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日本現代文明的前夜

2020-12-19 澎湃新聞

江戶為東京舊稱。1603年,德川家康於江戶開設幕府,其後綿延265年,史稱「江戶時代」。德川家康進駐江戶、幕府官制改革、儒學與武士道的融合、浪人與任俠者對新秩序的挑戰、「好色」文學與町人文化的興盛、連年頻發的農民起義、國民文化的萌發……

日本近世史研究學者北島正元曾撰寫了《江戶時代》,以對日本幕藩體制確立過程及政治體制權力結構的研究而聞名的北島正元曾提出「江戶幕府政權論」,該論點影響了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歷史學界。而《江戶時代》則是北島正元提綱挈領,並用幽默的語言所描繪的關於江戶時代的通俗讀物。該書出版至今六十餘年暢銷,被譽為「一本關於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最近,新經典出版公司從日本巖波書店已出版的3200多種「巖波新書」中,挑選出13冊中國讀者最感興趣的書目在中國出版,《江戶時代》就在其列。

北島正元出生於日本新潟縣柏崎市,1935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文學部國史學科,1962年以《江戶幕府的權力構造》論文獲得東北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東京都立大學、立正大學教授,一生專攻日本近世史。

北島正元的年輕時代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生活困苦的夫妻二人甚至蝸居在一間養蠶的房間裡艱難度日,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還是熱心於學術,完成了一部部學術作品。戰後,日本學界充滿了「日本史學停滯」的聲音,北島正元帶領門下弟子不斷精進學術,致力於日本近世史的再次構建。

最近,日本研究學者劉檸、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就《江戶時代》進行了分享,共同探討了江戶時代社會變局對之後的日本的影響。

日本研究學者劉檸

江戶時代的真實樣貌

江戶時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最後一個時代,是為當今日本留下最多遺產的時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時代。

對電影、戲劇、漫畫來說,江戶時代都是個好題材。北島正元在《江戶時代》的前言中寫道:「江戶時代不斷被拿上檯面,大概是因為『封建』依然以各種形態殘存……要想區分這些古舊的東西、予以摒棄,就必須探明引發這些問題的根源——江戶時代的真實樣貌。以古為鏡的道理便在於此。」北島正元撰寫此書的初衷也是這樣:還原一段真實的江戶歷史。

孫建軍談到了江戶後期的市民文化興起與國民文化萌芽。這一時期,小說盛行,人情本、滑稽本擁有廣泛的受眾。小林一茶的俳諧大放異彩,在今天的中國仍有不少讀者。此外,淨琉璃與歌舞伎也因為進松左衛門、竹本義太夫等人的努力而更新換代。

江戶時代也有很多歷史上重要的時代所有的迷局:僅佔總人口7%的武士階層如何統治著佔總人口90%的農工商?這一社會結構是怎樣形成的,又是如何崩潰的?從德川家康改封江戶,爭奪日本霸權開始,到天保年間江戶時代的落幕,《江戶時代》的關注點就在於這段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歷史起伏。

書中寫道,通過建設城下町以實現對工商業的統一管理,德川家康把握住了經濟來源,這正是他之後能在關原之戰中一舉奠定霸主地位的基礎。而後,隨著德川幕府的建立,一套鞏固其統治地位的措施也逐步施行:大名改封、直轄城市和礦山、壟斷貨幣鑄造權。又經過大阪之戰、島原之亂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幕末時期開始了全面禁教和徹底的閉關鎖國,日本的國運由此發生轉折。

除了膾炙人口的歷史大事件,《江戶時代》也記錄了很多風俗人情,例如浪人和傾奇者的由來、日本國學的形成、儒學與武士道的關係、江戶(東京)人與大阪人之間的攻訐、好色文學的發展等等。

江戶時代與島國根性

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統治的發展,實際上是破除日本自戰國時期以來的分權的封建制度,建立統一的封建王權。相應地,閉關鎖國政策表面上是為了禁教,本質上還是為了鞏固幕府的統治。從當時的形勢來看,要想確立幕藩體制,閉關鎖國也許是不得已的舉措,但這也使得日本被世界遠遠甩在了身後。

1635年,所有日本船隻都被禁止渡航,居住在外國的日本人也被禁止回國。1637年,幕府開始實施徹底的閉關鎖國政策。由此,市民追求理性的精神思想被嚴重壓制,國民文化的興起也停止在了萌芽狀態。北島正元如此評論封閉的日本:「一般民眾對世界一無所知,他們的世界視野變得狹隘,秉性變得消極,島國根性也由此形成。」

現場,大家也談了自己眼中的江戶時代。劉檸認為,產生了浮世繪的江戶時代非常市民、非常現實,同時又很舒適、祥和。「國際社會理解這個時代有一定的偏差:江戶時代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封閉。德川幕府對於鎖國政府的把握尺度也不是都像後來那樣嚴格。即使是在鎖國最不堪的時代,日本依然有對荷蘭、朝鮮、中國的貿易窗口。幕府的知識階層、武士、貴族對中國大陸的情況並不是很陌生,對國際社會的情況也不是很陌生。」

因為江戶是由將軍主導的,天皇則是生活在京都,日本的權力實際上是一個二元權力系統,它是在二元權力系統構造之下的聯邦制國家,全國由300個大大小小的藩國構成。在那樣一種權力結構之下,它持續了270多年,將近三個世紀,實際上是一段非常漫長的和平時期。在這樣的環境下,以江戶為中心,日本有了像江戶這樣的城下町,當時的人口已經超越了巴黎、倫敦,是擁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孕育了非常燦爛的、高度文明的都市文化。那個時候已經鋪設了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向現代文明、走向現代性的可能性。

劉檸指出:「一般以為,美國佩利率領的黑船艦隊來襲,對日本民族主義的形成有決定性影響。其實,江戶幕末時期形成的平等思想才是釀成日本民族主義的主要動力。」這一時期,「平田國學」得到確立和普及,這一學說極端主張日本優越性、提倡皇室崇拜,雖然帶有明顯的民粹主義色彩,但也具有鼓舞農村統治階層變革的力量,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危機。「民族主義旨在否定出身歧視,但封建統治的基礎正是土地支配及與之相伴的特權。所以,統治階層以對中央集權的淡漠、消極來抵制民族主義,企圖維護等級身份制。」劉檸說。

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

城下町及商業文明

現場對於日本封建模式的統治方式城下町也進行了集中討論。

城的中心住著藩主,他們在風水最好、最高處建了自己的城堡,城堡在那個時代是非常高大上的建築,動輒三層以上。江戶城的城樓後來燒毀了,它的天守閣有五層,在當時是非常高大的建築。圍繞著藩主,其他的大藩、小藩,以距天守閣距離的遠近標示著他們跟藩主關係遠近、職位高低。就關係而言,他的親藩大民都住在周邊,御三家、新藩大名都住在周邊,外窟之外是當時的町人,農人住在更遠的地方。

「特別像老北京城的感覺。天子住在紫禁城,達官貴人都住在紫禁城的周邊。城下町發展的背後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政治統治模式,實際上是幕藩體制的一種統治文化。」劉檸說。

孫建軍說:「城下町是日本獨特的政治體制下發展的產物。江戶開始以後,建立了犬牙交錯的政治體制。經過100多年以後,它變成了非常穩定的機制。老百姓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商業作為推動,在江戶、大阪這樣的城市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就像淺草,淺草距離江戶城很近。日本的城感覺像堡壘一樣,剛開始是軍事為主,住的都是老百姓接觸不到的人。為了滿足這些人的日常生活,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商業行為。」

《伊勢商人》這本書裡曾提江戶時代的經濟模式:在伊勢地區,也就是現在的三重縣,有一個叫伊勢神宮的地方,日本人經常到那邊參拜。相對來說,那邊的商業也比較發達。伊勢商人到江戶去做生意以後,一改當時江戶傳統的生意方法。在江戶做生意的人,他們只要傍上幾個大名,他們就可以有比較固定的生意模式。比如,大名的家族或者將軍的家族過來給你要東西,年底的時候再結帳,是這樣賒帳的方式。但是,一個叫三井的商人不同意這樣,因為雖然是信用制,但對我的生意來講賺錢不是特別快。所以他就採取薄利多銷的商業模式。薄利多銷也很有意思,針對老百姓,進行現金買賣,而不是以賒帳的方式買賣。價格越便宜,買的人越多,打破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實際上是帶動了城下町的發展。

日本的寺子屋教育

江戶時代,日本的一個好朋友就是荷蘭。江戶時代從1603年開始的,從全球的角度來看17世紀荷蘭正是發展得最好的國家之一。第一次進入日本的外國人是葡萄牙人,之後西班牙人、英國人也來過,因為他們帶來的天主教太深入人心了,日本人覺得對自己的政權有很大影響,就開始禁教,開始鎖國,英國人不來了。荷蘭人這個時候表示願意跟日本做生意,幕府給了非常苛刻的條件,只能在長崎一個地方做生意,荷蘭人說可以。每年只能來一兩趟船,他們表示可以。定期到江戶來匯報,荷蘭人也表示可以。他們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條件,才得以跟日本人打交道。

「荷蘭人是很認真的,他們給日本人帶來很多書。到了18世紀,那些蘭學家們都說的此書譯自德語、法語,或者是英語,他們覺得荷蘭沒什麼後勁。正好趕上中國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打敗了,蘭學就慢慢地被德國學問、法學學問等代替,它們統稱為洋學。」孫建軍說。

關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教育問題,大家也談了自己的了解。劉檸說:「日本精英之外的普通教育寺子屋教育實際上是江戶時代的義務教育,收一點錢,但都是面向庶民的,哪怕是窮人家的孩子。這種教育非常重要,而且是全國覆蓋的。據統計,到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的成人的識字率勉強達到60%左右,1980年代勉強達到80%左右。但是日本在1970年代以後,識字率就達到99.8%。」

當然,這裡面有日本文化的原因。第一,有識字率的定義的問題。第二,日本人不會寫漢字,他可以寫假名,他會讀就會寫。不過客觀上來說,江戶時代的寺子屋教育的地毯式覆蓋起到很大的作用。甲午戰爭以後,大清成為戰敗國,幾萬萬兩的雪花銀作為戰費賠償給日本,日本用相當一部分普及了小學教育。日本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是很早的,而且國家有巨大的投入。在戰後,無論到日本多麼偏僻的城鄉,越偏僻的地方,那個地方最好的建築、最廣闊的空間一定是那個地方的學校。

孫建軍總結道:「這本書的作者北島正元可以說是一洗從前學者對江戶時代的印象。到現在又過了150多年,大部分學者都支持江戶時代和明治時代是連貫的,而不是斷絕的關係。」

隨著民眾知識的普及、地方文化的興起,國民意識萌發,近代倫理道德逐漸取代了封建倫理道德。反映在政治上,便爆發了要求社會改革、土地改革的自由民權運動。

1867年,明治維新開始的前一年,「江戶時代」落下了帷幕。

相關焦點

  • 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為什麼多在戶外洗澡?
    文|東南海上一尾魚日本人愛洗澡愛清潔是出了名的。現在到日本旅遊,泡澡也是一項流行的休閒方式。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江戶時代的很多日本人都習慣在戶外洗澡,他們稱這種洗澡為「行水」。日本的洗澡分兩種,一種被稱為「風呂」的熱水浴,一種則是名為「行水」的冷水浴。露天風呂圖。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日本最後一個封建武家時代。武家時代,即武士家族統治的時代。江戶時代的幕府叫江戶幕府,江戶氏族是十二世紀日本豪族,所以建築的城池叫做江戶城。江戶幕府又被稱為德川幕府。因1615年德川家康滅掉了豐臣秀吉家族,統一全國,在江戶建立幕府而得名。統一日本後,德川家康發展農業、改革經濟、穩定政治,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江戶時代日本人民分為了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商人。日本的封建制度氏歐洲式的封建制,各個地域被分割稱之為藩,每一個藩都有自己的領主,稱之為大名。
  • 從江戶時代穿越至現代 岡田結實主演《江戶小姐~愛在令和~》
    人民網東京12月8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導,由岡田結實主演的《江戶小姐~愛在令和~》將於2021年1月7日在讀賣電視臺和日本電視臺開播。葉山獎之、吉谷彩子、田中直樹、前田公輝等也將出演該劇。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明治維新後,日本實行「文明開化」國策,社會飛速進步那麼,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是什麼狀態呢?不過,明治維新顯然不是一般程度的封建式的改朝換代,而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這種天地變色並不是坂本龍馬等幾個志士做做工作就能做到的,所以日本的江戶時代和中國的清朝不一樣,它已經形成了可以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社會土壤。江戶時代的日本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誤解是:日本是小國!
  • 一次神奇的旅行,在日本穿越到古代的江戶時代,或許就在江戶村
    江戶時代的裝飾!一說到日本,首先想到的是富士山吧。接下來,你肯定會聯想到京都的傳統街道和日本房屋。一艘浪漫的船屋正在等你上船!以最尖端科技馳名世界的日本。卻又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獨特國家,在這裡可以使古老的傳統與現代文明完美地得以並存。訪問日本如果不去東京的話,這就像去羅馬不看教皇是一樣的。可是,你知道在東京這個大城市的外面,隱藏著怎樣的美麗寶藏嗎?
  • 日本江戶時代盛行的美術——浮世繪的前世今生
    浮世繪標誌著日本美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由貴族走向了民間,它既不是中國古代的,也不是西方現代的,而是符合日本民族自我審美需求的藝術樣式。因此,通過浮世繪可以看到日本與中國以及西方的交流,日本最初的版畫起源應追溯到佛教木刻印本,唐代的版刻經書等大量傳入日本。17世紀初,由長崎輸入日本的帶有插圖的明朝刻本,是激發日本木版插圖發達的主要原因。
  • 3分鐘了解現代廣受歡迎的金槍魚,為何在江戶時代卻被食客嫌棄
    摘要:3分鐘了解現代廣受歡迎的金槍魚,為何在江戶時代卻被食客嫌棄現代社會,金槍魚是一種極有價值的經濟魚類,日本高檔刺身中必有金槍魚刺身。特別是藍鰭金槍由於捕撈過度,價格極為昂貴。不過,在日本江戶時期,金槍魚卻不是什麼受歡迎的食物,甚至受到食客的嫌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金錢魚在江戶時代被譽為「古來下魚」,別說是貴族,就連平民都不喜歡吃。而且由於黑潮流向的變化,金錢魚資源在江戶時代大量增加。1836年到1837年的時候,江戶湧入大量的金槍魚。而漁民在捕撈的時候,有時一天最高可捕撈1萬尾,這造成金錢魚的售價只要一尾200文。
  • 論日本江戶時代西方教育的發展及其歷史作用
    簡介:明治維新是日本社會現代化改革的開端,對日本近代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被稱為奇蹟的明治維新運動是由江戶時代以戰士和平民創造的洞察力和知識發展起來的,大力推動了日本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江戶時代創造和「日本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人。
  • 1603年-1868年德川時代日本首都在哪裡?其實不是京都而是江戶
    日本的政治中樞,在江戶時代事實上就是江戶城,而不是京都皇宮而到了江戶幕府時代,武家政權達到巔峰,公家幾乎仰賴幕府的武力,與此對應的,幕府將軍以《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規定了江戶時代的公武關係。說到這裡,咱們再介紹介紹江戶這個城市,事實上,京都等關西地區早期確實是日本的核心所在,而以東京為首的關東地區則是荒野,但現實的地緣實力而言,關東遠遠強於關西(關東平原是日本第一大平原,為日本最富庶的地區),之所以日本文明源於西邊是因為這裡離大陸近,受大陸文明輻射,到了後來,文明自然會東拓。
  • 日本百貨從何來?江戶、明治和大正時代
    時光之旅第一站:江戶時代吳服店江戶時代幕府統治時期,出現了為大名、武士階層專門定製和服的吳服店。1611年在名古屋本町,一家小作坊式的吳服店伊藤屋開鋪。這家四百餘年前的伊藤吳服店就是今天日本大型百貨店松坂屋百貨店的前身。1673年在江戶本町又一間叫做越後屋的吳服店開業,它則是如今日本最大的百貨集團三越百貨的發跡點。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來了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最全的浮世繪藝術大展,140餘幅經典原作基本涵蓋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梳理了浮世繪的發展脈絡魯迅曾說:「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 日本江戶時代,人們都在吃些什麼?
    《廚房美人》・喜多川歌麿在遙遠的江戶時代也好,如今也罷,「食」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那麼,江戶時代的人們所吃的食物和現在的一樣嗎?那時候的人們都在吃些什麼呢?事實上,天婦羅、蕎麥麵、壽司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都是源自江戶時代。正是豐富的調味料與新鮮的食材搭配在一起,才使得江戶時代的飲食生活如此多彩。
  • 日本江戶時代,既有醃梅當藥,也有廢紙當味增湯配料的黑暗料理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既有醃梅當藥,也有廢紙當味增湯配料的黑暗料理日本進入江戶時代後,全日本資源向江戶城集中,江戶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由此形成了區別於京都的獨有文化,並逐步取代京都,成為日本各行業的中心地帶。
  • 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3種食物是什麼?
    摘要: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3種食物是什麼?日本新年的料理是裝在重箱(層疊木製餐盒)的年菜。在江戶時代,準備年菜已是平民的例行活動,但原本是源自平安時期的宮廷儀式日語的年菜叫做御節(osechi),語源是(節會)。在古代的日本宮廷,遇到舊曆中訂定的節日就會舉行祭神儀式,天皇會設酒宴宴請大臣。這也稱為節句,像是三月三日的上巳節句是桃花節(又名女兒節)、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七月七日是七夕,雖然名稱與意義有所不同,但這些舉行儀式的節日仍延續至今。
  • 日本江戶時代,離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江戶城的獨有情況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離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江戶城的獨有情況現代社會,離婚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情,不過相比於現代社會,日本江戶時代,在江戶城想要離婚卻是一件極其輕鬆的事情。不過,在初期平民人口較少,多為臨時到江戶工作的人員組成。隨著江戶城逐步開發,平民開始從農村湧入江戶城,除少部分拖家帶口外,其餘均為單身漢。他們多為帶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建築工人、木材工人、石料工人等,人口湧入讓這座日本新興的政治、經濟中心充滿人氣。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日本江戶時代,民間的傳統曲藝文化中出現了落語這種表演形式。從內容和表演形式上來看,日本江戶時期的落語曲藝和華夏中原地區的單口相聲很相似。日本落語通常以詼諧搞笑的方式見長,它一般以小劇場和段子的方式進行表演,表演的語言形式是民間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與獨角相聲和單人小品有很多相似之處。
  • 日本東京,下町,體驗江戶時代風情
    導語:日本東京,下町,體驗江戶時代風情!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下町」,是指過去東京被稱為江戶時代時,低階武士與平民居住的區域,和名為舊市區的區域相似。因有許多工匠與商人居住於此,所以產生了獨特的生活習慣。日本古典藝能-落語(相聲)中提到的「江戶人」,居住的地方就是下町。主要的地區有日本橋、京橋、神田、淺草、深川等曾經出現在時代劇裡的區域,這裡保留了下町特有的昔日文化,散發出獨特的懷舊風情。
  •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865年的日本,此時的日本進入了江戶時代末期。被歐美各國逼迫開國,經由馬修·培裡來航而籤下了日美神奈川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得鎖國崩裂。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 中國風俗畫和刻本插畫對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的影響
    日本浮世繪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對於不太了解亞洲文化的西方人來說,提起日本文化,大約第一反應就是這些濃墨重彩的畫卷。浮世繪帶給西方人的不僅僅是視覺衝擊和藝術享受,更對近現代的西方現代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世紀後期,浮世繪被西方人視為追求創新的富有新鮮感的東方藝術的代表。
  • 日本古代史最終篇,從江戶時代到明治維新
    ,1598年的時候鬱鬱而終,他死的時候兒子還非常小,在豐臣家沒有主心骨的時候,德川家康終於熬到了出頭的日子,趁機拉攏了各方的諸侯勢力,1600年又打敗了反對他的勢力,終於在1603年的時候,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建立了幕府,十年之後,家康武力消滅了秀吉後人的實力,至此,德川家康完成了統一大業,因為家康對的大本營在江戶,就被稱為江戶幕府,開啟了長達260多年江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