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分析稱,有三大原因說明中印在拉達克(Ladakh)的對峙遠未結束。最新衛星圖片顯示,新的解放軍營地已經出現。
印度SwarajyaMag網站6月10日發表題為《印中對峙:拉達克危機遠未結束的三個原因》的報導,稱雖然中印兩軍已經開始在三個對峙地點開始撤軍,但拉達克(Ladakh)的危機遠未結束。
《印度斯坦時報》等多家印媒6月9日報導,印度兩名知情高官9日透露,中國已開始從有爭議的拉達克東部實控線沿線的三個熱點地區撤出軍隊,包括印度也相應地撤出了部署在這些地區的軍隊。
據透露,中印兩軍在加爾萬山谷(Galwan valley)、15號巡邏點(Patrolling Point 15)和溫泉區(Hot Spring)等三個地點,「有限的軍事脫離」已經發生,中國士兵連同步兵戰車已在溫泉區撤退了2至3公裡
不過消息人士稱,中印兩軍在印方所稱的第4指(Finger-4)地區的對峙仍在繼續,這個問題將在稍後舉行的軍長級別會議上再次討論。
SwarajyaMag網站發表的文章認為,雖然中印對峙在某些地點有所緩和,但拉達克的對峙遠未結束,有三大原因。
第一,中印兩軍在班公湖(Pangong Tso)仍在對峙。
開源情報(OSINT)分析師@detresfa在推特(Twitter)上發布,來自「行星實驗室」(Planet Labs)的最新高解析度衛星圖像顯示,新的中國營地已經出現在第4指(Finger 4)以東的區域。
報導稱,解放軍的營地似乎遍布在第4指和第6指之間的整個區域,在第4指的東部可以看到挖土設備。
由於中國人大量出現在第4指和第6指之間,印度的巡邏將無法超越第4指,以前印度的巡邏最遠可以到達第8指,也就是印度宣稱的印中劃界處。
實際上,這將使中國得以控制4指和8指之間的整個地區以及毗鄰的高地。
第二,中印兩軍在其他三個地點僅實現了有限的軍事脫離。如果兩軍在地方層面的談判未能取得進展,就不排除兩軍重新部署已撤退數公裡部隊的可能性。
印度不太可能接受接受在班公湖「失去領土」作為既成事實。如果兩國對話失敗,中國將堅守陣地並拒絕離開,新德裡可能會嘗試尋找其他途徑向北京施壓。
第三,印度改善實控線地區自身基礎設施的努力,短期內不會結束。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引發中印對峙事件的重要原因。
在中印對峙期間,負責沿中印邊境修建61條公路的印度「邊境公路組織」(BRO)正將1.18萬多名工人調往邊境邦從事基礎設施項目。
印度已經決定繼續推進在拉達克東北部建設兩大互聯互通項目,包括連接印度最北前哨——道鬥拉特別奧裡地(Daulat Beg Oldi)的Darbuk-Shyok-Daulat Beg Oldi(DS-DBO)公路,以及從薩索馬(Sasoma)到薩塞拉(Saser La)的公路。這表明,印度無意讓中國來決定何時何地可以沿著中印邊界修路。
由於邊境地區互聯互通的改善,印度發現向過去有限或無法進入的地區派遣軍隊和巡邏隊變得更容易了。不能排除中國在未來對這些挑戰作出反應的可能性。
針對印度媒體報導稱中印正從中印邊界西段的三個地區撤出軍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6月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近期,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妥善處理中印邊界西段有關事態進行了有效溝通,並取得了積極共識。目前,雙方正按照有關共識,為緩和邊境局勢採取相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