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到底是什麼?一個很簡單的科學實驗,顛覆所有人的認知

2020-12-19 露觀環宇

在人類科學的發展道路中,每一次成果的誕生,都離不開成千上萬次的實驗,同時因為科學想要發展,就必須借鑑之前科學研究成果打下的基礎,所以科學一直以來都非常講究嚴謹認真,不然有朝一日被推翻,人類對科學的認知會瞬間崩塌。

量子科技領域這些年來一直都是中國重點研究的科技領域,前段時間誕生的九章計算機,就是一個量子計算機,計算速度是谷歌公司「懸鈴木」的一百億倍,他的出現讓中國打破了美國在該領域的霸權地位,不過同時大家也有一個疑問,量子科技到底是什麼?下面一個很簡單的科學實驗,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

其實在量子科技領域,中國除了九章計算機之外,還有我們的墨子衛星,也都屬於量子範疇的科技成果,不過各國都這麼重視的量子科技,到底是什麼呢?在接觸量子世界之前,人們一直以為物質的本質就是粒子,然而關於量子的雙縫幹涉實驗,直接讓人類顛覆了這一認知。

這個實驗最初是用光來進行的,按照我們以往的認知,我們覺得光是粒子組成的,那麼光經過一條縫的時候,只會出現一條光,如果是兩條縫的話,那就只會出現兩道光,後面就是一次類推,但是雙縫幹涉這樣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卻告訴我們一個現象:光從兩條縫穿過之後,會出現很多道光。

而對於此類現象,除了光,還有波也會出現同樣的現象,那麼也就得到一個新的假設,光難道不是粒子,而是波?之後科學家又對電子進行了雙縫幹涉實驗,因為電子是實實在在的粒子,如果光是波的話,那麼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結果,將會和光的實驗不同,因為我們似乎已經假設了光是波,電子是粒子,兩種不同的物質,最後的結果肯定也不相同。

可最後的結果居然是相同的,也就說明電子可能也是波,但之前大家一直都很肯定電子是粒子,而不是波,但實驗的結果就擺在這裡,電子也出現了波才會出現的現象,這完完全全顛覆了人類對物質的認知,後面各國科學家對量子科技的研究依然還在繼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能夠對量子進行一個完全的解釋,希望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夠慢慢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

相關焦點

  •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中國經濟網酒泉8月16日電(記者佘惠敏杜芳)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 可怕的實驗,改變了科學界的認知?也許還改變了很多人的因果觀
    物理中實驗很多,而有一個實驗非常詭異,有可能顛覆你的認知那就是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幹涉實驗最著名的有光的幹涉,還有電子等小粒子的幹涉。很多人堅信它可能已經否定了因果律,讓我們一探究竟。因為楊氏雙縫幹涉實驗明確說光是一種波,而波具有雙縫幹涉的一個性質,也就是因為光是波,所以它會發生雙縫幹涉,所以會發生明暗相間的條紋。
  •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新華社甘肅酒泉8月16日電(記者吳晶晶、楊維漢、徐海濤)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於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複製性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從原理上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籤名等的無條件安全,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現在看一下量子力學的基礎。量子力學的基石實驗是雙縫實驗,電子通過兩條縫發射,在後面的探測器上形成幹涉圖樣,這種幹涉模式是只能在波中看到的東西。這是量子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實驗證據之一。
  • 量子火了!高科技成果花落誰家?全球聯熱議量子信息科學
    香港潮州商會主席胡建江常前往美國矽谷,深感中國科技創新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量子信息科學就是其中之一,這讓我們非常自豪。」他希望政府對這些重要的科技成果給予優惠政策,促進更多的創新成果,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轉移。
  • 人類大腦是臺量子計算機?量子物理能解釋意識嗎?
    本文為網易科學專稿,網易科學為網易科技旗下科學類欄目,未經籤約或授權不得轉載,一經查實追究法律責任。一個過去看似牽強的理論提供了一種新思路,這使得大腦可能像量子計算機一樣運作。這激發了Fisher的好奇心,鑑於他在量子力學方面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他開始思考在大腦中量子處理的可能性。五年前,利用自己使用抗抑鬱藥這一經歷作為起點,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關於這個問題的學習當中去。幾乎所有的精神藥物都是複雜的分子,而他專注於其中一種最簡單的鋰,這只是一個原子,換句話來說,這將是一個比百憂解更容易研究的模型。
  • 物理精神,科技創新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
    從歷史事實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三百年的科學發展只依賴於同期數百位科學家的努力,卻誕生了牛頓力學、熱力學、電磁學、相對論、量子力學以及近代化學、醫學等。同時,幾乎所有偉大科學家都年紀輕輕就做出了偉大發現,不依賴個人的長期經驗。
  • 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量子計算機「九章」,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袁嵐峰告訴記者,量子計算機並不是對所有的問題都超過經典計算機,而是只對某些特定的問題超過經典計算機,因其對這些特定的問題設計出高效的量子算法。「對於沒有量子算法的問題,例如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量子計算機就沒有任何優勢。」
  • 量子富氫杯是科學還是噱頭?
    如此尖端的量子科技,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可最近一款量子富氫杯出現在不少人的談資中,一款水杯就能含有量子高科技,還能像量子一樣擁有「不可說」的神奇功效?    量子富氫杯是高科技還是概念炒作?量子民間應用真的已經普及?記者進行了調查。
  • 量子速讀、量子鞋墊、量子內衣……是真正的量子產品嗎?|神奇的...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最近,一則重磅消息讓量子科技踏上風口。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集體學習量子科技。這使得原本小眾的「21世紀尖端科技」走入公眾視野,36隻概念股總市值一天增加200億元。量子算命、量子鞋墊、量子速讀……我們家早就用上了!這些「偽科學」沒有科學文獻的支撐,沒有任何能證明效果的實驗數據。郭光燦、潘建偉等院士紛紛闢謠。那到底什麼是量子?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周強從事量子研究12年。他說,「說起量子,大家總有一種『不明覺厲』的陌生感。」
  • 「量子波動速讀」,兜售的又是一個神童夢
    科技觀察家張蓋倫以高速翻動書本(甚至不翻開書本閱讀),就能理解書中內容,花上1—5分鐘就能讀上10萬字——最近,打著量子旗號扯來「波粒二象性」的「量子波動速讀」火了。其實,仔細閱讀「量子波動速讀」的宣傳資料就能發現,創立這種閱讀方法的人,既不懂量子力學,也不懂腦科學,更不懂少兒教育。快速翻書,書中文字就以影像形式進入大腦,從而實現「一目百行」,這種能力已經超越了科學認知範疇,用更通俗的話說,簡直是「特異功能」。類似的騙局媒體已經報導了不少。多年前,就有「蒙眼識字」的培訓。
  • 淺析「量子空間」模型裡的:能量態、量子趨向性及超光速運動
    生命是什麼?物質是什麼?能量是什麼?科學的意義是什麼?20世紀初,普朗克或許是量子論最早的提出者,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提出者,也是把質量和能量劃等號的人,後來很多物理學家努力的方向,是在調和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甚至說尋找能將整個物理學和宇宙現象統一起來的「大一統」理論。身為剛學習物理沒多久的我,也期待自己未來能有所貢獻。
  • 量子科技,香飄幾裡?
    作者 | 薛丁格的鹹魚【TechWeb】2020年10月30日,眾所周知,量子科技,火了,香了。但到底它能飄香十裡、百裡,還是千裡?我們來聊一聊。光子是一種量子,光子就是光的「最小單元」。不存在半個光子或者四分之一個光子。那麼什麼是量子科技呢?廣義上來說與量子相關的科技都可以算作量子科技,狹義上大家經常討論的「量子科技」主要是指量子信息。
  • 「海觀」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團隊...
    這是海澱·故事第900篇文章提起量子科學,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下面這個新聞你可能看到過:2019年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院士領導的團隊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
  • 國外這些健康新發現 哪個最顛覆認知?
    科學能將混亂的世界理順,使其明晰。但重大的科學發現必定與直觀感受相悖,有些更是令人震驚。現在,健康界帶著大家一起看看國外的健康新發現,絕對顛覆傳統的邏輯論斷!顛覆認知一:每周跑5公裡 提升幸福感蘇格蘭格拉斯哥卡裡多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跑5公裡可以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 「量子鞋墊」「量子水杯」……這些「網紅產品」你用過嗎?
    回顧2019年的科學進展,量子物理領域收穫頗豐: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親眼看到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谷歌實驗證明「量子優越性」,演示了量子計算超越經典計算機的超級計算能力……然而,與新進展一同而來的,還有量子商業的另類「繁榮」。
  • 死亡可以得到科學解釋,那麼靈魂是什麼?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幸運的是科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幸的是對於整個世界的認知陷入了更加迷茫的狀態。如果說在過去的歲月裡,人們對於整個世界處於一種懵懂無知,那麼現在對整個世界的了解就處於一種清晰與模糊的範圍。可能有人會對此提出異議,因為現在我們已經能夠用科學解釋,生活當中太多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但是在世界上流傳著一句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 突然火起來的量子計算究竟是什麼
    量子計算是科技的未來,逐漸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主題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薛其坤院士就量子科技進行了匯報。
  • 潘建偉獲雷射科學和量子光學蘭姆大獎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當地時間1月10日,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舉行的第48屆量子電子物理學大會上,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被授予蘭姆獎(WillisE.LambAward),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前沿研究領域的開創性實驗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