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設施栽培草莓非常普遍,即便到了冬季,仍然可以吃到新鮮的草莓,不少種植戶看到其中的利益,紛紛效仿投資大棚。但是,大棚草莓並不是那麼好種植的,跟露天草莓比起來,大棚草莓也存在一定問題。
栽植密度大,通風差,棚內溼度大,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宜草莓白粉病發生,特別是一些易感病品種,草莓白粉病常常嚴重發生。草莓白粉病具危害時間長,危害嚴重的特點,同時容易產生抗藥性,使得防治難度比較大,一旦爆發,常常很難根治,因此,對於大棚草莓來說,防治白粉病還得多個渠道共同進行,才能獲得比較好的防治效果。
1、發病症狀
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葉片和果實,嚴重時也會侵染葉柄,花萼,果梗等。它在草莓整個生長期內不斷發生,嚴重時導致植株死苗。
葉片發病,一開始在葉背上出現白色菌絲,隨著病情加重,葉片邊緣慢慢向上捲起,同時出現白色粉狀物,後期變成黃褐色病斑,嚴重時葉緣焦枯。
花蕾和花發病,花瓣變成紅色,花蕾不會或者不能正常開放。
果實生長期發病,病果不能正常膨大,著色不均勻,甚至變成僵果;成熟期受害,果面常常覆蓋一層白色粉狀物,果肉也會變軟,影響商品價值甚至直接失去商品價值。
2、發病規律
寒冷地區,病菌隨著病殘體留在土壤或者老葉上越冬,溫暖或者設施栽培,病菌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病菌通過草莓苗等進行遠距離傳播,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氣流,雨水進行近距離傳播。
白粉病發生有3個關鍵時期,一是育苗期,二是開花現蕾期,三是採收前,如果控制不好,就會造成大面積流行。
白粉病是一種喜歡低溫,高溼的病菌,當氣溫在15-25℃時,相對溼度在40%-80%時,發病蔓延速度都比較快。大棚連作;栽植密度大,管理粗放,通風透光條件差;植株長勢弱;高溫乾旱,高溫高溼;偏施氮肥,草莓旺長;都會加重白粉病發生。
3、防治措施
種植抗病品種,不僅可以減少發病,同時可以減少打藥次數,降低農藥殘留,提高草莓品質。和茄果類,葉菜類作物進行輪作,逐步減少大棚內菌源。根據品種長勢,每畝栽植8000-8500株,起壟栽培,降低發病機率,保證產量。
前茬作物收穫後,不管是不是草莓,都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園工作,清理病殘體,減少病菌數量;生長期內,及時摘除老病葉,病果,集中帶出大棚銷毀,避免病菌傳播和擴散。
溫度高,澆水後,及時通風降溫,降低大棚溼度,不要大水漫灌,有條件的可以進行膜下滴灌。多施用有機肥,減少氮肥施用量,合理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清茬前5-7天,澆水,清茬後撒施秸稈和有機肥,然後再用石灰氮撒施表土,旋耕10-15釐米,澆水覆地膜,封閉大棚高溫悶棚7-15天,以此來降低病蟲害發生機率。
發病初期,噴施大黃素甲醚或枯草芽孢桿菌發酵液預防白粉病。
預防可以噴施腈菌唑或代森錳鋅;治療可噴施氟菌·肟菌酯或吡萘·嘧菌酯。
可用百菌清煙劑燻棚殺菌,放置4,5個點,點燃發煙後閉棚燻1夜,第二天早上通風。
信息來源:今日頭條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