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其實是送「瘟神」端午節其實是「勞動節」,屈原吃粽子嗎?

2020-12-27 周小芳兒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也是端午節重要的民間活動。賽龍舟其實是為了送走「瘟神」,剛開始的端午節其實不是為了屈原,因為端午節的出生比屈原還要早,那時候的端午節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五一「勞動節」。那麼,問題來了,屈原到底吃不吃粽子?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四大節日:端午節,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又號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等多達二十個名稱,但是我們現在基本上都是喊端午節。「端午」一詞剛開始出現是在西晉《風師記》中「仲夏端午五月五日也」,古代「端」的意思就是開始的意思,即為「初」,「端午」也被稱為「初五」,因此五月初五也被稱為「端五節」。

在古代,端午節其實是「勞動節」,古人認為五月初五是「惡日」,這時陽氣最盛,盛極而衰,陰氣即將復生,是蛇,蠍,蜈蚣,蜘蛛,蟾蜍,五毒盛行的時候,這一天要大張旗鼓,搞衛生免疾病。所以古代的端午節其實就現在的勞動節。到了戰國時期,因楚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投江自盡,而剛好那天的時間五月五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才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到了一起。如果屈原不是在五月五日這天投江,或者早一個月,晚一個月,還會將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在一起嗎?而我們現在只知道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活動,那就是賽龍舟,直到現在,這項風俗都完整的保留下來。賽龍舟的名字上面為什麼有個「龍」字,因為賽龍舟是龍圖騰的產物,所以就叫賽龍舟。在古代,是用來祭祀用的一種物品,目的是為了祛除病害,消除災害,以及闢邪保佑自己。在後來,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勞動力的發展,賽龍舟漸漸變成了一種娛樂活動。屈原的精神又得以發展,後來經過歷代人的改進,賽龍舟的規則慢慢形成,最終現在變成了一種賽事,但是賽龍舟的精神還是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體現出了民族的凝聚力,團結,和不屈的精神。

在古代,「賽龍舟」其實是送瘟神。人們無法解釋瘟疫的發生,便歸咎於「瘟神」作怪。在一些地方,龍舟甚至被視為載滿瘟疫的船,人人喊打。賽龍舟就是想把瘟神送走。所以在後來人們把屈原和賽龍舟結合起來了,就變成了端午賽龍舟,因為賽龍舟剛好把屈原的精神表現出來,當然也是為了更好的紀念屈原。

粽子的誕生是比屈原還要早的,但是為什麼屈原又和粽子掛上鉤了呢?那麼屈原他自己吃不吃粽子?

粽子是在春秋之前就出現了的,但是那時候粽子都是用來祭祀用的,而不是拿來吃的,那個時候祭祀用的物品一般都很神聖,可以說祭祀用完了基本上就一直擺在那裡發黴變質。到了晉代,粽子就慢慢演變了端午節必備的食物,慢慢的就演變成為了現在只要到了端午節就必須吃粽子。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人物,而粽子是在春秋時期,所以粽子比屈原要早出生。因為屈原是投江自盡的,而百姓為了不讓江裡面的魚蝦不食屈原的肉身,所以每到端午節的時候就要往江裡面投放粽子等為首的食物讓魚蝦吃,以此來保佑屈原的肉身。這才有了屈原和粽子的關係。

端午節從古至今都是民間為了闢邪而過的節日,但知識分子們,尤其是近現代的知識分子們認為闢邪什麼的太迷信,於是極力宣揚端午是紀念屈原,順便樹立個忠君愛過的典型。然而,屈原到底有沒有吃過粽子?我就不知道了。你們知道嗎?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其實在他去世之前就存在
    臨近端午,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由一些典故而來,當然端午節的由來最廣泛的一種說法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與端午有關的一些活動賽龍舟、吃粽子也都是因為這樣。但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對的嗎,其實早在屈原投江去世之前就已經有了端午節的存在,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一起過端午,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讀讀詩歌,送祝福給你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有人說,管他什麼節日,反正放假就對了。可以玩一天,休息一天。端午節由來: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一般的家庭就只是吃粽子,有一些地方還舉辦賽龍舟,很多人還是很熱愛。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由來「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端午節起源於何時──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說法不一,爭論不休。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共有多種說法,小編這裡選取了影響最大的三位:屈原、伍子胥和曹娥。
  • 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習俗還有啥?
    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習俗還有啥?本報訊(記者 李天際)6月25日將迎來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端午還有哪些習俗?從今天起,北京青年報記者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傳統的端午節習俗。在端午節的眾多習俗中,最有名的當屬吃粽子、賽龍舟。這兩項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與此同時,很多地方的人們還在端午節的時候掛艾草、菖蒲,飲雄黃酒,拴五色線,佩戴香囊。端午節是入夏後的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
  • 「閱讀隨筆」端午節-粽子-屈原
    2005年,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的事情,國內鬧的沸沸揚揚。當時我在想,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的嗎?屈原啥時候成韓國人了。2009年中國的端午節也申遺成功,後來就也沒有深入思考探究此事。最近看《歷史很有趣》,其中一節講《屈原抱石投江》,來搜索端午節背後的事情,才發現對端午節,以及當年中韓「端午節申遺」之事有很多誤解。說到端午節,你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祭祀,而是屈原。端午節不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嗎?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怎麼還和祭祀有關。我之前也這樣的偏差認識,這端午節為何要賽龍舟,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還要採艾草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定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在其中。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二: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
  • 吃粽子賽龍舟戴香包喝雄黃酒 盤點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近在眼前,大家都想好端午節假期的出行計劃了嗎?就算不打算出遊,吃粽子、戴香包之類的傳統活動也少不了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端午節的各項傳統習俗。   端午節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tsung-tse/glutinous rice dumpling),這種傳統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傷害屈原。
  • 屈原:我自己也過端午節,我也吃粽子
    答案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屈原自己也要過端午節,他也吃粽子。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觀點媽媽告我的「盜版」故事我不知道你小時候怎麼樣,但是我小的時候邊吃粽子邊就問我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我記得我的母親大人就跟我講——戰國時期,諸侯割據,戰亂頻發。
  • 探究南方吃粽子和賽龍舟的部分內涵,為什麼端午節有這些習俗?
    探討南方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由來,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原本起源就眾說紛紜,如果是起源於百越之地,那粽子是人們投入江中祭祀水神或龍神之物,而到了春秋時期,傳說則是,將米糧投入江中防止屈原的肉身被魚蝦啃食,後說屈原託夢於百姓說,投入的米糧實則是被水中蛟龍所吃,所以人們用粽葉包裹再投入江中,以防被蛟龍所食,這是關於屈原的粽子由來。
  • 端午節原為節日鏈條中的一環 吃粽子本與屈原無關
    端午節原為節日鏈條中的一環 吃粽子本與屈原無關 2015-06-18 14:29:14其實,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而端午祭屈原,則始於五代十國時期……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從唐人歐陽詢轉抄《風俗通》(東漢末年應劭著)的佚文可見,也許東漢靈帝時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這也是他身後400多年的事了。
  • 端午節不能說的秘密:端午節起源其實跟屈原沒啥關係!
    後來楚被秦所破,楚王喬裝遁走,而屈原堅決不肯投秦,於是懷抱石頭投汨羅江,以身殉國。聽聞此事的老百姓們,都非常敬佩屈原,於是就相聚在江邊祭拜屈原。為了讓屈原的身體保持完好,他們就把飯糰餵給水中的魚兒,也有的把雄黃酒倒入水中。於是,這一天就逐漸成為端午節,人們也就在節目裡舉行划船、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活動。
  • 「端午節」為什麼叫做端午?其實這個節日還有20多個「別名」
    馬上就到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對這個節日的印象大多是屈原、吃粽子、賽龍舟。那麼端午節的由來大家是不是都了解?節名又為什麼叫做「端午」?還有哪些其他名字?懂弟就在這篇文章為大家科普一下這些疑問。
  • 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少不了的就是粽子啦,我們知道,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慣,那麼,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而端午節當日是要吃粽子的,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不知道吃粽子有什麼寓意,其實也是一種傳承而已,每年到了端午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
  • 中國端午節賽龍舟,日本端午節掛鯉魚旗,韓國端午節一直被誤解
    端午節至古以來就有,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的詩人屈原,根據地區的不同,也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介子推或者曹娥的。中國古代非常強大,端午節也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傳向世界上的每個地方。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中國端午節,日本端午節和韓國端午節有什麼區別?
  • 五月五端午節裡文化到底是什麼?吃粽子還是賽龍舟或者說是門插艾
    端午節裡的文化到底是什麼?吃粽子還是賽龍舟或者說是門插艾端午節,在我的心目中就叫五月五。小時候這樣叫,長大了,也依然這樣叫著。五月五,是端陽,端午節裡事務忙。門插艾,香滿堂。又是一年端午節,每一個重視端午節的人們,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那麼,對於我們而言,五月五端午節裡文化到底是什麼?吃粽子還是賽龍舟或者說是門插艾。
  •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又為什麼要賽龍舟?這些真的跟屈原有關係嗎?答案是,NO!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端午節與屈原之間的誤會。想要理清這之間的誤會,我們得先知道,到底是先有的屈原還是先有的端午節。我們都知道,屈原是我國戰國末期偉大的愛國詩人。那麼,端午節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據考證,端午節最早是祭祀的節日。
  • 端午節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在我們很多人的認知中,每年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末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那麼,端午節真的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嗎?不是的,關於端午節有很多個傳說,有紀念屈原的傳說;有紀念伍子胥的傳說;有紀念孝女曹娥的傳說;有紀念越王勾踐打敗吳國歷史的傳說;還有源於吳王闔閭慶功吃鰳魚的傳說;以及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的傳說。
  • 端午節吃粽子到底跟屈原有沒有關係?古人過節為什麼總得吃點啥?
    那麼粽子真是為了紀念屈原發明的嗎?端午節吃粽子到底和屈原什麼關係呢?我們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為什麼中國古人遇到節日總要吃點什麼呢?粽子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但是一定出現的非常早,甚至有學者認為炊具出現之前粽子這種形態就出現了。
  • 又到一年端午節,邊吃粽子,邊了解端午節的歷史由來
    前言: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也是中國個七個法定節假日之一(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國慶節)。在即將到來的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懷念屈原,我們對端午節的歷史由來,了解多少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