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很多外地朋友可能不知道謂之何物,其實這是一種伴隨火鍋而產生的。它類似於火鍋,但又有別於火鍋。以前人們吃火鍋,如果人多,吃得熱鬧,菜品點起來也容易。但是如果人少,又想多品嘗幾個菜品,則感覺無法點菜,點多了吃不完,點少了,又想吃。
這時候,串串就孕育而生了,串串誕生於成都,川渝地區相比,不得不承認,成都人的生活過的比重慶人精緻,成都人將各種菜品,切成小塊後,串在竹籤上,放在菜盤中。人們要吃哪種菜品,自行在菜盤上進行選擇,最後根據你拿的竹籤數量,計算價格。
這種吃法,誕生於成都,盛行於整個川渝地區。重慶也跟之學來,因為其鍋底,仍和火鍋類似,只是菜品的吃法發生了變化,故被大多數人接受。
淑芬串串就是一家起源於重慶的串串,它誕生於重慶的夜生活TOP之地,九街。
淑芬串串誕生,開創了一個串串的新紀元。長久以來,重慶串串店,以門店破舊,沒有服務,環境惡劣而著稱。淑芬的誕生,扭轉了這一形象,他採用港式茶餐廳的風格,門店的桌子以水泥瓷磚為主,既方便打掃,同時還比較復古,門店裡,有很多霓虹燈、廣告語,均是與港式茶餐廳的風格進行了對標。
它家主打的菜品,也不是重慶人傳統意義上的毛肚、鴨腸、黃喉等內臟,而是以掌中寶為噱頭,進行推廣宣傳。掌中寶乃雞腳中間位置的一塊脆骨,吃起來爽爽脆脆,且久煮不丟風味,長被人們拿來做香辣掌中寶,燒烤掌中寶。淑芬以掌中寶為噱頭,開發出了原味掌中寶、蒜泥掌中寶、香辣掌中寶、泡椒掌中寶等口味。個人覺得還是以蒜泥掌中寶最為對口,蒜泥在紅油的包裹之下,形成了獨特的蒜香風味,同時加以掌中寶的軟糯香脆,一口下去,從舌尖到舌唇,再到牙間,均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近期,我住家的附近,新開了一家串串,就叫淑芬,初略一看,恩!和九街開的那家無異,嘗試過兩次後,總發覺有點不對勁,後仔細一瞧,終於發現了不同之處。
開在九街的淑芬串串,名叫九街淑芬,而家附近的這家,叫天街淑芬,並不是同一家店。他們是存在不同的。但是兩家店的裝修風格、菜品、鍋底等,最後到甜品小吃,幾乎90%以上雷同。
上天眼查進行查詢,這兩家店的股東也是不一樣的,那說明這應該是由不同的人,開的不同的店,雖然味道都不差,服務也都挺不錯的,但總還是感覺怪怪的。
雖說不出來個為什麼,但還是很想搞清楚,他們這兩家淑芬到底存在什麼不同,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