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殺人往事:疑兇曾經不殺人就心裡不舒服

2020-12-19 搜狐網

  本稿轉載公眾號剝洋蔥people(微信ID:boyangcongpeople)

  被抓後,高承勇告訴警察,1998年,他到了一種不殺人就心裡不舒服的狀態。這一年,他罕見地製造了四起命案。這座城市被殺人案的陰影籠罩了28年。殺人往事,幾乎與這座廠礦城市的衰落同步,成了人們記憶中最不願觸摸的部分。

  8月31日,從白銀市中心的制高點鳥瞰,灰色的樓群連接著遠處灰色的群山。新京報記者吳江 攝

  文|新京報記者羅婷 唐愛琳 實習生付子洋 編輯|胡大旗校對|陸愛英

  8月26號這天,在白銀工業學校小賣部被抓前,52歲的高承勇曾試圖逃跑,但最終被押進警車。

  警察問,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抓你?

  他說,我知道。因為我殺人了。

  被抓的那晚,高承勇試圖自殺。頭重重地磕在審訊椅的凸起處,縫了三針。

  自殺無望,他迅速平靜下來,坦承命案的所有細節。11起殺人案,他記得每一起案子的年月日,甚至幾點幾分。

  審訊室內,人們看到,說起再慘烈的命案現場,他臉上都是一種麻木般的平靜。有人問他,對那麼多死者和家屬,你就沒有任何歉意嗎。他面無表情,搖頭。

  唯一流露感情的瞬間,是他提起兩個兒子,「我這事兒,孩子不會受影響吧?」

  高承勇不知道的是,這座城市被殺人案的陰影籠罩了28年。時間久到足夠一代廠礦工人老去,另一代人長大。殺人往事,幾乎與這座廠礦城市的衰落同步,成了人們記憶中最不願觸摸的部分。

  收到疑兇被抓的新聞推送時,一些白銀人正在出門買菜的路上。立在夏末秋初獨有的、乾燥明亮的街道上,他們興奮地交談起來。鞭炮聲隨後響起。

  布滿槐樹的公路盡頭,天藍得不知所終,一段赤金的晚霞,有人拿手機去拍它。

  廠礦子弟之死

  每天清晨七點五十分,白銀西北部的火車站,綠皮車的汽笛聲準時響起。

  這條運送工人的通勤鐵路長25公裡,已經運行59年。它虛弱地行進在群山褶皺之中,渺小地奔馳著。遙遙連接了公司站、六公裡、三冶煉、東長溝,直達山裡的深部銅礦。大西北總是這樣,有了礦,便有了路。

  四野空空茫茫,只有一片荒山,點綴著戈壁特有的芨芨草、紅柳和鈴鐺刺。

  白冶(化名)在鐵路沿線的第三冶煉廠上班,這路線他走了快30年。最初是和妹妹白蘭(化名)同路,但沒多久,路上只剩他自己了。

  1988年5月的一個下午,23歲的白蘭在家中被殺。白家在永豐街133號。那是一溜平房,黃撲撲的土磚,連著住好幾家人。

  她頸部被切開,銳器傷有26處,失血性休克而死。她的周圍,房間裡亂成了一片。

  白冶是第一目擊者,從家裡到附近派出所的那條土路上,迴蕩著他邊跑邊顫抖的聲音,「殺人了,我妹妹被殺了」。

  之後這些年,白家人的生活幾乎是靜止的,他們從原先的平房裡搬出,也不再過春節。

  8月29日,受害人白蘭(化名)父親的家中,28年來,白蘭當年在白銀公司表演舞蹈獲得的一束塑料花,一直擺在柜子上。 新京報記者吳江 攝

  白蘭,白銀公司鉛鋅廠的電工。因為長相漂亮又喜歡穿白球鞋,被工友們稱為「小白鞋」。

  她是典型的廠礦子弟。

  白銀產銅,北側有礦山。建國後,蘇聯在此援建大型有色金屬工業基地,有了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簡稱白銀公司。又因廠立市,1956年建了白銀市。

  這座城市太小,從南往北四公裡,從東到西也不過十公裡。

  白蘭的父輩們,來自五湖四海,受國家開發大西北的感召,在灰撲撲的荒山之間,開掘礦山,建設城市。他們有句口號叫「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白蘭就是第二代。

  七十年代末,是白銀公司的好光景。人們說起那個最大的露天銅礦,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它創下過銅產量和產值利稅連續18年位居全國第一的輝煌業績。

  當時的白銀公司職工看不上政府公務員,認為他們工資低。如果不出意外,時髦漂亮的小白鞋,將會與當時同在白銀公司鉛鋅廠的男朋友成婚。

  「小白鞋」倒在床邊,衣衫不整。案發現場慘烈,作案後還從容打掃,讓警方認為兇手應有過踩點時間,該是熟人。他們推測,漂亮的「小白鞋」,不知招惹了誰,因情被殺。

  沒人想過這是隨機殺人。偵查方向離真相越來越遠。

  1988年,白銀的資源開始枯竭。當地雖經歷了嚴打——偷工廠螺絲釘就判刑三年,但懲罰並未阻止治安變壞,偷礦的人多了起來。他們把礦石放在包裡,或扛著越過荒山。

  這一年,也是一河之隔的蘭州市青城鎮農民高承勇之子出生的年份。高承勇事後對警方供述,他本是為了盜竊,被撞破後殺人。

  由於作案手法殘忍,附近居民記了很長時間。

  但白銀公司太大。公司職工對剝洋蔥回憶,作為個案,「小白鞋」的死也僅在鄰居和鉛鋅廠內流傳。

  熟人社會的命案隱傷

  白銀市供電局,廠礦城市白銀的心臟。

  它坐落在城市正中心,正對面是汽車站;它的供電線路遍及三縣兩區,北到內蒙古,輻射兩萬八千平方公裡,是無數轟鳴機器的命脈。

  這裡工作安穩、福利優渥,是一個擠破頭才能進得去的好單位。

  也就在這裡,接連發生兩起命案。

  1994年,食堂女工石曉靜(化名)死在供電局宿舍裡。她19歲,剛上班半年。室友葉文霞發現時,她躺在床上,頸部被薄刃切開,上身、後背有銳器傷43處。

  血呈噴射狀布滿整面牆,警察張端(化名)分析,這說明是迎面捅的。

  單身宿舍的公共洗衣房裡,留下一攤血水,兇手曾在此清洗身體。離開前,他還在宿舍門拉手上留下一個血指紋。這讓張端覺得權威受到挑戰——兇手根本不做任何掩飾,指紋都懶得擦。

  當時的員工宿舍如今還在使用。老式小樓刷成紅色,粉筆那樣淡淡的、潮溼的紅。街道寬闊而安靜。天空深藍,院子裡纏繞著青翠的草木葉子。絲毫沒有命案存在過的痕跡。

  供電局是個熟人社會,人人都沾親帶故一般。消息藏不住,一個人家裡有什麼事兒,很快全棟樓就知道了。

  同樓層住的都是單身或剛成家的年輕人,有東北的,也有南方的。每到飯點,人們就端著飯來來去去串門兒,東北酸菜和南方水餃的味道在樓道間流動。

  下了班,從樓梯口走到家,能走半個小時,逢人都要掰扯幾句。在家時,大家不愛關門,從沒覺得不安全。何況,樓下還有保衛科日夜守著。

  警察張端跟這個案子20多年,他臉龐黑紅,眼神尖銳而明亮。但此次交手中,被兇手一招潰敗。這種失敗感比蓮芯還苦。

  8月31日,曾經的白銀市供電局宿舍。1994年和1998年,兩起案件相隔分別發生在兩棟大樓裡。新京報記者吳江 攝

  那時,人們還曾懷疑,兇手是與石曉靜在保衛科做幹事的哥哥結了仇,洩憤殺人。

  但四年後,8歲女童姚某同樣在供電局宿舍被殺。案發地離石曉靜宿舍的直線距離不到50米。

  同伴的回憶裡,姚某眉目如畫,笑起來大眼彎彎。她是靖遠縣人,剛隨父母從靖遠來到白銀。沒房子,一家三口窩在單身宿舍裡。

  那天她父母下班,找不到孩子,報了警,最後在家中的柜子裡找到她。衣服沒了,身上沒有傷口,陰部撕裂,被皮帶勒住窒息而死。

  高承勇事後回憶,殺完人他口渴了,自己還沏了一杯茶,加了點兒姚家的茶葉。

  喝茶的玻璃杯被他遺落在桌上,還留下了指紋。張端因此一度覺得,是同單位的熟人作案,茶是小姑娘沏的。

  如果說第一起命案是洩憤,那第二起就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無差別殺人了。

  人們內心被恐懼籠罩。一種反應是迅速搬走,沒搬走的,下了班都會閉門鎖戶。以前那樣家家房門大開的日子,不再有了。

  石曉靜樓上的住戶李靜(化名)搬走了。案發前,李靜家中保姆曾提醒,水房邊有陌生男人在張望。命案後她心下一驚,逃也似的帶著剛出生的孩子離開,再也沒住回來。

  職工們的另一種典型反應,就是對供電局保衛科和刑警們無能的憤怒。

  因為門禁森嚴,警方兩度把嫌疑人劃定在供電局內部,一位民警至今還保留著兩厚本嫌疑人的資料,記錄了每個人的愛好、外號、跟誰走得近。但要麼沒有作案時間,要麼條件不符,所有嫌疑人一一排除了。

  最初,警隊的臨時指揮部進駐供電局,吃住都在大院,但調查長久沒有進展。職工們罵得不行,每次張端去食堂吃飯,總有人打趣,「到點了,又來吃飯啦?」

  第二起案子後,張端不在大院吃住了。不在那裡久留,看完現場,灰溜溜地離開。

  他對剝洋蔥回憶,案子破不了,他心裡像過了火一樣。

  從寂寞城市的舞廳查起

  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時代變遷。比起工廠破產、工人下崗的浪潮,不管是「小白鞋」之死,還是供電局兩起命案,都只在單位內部引起震動,未觸發大範圍的關注。

  90年代,建市時為解決男職工婚配問題設立的棉紡廠最先減產。氟化鹽廠等較邊緣的企業,或買斷工齡,或清退員工。鐵板一塊的國營體制出現鬆動。

  盧克誠在這段時間裡任白銀副市長,他對剝洋蔥說,效益不好導致公司內退、提前退休的情況並不少見,閒散人員增多。

  人心思變的季節到了。白銀小城裡,除了壯麗的天空、粗糲打在人身上的沙子、光禿禿的荒山與槐樹環繞的街道,一切都不一樣了。

  但白銀偏安一隅,少有人想著出門,長途汽車站一天都賣不出去幾張票。閒賦的人們無處可去,常在大街上遊蕩。

  1998年1月,兇案又起。楊洋(化名)在家中被殺。她獨居在勝利街,丈夫是皋蘭縣糧庫的工人,兩人聚少離多。

  和此前兇案手法相同,她頸部被切開,有銳器傷6處。楊洋在死前曾劇烈抵抗,屍體肌肉僵硬,床上有明顯的抓痕。

  她是舞廳的常客,接觸的人相對複雜,刑警們推測是熟人作案,排查方向調轉,指向了舞廳、壞慫和前科人員。

  90年代末,舞廳、咖廳、洗頭房傳入,在白銀一夜間成為風潮。

  冬天的白銀那麼冷,一二月間,動輒零下十度。戈壁的風在空中怒飛,聲響巨大,仿佛窗外有個海洋。路上積雪及膝厚,白茫茫的原野一望無際。但人們還是要出門跳舞。

  工廠蕭條,人心渙散,上班的人,早上去單位籤個到,就奔舞廳而去。

  舞廳是命案的高發地。年輕的荷爾蒙無處發洩,你踩了我的腳,我請了你心儀的姑娘跳舞,都成了打架的理由。每個舞廳的標配,是門口兩個維持秩序的彪形大漢。

  各個工廠的俱樂部都改裝成了舞廳,掛一個霓虹燈球,熱鬧得很。七八個人組個樂隊,翻來滾去彈那幾首曲子,聲震四野。搬著小板凳佔座位,工廠焊的藍色鐵椅,堆滿了舞廳的牆角。

  8月31日,白銀市區的一家大眾舞廳,幾十位市民跳交誼舞。如今,這種收費低廉的舞廳在大城市已經難覓蹤影。新京報記者吳江 攝

  那段時間,「白銀強姦殺人案」的嫌犯高承勇也愛上了跳舞。交誼舞,在鄰村的舞廳,兩塊錢一個人,能跳上一整天。他曾因擁抱別人女朋友而被刺傷,目擊者稱,「血流得呼呼的」。

  焦灼的年頭,人們的情緒被放大了。世道亂起來。相繼出現賣瓜小販被殺、搶劫殺人、幫派火拼殺人等案件,捅死了不少人。

  嫌疑人一個個排查過去,看著像,證據又都不夠,張端心裡像是汽車打火打不著,又興奮又痛苦。

  破案遙遙無期,但排查沒有停止。警察在黃河這岸的市區,逐戶摸排。而高承勇在黃河那岸,繼續生活。

  恐慌1998

  被抓後,高承勇告訴警察,1998年,他到了一種不殺人就心裡不舒服的狀態。

  他便騎著自行車從青城鎮到白銀城,在街巷間四處遊蕩,尋找獨行的年輕女人。尾隨,然後進屋、一刀抹頸。

  這一年,他罕見地製造了四起命案。春節前後,三天他連殺兩人楊某和鄧某;7月份,8歲女孩姚某被勒死。11月份,氟化鹽廠女工崔某倒在客廳一片血泊中。

  往往張端還在開上一個命案的會議,下一個命案的報警電話又打來了。十幾個刑警刷地站起來往外跑。警笛響徹空蕩的街巷,車裡,沒有一個人開口說話。

  相比以前,這些作案手法也愈發暴力。

  殺人後,高承勇取走了楊某整個頭頂的皮肉,和鄧某背部近30釐米皮肉。

  女工崔某除了頸部被切開,上身有22處刀傷,其下身赤裸,乳房、手、耳朵都沒有了。

  刑警王洋(化名)對剝洋蔥說,進現場時,碰到擔架抬死者出來,一隻手吊在擔架外,他想把它放回去,順著胳膊,摸不到底,「怎麼是個棍」,他嚇得差點摔倒了。

  供述時高承勇說,他把割下的這些器官都扔進了黃河,然後回到青城鎮的家。

  8月29日,白銀市人民路。2002年,一名四川籍女子在陶樂春賓館遇害。之後,賓館大樓被拆除重建,陶樂春賓館擴大重新開張後也經歷了更名。如今,大樓一側還殘留著「陶樂春」三個字。 新京報記者吳江 攝

  在張端眼裡,白銀人不存在這麼極端的殺人方式。他們耿直,彪悍,不打嘴仗,上來就愛動手,刀也動,骨折、腦震蕩是常事。殺個人也簡單。

  人們聽說誰把誰殺了,「哦」一聲就過去了。而這次看到現場,殺得那麼慘烈,「啊?」才引起大家關注。

  沒過多久,城裡傳言四起:白銀出了個「殺人狂」,偏愛紅衣、長發、高跟鞋的年輕女子。還有傳言稱,兇手的前女友喜歡穿紅色衣服,後來兩人鬧掰,所以他懷恨在心。

  在灰撲撲的廠區,延續了改革開放前的著裝要求,人們穿著一模一樣的藍色的確良工裝,單調而沉悶。一位當年的紡織女工回憶,正因如此,年輕姑娘們下班後格外愛穿紅色,它那樣明亮,讓人快樂。

  但連環兇案將這種美好「變異」了。

  白銀市圖書館管理員李春(化名)除了本命年時,買一件紅衣穿兩天,其他時候再也不穿紅衣服了。她甚至有些討厭紅色。那幾年,街上看不到紅裙子,甚至看不到披肩長發,女孩們都把長發挽起。

  人們還總結出殺人狂的作案習慣,在大街上瘋傳:是外地人,冬天來作案,夏天不來。有幾個千萬不要去的地方:銀水巷,傳言那裡撿到過一條人腿;冶煉廠家屬院以及新開發的人少、幽暗的地方。

  8月31日,白銀市東山路一處居民樓。1998年11月,居民樓二樓的女青年崔某在家中遇害。新京報記者吳江 攝

  恐慌情緒還影響到了學校。學校開始提前兩個小時下晚自習。門口接孩子的家長多了起來。十多年過去,提早的晚自習時間,沿用到了現在。

  一位中學教師的家在一個幽暗的巷子裡,她總讓家人留著燈,上完晚自習回去,她會踹幾腳牆,弄出點聲響壯膽,還讓丈夫出來接她,「現在想想,有些後怕」。

  刑警王洋的記憶裡,那時警方接到的報案劇增,常有人懷疑自己被尾隨而報警,當時白銀公司保衛處的一位偵查員,聽到一點消息,「刷地就撲過去」。老百姓和警察都已經草木皆兵,「快要神經了」。他對剝洋蔥說。

  兇殺案的恐慌就像瘟疫一樣在城市蔓延。而資源枯竭的危機、經濟的極速下滑在這一年同樣顯現。

  曾經效益好、包分配、收入比市裡職工高出三分之一的白銀公司,開始發不出工資,白銀公司職工羨慕起白銀市職工。這座城市的多數人,都在迷茫與恐懼的氛圍裡生活。

  疑犯消失的十四年

  很長一段時間裡,每次受害者家屬跑到警局打聽,張端潛意識裡都希望躲得離他們遠遠的。

  有DNA,對比不了;有指紋,只能肉眼識別;有畫像,沒有天網系統。明明證據都有了,但懸案十多年沒破,這讓他發窘。

  2000年冬天,再次案發。棉紡廠家屬院裡,29歲的羅某被殺死。與此前命案類似,她頸部被切開,雙手被取走。

  警察們最悔恨的是,2001年,他們曾與疑犯擦肩而過,喪失了抓住他的機會。

  這一年5月22日,公安局接到報警,電話那頭的張某已不太能說話,她呼嚕了幾聲,說自己在水川路的家中被害,民警沒聽清地名,便沒有出警。就此錯過。

  張家人打了120。醫生趕到後發現,張某被割了喉,便再次通知警方。

  水川路與白銀分局刑警支隊一街之隔,但為時已晚,死者只留下了兩個關鍵信息,「長發」、「本地」。

  後來張端分析作案時間,要是接警後能及時趕到,警察應該會與兇手迎面撞上。因為逃離現場的路只有一個出口。

  8月28日,甘肅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城河村,嫌疑人高承勇老家的房屋,院門緊鎖。村民介紹,高承勇已經多年沒在這裡居住了。新京報記者吳江 攝

  而機會一旦失去,就不再有了。2002年,兇手在陶樂春賓館三樓再次作案,將25歲的朱某頸部切開。從此停手,消失。

  被抓後,高承勇解釋停手的原因。一是因為他年紀漸長,殺人逐漸吃力起來;二是兩個孩子到了上學用錢的時候,他便去了內蒙古做建築工。

  2004年,偵查白銀連環殺人案的專案組成立。

  報紙開始懸賞20萬緝拿兇手;嫌疑人的畫像出現在白銀大街小巷以及電線桿上;白銀公司電視臺循環播報著徵集兇手線索的簡訊;白銀啟動針對全市男性的「打指紋」行動。

  如今的年輕人們在當初還是孩子。他們都記得,警察曾深夜造訪,拿出兩張有塑封的紙,每一張上面有五格,分別對應大拇指到小拇指,他們的父親用每根手指在墨盒裡滾一下,再用同樣的動作將手指滾在紙上。

  這些是一代白銀人的集體記憶。

  但大規模的指紋錄入並沒能抓住兇手。

  作案後這些年,高承勇一度在外遊蕩,不在一處定居或長期工作,試圖消失在人海,成為某個建築工地裡沉默寡言的中年民工。

  每次全市錄指紋,皆聲勢浩蕩。沒有錄到高承勇指紋的原因,王洋猜測,可能基層民警並未面面俱到,也可能每到此時,他便躲了出去。

  此後這些年,小城白銀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9起命案現場,只有氟化鹽廠家屬樓和供電局家屬樓還在,第一個現場的永豐街平房早已拆除,棉紡廠變身商業小區,水川路的老房子如今是個在建的工地。

  2004年,白銀公司宣布破產。第二年便有20多萬人離開白銀,年輕人們外出謀生,老人們則留守在此。

  2008年,白銀被國務院正式確定為全國第一批資源枯竭轉型城市。

  9月1日,白銀露天礦舊址,直徑達到一千米的礦坑敘述著白銀這座礦城的歷史。 新京報記者吳江 攝

  駕著車往白銀城北開,大工業時期繁盛的工廠,已經有大部分停產。廠房還在,但早已破敗,門窗盡去,當年的設備都堆放在地上,盡化為土。

  黃灰滿天的公路上,還有些大卡車拉著礦石穿梭其中,車陷在泥灰裡走走停停。一位礦工對剝洋蔥說,深部銅礦探明的礦,最多還能支撐四五年。

  案件懸而未決的這些年裡,除了必要的場合,張端再也沒主動穿過警服。他見過那九具死者的屍體,聞過命案現場濃稠的血腥味,「你要是真見過他們的樣子,就不可能不想把這人給抓住。」

  直到今年,高承勇一位遠房堂叔的DNA,因行賄被錄入資料庫中,警方將它與當年命案現場留下的生物痕跡進行了比對,由此鎖定兇手。

  張端終於把繡著「POLICE」字母的黑色汗衫和警用皮帶都翻了出來。它們被他冷落在衣櫃裡十幾年。

  微信頭像,也讓閨女幫忙,換成了自己穿警察制服的照片。

  走在街上,每逢有人問起案子,他總是笑眯眯對他們說,「這下沒問題了吧!」

  張端穿著警察制服坐上白銀的公交車。車窗外,淡金色的風吹動衣襟,光線裡仿佛有細細的金沙。正是這個邊陲小城最好的季節。

相關焦點

  • 鑑證實錄:第一個案件殺人動機很奇葩,最後一個太殘忍
    1.紅白藍塑膠袋連環案:連續兩個女生被人先奸後殺,屍體還都是被困在紅白藍塑膠袋中,死者生前都去過同一家洗車行,因此洗車行的一個有案底員工被警察懷疑,這個案件的真正兇手卻因香水氣味而殺人,理由太奇葩。2.富商妻子被殺案:富商馮望山的第二任妻子被殺人狂魔殺害,如今第三任妻子又在家中被殺,就在案件變得撲所迷離時,殺人狂魔無意中透露自己並沒有殺害馮望山的妻子,之後也慘死於獄中,不久馮望山兒子的補習老師的屍體暴露於郊外,整個案件都和馮望山一家有著莫大的關係。這個案件的父子情非常感人。
  • 日本幕府時代為什麼殺人不犯法?
    日本幕府時代為什麼殺人不犯法?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有一個規矩是人類互通的。那就是,殺人者,要付出對等的代價。中國很早就有「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說法。而且,還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為的就是穩定民心,以維穩自己的統治。
  • 改編經典《殺人回憶》,真兇出現,拔出了扎在民眾心裡生鏽的釘子
    《殺人回憶》的結尾大膽而充滿深意:一部懸疑片,居然沒有交代兇手是誰。電影的結尾,擁有」巫師的眼睛「卻沒有查到兇手是誰的樸警官,回到案發地,偶遇目睹兇手的小女孩。兩人有一個簡短的對話。「你看到他的臉了嗎?他長什麼樣?」「嗯,平常的那種。」
  • 《水滸傳》中的李逵殺人不分青紅皂白,又為何被稱為梁山好漢?
    水滸傳中李逵殺人可以說有時候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壞人他會殺,好人他也會殺,和殺人機器沒有兩樣。其實,《水滸》中的李逵恰就代表了中國男人的劣根性。粗俗、頭腦簡單、弱智、魯莽,為小恩小惠而忘命,沒有同情心。李逵殺人首先,就李逵的殺人,不管是好人和壞人,都是輪起拔斧,劈頭砍下去。真不知他一生究竟殺了多少的人。
  • 為相貌自卑殺人,他有精神病嗎?
    原標題:為相貌自卑殺人,他有精神病嗎?   新華社成都2月28日電 記者李倩薇、許茹  28日,曾轟動一時的「大學生因醜殺人」案在開庭重審一年後塵埃落定: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曾世傑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對其限制減刑。曾世傑當庭表示不上訴。
  • 曾經震驚全國的白銀市連環殺人案件,16年作案11起,終被繩之以法
    在1988年到2004年,16年內甘肅白銀以及內蒙古包頭接連發生兇殺案11起,死者全是女性,犯罪者手法殘忍,對犯罪女性進行強姦、奸屍、分屍等種種行為讓人不忍直視,難以言說。審訊中自2016年3月起,國家公安部多次帶領刑偵專家進入白銀市,進行調查,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多方面探討,發現重要線索,並且利用了新科技手段對證據中的微生物進行檢驗分析,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 曹操夢裡殺人,是真是假?
    曹操夢裡殺人原文:『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被落於地,一近侍慌忙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此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筆下,曹操夢裡殺人現場!
  • 這4首詩詞能「殺人」,背後的故事,讓人淚流滿面
    只聽說過刀劍殺人,你可聽說過詩詞「殺人」。其實,這裡的「殺人」和刀劍殺人不一樣。多年後,陸遊遊興沈園,不承想,卻遇見了唐琬,和她一起的,還有唐琬的夫君。曾經那麼相愛的兩個人,如今四目相對,早已物是人非,歡樂不再。唐琬夫婦置酒招待陸遊,陸遊心如刀割,他揮筆在沈園的牆上寫下了這首《釵頭鳳》。
  • 沉迷「觀音法門」 一大學女教師淪為殺人疑犯
    沉迷「觀音法門」 一大學女教師淪為殺人疑犯
  • 天衣無縫的殺人方法:親愛的,輪到你了
    從對公寓管理員的抱怨開始,人們聊到了自己想殺的人——總是沒有好臉色的、喜歡進住戶房間亂摸的公寓管理員;曾經在學生時代欺凌自己的校園霸凌者;在工作中阻礙自己晉升的人……甚至於「到了秋天還不收起風鈴」都成了被別人憎惡到想要殺了他的理由。
  • 冰子彈可以殺人?老兵: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對於抗戰諜戰,相信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劇情中見過不少用冰製成的子彈存在,間諜們拿著冰子彈可以殺人於無形,甚至都不會被追查到。說到這邊,大家肯定就會有疑問,冰子彈真的可以殺人嗎?撞針撞擊子彈底火這個就行不通了,更不用說子彈射擊時產生極大的高溫,會直接將冰子彈融化掉,拿射擊出來就變水了,根本不具備任何殺傷力,更別說可以拿來殺人。冰子彈也就存在於影視劇中,現實中或許未來會實現冰子彈,例如採集到熔點極高的冰塊,除此之外硬度也要足夠,到了那時候就可以拿來製造子彈了!
  • 東野圭吾的世界-迴廊亭殺人事件
    難道因為「殺人事件」這幾個字被某寶和諧了。好的,換字眼,把殺人事件去掉後顯示為見下圖彈出來的價一本書要580,確定沒搜錯,我開始懷疑自己。點進去和客服聊天后得知,東野的這本書沒有到中國來可能就是因為書名的原因,那個紅色的便宜的是盜版翻印的。你讓我花600元去買本書那是不可能的,哈哈。
  • 對話李樸:搶劫殺人就是為了情人過上好日子
    ()搶劫殺人就是為了請人過上好日子記者(以下簡稱記):你搶劫殺人是提前預謀的還是隨即性的搶劫殺人?李樸(以下簡稱李):(不加思索)實話實說,這次(3月14日晚)搶劫殺人不是隨即性的,是我預謀了4天後從開始實施的。記:能說說你要殺人的目的和為什麼要碎屍?
  • 抖音菜就菜了怎麼了我就不殺人是什麼歌誰唱的歌詞介紹
    抖音菜就菜了怎麼了我就不殺人是什麼歌誰唱的歌詞介紹  「菜就菜了怎麼了我就不殺人我怎麼了」是一條小團團哼唱的歌曲,很多玩家不知道這是什麼歌,這裡小編為大家帶來介紹,了解一下這首歌的名字。  歌詞:  菜就菜了怎麼了、我就不殺人怎麼了、我就是最菜的主播、你要拿我怎麼了;  我就是菜你怎麼了,你說我我也不會聽,我也不會改我不會改,我就是這麼菜怎麼了; 原標題:抖音菜就菜了怎麼了我就不殺人我怎麼了歌曲介紹 責任編輯:李曉靈
  • 英國有個開膛手傑克,美國有個殺人小丑,中國有個殺人魔……
    英國有個開膛手傑克,美國有個殺人小丑,中國有個殺人魔……殺人犯這個身份,是個很微妙的存在,有的國家是嚴懲的,因為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很突破人的想像。其實這樣的殺人犯不多,因為人不管是多大的膽子,閒的沒事幹幹嘛犯這樣的錯誤。英國有個開膛手叫傑克傑克從1888年8月7號開始殺人。當時他割喉了一名妓女。兩個月後又殺死了多名妓女。但倫敦警方一直都沒破案,之後就發生了瑪麗凱莉命案!傑克殺死瑪麗並破腹取出了她的子宮,擱下了耳朵和鼻子還有乳房,把這些器官排成了人臉的模樣!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打開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將近30年前的電影以國民黨遷臺後第一宗少年殺人事件為原型,看了一眼進度條4個小時嚇了一跳。殺人事件當年報紙上只登了一則新聞,被街頭巷尾熱議,曾經的良好少年在街頭親手捅死自己喜歡的女孩子。
  • 日本推理神劇《輪到你了》,交換殺人、人性陰暗面讓人不寒而慄!
    一宗涉及近 30 人的交換殺人案件,以「一個星期將死去一個人」的心寒宣傳口號作招徠,一開播已經獲得超高的討論度及收視率!將會連續播放兩個季度的《輪到你了》估計共有 20 集,故事講述新婚夫妻手冢翔太(田中圭飾演)與菜奈(原田知世飾演)準備搬進了在東京買下的新居,不過卻不幸遇上討人厭的鄰居們。
  • 將白糖當砒霜殺人是不是犯罪?
    刑法理論普遍認為,行為人以殺人故意,而誤將白糖當作砒霜給他人食用時,成立殺人未遂;行為人以殺人故意,誤將稻草人當作真人而開槍的,也成立殺人未遂。如此之類的說法意味著,只要有殺人的意圖,什麼樣的舉動都可以成為殺人行為;只要是在罪過支配下實施的舉動,皆可成為符合客觀構成要件的行為。
  • 皇帝殺人,沒那麼多講究
    皇帝殺人,沒那麼多講究喬志峰那些開國皇帝,經過南徵北戰奪取了政權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都是殺人。殺曾經並肩戰鬥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以防有人功高蓋主,也想「取而代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不把有實力、有勢力的新貴殺光,夜裡睡不著覺啊;殺曾經得罪過自己的人,以前沒當皇帝,受了氣也只能憋著。現如今位登大寶,孤家寡人一言九鼎,當然就要快意恩仇。
  • 「殺人蜂」桑德斯列傳 他曾是李小龍截拳道傳人
    曾經被桑德斯一膝擺平的Marcus Davis就表示,「這傢伙簡直就是一個人形螳螂!」。而在這之前,Brandon Wolff就已經在北卡羅來納的格鬥之夜中,成就了桑德斯膝技高手的名氣。  桑德斯在幼年,曾是李小龍的截拳道傳人,而在03年之後,桑德斯與時俱進的開始練起了柔術。現如今,這傢伙已經是柔術褐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