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算發燒,全班同學要原地隔離!體溫升高原因只有發燒嗎?

2020-12-19 1藥網

#百裡挑一#

浙江舟山3歲半的樂樂,5月6日就要上幼兒園了。

樂樂家是雙職工,最近都是奶奶從老家來幫忙帶樂樂,但奶奶有腰椎間盤突出、高血壓等毛病,帶起樂樂來很吃力。

樂樂媽媽決定還是按時送他去上幼兒園。

但媽媽也有些擔心,因為根據目前的防疫政策,只要班上有一個孩子體溫測出為37.3℃及以上,就算發燒,全班就要原地隔離,直到這個孩子到醫院做完新型病毒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等,確認沒有感染新型病毒後,全班才能解除隔離。

樂樂上小班,上學期班上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孩子生病。

另一方面,樂樂媽媽也擔心測體溫這件事,因為很多時候,孩子體溫升高並不一定就是發燒。

復學,家長、孩子、學校如今每天這樣過

全國多個省份都在近期紛紛開學。

包括幼兒園,很多省份都宣布將在5月6日後開學。

學校每天都會多次給學生測量體溫,體溫只要達到37.3℃,就算發燒,要全班隔離。

復學的防疫工作到底是怎樣的?家長、學生、老師都要做哪些事?

1藥網調查了一下浙江省杭州市的復學防疫政策,以杭州一民辦小學為例,來給大家講一講。

家長:

每天填寫健康申報表,每天孩子上學前都要給孩子測體溫,只要達到37.3℃,都不能來上學。每天都要給孩子準備好「健康包」,裡面裝至少2個口罩、餐巾紙、溼巾紙、酒精消毒溼巾紙、餐具等。不能太早送孩子入校,必須在指定時間段入校。放學了不能晚接,到時間了就要馬上接走。家長不能進學校,送東西也要在外面送。如果接到老師電話,孩子在校期間測溫達到37.3℃,就要自行開車來接走孩子去醫院做檢測,包括新型病毒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等。學生:

早上到校要晨檢,保持1米距離。吃飯餐具自帶,吃飯保持1米距離。喝水保持1米距離。上廁所保持1米距離排隊。室內上課戴口罩。課間休息離1米遠才能聊天。同學之間不能互相借東西,自己用自己的。在校期間一天測2-3次體溫,體溫達到37.3℃就要配合老師不動。早上要吃牛奶雞蛋,不準喝粥。老師:

室內上課必須全程戴口罩。只能在講臺區活動,不能在教室走來走去。每天都要給教室消毒。每天給學生測幾次體溫。一旦學生體溫達到37.3℃,立刻給校醫打電話,全班(包括老師)進行原地隔離,發熱學生由校醫帶到學校隔離區隔離。立刻聯繫學生家長,開車帶去指定醫院做相關檢測。(如學生有明確接觸史,由120直接從學校送去指定醫院檢測)新型病毒血清學抗體檢測結果出來前,全班不得解除隔離,直到結果呈陰性,才可隔離。

杭州一女生測出體溫37.8℃,全班隔離

按照現行的防疫政策,學生體溫只要達到37.3℃就算發熱,就要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測。

但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體溫,並且這個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同部位的基礎代謝率不同,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量也會不同,也就是說即便是同一個人,不同部位的溫度也是不盡相同的。

一般來說口腔舌下溫度為37度左右,腋下溫度為36~37度左右,而直腸溫度為36.5-37.7左右,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溫度。

4月21日,杭州一所中學有女生中午測體溫時,用額溫槍測到為37.8℃,全班隔離。女生爸爸立刻開車帶她去兒童醫院進行檢測,到醫院時護士量體溫是37℃,但根據防疫要求,她還是進行了全套檢測,後來結果是,全部正常。

這名女生也沒有任何其他生病症狀,醫院沒有開藥。她爸爸共計付出檢測費用300多元。

檢測結果出來後,全班解除隔離,但這個女生還不能復學,需要再在家觀察48小時後才能去學校。

哪些情況可能導致體溫升高?

體溫升高並不一定是發燒,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除了生病外,很多情況都有可能導致體溫升高。

1. 運動後馬上測體溫,可能體溫升高。

孩子如果進行了劇烈活動或勞動等肌肉活動,產熱量會明顯增高,可能導致體溫上升。

2. 剛吃完了飯測體溫,可能體溫升高。

很多學校都會中午進行測溫。如果是剛剛吃了飯之後測體溫,體溫也會有所上升。

3. 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也可使體溫升高。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興奮,測出來的體溫可能會高。

4. 女生生理期測體溫,也可能溫度偏高。

5. 環境因素,所處環境溫度高,測出的體溫可能偏高。

撰稿:阿基米

相關焦點

  • 成年人正常體溫是多少度?體溫37度算發燒嗎?看醫生怎麼說
    在多數人看來,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成年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下面醫生給大家詳細說清楚,可能很多人一直以來所認為的並不是很正確的。成年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如果測量的是口溫,那么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37.2之間,還有其他的測量體溫的方式,比如測額頭的體溫也很常見,但這個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比較大。不僅如此,一天24小時,在不同的時間段,人的正常體溫也會發生波動,夜裡體溫相對較低,下午偏高。對於女性來說,在排卵期,體溫也會有所波動,不過波動反而不是很大,一般是零點幾度。
  • 37.5℃算發燒嗎?其實,腋窩體溫超過37℃就視為發燒
    37.5℃算發燒嗎?其實,腋窩體溫超過37℃就視為發燒,口腔溫度高於37.3℃也算發燒。那發燒如何降溫呢?所以,37.5℃算發燒可採用物理降溫,但38.5℃以上就一定要及時就醫。
  • 中國37.3度美國38度算發燒?中美發燒標準不同之爭
    疫情期間回國的旅客中,至少有近百人因超過中國37.3的發燒標準沒能登上回國的飛機。但這個溫度在美國的發燒標準下,是可以順利登機的。2. 疫苗臨床數據顯示,美國Moderna公司研發的疫苗,相比陳薇院士研製的疫苗發燒率明顯變低。國外38度以上算發燒,但國內37.3即為發燒,因此國內疫苗實驗發燒率就顯得比較高。3.
  • 怎樣區分孩子正常的體溫升高和發燒?
    怎樣才算發燒,確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正常的體溫升高孩子的體溫易于波動。感染、環境以及運動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體溫發生變化。孩子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異常,也就是說,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發熱。若有短暫的體溫波動,但全身狀況良好,又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家長就不應認為孩子在發燒。
  • 37.3度算發燒嗎 發燒之後按這裡有奇效
    很多人在感覺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量體溫,常常會發現一量體溫,溫度是37.3,有人就納悶,這多出來的3°到底算不算是發燒呢?那麼,今天就請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37.3度算發燒嗎?發燒怎麼辦?以及發燒吃什麼好?
  • 成年人體溫為37度,算發燒嗎?一直是37度,需要看醫生嗎
    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正常的體溫到底應該保持在什麼數值,體溫37度算不算發燒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說明一下。一、人體的正常體溫應該保持在哪個範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測量體溫一般是測量的的腋下體溫。
  • 嬰兒多少度算發燒 嬰兒多少度算發燒腋下
    症狀有:嘔吐、拉肚子、尿步、食慾下降、精神不佳、發燒38.5℃以上(會合併脫水)。此病一定要就醫住院,需給予注射添加電解質的點滴,其排洩物也需要特別隔離。10.川崎症:1歲—1歲半的寶寶是該病的危險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詳。症狀頗多,例如持續多日高燒39℃—40℃以上;眼紅;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腳四肢腫;頸部淋巴腫;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會紅腫等。
  • 孕婦平時發燒38℃算發燒嗎
    現在正值冬季,很多的孩子會出現問題,而且有很多的孕婦在冬季的時候容易出現發燒感冒,直接嚴重的影響到了身體健康,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孕婦的體溫變化,很多的孕婦燒到38℃,那麼,孕婦平時發燒38℃算發燒嗎?
  • 體溫超過多少算發燒?發燒背後的原因有哪些?醫生分析給您聽
    很多人對於體溫一直都不明白髮燒的界限是什麼,只是單純地認為超過38度才可以稱之為發燒,低於35度才可以稱之為低燒,其他的範圍內的溫度都屬於正常範圍。其實發燒並不是這樣定義的,泛指人體的體溫由於疾病或者環境出現了升高。
  • 寶寶體溫 37℃ 多一點算發燒嗎?什麼時候該去醫院?
    寶寶的健康時刻牽動著媽媽的心情,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時期,最怕的就是娃突然發燒。一旦測出寶寶的體溫略有升高,特別是超過了 37℃ ,媽媽們就會十分緊張:「糟糕!娃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發燒了?」然後就會焦慮不已。
  • 寶寶多少度算發燒?寶寶發燒如何護理
    正常小兒的腋下體溫為36℃-37℃之間,超過37.4℃即可認為是發熱。在正常情況下,小兒的體溫可以波動於一定範圍。體溫在37℃以上就算是發燒了。37.5℃-38.4℃是低燒,38.5℃以上就是高燒了。但每個子孩子身體狀況都不一樣,要依孩子的體質而定。 如果是按直腸溫度來算,正常寶寶的基礎體溫為36.9℃-37.5℃。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腋溫的正常範圍是36-37度,大於等於37.5就算高了,口溫正常是在36.3-37.2之間,上午測量大於37.2或下午大於37.7就算高了,肛溫在36.6-37.8算正常,大於等於38度算高。我們平常測得額溫和耳聞,因為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一般建議大家參考腋溫,測出來的體溫或更加準確。由此可見,37度並不算發燒。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特殊時期,測量體溫成為了家常便飯,只要是去公共場合,幾乎都要先測量體溫,在測量體溫時,聽到體溫是36度多會很放心,但凡聽到是37度,就會比較緊張了,需要再測量一次才安心。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不是以前都說37度是正常體溫嗎,怎麼現在一到37度就懷疑是發燒了?
  • 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37度就算發燒嗎?
    ,但是很多人對於體溫的正常範圍並不太了解,有些人以為只要超過37度就算是發燒了。一般來說,腋溫在36.0-37.0度是正常範圍,≥37.5就高了;口溫在36.3-37.2度為正常,上午≥37.2、下午≥37.7就高了;肛溫在36.6-37.8正常,≥38度算高了。而我們常測的額溫和耳溫,因影響因素多,無標準參考範圍,可參考腋溫。
  • 居家隔離建議自測溫度,那麼多少度才算發燒?
    針對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朋友,中國醫師協會全科分會會長杜雪平建議每天檢測體溫兩次。 如果出現了發燒症狀,需要引起警惕,及時聯繫相關社區人員、醫生,求個安心。 小編發現很多小夥伴對多少度算發燒有疑問,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
  • 孩子體溫多少度,才算發燒?出現這種情況,必須送醫院
    家長如果掌握一些相關知識和技能,在小孩發燒時,則可冷靜判斷,適當自我處理,免去奔波勞頓之苦,讓孩子得到及時處理。體溫多少度,算發燒?正常小兒腋下體溫為36~37攝氏度,超過37.4攝氏度,可認為發燒。一般37.5~38攝氏度為低熱,38.1~39攝氏度為中等發熱,39.1~40.4攝氏度為高熱,40.5攝氏度以上為超高熱。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差異,兒童體溫會隨著體內或體外的各種因素而造成體溫升高。發熱不高精神好,不必急於退熱小孩發燒,首先要鑑別是生理性發燒,還是病理性發燒。
  • 超過37℃就算發燒嗎?不一定,發燒也有標準線,正確退燒看3點
    由於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量體溫已經成為人們的家常便飯,不管是進超市、商場、公司還是小區都要測量體溫,那體溫超過37℃就算是發燒嗎?我們且來看看。超過37℃就算發燒嗎?也就是說,只要在正常體溫範圍內,體溫越高,人們的免疫力越強。人們的體溫主要以腋窩、直腸和口腔體溫為代表,腋窩下體溫在36~37℃之間,口腔體溫在36.3~37.2℃,直腸體溫在36.5~37.7℃。額頭體溫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氣溫、頭髮及汗水,所以準確度低,主要用於無接觸式的快速篩查。水銀體溫計測量腋窩下溫度是最簡單且準確的測溫方法。
  • 不同人群的正常體溫範圍是多少?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
    口腔溫度時間溫度計放在口中含著,測量時間大約是3分鐘,正常的口腔溫度大約在36.3℃~37.2℃左右。腋下溫度是最常見的測溫方式,也是最衛生的,就是講溫度計夾在腋下,測量5分鐘左右,通常比口腔正常溫度要低0.2℃~0.4℃。肛門溫度最高,通常比口腔溫度要高出0.3℃~0.5℃。
  • 小孩37度算發燒嗎?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小孩正在生長發育中,身體各個系統和器官尚未發育成熟,體溫就容易達到37度。對於成人而言,37度已經是發燒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孩子到37度就是發燒,其實大家都理解錯了。小孩37度算發燒嗎?育姐這就來為大家解讀:其實,小孩37度並不是發燒,體溫還在正常範圍內。正常情況下,孩子的基礎體溫在36.9度-37.5度之間。給小孩測體溫一般通過三個部位,肛門、口腔和腋窩。肛門的正常溫度範圍是36.5度-37.5度之間;口腔的正常溫度範圍是36.2度-37.3度之間;腋下的正常溫度範圍是3.59度-37.2度之間。
  • 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發燒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體溫情況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對嬰兒,父母也會為他們測量體溫。那麼,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多少度算發燒呢?嬰兒發燒應該怎麼辦?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一般來說,我們測量體溫常用三個部分,是口腔,腋窩和肛門。正常的體溫在肛門處是36.5℃~37.5℃之間,口腔是6.2℃~37.3℃之間,腋窩是35.9℃~37.2℃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