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黃魚面是家傳的,是用心烹飪的好湯麵,甚至是幾代上海人的印記,但核心主料是我們舟山的野生小黃魚。
作為一枚舟山本土吃貨,對於海魚的熱愛是無以復加的,吃魚我最喜歡的一種吃法就是「魚湯麵」,比如鯧魚粉絲湯、馬鮫魚燻魚湯麵、鰻乾魚丸面、雪菜黃魚面、膏蟹海鮮湯麵、海鮮大雜燴麵……最近外出覓食,品嘗了舟山幾家海鮮麵館不同風格的「雪菜黃魚面」,倒讓我回憶起了十幾年前在上海「阿娘麵館」偶爾吃到的「雪菜黃魚面」,至今印象深刻。
「阿娘麵館」在上海人民廣場附近,開在一條小馬路邊,就兩間矮房子,估計不到30來平方米,店內外擱了些方桌和凳子,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但吃麵的人不少,給人感覺很親民。
「阿娘麵館」裡有四五種湯麵,有黃魚、鱔絲、大腸等常見的上海澆頭湯麵,但以黃魚面為主打,最有特色,客人點的最多。其中有「白湯」和「紅湯」之分,「白湯」比「紅湯」稍微貴幾塊錢。其實「雪菜黃魚面」的黃魚是籠統的叫法,千萬別想到野生大黃魚,阿娘黃魚面用的就是野生小黃魚。
大海碗的「白湯」黃魚面上桌,香氣撲鼻而來,白湯乳白醇厚,魚片鋪在面上,魚肉稍微略卷,白中帶點焦黃。喝上一口湯頭,鮮得難以想像;夾塊魚肉入口,肉質嫩滑緊緻,沒有一點腥味;麵條吸收了黃魚的鮮美,口感香韌有嚼勁,鹹鮮同時入味。除小黃魚新鮮外,關鍵就是「白湯」,它是由小黃魚削下兩片沒有帶刺的魚片後剩下的魚頭魚骨熬製的,讓「白湯」更鮮,最好要用適量豬油先把魚頭魚骨雙面煎略黃,再衝入開水熬開。其中,輔料雪菜也是不容忽視的,寧波人叫雪菜為雪裡蕻,「雪菜黃魚面」用淺發酵的雪菜,不會蓋過黃魚的鮮,而是更好地相互作用,襯託出黃魚的鮮美。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阿娘黃魚面」仍然是我記憶中最難忘懷的海鮮湯麵,百度了一下「上海阿娘麵館」信息,這家麵館如今依然還在,在原址附近開著,名氣卻更大,從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獲得米其林榜單推薦;被大家稱作正宗上海灘「面」的第一塊牌子;被香港媒體列為到上海必去的十個地方之一;《蝸居》裡海藻帶宋秘書吃的就是這碗鮮掉眉毛的黃魚面……想想自己十幾年前就吃過,真是夠幸運的。
江湖上關於阿娘面的起家史,是這樣的:花甲之年的老婦人,老伴去世,兒子身體不好,阿娘要撐起一個家,在小弄堂裡擺了幾張桌子賣黃魚面。阿娘從小就跟著師傅經營麵攤,當年的師傅並不肯教她如何做湯料,於是睡在閣樓的阿娘每天透過一個洞偷偷學。從阿娘面營業那天起,店裡用的黃魚,據說都是每天早晨叫專人到舟山碼頭收進的野生小黃魚。阿娘通過賣黃魚面,把孫子培養到出國留學,阿娘去世後,孫子從海外學成歸來,用阿娘留下的秘方重新拾掇起「阿娘面」這個蜚聲在外的招牌,越做越好。
阿娘黃魚面是家傳的,是用心烹飪的好湯麵,甚至是幾代上海人的印記,但核心主料是我們舟山的野生小黃魚。真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舟山本地也能拿出一碗特色的「雪菜黃魚面」,讓外地食客數年後還能作為談資。
【來源:舟山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