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熊貓身體條件過硬,戰鬥力不俗,卻膽小如鼠欺軟怕硬呢?
大熊貓作為熊科動物,按道理來說無論在哪兒,都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一種生物,這一點兒從其他的熊科動物就能看出來,例如北極熊,棕熊,或者黑熊灰熊,哪一個不是讓領地裡的其他動物聞風喪膽的狠角色呢?但是大熊貓卻就不同,在野外的野生大熊貓別說捕獵了,就算是聽到一些風吹草動,也會屁顛屁顛的扭著屁股逃跑,或者麻溜的爬上樹觀望,等看清楚是個小角色了,才敢上去欺負一下,那為什麼大熊貓的身體條件這麼好,戰鬥力也不低,卻膽小如鼠,欺軟怕硬呢?
其實,這還要從大熊貓的生活習慣說起,大熊貓和其他熊類不一樣,剛剛出生的時候由於早產,體型就和小老鼠差不多大,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動物的威脅,所以從小就養成了遇到風吹草動就先躲起來的毛病,而其他的熊類生下來就比熊貓幼崽大上十幾倍,自然就不會像大熊貓那樣害怕了。就這樣,從小養成的習慣就讓大熊貓對陌生的事情有著警惕感,超過了一定的安全距離,大熊貓就會選擇躲起來觀察,等到確定沒有危險了,才會放下防備。
而大熊貓雖然有著鋒利的牙齒,有力的熊掌以及重量級的體重,但由於長期吃素的原因,它們的體力並不能很好地保存,每天都要吃很多竹子來補充體力,由於改成吃素,食物來源不用擔心了,戰鬥力也沒有那麼強勁了,最明顯的體現就在於大熊貓的體力不好,雖然能在林地裡迅猛如風,但是持久力不行,所以為了提高生存率,大熊貓的體力大多都不是用來戰鬥,而是用來逃跑的。但如果能夠確定沒有危險,好奇心又會壓制下害怕感,欺軟怕硬的性格便因此養成了。
而大熊貓膽小如鼠的原因,還因為大熊貓的視力,大熊貓也是熊科動物,和其他熊類一樣,大熊貓的視力也不好,所以也是「熊瞎子」的一員,平時主要是靠嗅覺來分辨遠距離的動物的,大熊貓在生活的區域裡沒有天敵,這句話只對成年大熊貓適用,大熊貓幼崽可以說是一個人人可欺的角色,從小就知道有動物靠近就要躲起來的熊貓幼崽就算長大了,突然聞到那些小時候對自己有威脅的動物的氣味,也會感到緊張,但是對那些沒有威脅的動物就不會害怕,所以膽小如鼠和欺軟怕硬的性格,就同時出現在了大熊貓的身上了。
在人工飼養環境下長大的大熊貓,大多都沒有了膽小如鼠的性格,而且在他們生活的區域裡,只能接觸到人,所以也不存在欺軟怕硬的時候,不過人善被人欺的道理在哪裡都適用,大熊貓也例外,一些好欺負的飼養員就經常被大熊貓群起「攻」之,而那些嚴肅的飼養員自然是敬而遠之,欺軟怕硬的性格已經寫進基因裡,這輩子怕是改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