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寒冷冬日的到來,印度媒體頻繁炒作印軍在中印邊境的各種特殊設施。《今日印度》網站曾在上月報導稱,為了保證部署在「拉達克地區」的士兵在冬季的作戰效率,印軍已為該地區的所有部隊完成居住設施建設,包括建造快速拼裝式的庇護所。中印邊境對峙已有數月之久,但依舊沒有停歇的意思。而就在中印邊境摩擦對峙之際,印度外長卻再次釋放錯誤信號。
此前印度外長蘇傑生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提到一個觀點,在進行邊界問題談判的同時,中印雙方也在貿易、旅行等重要方面達成多項協議。他還稱,邊境地區人民的生活也許可以依然如常。蘇傑生表示,「從印度的角度來看,我相信我們十分立足於『現實主義』。在承認存在分歧這件事上,我們從不迴避」。
面對蘇傑生有關邊境爭端的觀點,華春瑩的表態非常斬釘截鐵。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她表示,中印邊境地區發生的有關事態是非曲直十分清楚,責任完全在印方。中方一貫嚴格遵守中印兩國籤署的協議協定,致力於通過談判協商解決邊界問題,致力於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同時中方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決心堅定不移。我們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多做有利於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的事。
關於中印雙方對邊境地區的不同看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所所長胡仕勝認為,歸根到底是因為中印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中國進步太快,拉開了跟印度的距離。胡仕勝解釋說,綜合實力拉大造成身份認同差異迅速擴大。雙方過去合作的訴求、驅動力就明顯變弱。原來的結構性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當合作的力量趨弱、合作領域減少的時候,分歧的分量就會擴大,就會導致分歧特別顯眼。
事實上,中國和印度作為兩個10億級人口規模的相鄰大國和新興經濟體,只有保持良好關係才是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