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兩頭婚的家庭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這種新穎的婚嫁的模式看似解決了獨生子女家庭的姓氏延續問題,女方也不必嫁到男方家裡,還可以繼續帶著隨自己姓的孩子留在家裡照顧父母,而男方也不用付出高昂的彩禮就能娶到心儀的姑娘,男方女方都皆大歡喜。
這種看似對男方雙方的兩頭婚其實對雙方家庭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首先對女性最不公平
兩頭婚能夠存在的前提是女方必須要生育兩個小孩,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關鍵是有的女性並不想生二胎,或者由於身體原因生育一個孩子後身體變得很虛弱,如果再生二胎就會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但是為了維持這種婚姻,女方不管願不願意都要生二胎,這種強加的生育責任就是把女性當作生育機器。
兩頭婚不利於維持男女雙方的感情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男女雙方結婚後組成自己的小家庭後就要在一起共同生活,像各住各家的這種婚姻模式對男女雙方都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對感情的放縱,因為夫妻之間在結婚時間久了以後就愛情就會慢慢變淡,男女雙方之間的關係也會由最初的愛情變成親情,如果夫妻雙方住都不住在一起愛情變淡以後婚姻該怎麼維持?
再者,夫妻雙方各住各家在兩方產生矛盾後並不容易化解,最後會使這段婚姻很快走向終點,比如我們都看膩了的生活劇中夫妻吵架後妻子賭氣回了娘家,只要不是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大多數時候男方都會主動去女方家接妻子回家,在長輩的調解中雙方的矛盾會慢慢化解,如果各種各家夫妻雙方的矛盾會越積越深,誰也不向誰低頭認錯,加上平時也不住一起,很容易因為小矛盾發展成要分手的大問題。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長期的陪伴,而不是臨時父母。
孩子出生後父親母親就帶著隨各種姓的孩子住在自己原來的家中對孩子的生長是不利的,不管孩子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在孩子平時的生活中,陪伴他的只有爸爸或者媽媽,另一半很久才會來看自己一次,每次看到其它孩子回到家都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陪伴,而自己好像總缺少父親或者母親的陪伴,在孩子心中這和單親家庭有什麼區別,長期以此對孩子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雙方老人會更偏愛隨自己姓的後代
不敢說全部,至少有百分之九的老人會更偏愛隨自己姓的後代,包括有一小部分父母。在老一輩的傳統思想中,傳宗接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何為「傳宗」,就是把自己的家世一代一代傳下去,包括自己的姓氏。
老人的想法很簡單,隨自己姓的後代會承擔這個家族所有的責任,而不隨自己姓的後代則擔負的另一個姓氏的傳承,理所當然會處處偏袒其中一個孩子。
兩頭婚只是一次對傳統婚姻的試探,並不能立馬改變人們對傳統婚姻的態度
兩頭婚興起的原因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子女的愛惜和對後代的渴望,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對自己的孩子都是非常愛護的,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或女兒結婚離開家後就剩下兩個老人獨自守在家中,為了繼續擁有對兒女的愛護才想出這個看似雙方都滿意的新式婚姻。
但是這種婚姻形式註定是不會長久的,夫妻雙方既然組成家庭就要生活在一起才有利於夫妻感情的培養。孩子也希望父母能夠每天陪在自己的身邊,陪伴自己成長。也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即使擁有血緣關係如果很長時間才能見一次,這種親情也是脆弱的。
開放二胎後,這種兩頭婚的情況會慢慢消失,有需要的家庭也不用採取這種拼婚的方式來延續自己的後代,以後夫妻也不用分開居住,兄弟姐妹之間也能一起成長,更加有利的促進家庭團結。
只要子女對老人孝順,跟誰姓又有多大關係呢?
對於獨生子女家庭,只要子女結婚後對老人孝順家庭和睦,孩子和誰姓又有什麼關係呢?何必要為了自己傳宗接代的執念犧牲孩子的幸福呢?讓自己的孩子有另一半卻不能在一起生活,不隨自己姓的孩子很久才能看到一次,這種犧牲人的感情為代價只是為了傳宗接代的婚姻真的是進步嗎?
對於這種兩頭婚各種各家,孩子隨雙方姓的婚姻你們能接受嗎?如果不要彩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