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votal是一家低調的公司。其大股東方包括DellEMC、VMware、微軟、福特、GE等公司,而其主要產品包括Cloud Foundry、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Greenplum、GemFire、RabbitMQ等開源軟體商業版,這些名字都比Pivotal更知名。2018年4月,Pivotal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當年的高科技創業公司獨角獸;2019年8月,VMware宣布將以28億美元收購Pivotal。這家於2013年從VMware和EMC中拆分出來的公司,強勢回歸戴爾大家庭。
而在中國市場,Pivotal的業務正在經歷強勁增長。Pivotal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於志偉在2019年9月4日Greenplum中國用戶大會上接受採訪時表示,Pivotal在過去的第二季度實現了中國市場歷史上的最高成績且完成了相當於亞太區50%的業績。隨著數位化轉型進入下半場,Pivotal所引領的雲原生計算趨勢及其企業級雲原生計算解決方案正在獲得中國企業的高度認可,特別是與DellEMC集團的緊密合作,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業務增長。
在2019 Greenplum中國用戶大會上,Pivotal全球首發了開源大數據平臺Greenplum 6.0版本,加上已經推出的PostgreSQL企業版,組成了推動數位化轉型下半場最重要的計算引擎,特別是具備極強的人工智慧算法開發和部署能力。於志偉強調,數位化轉型下半場的競爭在於更快的人工智慧、更快的數據分析和更快的混合算法模型實施部署能力。而Pivotal+VMware+DellEMC的組合(Pivotal和VMware都是Dell科技的子公司),將是數位化轉型下半場最有競爭力的技術平臺。
高效的集中數據管理平臺
(Greenplum與MadLib集成數據分析可處理廣泛的數據科學計算任務)
數位化轉型下半場,最重要的計算引擎就是圍繞數據展開。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智能+」,特別強調要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如果說數位化轉型的上半場是通過業務流程和產品服務上雲,達到數據上雲;那麼數位化轉型的下半場,就是結合雲和混合IT的能力,更好的應用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讓數據對實體經濟發揮實效。
於志偉強調,到2020年,根據第三方調研顯示,中國產生的數據量將佔全球的20%,成為數據第一大國和全球的數據中心。面向2020年之後的市場新格局,數據管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治理等一系列的數據智能能力,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前,企業已經認識到,數據本身沒有價值,必須經過清洗之後形成信息、信息經過整理形成知識(模型)、知識(模型)應用到實體經濟形成智慧、智慧收集後又變成數據,通過這個完整的數據循環,才能建立新的競爭力。
隨著前面十年,企業開始向以雲計算為主的統一混合雲環境遷移;接下來十年,企業需要向以統一數據平臺為主的數據環境進一步演進,特別是需要能夠基於場景化應用創造商業價值。而這就需要一個可以跨混合雲環境、同時處理多種數據和計算任務的高效集成數據處理和分析平臺,為此Greenplum已經準備了15年之久。
在2018年6月公布的第八批大數據產品能力評測中,14款參評的MPP大規模並行處理資料庫中43%是基於Greenplum、14%是基於PostgreSQL。Greenplum公司成立於2003年,2008年發布Greenplum資料庫產品,2010年被EMC收購,2014年被剝離到獨立的Pivotal公司,2015年10月正式開源,成為世界上第一款開源MPP資料庫。Greenplum 6.0本質上是PostgreSQL的集群版,可支持1000個節點以上集群、管理100TB到PB級數據,滿足大多數企業數據分析的需求。Pivotal Greenplum的不斷技術創新也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在2019年3月Gartner發布的數據管理分析產品關鍵能力評比中,Greenplum在傳統數倉、實時數倉和邏輯數倉三個分析領域都取得驕人的成績,在全球純軟體(非軟硬體一體機)產品中排名均為第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Hadoop類產品排名都在十名開外。
於志偉強調,Greenplum最大的優勢在於高效的集成數據處理與分析。Greenplum 6.0大幅提升了HTAP(OLAP+OLTP)混合負載處理能力,一個平臺就可以進行大規模分析和交易處理,具有超大規模、高性能、高可用、高擴展性、高效數據加載和分析等企業級特色。Greenplum可以與大數據生態的上下遊產品集成,包括Cognos、SAS、Tableau等,涵蓋ETL、商業智能、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可視化、文本分析、GIS數據處理、遷移、安全和管理等領域。另外,Greenplum能夠跨公有雲、私有雲以及本地數據中心等多種環境部署。Greenplum也是業界第一個發布支持容器版本的MPP資料庫產品。
而在人工智慧和高級分析方面,Greenplum的MADlib擴展模塊,可以方便利用MPP架構完成大規模數據的並行處理。MADlib最早是EMC開發的基於Greenplum的數學算法和機器學習模型庫,而後貢獻給Apache開源社區並由Pivotal主要維護,其最大特色是內置於基於SQL的開源資料庫的數學算法和機器學習庫,通過庫內挖掘能力,能大幅提升企業級海量數據處理以及機器學習的效率,還可無需停機即升級和更新算法模型。例如一個文本分析可能需要Hadoop生態系統跨10個步驟和4個系統以及3000行代碼處理,而Greenplum則只需要1個步驟、1個查詢以及34行代碼即可完成。
數位化轉型:行勝於言
(Pivotal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於志偉)
Pivotal在中國的業務強勁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數位化轉型加速相關。整個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超過31萬億,約佔GDP的1/3。自去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一年來,已經湧現了400多個數字經濟重大項目、3000多億元總投資。根據Gartner的2019首席信息官議程調查,33%的中國首席信息官將數字項目(Digital Initiatives)列為頭等大事,一半的中國企業正處於業務模式轉型過程中。
顯然,當前正處於數位化轉型上臺階的「破繭」階段。於志偉介紹,當前中國的企業數位化轉型,真正落地的成功案例並不多。這是因為中國企業運營的特點,特別願意做五年到十年規劃,僅調研過程就歷時半年甚至一年之久,而在落地的過程中如果遇到負責人調任或更換的情況,就得重新再來一遍。這種情況下,上半程雖然調研和規劃的很好,但下半程的執行沒有跟上,往往造成數位化轉型後繼無力。
而全球數位化經濟發展迅猛,時機稍縱即逝。Pivotal在全球幫助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觀察到成功的數位化轉型都是「行勝於言」。於志偉強調,企業應用或APP能否做到按天更新,還是一個月或者是六個月才更新版本,這對於數位化轉型的成敗來說十分關鍵。產品的迭代能力是數位化轉型核心中的核心,對於企業新業務或新流程來說,沒有一個完美的應用和軟體解決方案,都是在不斷試錯中前進,試錯過程決定了數位化轉型的速度和成敗。
Pivotal的諮詢服務Pivotal Labs,把敏捷開發的文化帶入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Pivotal Labs推行一整套敏捷開發管理方法論,將極限編程作為文化基礎,通過兩個人結對編程——兩個開發人員使用同一個鍵盤和同一臺顯示器寫同一段代碼,實現二人知識與經驗的快速分享和共享。2018年,Pivotal在大中華區推出了應用現代化轉型專家服務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Services(APPTx),一方面幫助企業梳理原有歷史遺留應用以及對歷史應用的技術棧進行深入分析,提供相應的上雲建議和應用向雲遷移、架構優化和微服務,另一方面Pivotal AppTx專家與客戶團隊採用結對編程的方式進行傳幫帶。
Pivotal雲原生平臺Cloud Foundry以及PAS應用開發服務、PKS容器服務、PFS無伺服器計算服務、Service Market服務市場等高度產品化的PaaS平臺,加上Greenplum、MADlib等數據與分析服務,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了強執行力和高生產力工具平臺。加上Pivotal Labs諮詢服務和AppTx應用現代化服務,Pivotal已經為承上啟下的數位化轉型中場做好了準備。
2019年8月,Pivotal與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球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大連華信也於2019年成立了平臺業務中心,以Pivotal平臺產品為底層基座,以雲原生技術、敏捷開發、微服務為技術方向,面向國際與國內市場,為客戶提供從業務諮詢、系統設計、產品規劃、產品研發、系統交付、平臺運維等「全棧式」IT服務,通過敏捷交付、快速響應的方式提升客戶體驗。結合Pivotal的平臺技術,大連華信為數位化轉型「最後一公裡」提供了實施能力,進一步加快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與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新零售的全面深度融合和應用,加速推進政府、製造、銀行和零售等行業客戶的數位化轉型。
於志偉表示,Pivotal+VMware+DellEMC已經提供了完整的數位化轉型技術平臺,而大連華信這樣的合作夥伴能夠接受Pivotal的敏捷開發理念和文化,將成為數位化轉型落地「最後一公裡」的強有力實施夥伴,Pivotal對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的中國市場充滿了信心。
展望2020年,更大的數字經濟巨浪將撲面而來,中國經濟結構升級將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以Pivotal為代表的開源雲原生和大數據技術平臺,將成為中國數位化轉型下半場的強力技術引擎。而Pivotal所倡導的敏捷開發文化,無疑是數位化轉型下半場的「主旋律」。(文/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