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2021-01-11 薑黃色的樹熊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日本江戶時代,民間的傳統曲藝文化中出現了落語這種表演形式。從內容和表演形式上來看,日本江戶時期的落語曲藝和華夏中原地區的單口相聲很相似。

日本落語通常以詼諧搞笑的方式見長,它一般以小劇場和段子的方式進行表演,表演的語言形式是民間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與獨角相聲和單人小品有很多相似之處。

除了表演場合和跪坐式的舞臺預備式比較莊重外,其誇張滑稽的動作表演和詼諧幽默的語言表情使之成為一種在江戶時期比較受歡迎的民間曲藝藝術。

日本落語一般是通過口口相傳、跟師訓練而繼承發展的,在口技和曲藝表演中,日本民間那些類似於相聲表演的以搞笑著稱的藝品除了"落語",還有"漫才"等等。

所以實際上,日本"落語"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與此同時,幕府統治的高壓和外來文化及佛教文化的滲透都對落語的興盛與衰落產生極大的作用。

除了曲藝文化領域上的競爭,民間觀眾的喜愛熱度和町人地位的高低也影響著它是否會經久持續地發展下去。

一、淺談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

1.活躍的庶民文化

公元1603年到1868年間屬於日本的江戶時代,在這個時期,日本的武士封建化體系已經進入衰落末期,開始腐朽敗落漸漸消亡。

將近二百七十年的幕府統治佔據了江戶時代的上層階級文化與政治。江戶時代的初期,由德川家康等建立的建立的幕府統治嚴格地把控了日本的政治統治權利。

在德川年代將軍的高壓嚴厲的政治體制下,日本的反動派與民間動亂組織基本剿滅,民族趨於和平穩定,社會安定發展。

上流社會與民間百姓的生活和樂繁榮,幕府統治基本穩定成熟。

與此同時,在這個時代江戶幕府統治的文政強權政策下,社會現實的壓迫感和武士、大名階層的嚴肅壓抑使人們對虛無縹緲的輕鬆娛樂的文學和搞笑滑稽的落語曲藝愈加喜愛。

並成為很多人的精神情感寄託,人們開始追求更加通俗親民的娛樂文化,因此落語的產生滿足了市民階層的需要。

搞笑的表演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求,成為曲藝戲劇界的一大重要藝術形式,日本的庶民文化日益豐富。

2.文學曲藝: 日本傳統文化與中西文化的交融

隨著政治軍事環境的安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日本江戶時代的文化精神生活日益繁榮。

在吸取了中原和海外等周邊國家的宗教、文學、曲藝等藝術文化後,江戶時代的百姓將這些優秀的外來文化與本土傳統文化相融合。

比如華夏中原的神佛禪道思想、玄學儒禮和俳優侏儒文化、宮廷樂舞等與日本本土傳統民間的舞伎文樂、曲藝戲劇,以及哀寂古典的"和風文化"相結合。

而漢文學對江戶落語中的民間趣聞故事的影響也是極大的,比如鬧劇《落語·佔夢》中的故事就日本民眾對漢文學的推崇。

這個時期,文學創作備受民眾文人青睞,這時候的庶民階層的地位顯著提高。再加上海外歐洲資本主義民族文藝復興的發展,不斷出現新的文學藝術戲曲模式。

在這種背景下,怪談戲曲與相聲落語相繼活躍於庶民文化生活之中,而落語藝人憑著滑稽的風格、豐富搞笑的動作與話本鬧劇表演。

使之成為嚴格森嚴的幕府等級制度下一種有效的放鬆娛民的藝術形式。

3.日益興起的町人文化

滑稽怪誕的落語曲藝開始流行於江戶時代的市民階層,豐富了人們風土人情,滿足了底層勞動百姓的娛樂文化生活。

而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斷發展,這個時期的商品貿易日益繁榮,民族工商業發展繁榮,農業與家庭手工業不斷進步。

再加上文學藝術精神生活的豐富使得江戶時期的社會各階層人員愈加活躍,商人、手工業者、工匠等層出不窮,以從事工商業的町人階層開始興起和發展。

隨著町人文化地位的提高和愈加活躍於市民生活,落語的段子和故事也受其影響,大多時候的話本內容講的都是商人與手工業者的日常生活與人情野史。

配合誇張的單人相聲表演,落語曲藝流行於龐大的町人與農民階層的世俗生活中。自由與人性的重視使得日本貴族階級才能享受高級文藝的局面打破。

象徵高雅和地位的表演藝術不再局限於只有小部分武士幕府貴族的享受,落語曲藝表演逐漸融入日本的町人文化之中。

二、與宗教: 佛教文化的世俗化

說起日本江戶時代的落語曲藝的起源,人們往往將其與佛教聯繫起來。日本江戶對宗教文化的信仰來源大多是吸收外來宗教,其中主要的是來著印度的佛教和中國的道教和儒教。

而佛教的世俗化和壓抑化影響著幕府統治的政治文化思想,佛教中的因果報應、天道輪迴等理論框架漸漸成為世俗潮流。

而儒、道教中人天相應、禮義廉恥等理論與日本傳統鬼神信仰和民族心理中的禪靜安和以及忠誠強勇及隱忍無畏的武士道精神、先祖祭祀信仰和御靈崇拜等文化心理相適應。

日本複雜的宗教文化與世俗生活相結合,這讓落語藝術具有一定的生活諷刺性和反映民族心理和社會現實的作用。

由於幕府政治和傳統佛理教義的壓抑,叛逆色彩和對情感欲望的追求在中愈來愈濃重,而僧侶的世俗社會化與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自由與思想禁忌的打破。

從而促進了落語曲藝的發展;但到了江戶的中後期,幕府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和對落語表演的打壓,以及佛教裡建立用於的限制僧人生活法度的檀家制度,使得落語曲藝漸漸走向衰落。

三、結語

江戶時期的庶民文化豐富多彩,精神文化活動制度寬鬆,人們思想自由活躍,文學藝術思潮流行於社會,日本的民間文藝處於繁榮發展階段。

因此,語曲藝對時代和民眾的迎合、社會各階層生活喜好的觀察,以及曲藝表演繼承和傳揚、落語藝人憑著高超的技藝和更新換代、多種多樣的滑稽動作和語言表情、故事劇場的編排,贏得了很多觀眾緣。

在日本的歷史發展中逐漸發展起來。而總的來說,幕府統治的壓迫和佛道教義的壓抑性既促進了落語的興起,同時也導致了落語的衰落。

參考文獻:

《日本落語研究簡述》

文/李清宇

相關焦點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來了
    日前,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最全的浮世繪藝術大展,140餘幅經典原作基本涵蓋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梳理了浮世繪的發展脈絡。透過這個展覽,觀者增進對日本文化、風情、藝術了解的同時,也可以從浮世繪的傳播途徑中直觀感知全球化時代藝術的跨文化傳播所帶來的奇妙效應。
  • 日本江戶時代盛行的美術——浮世繪的前世今生
    浮世繪鮮活地表現了當時的民俗風景和普通百姓難得見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與春宮魅惑,包羅萬象,堪稱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浮世」意即日本佛教概念中相對於淨土的充滿憂慮的「現世」,指生死輪迴和人世虛無縹渺。「浮世」不僅反映出當時流行的人生觀,而且還有著某種色情意味。因此,「浮世繪」又有入世行樂、人生如過眼煙雲之意。
  • 《江戶時代》:日本現代文明的前夜
    德川家康進駐江戶、幕府官制改革、儒學與武士道的融合、浪人與任俠者對新秩序的挑戰、「好色」文學與町人文化的興盛、連年頻發的農民起義、國民文化的萌發……日本近世史研究學者北島正元曾撰寫了《江戶時代》,以對日本幕藩體制確立過程及政治體制權力結構的研究而聞名的北島正元曾提出「江戶幕府政權論」,該論點影響了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歷史學界。
  • 日本百貨從何來?江戶、明治和大正時代
    文化活動是日本百貨店的傳統節目,也是其特質之一。近年來日本百貨進入中國,延續了這一傳統。比如,上海古北財富中心的日系高端百貨高島屋(Takashimaya)」2012年12月登陸中國後,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櫻桃小丸子中國行展覽、日本插花藝術展、兒童俱樂部創建等。
  • 江戶時代,儒學與日本本土文化融合後有何影響?
    仁、義、禮、智、信、在江戶時代,棄佛揚儒的德川幕府全力提高儒學在日本的地位,以此才開始逐漸成為佔日本統治階級的官方學說,並隨著時間逐漸本地化,並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國家和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江戶時代由於「兵農分離」的推行,德川幕府為了加強自身的中央集權,也開始強化封建階級的身份等級制度。此前佛教一直處於統治地位,直到江戶時代,江戶幕府開始重視儒學並且大力提倡。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日本最後一個封建武家時代。武家時代,即武士家族統治的時代。江戶時代的幕府叫江戶幕府,江戶氏族是十二世紀日本豪族,所以建築的城池叫做江戶城。江戶幕府又被稱為德川幕府。因1615年德川家康滅掉了豐臣秀吉家族,統一全國,在江戶建立幕府而得名。統一日本後,德川家康發展農業、改革經濟、穩定政治,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江戶時代日本人民分為了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商人。日本的封建制度氏歐洲式的封建制,各個地域被分割稱之為藩,每一個藩都有自己的領主,稱之為大名。
  • 和菓子小歷史:江戶時代燦爛的和菓子文化
    江戶時代飲食最大的特色就是庶民階層的飲食文化相當勃興,且很多商人有錢之後,也可以一嘗以往只有貴族才能吃得到的美食。貴族的飲食向下載播、平民的飲食文化也向上流動,再加上此一時期從西方傳入的飲食文化,讓江戶時代也成為和菓子文化最為燦爛的時代。和菓子當中需要大量的砂糖,日本的砂糖本由僧人帶進日本。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不過,明治維新顯然不是一般程度的封建式的改朝換代,而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這種天地變色並不是坂本龍馬等幾個志士做做工作就能做到的,所以日本的江戶時代和中國的清朝不一樣,它已經形成了可以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社會土壤。江戶時代的日本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誤解是:日本是小國!
  • 日本東京,下町,體驗江戶時代風情
    導語:日本東京,下町,體驗江戶時代風情!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下町」,是指過去東京被稱為江戶時代時,低階武士與平民居住的區域,和名為舊市區的區域相似。因有許多工匠與商人居住於此,所以產生了獨特的生活習慣。日本古典藝能-落語(相聲)中提到的「江戶人」,居住的地方就是下町。主要的地區有日本橋、京橋、神田、淺草、深川等曾經出現在時代劇裡的區域,這裡保留了下町特有的昔日文化,散發出獨特的懷舊風情。
  • 穿越到江戶時代 體驗地道的日本武士生活
    有祭奠江戶時代初代將軍的世界遺產日光東照宮,有保留了武士盛世江戶時代驛站城鎮昔日景象的大內宿,還有內戰中終結江戶時代的最終戰場鶴城。這條日本文化特色濃鬱的「武士之旅」帶您穿越時空,親身感受江戶時代的文化歷史。
  • 走進日本傳統旅館 領略江戶時代風情 (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就像日本的許多其他旅館一樣,位於河邊的 Kamigoten旅館是由一個家族傳承經營的,但 Kamigoten旅館卻與眾不同。自1658年以來,龍神家族就一直經營著這個位於紀伊半島龍神村的旅館。這裡曾是武士的度假勝地。讓我們跟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文章,一起探索這家旅館的獨特之處吧!
  • 安慰、寄託、消災,稻荷信仰為何能在江戶時代「徵服」日本?
    眾所周知,在日本、眾多神社遍布全國各地。其中,稻荷神社的數量非常多。稻荷信仰在日本社會民俗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即使在現代生活中,稻荷信仰也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存在。三井高在日本橋蠣殼町開了一家大店在利和上野開店的大田利兵衛也是伊勢出身。在當時的江戶城,有「伊勢」以「屋」為首,「越後屋」「丹波屋」等伊勢商人的店鋪鱗次櫛比。這些店被稱為「江戶店」,也被稱為東京分店,擁有「江戶店」這就是松阪商人的特色。當時的伊勢商人和近江商人一樣有著進取的氣質。
  • 日本江戶時代,既有醃梅當藥,也有廢紙當味增湯配料的黑暗料理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既有醃梅當藥,也有廢紙當味增湯配料的黑暗料理日本進入江戶時代後,全日本資源向江戶城集中,江戶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由此形成了區別於京都的獨有文化,並逐步取代京都,成為日本各行業的中心地帶。
  • 中國風俗畫和刻本插畫對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的影響
    在江戶時代,因為德川家康將政府設立在江戶,這裡逐漸成為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此時此刻,武士階級在政治上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經濟上仍有盈餘,足以讓他們吃喝不愁。所以這些武士們有閒暇的時間,也有足夠的經濟支撐,便帶動了當地人生活方式的轉變,也引領者文化的潮流。
  • 一次神奇的旅行,在日本穿越到古代的江戶時代,或許就在江戶村
    江戶時代的裝飾!一說到日本,首先想到的是富士山吧。接下來,你肯定會聯想到京都的傳統街道和日本房屋。以最尖端科技馳名世界的日本。卻又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獨特國家,在這裡可以使古老的傳統與現代文明完美地得以並存。訪問日本如果不去東京的話,這就像去羅馬不看教皇是一樣的。可是,你知道在東京這個大城市的外面,隱藏著怎樣的美麗寶藏嗎?
  •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865年的日本,此時的日本進入了江戶時代末期。被歐美各國逼迫開國,經由馬修·培裡來航而籤下了日美神奈川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得鎖國崩裂。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 論日本江戶時代西方教育的發展及其歷史作用
    簡介:明治維新是日本社會現代化改革的開端,對日本近代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被稱為奇蹟的明治維新運動是由江戶時代以戰士和平民創造的洞察力和知識發展起來的,大力推動了日本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江戶時代創造和「日本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人。
  • 日本特殊飲食文化始於江戶時代,現在為什麼越來越興旺了?
    日本這種特殊的站著吃飲食文化始於江戶時代,也就是說四百多年前就有了,發展到現代社會不但沒有衰退,反而越來越興旺,大家覺得日本這種站著吃小餐廳為什麼這麼火?從經營方來說,這種小店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面積非常的小,因此租金相較便宜很多,而且站著吃嘛,顧客一般都不會墨跡,停留時間很短,座位迴轉率高,提高了營業額。
  • 「桌遊推薦」日本匠心——《IKI:江戶職人物語》
    這是一款以江戶時代民間手工藝人豐富生活為背景的遊戲。遊戲的目的是通過一整年的考驗,成為最佳繼承江戶精神的人,能夠了解人心的險惡,利用手中的資源進行貿易,變得優雅且引人注目。江戶時代是日本封建的末代王朝,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又稱德川時代。慶長八年(1603年)由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開創幕府,江戶時代開始。
  • 日本江戶時代,人們都在吃些什麼?
    《廚房美人》・喜多川歌麿在遙遠的江戶時代也好,如今也罷,「食」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那麼,江戶時代的人們所吃的食物和現在的一樣嗎?那時候的人們都在吃些什麼呢?事實上,天婦羅、蕎麥麵、壽司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都是源自江戶時代。正是豐富的調味料與新鮮的食材搭配在一起,才使得江戶時代的飲食生活如此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