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3種食物是什麼?

2020-12-15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3種食物是什麼?

日本新年的料理是裝在重箱(層疊木製餐盒)的年菜。在江戶時代,準備年菜已是平民的例行活動,但原本是源自平安時期的宮廷儀式

日語的年菜叫做御節(osechi),語源是(節會)。在古代的日本宮廷,遇到舊曆中訂定的節日就會舉行祭神儀式,天皇會設酒宴宴請大臣。這也稱為節句,像是三月三日的上巳節句是桃花節(又名女兒節)、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七月七日是七夕,雖然名稱與意義有所不同,但這些舉行儀式的節日仍延續至今。

重箱是從節會的款客料理衍生為平民在這一年之初所吃豐盛菜餚。起初是用昆布(也就是海帶)、龍蝦、薯類、金桔等自古以來用於祭神儀式的吉兆物當作貢品,祭拜完才吃,到了江戶時代經濟穩定,飲食生活也變得豐富後,重箱的菜色就變得很豪華。

現代三層重箱

在江戶時代,除非是平時都揭不開鍋,否則每年新年時,各家各戶都會準備豐富的年夜飯,平時捨不得吃的食材都會咬牙買下,就為了在這一天能夠享受到豪華的年夜飯。

不過重箱也是有擺放的規定,可不是隨意就能放置。既然的是重疊的重箱,疊兩層以上是規定,富裕的商家還會疊到五層。裝菜時基於好兆頭和諧音,食材與烹調方式也有一套規矩。一定要放的菜、可以省略的菜,或是第幾層要放什麼,這些都形成慣例而被江戶人所接受。成為不成為的規定。

根據享和元年(公元1801年)出版的書籍,重箱的基本型是四層,最上層是放「魚物、齋菜、生鮮拼盤、蒸物」。這是依照食材種類分裝的方法,不過對於江戶平民而言鯡魚卵、小沙丁魚乾、黑豆是一定要準備的食物。無論再窮的人,只要有這三樣就能過年,因此特別被稱為「三種餚」,堪稱平民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三種餚

為何只要有這三種就能過年,又為何受到窮人的青睞呢?

鯡魚卵來自於雌魚,這種魚每次可產卵達4萬左右,產卵量極大,因此鯡魚卵象徵子孫滿堂;而小沙丁魚乾就更用意思了,當時的日本農民會把沙丁魚乾當作農田的肥料,用以增產,因此小沙丁魚乾代表豐收;黑豆則代表勤勞,因為豆的日語發音和勤勞的發音皆為mame。

以上三樣是窮人想盡辦法也要在年夜飯中出現的菜色。對於非窮人而言,除了以上菜色外,自然還需要其他食物,他們也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例如,昆布卷代表歡喜,因為昆布的日語發音與歡喜相似;紅白魚飯擺在一起代表曙光;蝦子意喻年紀大到彎腰般的長壽,同樣也有祝福之意,每樣菜各有含義。當然這種事也絕對少不了喜氣的鯛魚。

現代日本年夜飯同樣有三種餚

近年來,日本四層箱的推薦裝法是「醋拌菜、燉煮料理、烤物、小菜」像這樣由上而下依照烹調方式的裝法。裝菜時要擺偏,避免出現十字交叉的分隔,還要注意顏色的分配和香氣的保持,這都是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規矩。重箱在近代除了有層層祝賀的意思外,主婦直到正月三日都不必下廚也成了準備年菜的用意。

相關焦點

  • 三分鐘了解,江戶時代平民食物貝類,是如何成為日本婚宴菜色?
    摘要:三分鐘了解,江戶時代平民食物貝類,是如何成為日本婚宴菜色?江戶前意指江戶的前方,換言之,在江戶灣捕獲的魚貝類都可稱作產於江戶前的海味。隨著時代的變動,不論是什麼季節的產物,到了現代都已經能夠輕易購得。然而好好地品味四季風情,沒有過度的加工、盡情享受1年之中營養價值最高也最美味的當季食材原味——這才是江戶料理的醍醐味,也是品嘗食物最正確的方法。不過江戶人對於貝類的喜愛,同樣不遜於對魚類的喜愛。
  • 日本江戶時代,人們都在吃些什麼?
    《廚房美人》・喜多川歌麿在遙遠的江戶時代也好,如今也罷,「食」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那麼,江戶時代的人們所吃的食物和現在的一樣嗎?那時候的人們都在吃些什麼呢?事實上,天婦羅、蕎麥麵、壽司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都是源自江戶時代。正是豐富的調味料與新鮮的食材搭配在一起,才使得江戶時代的飲食生活如此多彩。
  • 3分鐘了解現代廣受歡迎的金槍魚,為何在江戶時代卻被食客嫌棄
    摘要:3分鐘了解現代廣受歡迎的金槍魚,為何在江戶時代卻被食客嫌棄現代社會,金槍魚是一種極有價值的經濟魚類,日本高檔刺身中必有金槍魚刺身。特別是藍鰭金槍由於捕撈過度,價格極為昂貴。不過,在日本江戶時期,金槍魚卻不是什麼受歡迎的食物,甚至受到食客的嫌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金錢魚在江戶時代被譽為「古來下魚」,別說是貴族,就連平民都不喜歡吃。而且由於黑潮流向的變化,金錢魚資源在江戶時代大量增加。1836年到1837年的時候,江戶湧入大量的金槍魚。而漁民在捕撈的時候,有時一天最高可捕撈1萬尾,這造成金錢魚的售價只要一尾200文。
  • 日本江戶時代,既有醃梅當藥,也有廢紙當味增湯配料的黑暗料理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既有醃梅當藥,也有廢紙當味增湯配料的黑暗料理日本進入江戶時代後,全日本資源向江戶城集中,江戶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由此形成了區別於京都的獨有文化,並逐步取代京都,成為日本各行業的中心地帶。
  • 江戶時代,為何江戶人討厭西瓜,卻對甜瓜情有獨鍾?
    對於江戶人而言,面子比什麼都重要,被人稱為「沒品位」還不如立即死去。究竟當時的江戶人為何這麼討厭西瓜呢?第一,西瓜來到江戶的時機太差。原產於中亞的西瓜,經由中國在十四世紀左右傳入日本。但是能見到西瓜的人寥寥無幾,一般百姓根本不知道西瓜的存在。
  • 三分鐘了解,日本一日三餐的習慣,定於江戶時代中期?
    摘要:三分鐘了解,日本一日三餐的習慣,定於江戶時代中期?古代日本,人們一天都是吃兩餐。在朝廷中的公卿們,早餐差不多是中午的時候吃,晚餐則是下午四點左右。而到了平民階層,由於一大早就要起床工作到一個段落才會吃早餐。
  • 三分鐘了解,為何江戶時代蔥鮪鍋是受平民喜愛的平價料理?
    摘要:三分鐘了解,為何江戶時代蔥鮪鍋是受平民喜愛的平價料理?有些東西的名稱會隨著時代改變。就拿雞蔥串來說,現代多半是指雞肉與雞肉間夾著蔥段的烤雞肉串。但是在江戶時代卻是平民百姓喜愛的蔥鮪鍋的簡稱。而且當時鮪魚很平價,是平民常吃的魚。在那個一碗蕎麥麵十六文的時代,只要花二百文(約現在的三千日元)就能買到一整尾三尺長的鮪魚,由此可見鮪魚真的很便宜。不過,當時賣得多為鹽鮪(也就是切好的魚塊灑上鹽巴),魚販用菜刀將一尾鮪魚切成塊狀魚片販售。因此烹調方式也受到限制,不是燉煮就是炙烤。
  • 日本東京,下町,體驗江戶時代風情
    導語:日本東京,下町,體驗江戶時代風情!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下町」,是指過去東京被稱為江戶時代時,低階武士與平民居住的區域,和名為舊市區的區域相似。因有許多工匠與商人居住於此,所以產生了獨特的生活習慣。日本古典藝能-落語(相聲)中提到的「江戶人」,居住的地方就是下町。主要的地區有日本橋、京橋、神田、淺草、深川等曾經出現在時代劇裡的區域,這裡保留了下町特有的昔日文化,散發出獨特的懷舊風情。
  • 日本江戶時代盛行的美術——浮世繪的前世今生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1831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盛行於民間的木刻版畫,流行了200多年。浮世繪鮮活地表現了當時的民俗風景和普通百姓難得見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與春宮魅惑,包羅萬象,堪稱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浮世」意即日本佛教概念中相對於淨土的充滿憂慮的「現世」,指生死輪迴和人世虛無縹渺。「浮世」不僅反映出當時流行的人生觀,而且還有著某種色情意味。因此,「浮世繪」又有入世行樂、人生如過眼煙雲之意。
  • 日本江戶時代,離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江戶城的獨有情況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離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江戶城的獨有情況現代社會,離婚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情,不過相比於現代社會,日本江戶時代,在江戶城想要離婚卻是一件極其輕鬆的事情。江戶城的人口構成中,排除德川將軍家,由僧侶、神宮、武士、藩主及家眷組成的人口一度高達60多萬,其餘的均為來到江戶城工作的平民。不過,在初期平民人口較少,多為臨時到江戶工作的人員組成。隨著江戶城逐步開發,平民開始從農村湧入江戶城,除少部分拖家帶口外,其餘均為單身漢。
  • 安慰、寄託、消災,稻荷信仰為何能在江戶時代「徵服」日本?
    稻荷神是稻作之國,作為日本的守護神而存在。一、稻荷神的信仰給平民和商人帶來了願望的安慰1.被民眾認知和信仰的「稻荷神」在日本全國的稻荷神社,很多神社的主祭神都是宇迦之魂神。2.農業、漁業和商業對稻荷信仰的祈願從中世後期開始,很多平民成為稻荷神的參拜者。到了近代,稻荷信仰將擴大到日本全國。然後,在信仰者變多的同時,人們的祈禱也有變化的內容。最初,穀物和農耕對於平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人們主要祈求農業豐收。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日本最後一個封建武家時代。武家時代,即武士家族統治的時代。江戶時代的幕府叫江戶幕府,江戶氏族是十二世紀日本豪族,所以建築的城池叫做江戶城。江戶幕府又被稱為德川幕府。因1615年德川家康滅掉了豐臣秀吉家族,統一全國,在江戶建立幕府而得名。統一日本後,德川家康發展農業、改革經濟、穩定政治,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江戶時代日本人民分為了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商人。日本的封建制度氏歐洲式的封建制,各個地域被分割稱之為藩,每一個藩都有自己的領主,稱之為大名。
  • 《江戶時代》:日本現代文明的前夜
    而《江戶時代》則是北島正元提綱挈領,並用幽默的語言所描繪的關於江戶時代的通俗讀物。該書出版至今六十餘年暢銷,被譽為「一本關於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最近,新經典出版公司從日本巖波書店已出版的3200多種「巖波新書」中,挑選出13冊中國讀者最感興趣的書目在中國出版,《江戶時代》就在其列。
  • 論日本江戶時代西方教育的發展及其歷史作用
    簡介:明治維新是日本社會現代化改革的開端,對日本近代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被稱為奇蹟的明治維新運動是由江戶時代以戰士和平民創造的洞察力和知識發展起來的,大力推動了日本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江戶時代創造和「日本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人。
  • 日本百貨從何來?江戶、明治和大正時代
    時光之旅第一站:江戶時代吳服店江戶時代幕府統治時期,出現了為大名、武士階層專門定製和服的吳服店。1611年在名古屋本町,一家小作坊式的吳服店伊藤屋開鋪。這家四百餘年前的伊藤吳服店就是今天日本大型百貨店松坂屋百貨店的前身。1673年在江戶本町又一間叫做越後屋的吳服店開業,它則是如今日本最大的百貨集團三越百貨的發跡點。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明治維新後,日本實行「文明開化」國策,社會飛速進步那麼,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是什麼狀態呢?不過,明治維新顯然不是一般程度的封建式的改朝換代,而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這種天地變色並不是坂本龍馬等幾個志士做做工作就能做到的,所以日本的江戶時代和中國的清朝不一樣,它已經形成了可以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社會土壤。江戶時代的日本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誤解是:日本是小國!
  • 日本人過年吃什麼?御節料理和年越蕎麥才是新年重頭戲!
    日本以前是過兩個新年的,即元旦和春節,同我國現在的情況相似。但明治維新之後改用格里曆,於是日本大多數地方不慶祝舊正月新年了。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是日本全國休假日。下面就來講講,日本人在新年這段期間都會吃些什麼吧!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日本江戶時代,民間的傳統曲藝文化中出現了落語這種表演形式。從內容和表演形式上來看,日本江戶時期的落語曲藝和華夏中原地區的單口相聲很相似。日本落語通常以詼諧搞笑的方式見長,它一般以小劇場和段子的方式進行表演,表演的語言形式是民間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與獨角相聲和單人小品有很多相似之處。
  • 日本江戶時期,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江戶時代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呢?被幕府盯上,過著拘束的生活嗎?還是說,多虧了和平的年代,才能培養出成熟的文化呢?江戶時代的文化和生活歷史資料也留下了一些遺蹟,很多的研究都被進行。讓我們來看看人們的服裝、文化和生活吧。江戶時代的服裝!農民和平民都是什麼樣的?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來了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最全的浮世繪藝術大展,140餘幅經典原作基本涵蓋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梳理了浮世繪的發展脈絡魯迅曾說:「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