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近年來,長順縣按照「定養殖方式、定養殖合同、定收購價格,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銷售」的「三定三統」,及庭院生態散養模式,大力發展林下養殖,盤活山地林地資源,做強綠殼蛋雞產業,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這段時間,長順縣代化鎮睦化村傍歪組養殖大戶李志燕忙開了。在她家的基地裡,以林下散養土雞為主,肉質較好,這個月以來,僅肉雞就賣了100多隻,收入10000多元。如今,李志燕正忙著給基地補充新的雞苗。
「出不去打工,在家老農民,不知道做什麼,只有養點雞些賺點錢。」李志燕細數著雞苗說。
按照「三定三統」模式,由村級合作社對有養殖意願、具備養殖能力、講誠信的農戶進行摸排,農戶與長順縣順智綠殼蛋雞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養殖合同,有效解決農戶難題,增強了養殖信心。
「又教我們技術又包回收,我們就安安心心養,雞下蛋、蛋生雞,養好了確實也能賺到錢。」另一邊,村民趙明忠激動地說道。
除了養殖出售肉雞,入冬以來,「長順四寶」之一的綠殼雞蛋持續走俏市場。由於訂單較多,這幾天,位於長順縣廣順鎮林下養殖基地養殖大戶班宋智每天都會到養殖基地,查看蛋雞產蛋情況。
「特別是到了冬天以後,雞蛋是供不應求,賣得特別好。每個雞蛋每漲一毛錢,每天就要增收1000多塊錢,每戶農戶就要多收入100多塊。」班宋智介紹說,我們這片林下養殖基地佔林地500畝,現存欄的綠殼蛋雞有20000羽,分別由10戶貧困戶進行代養,每天的產蛋量有10000多枚。基地生產的綠殼雞蛋含大量對人有益的腦磷脂、卵磷脂等多種微量元素,生態散養、品質較好,頗受消費者歡迎。
「林下養殖綠殼蛋雞能夠充分利用林地生產有機綠色產品,同時,雞產生的糞便能夠促進林木生長,有利於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富了百姓又保護了生態環境,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可謂是一舉多得。」長順縣林業局副局長餘新平介紹說。
今年以來,長順縣依託綠殼蛋雞資源優勢,緊扣「一雞一蛋」產業發展主基調。目前,全縣建成年出欄100萬羽肉雞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建成6個鄉鎮綠殼雞養殖培訓基地,1萬羽/個的生態養殖小單元67個,存欄5萬羽以上養殖企業3家,1萬羽至5萬羽養殖基地5個,養殖合作23個,農村零星養殖戶1.32萬戶,全縣生態家禽存欄311.1萬羽,全年累計出欄469.32萬羽,禽蛋產量達0.525萬噸,帶動貧困農戶3850戶13860人。
【 審核:省林業局辦公室 來源:天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