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商丘·多彩非遺——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糖畫》

2020-12-20 澎湃新聞

魅力商丘·多彩非遺——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糖畫》

2020-06-05 04: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糖畫,是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一種圖畫。起源尚不明確,據清代小說家褚人獲的《堅瓠補集》裡載,明朝時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人戲稱這種糖畫為「糖丞相」。到了清代,糖畫更加流行,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這一頗具民間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糖畫藝術興起於巴蜀一帶,後來逐漸流傳於全國各地。至於什麼時候傳到豫東一帶,已無文獻可考。

據豫東糖畫大師韓保重介紹,其祖上三代都是以糖畫為生,韓氏糖畫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在光緒年間,有一位四川的糖畫藝人來到他老家寧陵縣喬樓鄉的韓莊村賣藝求生,其曾祖父韓玉順(生於1881年),看到他手拿一個小勺將糖稀隨意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頓、或放、或收,速度飛快,一氣呵成。隨著糖液縷縷灑下,在短時間時間內,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形象便呈現在眾人面前,感到非常神奇,被這一技藝深深迷住,遂便拜其為師。由於其聰穎好學,很快就學成出師,並以此為業,16歲時就去古城開封賣藝,在豫東一帶小有名氣。後來傳給其祖父韓文舉(生於1911年)又傳其父親韓振忠(生於1934年)。在過去擺糖畫攤的日子是非常艱辛的,為了謀生常年肩挑擔子走街串巷,聊以餬口。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一代代的傳承,韓氏糖畫的技藝也越來越精湛。特別是到了韓保重這一代,更是有了一個長足的發展,並且走出了商丘,邁出國門。1993年,應深圳錦繡中華發展有限公司民俗文化村聘請做糖畫藝術表演。期間,遇到四川糖畫大師楊庭貴,在其指點下,糖畫技藝更是突飛猛進,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深圳旅遊風景區享有盛譽。在深港動漫節、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深圳嘉年華年貨博覽會和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式等活動中都作過精彩展示。同時多次隨錦繡中華民間藝術表演團赴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作巡迴表演,深受歡迎。

糖畫製作一般要經過:1、熬製糖塊。在做糖畫之前,首先要用白糖、水和其它材料,按照三斤白糖半斤水的比例在火上煮30分鐘,然後逐漸冷卻製成糖塊,以備使用。熬製好的糖塊應該清亮透明,金黃色,有晶瑩剔透的感覺,聞起來有一股清糖的獨特香味,吃到嘴裡又脆又甜 。2、把糖塊溶化。溶化糖塊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會焦,發焦了糖就會發苦,而且顏色也不好看,當糖完全溶解後就可以繪畫糖畫了。製作糖畫跟普通繪畫不一樣。首先,用糖作的畫,涼了之後非常容易凝固,因此畫糖畫的的動作速度要快。其次,作糖畫最好是連筆,所以每筆之間不能間斷。作糖畫的人是沒有底稿的,畫稿全在他的頭腦裡。作糖畫必須胸有成竹,要趁熱一氣呵成。在製作糖畫期間,師傅執勺在手,靜氣凝神、運腕走勺、流糖如絲,通過手腕的抖、提、頓、放,頃刻間各種花草魚蟲、飛禽走獸、戲劇人物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面前,再趁熱粘上一根竹籤或套上透明的塑膠袋子,便大功告成。

作為一種地方色彩濃鬱的民間藝術,糖畫在長期的傳承和發展中,逐漸形成了極為獨特的技藝特徵。可觀賞又可食用,被稱為甜美的藝術,糖畫內容廣泛,造型逼真,令人賞心悅目,糖畫技法多樣,構思巧妙,線條要勻稱。

糖畫在繪製過程中,分正面和側面形象,若是側面的形象,便以線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則用糖料將其頭部堆成浮雕狀。由於糖料的流動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會出現雷同的造型。民間藝人在長期實踐中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時根據操作的特點,在造型上多施以飽滿、勻稱的線條,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風格樣式,給人以美的享受。

糖畫的內容多取材於花鳥魚蟲,戲曲小說人物等,以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最為有趣。

製作糖畫一般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1、光滑石板或鐵皮,大理石板為最好,做糖稀的冷卻工具,在使用之前,要先刷上一層薄薄的食用油,這樣可以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或鐵皮上,以利於使糖畫輕鬆的揭下來;2、小鐵勺,用來做為糖畫的筆,一般不要太大;3、起子,糖畫的主要工具,銅或鐵製之長形薄片,前窄後寬,糖畫做好後即用此起下;4、小鍋,用來溶化糖片,一般銅鍋最好,鐵鍋也可以,鐵鍋容易發黑;5、加熱糖用的爐灶,以攜帶方便為好,如蜂窩煤,煤油爐,酒精燈,液化氣爐;6、竹籤,支撐糖畫用;7、食用油。

糖畫是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民間藝術,它承載著當地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喜怒哀樂的情感,對於研究當地社會的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糖畫是城鄉廟會、集市和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中不可少的項目。它所澆鑄的圖案,如龍鳳龜麟以及花鳥蟲魚等,反映了民眾祈求吉祥、幸福、平安和諧的心理。糖畫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傳的民間手工技藝,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實用價值和民俗藝術價值。

糖畫自形成以來,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當時是把它作為一種養家餬口的謀生手段,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藝水平不斷提高,製作內容不斷豐富,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門民間藝術。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從事糖畫的藝人越來越少,特別是能全面掌握糖畫技藝的人更是稀少,急需採取措施進行搶救。

2013年4月,糖畫列入第三批商丘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商丘古城旅遊

原標題:《魅力商丘·多彩非遺——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糖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聚焦先鋒榜》——多彩龍川 魅力非遺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聚焦先鋒榜》——多彩龍川 魅力非遺&nbsp&nbsp&nbsp&nbsp文化遺產是一個地方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
  • 松桃元素在「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非遺周末聚」上魅力四射
    ——松桃非遺周末聚——文化展演活動在貴陽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順利啟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李朝卉,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徐進,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唐永明,縣委副書記朱遠綱,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皮春麗,市委宣傳部文產辦副主任吳崗,市旅發委副主任沈晶,市工信委副主任姚元貴出席開幕式並參加系列活動。
  • 定西市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成果「五進」巡展活動
    定西市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成果「五進」巡展活動人民網蘭州10月11日電(呼雙鵬)10月10日,喜迎「十九大」,共築中國夢——甘肅定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成果及攝影圖片進社區、進機關、進軍營、進學校、進農村「五進」巡展活動在定西高鐵站廣場拉開了帷幕。
  • 魅力蘭州遊|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這裡薈萃了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華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於2010年7月8日開始免費向公眾開放。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共分三層。讓非遺文化「活」起來,是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的一大特色,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的「活態」展示讓前來參觀的觀眾,尤其是老年的觀眾回想起很多蘭州的歷史記憶。這裡有蘭州太平鼓的粗獷雄渾;永登高高蹺的驚險刺激;蘭州鼓子的古韻悠揚;黃河大水車的水激輪轉……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親自來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領略非遺文化的魅力。
  • 成都糖畫自貢燈會衝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 蔡宇) 24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單將結束為期30天的公示期,在專家經過研究討論並報國務院批准後,「國」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庭中將增添新成員。
  • ...大·文脈頌中華】「非遺周末聚」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尋常百姓家
    座談會暢談貴州「非遺」保護與傳承經驗  在此次座談會上,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唐宋出席活動,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王晨陽出席活動並講話,貴州省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省網信辦專職副主任劉衝致辭,貴州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紅光介紹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的基本情況
  • 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糖畫
    成都糖畫是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流傳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地區。四川民間過去又稱倒糖餅兒、糖粑粑兒、糖燈影兒等。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畫曾廣泛流行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巴蜀大地城市鄉村。列中國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活態傳承 眉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正精彩
    朱家樞 攝  近日,眉山公布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不同於以往批次,第七批傳承人中加入了更年輕的力量,最年輕的傳承人只有28歲。  年輕化正成為眉山非遺傳承人的一個新特點,越來越多的年輕新面孔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 商丘市級非遺項目又添27個_地方_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近日,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公布了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豫東糖畫、花氏嗩吶、王氏墜胡(墜琴)製作技藝等27個項目榜上有名。  據了解,這次入選的項目包括:糖畫(梁園區)、徐峰剪紙(民權縣)、王氏木雕(夏邑縣)、古建築彩畫藝術(虞城縣);花氏嗩吶(梁園區);豫東調小生流派(民權縣);娥眉拳(虞城縣)、忠義門拳(寧陵縣)、梅花拳(民權縣);魏莊焦餅製作技藝(梁園區)、西關趙家糟雞製作技藝(睢陽區)、郭村孟慶民燒雞製作技藝(睢陽區)、王氏墜胡(墜琴)製作技藝(夏邑縣)、景家貢麻花製作技藝(虞城縣)、馨遠齋五香豆腐乾製作技藝
  •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習基地
    大公網內蒙古2月28日訊(記者王月)今日上午,由呼和浩特文化人才(庫)百人百組百萬人帶動工程組委會、玉泉區文化體育廣電局主辦,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技藝」為主題的玉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習基地成立授牌儀式,在玉泉區大盛魁文化創意產業園南區北廣場舉行。
  • 面對面、手把手 非遺傳承人教孩子們畫糖畫
    商報非遺文創學院進校園活動上,劉氏糖畫第五代傳承人劉勝利與孩子們互動11月13日,河南商報非遺文創學院走進鄭州市東風路小學,鄭州市非遺項目糖畫傳承人、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會員劉勝利,手把手帶領學生們體驗糖畫製作技藝。
  • 「錦繡遼寧、多彩非遺」 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10月4...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 鄭陽)10月4日到6日,「錦繡遼寧、多彩非遺」——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展示展演活動將在瀋陽植物園(瀋陽世博園)舉辦。本次活動由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瀋陽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主辦,瀋陽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 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垛子羊肉傳統製作技藝》
    1991年,關家垛子羊肉被載入《商丘地區志2000年,它又被商丘市商貿局商丘傳統名吃評審委員會評為商丘傳統風味小吃。2003年,在國家工商局商標註冊,2006年被評為河南省名吃。2009年被評為中國名菜。 垛子羊肉是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吃,保護垛子羊肉的製作技藝對於民間飲食文化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 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650件非遺瑰寶多項珍品近乎絕版
    泉州僑鄉體育館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現已改建完工,正在加緊布展,截至目前已有650多件非遺珍品布置完畢,即將在這座面積約8500平方米的新館與觀眾見面。泉州非遺館將於「海藝節」期間正式開館,並迎來投用後的首個展覽——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從民俗藝術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了五百年的民間技藝——糖畫
    二、從民俗藝術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文獻記載,糖畫起源於四川,從明代興起,那時叫做"饗糖",到如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期間吸收了皮影、剪紙藝術的表現技法,在民俗文化傳播和發展中起到糖畫從出現在街頭巷尾的民俗藝術到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期間經歷的是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 非遺|傳統技藝·河套糖畫
    非遺糖畫糖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糖畫,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這一頗具民間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糖畫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和美好的想像,無論在廟會、集市還是普通的街巷中,它都是最受歡迎的民間技藝之一。
  • 東安:搭武術「擂臺」 展非遺魅力
    紅網時刻6月14日訊(東安站記者 唐依萍 秦浩)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弘揚傳統文化,東安縣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安武術搭起了「比武擂臺」,邀請當地各流派的武術大師「擂臺比武」,集中展示當地非遺魅力。
  • 德州25個非遺項目入選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日前,德州公布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5個非遺項目入選。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0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發布活動舉行
    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市群眾藝術館、高新區文旅健康局、各區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分管領導,各區縣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非遺傳承人代表、新聞媒體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動。  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涵蓋了傳統音樂、傳統戲曲、傳統體育遊藝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7大類37個項目。
  • 捏泥人畫糖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秀絕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孫華斌在現場為模特「私人定製」了專屬泥人,栩栩如生。楊天正現場演示糖畫的製作工藝。5月27日,在聖得西輕生活系列沙龍「只為遇見「泥」——聖得西親子家庭日」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麵塑傳承人孫華斌和糖畫傳承人楊天正與家長們、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重回記憶裡的溫暖舊時光。泥人麵塑(捏泥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它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