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我自己也過端午節,我也吃粽子

2020-12-22 軒轅書評

我是你的專屬評論員,「每年讀300本書、讀書不挑食」的軒轅。

今天要為你評論的書是一本漫畫書,書名是《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番外篇):中國傳統節日》。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那位漫畫高手陳磊,網名「混子曰」。

那我們今天的書評依然按照「一問一答一觀點」的方式進行,帶你享受評論式讀書法的樂趣和高效!

問題

那我們今天的問題就是——

端午節到底是不是源於「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答案

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屈原自己也要過端午節,他也吃粽子。

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

觀點

媽媽告我的「盜版」故事

我不知道你小時候怎麼樣,但是我小的時候邊吃粽子邊就問我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我記得我的母親大人就跟我講——

戰國時期,諸侯割據,戰亂頻發。

其中有一個諸侯國叫楚國,楚國有一位國王叫楚懷王。這位楚懷王,剛當上皇帝的時候,信任一位大臣,這位大臣就是大名鼎鼎的屈原。

後來楚懷王聽信奸臣,不再重用屈原。

再後來秦國攻打楚國,一路攻打到了楚國的國都郢都。

屈原又委屈又憤怒,就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

當地的百姓,不想河裡面的魚把屈原給吃掉,就往河裡面扔粽子。他們想,河裡面的魚,有了粽子吃就不會吃屈原了。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這一天定為了端午節。

故事的真相是這樣的

結果我讀了這本《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發現屈原不僅他自己也過端午節,而且他自己還吃粽子呢!

這個就很尷尬了……

只能說明,要麼就是母親大人給我的版本有問題,要麼就是這本漫畫書在說謊。

於是我又查了一本書,叫做《節日之書:餘世存說中國傳統節日》。

結果餘世存老師也說,早在屈原的年代以前,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已經有了,端午節已經存在了。

那沒有辦法,我只能承認,端午節並不是源於紀念屈原。

那端午節是怎麼誕生的呢?

其實端午節的誕生跟一個節氣有關係,那就是夏至。

夏至不僅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的日子,而且夏至在農曆的五月。

根據《半小時漫畫中國史》這本書所說,先秦那會兒的氣溫,比現在要高。

中原地區都快趕上熱帶了,沒準兒還能看到熱帶的動植物。

總之就是,農曆五月那會兒天氣特別的熱。天氣一熱,微生物肯定會比較容易繁殖,人們也就很容易生病。

所以在古代的時候,五月就被視為毒月和惡月。

大家就覺得,一到農曆五月,這天氣不僅熱還不吉利。

而端午的「端」是初始的意思,「午」是數字五的通假字,所以「端午」就是「初五」的意思。

五月初五就變成了惡月中的惡日,也就是最不吉利的那天。

古人既要避暑,也要避邪,可以說非常辛苦。

古人在夏至時要祭祀,用的貢品是叫角黍的東西,而角黍,就是粽子的前身。

人們在五月初五的時候又很辛苦,大家都想著我們得吃點好的東西,那吃什麼好呢?

離夏至比較近,乾脆就吃角黍吧!結果最后角黍就變成了端午節的美食,夏至反而漸漸不吃角黍了。

後來角黍當中的黍米變成了糯米,角黍也就變成了粽子。

總之,端午很早之前就有了,起初的時候也不是為了紀念誰,完全就是古人避暑、闢邪,乃至於避難的絕地求生之日呀!

所以在屈原最絕望的時候,選擇這麼一個特殊的日子投江自盡,也就不奇怪了。

根據《節日之書》這本書所說,端午節紀念的歷史人物除了屈原之外,其他人也都是熱血之人。

比如介子推,血氣上湧,抱樹而死。

比如曹娥,像屈原一樣號哭,又像屈原一樣在端午日投江而亡。

比如伍子胥,掘墓鞭屍以報父兄之仇,過韶關一夜愁白了頭,視死如歸端午日被投入大江……

這些人的故事都與端午有關。

也許,正是因為端午陽極血熱,熱血的人才更容易走向成仁取義之路。

你如果對中國傳統節日感興趣的話,可以讀一下書評當中提到的這兩本書。

本期書單已經附到了文稿的最後,供你參考。

書單/參考書目(文獻)

書名: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番外篇):中國傳統節日 作者: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書名:節日之書:餘世存說中國傳統節日 作者:餘世存好,那今天的軒轅書評就到這裡,咱們明天接著聊,明天見嘍,拜拜。

相關焦點

  • 賽龍舟其實是送「瘟神」端午節其實是「勞動節」,屈原吃粽子嗎?
    賽龍舟其實是為了送走「瘟神」,剛開始的端午節其實不是為了屈原,因為端午節的出生比屈原還要早,那時候的端午節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五一「勞動節」。那麼,問題來了,屈原到底吃不吃粽子?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四大節日:端午節,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又號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等多達二十個名稱,但是我們現在基本上都是喊端午節。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屈原害怕楚王把自己老祖宗的家業給敗光了,就天天給楚王提意見、表忠心。甚至還給楚王說:「你老婆不行,她怎麼怎麼樣,離她遠點!」換做我是楚王,我也忍不了啊。再加上有人天天說屈原的壞話,楚王就不怎麼搭理屈原了。結果,楚國就被秦國打到了家門口,還把楚王給俘虜了。屈原知道這事,傷心壞了。然後就在五月初五這天,抱著石頭投江了。
  • 「閱讀隨筆」端午節-粽子-屈原
    2005年,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的事情,國內鬧的沸沸揚揚。當時我在想,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的嗎?屈原啥時候成韓國人了。2009年中國的端午節也申遺成功,後來就也沒有深入思考探究此事。最近看《歷史很有趣》,其中一節講《屈原抱石投江》,來搜索端午節背後的事情,才發現對端午節,以及當年中韓「端午節申遺」之事有很多誤解。說到端午節,你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祭祀,而是屈原。端午節不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嗎?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怎麼還和祭祀有關。我之前也這樣的偏差認識,這端午節為何要賽龍舟,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 屈原的粽子,我的小情懷
    中秋臨近,本當吃月餅,我卻寫起了粽子,有點不合時宜。但《月餅》已經在一個月前寫過了。寫粽子是為紀念屈原,也不單單為了紀念——題記傳統節慶,含義雋永,與相應美食匹配,早早就把我們的胃口吊了起來。春節是美味集大成者,母親說,春節沒吃好,意味著新的一年都要忍飢挨餓,沒好日子過。
  • 端午節吃粽子,你吃過哪幾種粽子呢?
    回想起吃粽子的經歷,作為北方人,我們吃的粽子裡面一般放大棗,然後沾著蜂蜜吃,在我的生活圈子裡,北方人的飲食一般都是重口味,而粽子的吃法尤為特殊,比較淡,而且沾著蜂蜜吃。通過了解粽子的發展歷史,春秋戰國開始,通過每一代人的更新創造,除了國內有吃粽子的習慣,國外也有些許國家也在吃粽子,所以粽子文化也成了一種文化交流活動!每個地方包粽子的材料也是大同小異或者有些許差別,如粽葉,或者包粽子的手法,或粽葉中裹著的糯米等。這些很多文章中都有據可查,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 端午節馬上到了,我來畫幾幅粽子簡筆畫!
    小朋友們,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為什麼一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呢?端午節食用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民間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馬上划船撈救,可是卻不見屈原的屍體。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甚至屈原都可能經歷過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為惡日,從大量端午習俗中也能看出。3.祭祀屈原眾所周知,古人在端午節祭祀屈原。這也是目前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廣泛的說法。早在春秋時期粽子就已被發明;晉代,粽子開始成為百姓約定俗成的端午節食品;南北朝時出現雜粽,即米中摻肉、慄、棗、豆等,以致如今有了「甜、鹹粽子」之爭;唐代開始用米做粽子;宋時有了
  • 吃粽子,划龍舟,抓鴨子,認認真真過一個端午節
    不管你是不是妖精雄黃酒都不能喝得太多歌唱好了,電影看過了端午節,了解一下 >>>希望疫情早些過去,痛痛快快的過一個端午節>端午節 · 祭屈原 屈原故裡,看一場大端午坐標:湖北宜昌市秭歸縣秭歸是屈原的老家,也是最終的遺體安放之處,這裡的端午民俗歷史悠久,大多都跟屈原有關。
  • 端午粽子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屈原?錯!他只是一個助攻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快到了,又可以開開心心的吃粽子享受假期了。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可是端午節具體怎麼來的大家又了解多少?《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紀念屈原說:屈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戰國時期楚國著名詩人、政治家,著有《離騷》。楚懷王對屈原的勸諫置若罔聞,反而將屈原流放,楚襄王繼位後依舊聽信讒言流放屈原。屈原深感百姓疾苦,報國無門,最後投身汨羅江以死明志,百姓得知此事,想划船撈救屈原卻不得,只好往江中投入粽子不讓魚蝦破壞屈原的身體。這個版本是流傳範圍最廣的版本。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端午節原為節日鏈條中的一環 吃粽子本與屈原無關
    端午節原為節日鏈條中的一環 吃粽子本與屈原無關 2015-06-18 14:29:14其實,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而端午祭屈原,則始於五代十國時期……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從唐人歐陽詢轉抄《風俗通》(東漢末年應劭著)的佚文可見,也許東漢靈帝時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這也是他身後400多年的事了。
  • 我在武漢過端午:媽媽的粽子、龍舟賽與綠豆糕
    1.屬於楚地的端午習俗裹粽子、織長命縷、喝雄黃酒,是端陽節的傳統習俗,最遲到唐代這一傳統完全形成。與中原不同,過端陽節的楚地,拜祭的不再是太陽,而是水,無所不在的水域。學者的說法,端陽節實際上就是一種死後投生的儀式,而龍舟賽的輸家就是「人身犧牲」。
  •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其實在他去世之前就存在
    臨近端午,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由一些典故而來,當然端午節的由來最廣泛的一種說法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與端午有關的一些活動賽龍舟、吃粽子也都是因為這樣。但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對的嗎,其實早在屈原投江去世之前就已經有了端午節的存在,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端午節吃粽子到底跟屈原有沒有關係?古人過節為什麼總得吃點啥?
    那麼粽子真是為了紀念屈原發明的嗎?端午節吃粽子到底和屈原什麼關係呢?我們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為什麼中國古人遇到節日總要吃點什麼呢?粽子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但是一定出現的非常早,甚至有學者認為炊具出現之前粽子這種形態就出現了。
  • 端午節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在我們很多人的認知中,每年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末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那麼,端午節真的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嗎?不是的,關於端午節有很多個傳說,有紀念屈原的傳說;有紀念伍子胥的傳說;有紀念孝女曹娥的傳說;有紀念越王勾踐打敗吳國歷史的傳說;還有源於吳王闔閭慶功吃鰳魚的傳說;以及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的傳說。
  • 端午節吃粽子時,可知屈原殉國之前的這首480字詩
    然而楚懷王對大勢認識不清、用人不當,與秦國進行會晤前,屈原諫阻,懷王不聽,結果被秦王扣押,在後來的戰事中不斷失利,而楚臣日益腐化,唯獨屈原保持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屈原不再被重用反而被貴族群臣排擠,被流放漢北。
  • 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少不了的就是粽子啦,我們知道,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慣,那麼,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而端午節當日是要吃粽子的,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不知道吃粽子有什麼寓意,其實也是一種傳承而已,每年到了端午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
  • 端午節 粽子情懷
    記得小時候,常聽大人說端午節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餅的話,不過,總是聞其名而不見其形。 記憶中的端午節那天,母親總是安排我拿些小麥去書井爺爺家換兩筒(約三斤)他自己擀的麵條,拿回來後,母親便在土灶上架上鐵鍋,倒進幾勺井水再燒開,然後將麵條慢慢放進翻滾的開水裡,當麵條浮上了水面時,用筷子夾起來分成每人一大碗。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
    每年端午節南北粽子又開始了「大作戰」,爭論著到底是甜粽子好吃還是鹹粽子誘人。說到這裡,你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有哪些?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 端午節英語作文: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英語作文: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A Chinese holiday is gaining worldwide popularity 一個逐漸受到全球歡迎的中國節日   Some holidays are so much fun that they catch on outside of the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