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孵雞嫲
在農村,最常見的場景莫過於房前屋後,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覓食。
小雞都是母雞自己孵出來的。母雞下蛋了一段時間後就會有孵蛋的「欲望」,客家人稱之為「賴孵或者賴死」。這時期的母雞像是中了邪,不吃不喝,籠籠松松,躲在窩裡不肯出來,一副昏昏欲睡,無精打採的樣子。客家人會用「賴孵雞嫲」一詞來形容女性不注重儀表。有些人鬧了彆扭,躺在床上不起來,客家人也會說在床上「賴死」。
這時,主人就該著手「選蛋」給母雞孵蛋了,「選蛋」可是個技術活,得挑選出已受精的雞蛋,才可能孵出小雞。小時候,見母親將雞蛋收集起來,走到一個暗室,點上煤油燈(那時蠟燭還不常見),拿上雞蛋對著燈光,仔細觀察,這叫「照蛋」。
據說蛋中間有個黑點的就是已經受精的,稱之為「有點蛋」,這才可能孵出小雞,沒黑點的稱之為「無點蛋」。那時,我還小,也學著母親的樣子對著燈光看上半天,就算看到黑點也會對母親說這個是「無點蛋」。因為找到「無點蛋」,第二天早上,我的碗裡總會多出一個「水蒸蛋」,在那個年代,「水蒸蛋」可是美味佳餚。
從開始孵蛋到小雞出殼,一般要20-25天。如果是經驗不豐富的年輕母雞,在孵蛋過程中不懂得翻轉雞蛋,就會有雞蛋因受溫不均,導致小雞在蛋內死去,這種蛋被稱之為「禿蛋」。如果25天小雞還沒出殼。就要檢測一下哪些是「禿蛋」了。這就是農村人的神奇技藝了。
檢測「禿蛋」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但卻很神奇,上猶人稱之為「雞蛋踩水」。程序如下:
1、準備溫水一盆,水溫40度左右。
2、將雞蛋放在溫水中,待水靜止後,看雞蛋在水中的反應
3、輕輕呼喚雞蛋,快出殼的小雞會有反應,雞蛋會不停的在水中擺動,這就是「雞蛋踩水」。
4、沒有反應的就是「禿蛋」,拿起「禿蛋」輕輕搖晃,會聽到「咕嚕咕嚕」的異響。把它挑出來後,扔得遠遠的,因為「禿蛋」有一股濃臭味。
5、再將會踩水的雞蛋放回窩裡繼續孵就行了。據說「踩水」後的雞蛋出殼會更快,也不會「燒殼」,成活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