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早晨8點多,錢塘江畔暴雨如注。
75歲的杭州江幹區漁民胡金友給記者打電話:等下我去碼頭等你,快到了打電話。
半小時,胡金友冒雨騎電瓶車趕到江堤和記者匯合。7月1日錢塘江解禁開捕,我們約好一起去下江試試水。
錢塘江漁民為啥都愛摸黑捕魚?
作為七堡楊公村最老的漁民,胡金友在錢塘江捕魚已經55年。
7月1日,首度禁漁的錢塘江結束4個月的禁漁期,正式開捕。
要開漁了,早晨冒著暴雨來江邊碼頭試水的漁民不少。
九堡大橋西側的七堡漁船碼頭,常年停泊著楊公村的33艘漁船。這個村,也是杭州江幹最後的錢塘江漁民。
這兩天,胡金友已經從紹興漁具廠家拿到村裡統一訂製的漁網,開捕準備用上新網,圖個吉利。
「過去,我們捕魚用單層絲網,容易破,捕魚效率低,上世紀70年代,三層絲網從廣東那邊流行起來,在杭州,我們村是第二家啟用三層絲網的,第一家是千島湖,一直用到了現在。」
在碼頭上,胡金友碰到漁民金小明,45歲的他捕魚已25年,是全村最年輕的漁民。
剛上岸的金小明是來試水新漁船的,因為從7月1日起,他要用新的標準化漁船下江捕魚,原來用了多年的老式木頭船淘汰了。
錢塘江太寬了,所有的漁船看起來都是細細小小的一隻。
不過,白天江上看不到一葉扁舟,因為錢塘江上捕魚,都是摸黑作業的。
漁民收成好不好,全部仰仗江上每天早晚兩次的潮汐。
夜潮比早潮要大,夜裡捕魚更好,楊公村漁民往往是半夜11-12點下水。
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
因為這時,七堡一帶江面上夜潮剛剛退去,上遊來水和下遊潮水抵衝之際,就是捕魚的最佳時機。
最貴200元/斤的刀魚還能捕20天
7月開捕以後,錢塘江裡能捕到什麼魚?
金小明說,原來5-6月份捕刀魚,今年7月1日開捕後,還有20天刀魚可以捕,多的時候,一晚能捕到100多斤,規格3-4條/斤的,一斤能賣200元。
「刀魚你有沒有見過?真的長得像一把殺豬刀,大的有30-40公分長嘞。」
胡金友一邊激動地比劃,一邊分析:「就是這幾天都下雨,雨大對捕魚有影響,上遊來水又多又急的時候,我們這邊就捕不到什麼魚。」
除了刀魚,江上最多的還是鰱魚和包頭魚(鱅魚),多的時候,一船能捕上千斤,鰱魚是3-5元/斤,包頭魚7-8元/斤。
錢塘江上,鱸魚、鯔魚、白條、舌鰨魚等土著魚也經常能被漁民捕到,價格相對高一些。
一般,鱸魚、舌鰨魚賣50-60元/斤,鯔魚、白條賣30多元/斤,運氣好的,偶爾網住一兩隻甲魚,能賣100多一斤。
「我捕魚55年,錢塘江裡的漁獲總得來說每年都比較平均,這些年因為政府增殖放流力度大,我們能捕到的鰱魚、包頭魚比過去多了。」作為全村經驗最豐富的老漁民,胡金友對記者說,其實,江裡大閘蟹也是很好吃的,不過要每年6月22日以後才會遊進來。冬天下霜以後,這一帶因為江裡河床比較高,水位相對淺,魚會往上遊水深溫暖的地方遊,船出去就捕不到什麼魚了。
楊公村現有人口3500多,這個村和周邊幾個村社的居民,都是從小吃江鮮長大的。
為了方便大家買賣漁獲,楊公村農貿市場設有30來個本村漁民直銷的江鮮攤位。
漁獲早晨五六點鐘上岸,漁民會直接拉到菜場攤位上銷售,除了刀魚和舌鰨魚是上岸就死,其它的魚賣的都是活魚。
村中農貿市場江鮮攤,食客翹首以待
6月30日的楊公村農貿市場,大部分的江鮮攤位都是卷閘門緊閉。
進門第一個攤位門口,姜家阿婆正在賣自己種的小菜,現摘的葫蘆5元/斤,現拔的毛豆3元/斤。
「明天我就不賣菜了,我兒子是捕魚的,今天來打聽的人蠻多的,放心,明天就有魚了,你們上我家攤位來買魚吧。」
在自己的江鮮攤位門口,蔣家阿婆賣了4個月小菜,一天能掙三五十元,好在菜都是自家種的,休漁期就當解個悶。
隔壁弄堂裡,倒是有幾個江鮮攤位開著門,不過6月30日大家賣的還是養殖水產。
「這個養殖鰻魚100元/斤,如果是江鮮,一條鰻魚要好幾百呢。」
養殖攤位前,村民金先生來詢價,他說,家裡一周總要吃一兩次江鮮的,開漁以後想先買點小刀魚解解饞,刀魚油裡炸炸,味道不要太鮮哦!
在菜場收拾好攤位,金小明也準備明天開張了。
「錢塘江刀魚是這兩年漲價的,主要原因是長江禁捕後,外地的水產商販來這裡抬價收購,主要是銷往寧波、舟山一帶,因為這個時間東海已經禁漁,沒什麼海鮮吃了。」
金小明對記者說,原來,我們捕的刀魚價格也不貴的。在村裡農貿市場,大刀魚(3-4條/斤)原來一直賣30多元一斤,小的(20-30條/斤)只要10多元一斤。其實,現在如果我們刀魚一船捕多了,還是會賣原來這個價的。
休漁期間,楊公村漁民很多都出門旅遊去了。胡金友這段時間也去省內外玩了兩趟。明年休漁期,他想去馬來西亞或者泰國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