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博士當中學老師什麼體會?有人說遇到學生抬槓感覺酸爽!

2020-12-21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近日,高校碩士博士到中學任教成為熱門話題。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一些知名中學曬出招聘公示,不少來自頂尖高校的碩士、博士生榜上有名。隨著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碩士、博士逐漸選擇到中學當一名教師。今年,廣東實驗中學(以下簡稱省實)引進了九名博士。清北等名校博士畢業生涉足基礎教育領域,感受如何?8日,南都記者到省實採訪了四位名校高學歷老師。在他們看來,高中的相關知識自己原本就得心應手,平時課上的知識講解完全沒有問題。相對難一點的是如何把握好一節課的節奏,以及滿足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但這個可以一邊做一邊學。甚至有人笑稱,堂上遇到學生抬槓,那感覺實在酸爽!

&nbsp&nbsp&nbsp&nbsp王世傑:中科大博士 任教科目物理

&nbsp&nbsp&nbsp&nbsp「我有時還是會鼓勵學生抬槓」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世傑。馮宙鋒 攝

&nbsp&nbsp&nbsp&nbsp戴著黑框眼鏡,笑起來眼鏡後的雙眼感覺特別神採奕奕。剪著平頭的王世傑給人的感覺特別陽光。心直口快的他開門見山就說,「對於找工作,我目前就是投了一份簡歷給省實,接著就來這裡當老師了。」他解釋說,自己選擇當老師,主要基於兩個考慮因素,第一個是對個人能力的評估,第二個就是興趣使然。

&nbsp&nbsp&nbsp&nbsp「相比於在實驗室一直做研究,我比較願意和別人交流,比較願意跟學生講東西,這是對個人興趣的一個評估。另外,我爸是老師,我太太也從事跟教育相關的行業,所以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覺得選擇當老師也不錯。 」王世傑透露,自己曾經到省實實地考察過,感覺轉一圈後再回到高中,覺得還是有一些熟悉的感覺。 「本身來說,我之前也參加過物理競賽,我對中學的這些東西感興趣些。我覺得自己當老師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讓王世傑印象深刻的是,校長給他打了電話詳細詢問了一些情況,比如為什麼考慮來中學當老師,對自己的能力有什麼評估,有什麼興趣愛好等等。「校長還問我喜不喜歡踢足球。」王世傑笑著說,自己當時怔了一下,隨後如實回答,說自己只會打羽毛球,足球這個對抗性項目不行。「校長的這些問題,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我從網上了解到的省實是一個重視體育藝術特色發展和全面發展的學校,確實不假。」

&nbsp&nbsp&nbsp&nbsp王世傑目前教三個高一平行班的物理。如何準備自己的第一課?他說,先看看其他老師是怎麼上課,「這些知識點我們自己都很明白,但是如何給學生講明白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我會根據有經驗的老師給的提綱,結合他們的見解,有時再「抄抄」他們用得特別好的例子,自己琢磨一下再來發揮。

&nbsp&nbsp&nbsp&nbsp站講臺一周,讓王世傑感覺到棘手的地方是,有的學生特別愛在課堂上抬槓。有時中學的題目設計得不嚴謹,學生就要來挑刺。「有的學生會抓住具體題目中的某些表述不清楚的地方死磕,假設出無限種可能,非要把原來的答案推翻。後來我想了想,他抬槓說明他至少思考,如果他在課堂上就不思考不聽課,他也抬不了槓,是不是?從這個角度來說抬槓還是件好事。」這種與抬槓學生周旋的感覺,王世傑感到也挺酸爽。「我不一定要所有學生都循規蹈矩地選擇標準答案,有的時候還是得鼓勵抬槓。抬槓也是一種學習。」

&nbsp&nbsp&nbsp&nbsp王世傑稱上課一周壓力還是有的,主要來自於自己的課程進度有點落後於其他老師,「我就少讓學生在課堂抬槓了,我要趕進度了。」

&nbsp&nbsp&nbsp&nbsp談到課後與學生的交流,王世傑聳聳肩,無奈表示,除了交流題目外,其他互動還是較少。「開學一周,還不怎麼熟悉,我現在老是記錯他們的名字感覺不太好。」

&nbsp&nbsp&nbsp&nbsp翟萬裡:請華大學博士 任教生物

&nbsp&nbsp&nbsp&nbsp「我感到上第一節新課就垮了」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翟萬裡。馮宙鋒 攝

&nbsp&nbsp&nbsp&nbsp「上了一周課,感覺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容易,因為之前我們都是以聽課為主,覺得老師的節奏把握得很好,像聊天似的,這樣的講課讓學生能學到東西。但是我這周一共上了5節課,每次我準備的時候都覺得信心滿滿肯定會出效果,但是在上課的時候,尤其是在第一個班上第一節新課的時候就會覺得有點垮掉了。」

&nbsp&nbsp&nbsp&nbsp翟萬裡,清華大學博士,目前在省實高一級三個平行班教生物。剛站上講臺一周,他總覺得自己心中想說的就表達得不是特別好。「比如說,我在上課前,已按照標準答案備好了課,但一旦講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自己講出來的又跟備課時準備的不一樣,本想給學生多一點知識的延展,最後又覺得自己表達不到位,還不如不講。」

&nbsp&nbsp&nbsp&nbsp翟萬裡靦腆地表示,為了能更好地上好課,自己就曾在鏡子前先演習一下,這樣就不至於在課堂上張口就來,最大限度避免口誤。

&nbsp&nbsp&nbsp&nbsp作為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在拿到省實offer前,翟萬裡其實已拿到藥企或科研單位的幾個offer。「我曾問過自己,更適合什麼?更熱愛什麼?」翟萬裡表示,首先他覺得中學生處於一個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如果在這時候給他們一個先進的科研文化知識的引導,可能對他們的改變就會更大一點。第二個選擇省實的原因則是因為省實的平臺,「省實有一個博士工作站,我們進去以後可能更好地去發揮我們之前的一些科研思維,讓我們的專業還可以在省實的平臺得到一個延續。」

&nbsp&nbsp&nbsp&nbsp翟萬裡坦言,在做決定之前跟家裡人商量過,家裡人是不太理解的,「因為他們覺得讀了那麼多年書又去了一個中學。我到現在也沒能太說服家裡人,希望自己能在學校做一些成績,讓他們看到我做的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

&nbsp&nbsp&nbsp&nbsp多年的求學經歷,讓翟萬裡清楚,中學階段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什麼樣的理念,和打下一個什麼樣的基礎。「我覺得價值觀很重要,我現在課上也會有意無意地爭取讓他們將來去投身一些科研工作,拿施一公的例子跟他們講,學以報國赤子之心。」

&nbsp&nbsp&nbsp&nbsp目前,翟萬裡認為自己要突破的難關是課堂設計。在有限的40分鐘之內,如何對內容進行取捨,包括一些興趣引導的該不該留,高考考與不考的該怎麼去留,怎麼處理平時的學習跟高考之間的關係,「這些處理起來確實不容易,我覺得還要在實踐中思考。有時候覺得高中生分數還挺重要的,不能辜負了家長的期望;另一方面覺得也要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負責,因為人生不僅有高考還有很多。」

&nbsp&nbsp&nbsp&nbsp「現在想出來一點辦法,就是自己多投入點時間,如果在課上講的引導興趣的稍微多了一點,可以把晚修的時間多留一點給學生,解決他們在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翟萬裡笑著說,自己還沒問學生對自己課堂的反饋如何,「至少目前還不敢問。」

&nbsp&nbsp&nbsp&nbsp尹東曉:北大博士生 任教化學

&nbsp&nbsp&nbsp&nbsp「最理想的狀態是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知識」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尹東曉。馮宙鋒 攝

&nbsp&nbsp&nbsp&nbsp早在讀本科的時候,尹東曉就有了當老師的念頭。後來保研去了北大,一直讀到博士,這個念頭從來沒有中斷過。「因為我在讀高中的時候,就覺得老師的工作很好玩。」

&nbsp&nbsp&nbsp&nbsp快人快語的女博士尹東曉稱,自己當年在讀高中的時候,就特別愛給同學講解題目,「講完以後同學就會稱讚一下,我也不知道他是真心的還是恭維我的,但是我就會很高興,會覺得好有成就感,就是我把我懂的告訴別人,然後幫助別人學會這個過程。我當時是覺得很美妙。」

&nbsp&nbsp&nbsp&nbsp尹東曉表示,省實最打動她的地方是素質教育,學校對人的培養很綜合全面。這一點是她非常認同的。因為她自己對體育也很愛好,曾在中學時代就拿過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雖然並不是以體特生的身份參加高考,但是體育運動也是她求學生涯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nbsp&nbsp&nbsp&nbsp「來到這裡後,我終於發現教書也不是那麼好玩,還是挺辛苦的,要學的東西很多,之前我覺得這個東西好像看上去很簡單,自己學得很簡單,但未必能引導學生一樣學得簡單。」 尹東曉說,現在她在跟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在學習如何上課,「我們這種剛畢業的可能講課會像做報告一樣,儘管講得很流暢,但如何跟學生互動交流,怎麼引導他們自己得出結論,我覺得我還需要再多學習。」尹東曉稱,雖然有時候可以自己對著鏡子練,但實際真上起課來,你提出一個問題後,學生給你反饋,這個反饋可能和你在鏡子裡練的時候想的根本不一樣。

&nbsp&nbsp&nbsp&nbsp尹東曉現在帶著高二的兩個班,一個是高考選化學的班,一個是高考沒有選化學的班,他們用的是兩本不同的教材,自己需要慢慢磨合適應。「有的學生會跟我交流,讓我調整一下課程進度。」尹東曉笑稱,自己的這一周不是在備課就是在上課或聽課,所有時間幾乎都用來死磕教材,突破課堂設計瓶頸。「比如說這節課是先講作業題,上課帶著學生做題還是怎麼樣,學生可能有什麼反應,這些要去考慮;再比如說我讓學生做題,我以什麼形式來看他這個作業是否正確,是同桌交換批改還是全部收上來批改,就這樣一些細節都需要逐一落實。」

&nbsp&nbsp&nbsp&nbsp尹東曉稱,對自己影響最深的是高中老師,自己也希望能成為這樣的老師。在她心目中,可能有的老師不是特色很鮮明,但是學生就願意去聽他講,或者說他就是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去接受到一些知識。「他的課堂其實已經組織得非常好了,就像潤物細無聲,你其實說不出來他哪裡好,但是學生就是喜歡上課,喜歡聽他講話。」

&nbsp&nbsp&nbsp&nbsp尹東曉認為,要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肯定還是要把教學方面做好,再去做其他錦上添花的工作。

&nbsp&nbsp&nbsp&nbsp李梁 華東師大博士 學校信息化發展中心主任

&nbsp&nbsp&nbsp&nbsp「基礎教育要培養一批學者型的教師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梁。馮宙鋒 攝

&nbsp&nbsp&nbsp&nbsp李梁目前在省實任教已有9個年頭了。2011年,在華東師大物理系博士畢業後,他就直接到省實任教,如今是學校信息化發展中心主任。「近年來省實已經引進了數名博士,還有好幾位老師在讀博士,今年是一口氣引進了九名,我自己的感受是,博士其實在學科專業上肯定比本科或者是碩士會鑽研得更深一些,看問題的角度、思考的方式,相對來說會有些不一樣。 」

&nbsp&nbsp&nbsp&nbsp李梁表示,學校其實一直以來有一個特色,就是要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而拔尖創新人才應該不會是完全體現在高考上的,「所以我覺得有時候我們確實是可以在學科上站得相對高一點的角度,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帶給學生。」

&nbsp&nbsp&nbsp&nbsp此外,李梁還認為,博士畢業因為有一定的論文要求,因此畢業是相對難一點,同時也意味著博士的整個科研訓練會更加系統一些。如果能把科研的系統訓練帶到基礎教育的研究裡面來,有了一線的教學實際,則比較容易推動基礎教育的一些改革。

&nbsp&nbsp&nbsp&nbsp「現在做基礎教育的研究,很多都是在高校,不直接紮根在教學一線,所以有一線的話,其實是更容易得出一些更加適合基礎教育的東西。包括我現在主管學校信息化其實也有這方面的用意。」李梁稱,一些傳統的教學理念未必會搞出更多更新穎的或者是更切合實際的東西,現在正好國家推動的方向是教育現代化,相當於信息化作為主要抓手來推動教育現代化,有信息化因素參與進來以後,整個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式,甚至可以說教學的模式,可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nbsp&nbsp&nbsp&nbsp「我們是希望利用信息化提高各學科上課跟同學之間的交互性;希望能夠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讓原來非常抽象的一些東西更加傾向於感官的理解。最後,通過信息化做大數據,把沉浸式教學,精準性教學,個性化教學做起來。」李梁稱,基礎教育研究以往在高校是有很多理論型的研究者,基礎教育裡面大多是經驗式的,所以中學招博士的話,其實一個基本的立意就是要在基礎教育裡面培養一批學者型的教師。

&nbsp&nbsp&nbsp&nbsp今年2月,在省教育廳的支持下,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在省實設立「基礎教育研究博士工作站」。這也是廣東省第一家在中學設立的博士工作站。省實「基礎教育研究博士工作站」致力於在教育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培養出一批富有創新創造能力的高層次青年人才,加快提升省實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的水平,並影響帶動省內外眾多學校的發展,並將在省教育廳的領導下,與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等省內外單位密切合作,讓工作站的老師們深入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同時,學校也將聘請國內著名教育專家作為顧問或指導老師,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基礎教育前沿研究的方向,並投身其中。

&nbsp&nbsp&nbsp&nbsp採寫:南都記者 梁豔燕

相關焦點

  • 名校畢業的高學歷人才當中學老師 是「大材小用」嗎?
    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教師隊伍中來  米蘇(霞山)  其實,名校畢業的高學歷人才到中學去任教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像人大附中、南開中學這樣的全國知名中學,早就把招聘高學歷老師當作一種「常態」。前些年,同樣是全國知名的上海中學,更是在招聘公告中明確指出,就是要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學歷,優秀本科生也只能是「酌情考慮」。所以,如果說這次深圳中學的教師招聘相比起上述這些學校有什麼特別的話,大概只能是「特別多」:別的學校頂多招十來個,深圳中學一次就招了35個。  一口氣就招了35個碩士、博士畢業的教師,深圳中學的「大手筆」令筆者嘆服。
  • 這所中學超豪華教師名單刷屏了!清華北大哈佛碩士博士
    一位優秀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知識儲備基本沒問題,但能否成為好老師,還在其學養、人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如果入行後能跟隨德藝雙馨的名師學習,耳濡目染,受益無窮。這就是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說的「大魚先導,小魚尾隨」。學校也鼓勵老師申報課題、做研究,成為教育專家。深中不僅要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也要成為教育家的搖籃。
  • 籤下兩名名校博士!還準備放大招……
    從去年開始深圳中學等國內一批一線城市的名校不斷傳出招收清北碩士博士當老師的消息這讓福州家長們十分嚮往▲昨日,鍾捷博士(中)、張清博士在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區理化生吊裝實驗精品錄播室,與高三師生們合影。鍾捷說:「不要覺得博士是什麼耀眼的光環,在我們博士圈裡,大家對於去中學當老師這個事情覺得很平常。當過博士,給我們帶來的是勝任工作的一種能力、處理問題的一種思維高度,而不是身份標籤。」
  • 北大博士,985高校教授,突然辭職,去高中做了普通老師
    有點想不通,既然讀了博士,在大學本來可以有更高的成就,為何反而辭職去了高中做老師,要知道,高中很忙,甚至費力不討好,這又是為何呢? 北京大學,可是名校中的名校,已經是博士學歷,如果繼續走下去,前途無量。
  • 清華北大研究生扎堆到中學當老師!是不是一種學歷浪費?
    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南外高中)招聘的20名教師中,竟有19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13人是清北本碩連讀畢業生,全部都是碩士及其以上學歷,甚至清華博士也加入了中學教師的隊伍。但是,輿論場上並非沒有質疑之聲,不少人持有傳統觀念,認為師範生做中學老師,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
  • 衡中挑戰八省名校?說這話的學生和老師,還不明白什麼是高考
    最近,網絡上流傳著一段宣稱是「衡水中學學生向八省名校宣戰的視頻」,視頻中的學生身穿著黃色校服,激情澎湃地一起宣戰。不過對於該視頻,衡水中學的工作人員已經作出了解釋,稱該視頻並非出自他們學校,衡水中學並沒有這種校服。
  • 「名校博士,精通多國語言」的南京偷車賊說:我被生活打敗了
    劉徵對民警說,他今年52歲,是一所名校的博士畢業生,目前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做老師。他之所以偷車,是因為「沒錢」。       「我可以拒絕採訪嗎?」       劉徵(化名)看到澎湃新聞記者,說出第一句話。
  • 這份擬聘教師名單引發熱議,北大博士當老師,跟師範生搶飯碗?
    在近期,上海中學的一份擬用教師名單引起熱議,在這份名單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北大復旦的博士應聘教師,除去博士生之外,最多的就是各大名校的研究生。難道博士生不再吃香?還是學校門檻過高,這樣的情勢下,師範生是否還有一席之地,接下來就來看下為何博士生進入中學教書。
  • 二十二中初三學生「轉入」擷秀中學
    也就是說,該校的全體初三學生,除1名因身體原因無法參加外,其餘學生全部和擷秀中學的學生同吃、同住、享受同樣的師資力量,直到中考結束。難怪有學生和家長說,這難道是傳說中的「無心插柳柳成蔭」?  家長很興奮 學生有壓力  「複習資料、換洗衣服、水果都帶了吧,還缺什麼給媽媽打電話,媽媽給你送過去。」3月23日下午3點,市二十二中的校園裡充滿了家長們的殷切叮囑。
  • 金榜教育暨皖江名校聯盟老師說,視情況定
    金榜教育暨皖江名校聯盟老師說,視情況而定在當下的中國,許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高中學生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高考成績更好,被重點大學尤其是C9院校錄取,都會選擇在高中階段給孩子報補習班,那麼學生有無必要報高中補習班呢?
  • 非人哉:南天門英語老師太難了,先是被哪吒抬槓,後又被黃二附體
    雖然故事都是以烈烈與九月他們為主,但有一些配角同樣遭遇囧事,歡樂無限,而南天門的英語老師就是此次的主角。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職業在現代社會中還是很神聖的,一個人成長會遇到各種老師,但老師並不是那麼好當地,尤其是英語老師。沒辦法,誰讓咱們的國語是中文,英語不是強項。
  • 名校爭奪生源調查:學生被分三等 優生擺足架勢
    大家相視而笑,不願多說什麼——大家的孩子都是競爭關係,如果真成了同學再打招呼也不遲。張先生邊啃包子邊往回走,這才發現路邊的房產中介可真不少。這一帶毗鄰上海南站,以老公房居多,照理說並不是買房上選之地。就是因為有了上海中學,二手房交易特別火爆,房價也比其他區域明顯高出一截。上海中學可以寄宿,但如果家長在學校周圍租房,就能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了。
  • 上海高中排名出爐: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都是四大名校之一!
    上海的高中教學水平也是全國領先,民間素有「四大名校」、「八大金剛」之說。「四大名校」,是指上海市實力最頂尖的四所中學,分別是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還有交大附中。「八大金剛」是指上海市除「四大名校」外上海實力靠前的八所中學,分別是格致中學、大同中學、南洋模範中學、延安中學、七寶中學、建平中學、控江中學、復興中學、上外附中。
  • 八省聯考即將開始,衡水中學宣戰江蘇名校?家長:別比了
    甚至因為考題的難,還引發了各種各樣的段子,比如高考「數學帝」葛軍老師。江蘇的高考並不容易,可是對於不了解江蘇高考特點的人來說,卻覺得江蘇高考不僅不難,反倒是簡單。為什麼簡單呢?在江蘇,400多分便可以上頂級名校。江蘇的考生認為江蘇的高考很難,可是外省卻又覺得簡單,怎麼辦?一直都有著將江蘇考生拿出來比一比的呼聲。
  • 最強高中老師:拿著菜刀上課,最後把400多名混混送進世界名校
    每年高考結束都會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老師,正是由於他們3年來的辛勤付出,才成就了學生的大學夢。關於「最牛老師」的爭議在高考圈內一直爭議不斷,一直沒有定論。然而在小編的心裡有一位老師確實無人匹敵的,她就是電影《為人師表》當中的主人公海梅斯。
  • 上海三所「黑馬中學」,名校「扎堆」浦東新區,備受家長青睞
    top1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是一所與國際接軌的中學,課程種類繁多不與傳統的中學類似它不局限於其他地方的八大科目還,它把科目主要設為藝術、語言、體育、人生哲理包括八大學科在內的五大類,與國際上著名的大學都有合作,在學校就可以參加這些名校的考試來獲取出國留學的資格,學校很重視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 教育電影《未來學校》在課改名校涼水井中學開機
    2020年8月24日,伴隨著課改名校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涼水井中學新生訓練營開營,教育電影《未來學校》在此開機。極樂影業創始人徐立、涼水井中學吳舸校長、侯開華副校長,滬江首席教育官、互加計劃負責人吳虹校長,愛卡的米CEO張良老師,宜賓宋家中心校汪巨茂校長,宜賓蕨溪小學周仕明校長等出席了此次開機儀式。
  • 中國三大超級中學,衡水中學成績雖好,但依然無法入榜
    現在深圳中學有博士教師41人,畢業於北大、清華的教師63人。培養出了以深中學子馬化騰、陳一丹、張志東、許晨曄為核心的騰訊創業團隊。畢業生遍布北大、清華、港大、哈佛、牛津、劍橋、耶魯、MIT等海內外名校。
  • 合肥168中學高一學生迎來AI英語老師——訊飛掃描詞典筆
    在學生和老師最關心的智慧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怎樣幫助定位學習盲區?如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智慧課堂是怎樣協助老師備課的?人工智慧技術怎樣協助老師組卷?主題交流中,這些問題被一一揭秘。兩款學習神器精彩亮相,A.I.助力自主高效學習A.I.
  • 孕產說:臨產分娩前兩周是什麼感覺?比起睡不好,這個感覺更酸爽
    導語:表妹還有兩周就快要臨產了,問我當時臨產前兩周是什麼感覺?臨產前兩周是什麼感覺?可能每個人臨產前感覺都不會完全一樣,臨產前兩周我的感覺是這樣的,與大家一起交流一下:1.身體越加笨拙了,睡覺有點不太踏實,因為肚子太大了,怎麼樣的睡勢都覺得不太舒服,有點胸悶。看了當時拍的自己的照片,穿著春天的孕婦裝,肚子真的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