近來又有一家黃魚面新開張,不到一周就刷爆了朋友圈,用餐高峰還排起了長隊。N 家自媒體寫文報導,熱度不退。美食作家沈宏非甚至稱其為極品黃魚面的示範。
  • 記憶有你丨阿娘
    但我已長大,好多傷痛只能放在心裡,好多思念只能在夢回中……」阿娘□葉兒阿娘, 我又夢見您了,夢見了那深幽斑駁的大屋,夢見了朱色的方桌圓凳,夢見了半牆內半牆外的大水缸,夢見了透射光亮的天井板,夢見了那寬寬的樓梯紅色的扶手
  • 宕昌非遺傳承|嘉陽拉姆:巧手阿娘
    阿娘輟學後要下地幹活、上山放牛,也要進山勞作,用阿娘的話說,林子就是一副大大的藏寶圖,大家三五成群,今天去這裡尋明天去哪裡挖。阿娘和同伴一起去割竹子,一捆竹子能賣到五元錢。她們將竹子捆成大捆,要從這座山的高處藉助山勢讓竹子滑到山底,然後背著竹子步行十幾裡路回家。
  • 金牌黃魚面
    我打探了近十家的店面,就是沒有看到標稱黃魚面的麵館。但是,卻讓我看到了久違的大餅、油條和米飯餅,大餅依然是用烘爐烤出來的。這些美食深深地撩動了我的心弦,急欲品食,但是,我強忍著,目標始終是黃魚面。沒過幾家店面,終於,看到了店招上赫然寫著「金牌黃魚麵館」字樣的麵館。
  • 阿娘是我記憶中的純金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幸虧阿娘的刺繡手藝小有名氣,經熟人介紹,阿娘攜著年幼的獨苗兒子(我父親)到杭州大戶人家給大小姐傳授繡藝。那東家藉口帶孩子食宿開銷大,硬要壓低阿娘的工錢。阿娘不氣不惱,胸有成竹地讓東家試工三天,活不好分文不取,到時候捲鋪蓋走人。等到落地大繃架打開,阿娘把描好花樣的綾羅綢緞在繃架上繃緊後,氣場頓時出現。阿娘飛針走線,技藝熟稔,讓只知手拿小圓繃架繡花的東家看得讚不絕口。
  • 七夕會美食|阿娘的寧波湯圓,一輩子的懷念
    我家是寧波人,每到年前,為了一家老小盼望已久的寧波湯圓,阿娘便風風火火地張羅開了。當年的糧食和副食品大多需要憑票證供應,糯米得等到逢年過節才有配給,所以,年前抓緊去糧店裡買來糯米,再去南貨店稱芝麻,再就是雞還沒叫就起床,為的是能排隊買到肉攤上那塊潔白得像板子一樣的豬油。
  • 上海這家麵館靠極其新鮮的食材取勝,獲贊閘北最美味黃魚面!
    這家黃魚面也是上海吃客朋友極力推薦的,我們就一起來這家中山北路的「上海金牌黃魚麵館」嘗嘗!雪菜黃魚面先試下店裡的標準款黃魚面,一端上來成色也是非常讓毛哥有印象的,黃魚分量非常足,香氣撲鼻,看著墨綠的雪菜和乳白的魚湯色,真的太誘人啦。
  • 懷念七十年前阿娘的冬瓜盅(作者:趙基開)
    懷念七十年前阿娘的冬瓜盅(作者:趙基開) 2020-05-30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瓊山美食系列 | 瓊山阿娘炸炸:香炸不怕巷子深
    &nbsp&nbsp&nbsp&nbsp瓊山阿娘炸炸:味香不怕巷子深&nbsp&nbsp&nbsp&nbsp炸炸顧名思義,是把食物放入油鍋裡油炸,外焦裡嫩口感香噴,濃鬱香甜的醬汁裹滿食材,每一口都有汁迸開才是最爽的。
  • 溫州「白蛇燒餅」、木瀆棗泥麻餅與蝦黃魚面
    因姐姐待人和氣可親,平時又愛穿一身白衣,給人印象很深,引起了溫州人對素來敬重的白娘子的聯想,便開玩笑地叫她的燒餅為「白蛇燒餅」。久而久之,這種燒餅便遠近聞名,成為溫州傳統的名點。蔡廷鍇盛讚蝦黃魚面「東南獨創」杭城由於近海,市民常能吃到新鮮的海產品。舊時杭城麵館,有一款用時鮮製作的蝦黃魚面,鮮美異常,名聞遐邇。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的一天,一輛轎車在奎元館麵店的門口緩慢地停下,從司機座旁走下一個束皮帶的軍人,拉開了後面的車門。這時,從車中下來老一壯兩個人。
  • 餘姚,一碗黃魚面的商業繁榮史
    ▲ 就算聽一曲姚劇,隔壁也能吃一碗麵網上隨便一搜,城裡至少開著900家麵館,名聲大的如松蘭麵館、玉兔麵館、大眾麵館、何記麵館、餘記麵館……他們多以同一碗麵作為招牌:餘姚黃魚面只是好奇,這個並不靠近東海,當地人也並不捕撈黃魚的城市,為何能將黃魚面做得出神入化,甚至成為獨有的美食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