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2020-12-05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怎麼區分武夷肉桂的澀與收斂性?」

收到茶友微信的時候,我正在跟一個茶學科班出身的朋友喝茶。

看過手機,我就順嘴把這個問題拋給他。

但是我問他的時候,稍微做了修改,「專家,有茶友問,要如何看待武夷肉桂的收斂性?」

他瞬間就笑了,「肉桂的收斂性?呵呵,不就是澀感嘛!」

乖乖,回答得這麼幹脆利落,沒有給我留任何繼續往下聊的餘地,學院派的人就是這麼實誠。

看著氣氛有些凝固,他想了想又多說了幾句,「茶都會有澀感,只是多和少的問題罷了。因為茶葉裡含有茶鹼啊,任誰也沒有辦法把這個物質完完全全從茶葉裡抹去。」

「澀帶來的口腔收斂性當然也有分好壞了,有的收斂性就像把口腔禁錮一樣,遲遲不給解封,有的收斂性很快就讓口腔開了,還會帶給開闊的舒適感。」

這個回答,算是給「澀」做了美化了,有一點出來混江湖多年後練出來的圓滑和不肯得罪人的世故。

其實,他一開始說的那句話倒是最真實的。

關於澀味,在大多數時候,會被轉化為「收斂性」。而其實,這只是茶農、商家對「澀感」的一種美化說法罷了。

甚至那種讓你難忘到想逃跑的麻澀感,茶商還是面不改色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曰,「看看,這款茶的收斂性多強勁啊,要不是生長在巖壁夾縫裡的茶樹,是出不了這種收斂性的!」

「巖壁夾縫裡的茶都是這樣又苦又澀又麻嗎?」有人忍不住捋了舌頭問。

這位茶商臉色就變了,「請注意你的言辭,是收斂性!至於這種收斂性如何產生,你們可以想像一下,巖石在舌苔上摩擦,是不是就有這種感覺!」

……

李麻花一聽就噴茶了,我連忙拉著她出去,再趕緊進來幫茶農擦桌子,再跟各位一再道歉。

最後出來,自己也撐不住笑了。

哈哈,虧得這個茶商有想像力,澀就是把舌頭放巖石上摩擦,他可真敢謅啊。

我們腦補著這個茶商沒事就去景區裡蹭巖石的畫面,笑了好久好久。

《2》

「不過,」那個學院派朋友又開口了,「收斂性不單單針對肉桂,巖茶普遍都有收斂性,而肉桂應該會被說成刺激感吧。」

學院派的人確實嚴謹,我倒沒發現剛才問題裡的主語是「肉桂」,我把關注點都放在了「收斂性」上。

他解釋說,肉桂本身帶苦感,辛辣有銳感,比起收斂性,「刺激感」這個詞彙更適合它。

我來總結一下他的觀點:巖茶基本都有收斂性,肉桂有刺激感,那麼,肉桂是既有收斂性又有刺激感,只是刺激感可能比收斂性強烈,我們能更深刻體會到。

看來肉桂果然是巖茶裡比較辛銳的一款茶。

其實,刺激感和收斂性是不同時間點出現在我們口腔裡的。

如果是正巖區桂皮香的肉桂,在茶湯入口時,我們能感受到凌冽而強勁的桂皮辛辣感,像利物扎了一下口腔。

這種感覺,反射到大腦,得出的結論就是,這款茶性格剛烈,喝起來有刺激感。

茶湯還停留在口中時,舌苔被茶湯包裹,感受到的是茶水的滋潤,等茶湯退去,水潤感消失,澀感越發明顯。

此時,舌苔開始感覺到緊繃、收斂,很不舒服。

先刺激後收斂,這是肉桂帶給喝茶人的多重體驗,這也是喝茶人迷戀肉桂的原因之一。

我聽很多偏愛肉桂的人說,真不是因為肉桂有多香,就是喜歡被它扎個激靈的感覺,渾身細胞都會甦醒過來。

嗯,看來又是一個想用舌頭去摩擦巖石的。

《3》

回到開篇,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商家的美化,我們就不理論了。那純屬各種天馬行空,各種粉飾太平,各種文過飾非,各種無釐頭和非主流。

就村姑陳個人而言,澀,就是澀。

澀,就不正常。

澀當然不能等同於收斂性。它們是兩個概念好嗎?不信去翻說文解字。

從語體色彩上來說,「澀」偏向不好,「收斂性」偏向好。而從邏輯上來講,好與不好本就是對立面。

巖茶的澀,給我的是一種黏糊糊的感覺,舌苔覆膜了,或是蒙塵了,想甩都甩不開,很想用白開水漱口,甩掉這種黏糊感。

巖茶的收斂性,給我一種欲揚先抑的感覺。

仿佛一篇好文章,必定先起個緊張的開頭,情節緊湊富有懸念,後面再放開了寫,人物增加,篇幅增加,敘事恢宏起來。

收斂之後再放開的感覺,不僅是口腔上的跌宕起伏,更是身心舒展後的酣暢淋漓。

故而,人們可以接受有收斂性的巖茶,卻不應該接受苦澀味濃厚的巖茶。

所謂的「舌頭摩擦巖石」,這根本就是找虐好嗎?

誰喝茶不是為了享受?享受那唇舌與茶湯交融的美感。若是享受不到,反而讓舌頭難受,還不如喝白開水來得妥當。

至少白開水不要錢。

《4》

神奇的是,正巖茶的收斂感,居然比半巖、外山的茶更明顯。

小氣候環境、風化巖讓正巖茶的內質豐富,不僅芳香物質豐富,同時造成苦澀感的茶多酚、茶鹼等物質也同比例增加。

這就是正巖茶青先天苦澀感重而外山茶香甜度高的內在因素。

但是,幸好正巖茶的茶氨酸含量也相對較高,中和了這些茶多酚和咖啡鹼。

好的巖茶苦澀感是相對均衡的,更具有活性,並且伴隨著微妙的山場氣息,在口腔上泛起波紋,收斂之後是汩汩生津回甘,體會美妙。

很多人覺得單純說這是一種苦澀感過於片面,說是「收斂性」更為合適。

當然,巖茶的澀與收斂還要基於工藝。

工藝不好會讓澀感加重,即便是正巖茶,如果放大了澀感,口感就會失去均衡,那並非是好的收斂感體驗。

最近有一件很尷尬的事情,我喝錯茶了!

朋友正在泡茶,我半途加入,第一口茶就把我嚇退,酸澀感很重,類似脫酸鐵觀音的那種口感,正常的烏龍茶香氣,我心裡疑惑,不會是濃香型鐵觀音吧!

茶湯吞咽後,喉嚨回上來的氣息倒還舒服,茶的底子和山場不錯,應該是武夷巖茶,但是如此工藝已經讓茶麵目全非了。

朋友說是輕燉了兩道火的水簾洞老叢水仙,我是基本喝不到炭焙過的痕跡,應該沒有吃火,那個誤導我的酸澀感是工藝上的敗筆,而且這種酸澀感充斥口腔,久久不散,蓋過了其他的茶味。

如果是工藝好的水簾洞老叢水仙,應該有收斂性的。

而這款茶卻是一言難盡,一直到這泡茶結束,那個恐怖的酸澀感還在口腔裡晃蕩。

差點以為吃了一大包永泰李幹。

《5》

單一的是澀感,立體的是收斂感。

收斂感除了澀,還有清苦、生津、回韻等,還有一種感覺是會出現在收斂感裡,那就是涼意。

有人說三坑兩澗的茶,喝起來舌尖上有清涼感,這種感覺也會讓舌苔毛孔收縮,不失為收斂感之一。

好比我們在酷暑時走進陰涼的地方,毛孔猛地收縮,感到涼意陣陣。

那些正巖茶區小氣候環境下生長的茶樹,它們確實會出現薄荷腦的那種芳草的冰涼感,掛杯或者杯蓋也能聞到冰涼且醒腦的氣息。

巖茶的收斂感加上山場氣息裡的涼意,那便上升了等級,成了更高級的收斂感。

太多人把澀感當成一種收斂感,不僅是因為商家的誤導,還因為他們就沒有真正體會過收斂感,不知道收斂感是何體驗。

澀而隱忍難言,卻還要YY自己把澀感當成收斂感去享受。

可悲至極!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肉桂很香,但泡不了幾次,這是怎麼回事?
    席間有人聊起到到實操性很強的問題,他喝的肉桂很香,但泡不了幾次,喝到後面有澀感。想讓大家幫著參謀參謀,這種情況最有可能是怎麼回事?《2》「肉桂很香」,這是敏感信號。但等到真正喝茶時,卻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聞起來花香高揚,香氣很充足,但喝起來卻感受不到什麼茶香。對這種聞起來香,喝起來不香的巖茶花架子,專業術語稱「香不落水」。至於為何一款好端端的肉桂,會出現這樣的毛病。
  • 武夷巖茶「苦」「澀」的分析!
    胺基酸,具有鮮爽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生物鹼中的主要成分咖啡鹼,也稱咖啡因,具有苦味,也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兒茶素,也稱茶單寧,具有苦、澀味和收斂性,也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 武夷巖茶中,喝起來很苦的肉桂,是不是回甘特別強?
    另一面又覺得,不苦不澀不是茶。 苦, 能夠帶來回甘。 學會喝武夷巖茶,就得要接受茶湯裡的苦味。 而「澀」其實是一種收斂感受。 當茶湯內澀味物質含量過多,喝茶時口腔會受到刺激,造成味覺的暫時麻木。 澀感明顯的茶湯,喝起來會讓你感覺,整個嘴巴好像覆蓋了一個塑料薄膜。 要等到過了許久後,薄膜破裂後,澀感才會褪去。
  • 詳解炭焙工藝如何造就上好的武夷巖茶
    炭焙工藝對武夷巖茶的成分影響武夷巖茶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青睞。武夷巖茶獨特品質的形成除了做青之外,炭焙工藝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香氣和獨特的茶湯口感風韻的關鍵工序,對武夷巖茶香氣和滋味等品質特徵的形成影響很大。
  • 火遍茶圈的武夷巖茶到底是什麼?
    張天福他在1994年主編的《福建烏龍茶》一書中記載:「武夷正巖茶,產於武夷山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等地。」武夷巖茶主要種植哪些品種?武夷巖茶品種主要種植的有水仙、肉桂、大紅袍、水金龜、半天腰、鐵羅漢、雀舌、黃觀音、奇蘭、金觀音、北鬥等。
  • 聞起來特別香的武夷巖茶肉桂,喝起來卻不耐泡,問題出在哪裡呢?
    席間有人聊起到到實操性很強的問題,他喝的肉桂很香,但泡不了幾次,喝到後面有澀感。 想讓大家幫著參謀參謀,這種情況最有可能是怎麼回事?
  • 巖茶有澀感,是因為還沒褪火?拜託,茶湯的澀感是茶多酚引起的
    現在嘗到澀到麻嘴的茶,就將「沒褪火」搬出來做擋箭牌。可問題是,人家新茶雖然沒褪火,但也不願意背這黑鍋啊。茶湯的澀感重,和巖茶的火沒退乾淨,明明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去。但從平時試茶的情況看,有的茶嘗起來沒澀感,而有的卻澀到不行。這樣問題就來了,那些味道澀到不行的巖茶,到底是為什麼?先再聲明一遍,巖茶的澀和褪火與否沒關係。茶樹鮮葉內的茶多酚來源,跟產區的生長環境有關。
  • 武夷巖茶|肉桂
    是武夷巖茶中出名的品種之一,屬於烏龍茶。武夷巖茶肉桂之所以叫「肉桂」,是因為以肉桂茶樹的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的高香品種,且茶湯中有明顯的桂皮味、桂皮香,所以命名為「肉桂」。武夷肉桂是產於武夷山景區70平方公裡內的巖茶,是烏龍茶的「A貨」,品質特點:味甘澤而馥鬱,沒有綠茶的那種苦,也沒有紅茶的澀。
  • 保存3年的白毫銀針味道「澀」正常嗎?教你怎樣區分收斂性和澀感
    這裡就有茶友問了,陳放三年的白毫銀針,「澀」正常嗎? 收斂性跟茶的苦、澀有關,它是苦、澀味轉成回甘之間的感知時間的強度。收斂性越強的茶,苦、澀味在進入口腔後被感知至消退,轉成回甘的過程越短;如果收斂性弱,苦澀味在口腔內就會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續著苦澀味。一款茶入口瞬間,苦澀味會迅速被口腔的感覺器官感知,這種感覺在口腔中能持續多久,就可以判定這茶的收斂性強弱了。 茶葉中的澀感主要來自茶多酚,佔茶葉乾重的25-30%,一般情況下隨著葉片的成長變老而減少。
  • 武夷巖茶究竟有多少種香氣,不要覺得只有「蘭花香」「桂皮香」了
    武夷巖茶究竟有多少種香氣?僅僅是「蘭花香」、「桂花香」嗎?這是不可能的!武夷巖茶的香氣數量是難以確定的,武夷巖茶香氣數量不可小覷。武夷巖茶並不只有「蘭花香」你是否發現當一群人聚眾喝巖茶時候,經常聽到「這款巖茶不錯啊,蘭花香氣非常有韻味」。聽來聽去,「蘭花香」這個詞是個高頻詞兒。特別是在茶店裡,別人給你推銷的時候就是這個詞。其實「蘭花香」只是武夷巖茶的一個品種香氣,就是水仙茶樹品種的香氣。
  • 武夷肉桂究竟是什麼味道
    熟悉武夷巖茶的茶友們都聽過一句話,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可是肉桂究竟是什麼茶呢,它的香氣有何種特點,能讓它成為武夷巖茶的當家茶?
  • 澀=收斂性強?挑茶時千萬別被這些錯覺騙了
    對於很多茶友而言,在漫漫的喝茶路上,甜、澀、無味是必經的品飲體驗,都會有「甜就是回甘、澀就是收斂性強」的感覺,就認為這是一款好茶。殊不知,回甘和甜、澀和收斂性強常常會被混淆,這是日常品茶時最容易出現的錯覺,會直接影響茶友對好茶的判斷。
  • 你喝武夷巖茶肉桂、水仙、大紅袍,究竟是喝什麼?
    泡來一喝,覺得香氣平平,並且茶湯喝起來一點兒也不清爽,澀重感一直停留在口腔。 於是,便和朋友直言,「你這去年的巖茶,品質不行,沒有了鮮爽度。」 朋友一聽,倒不是很在意。 「都說家家賣弄隔年陳嘛,這去年的陳茶,就都是這樣。」
  • 武夷巖茶特點_武夷巖茶的功效與作用?
    武夷巖茶是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所產的茶,在歷史上就頗具盛名,在宋、元時期成為貢品,2002年被國家確認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規範了一系列生產、製作、產品標準。 武夷巖茶是武夷山烏龍茶的統稱,在國際上有很大的知名度,最具代表性的大紅袍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名茶。
  • 武夷巖茶中的「四大名叢」分別是什麼茶?
    武夷巖茶「大紅袍」的火熱,帶動了肉桂、水仙的知名度;隨著「巖茶熱」,越來越多人關注武夷巖茶這個「茶樹品種王國」。千叢百味的武夷巖茶,總讓人有新奇之感。茶葉研究人員對所選育的單叢茶樹,依據不同的特點給予命名,因此武夷名叢的名稱「花雜」。在這些名叢中,最知名、也最多人希望親自品嘗的就是武夷巖茶「四大名叢」。
  • 武夷巖茶中,肉桂和大紅袍,究竟有什麼區別?
    到底,一款色香味醇,香氣與湯感達到完美狀態的大紅袍,到底是怎麼拼出來的?這點要是拿來問麻花,咱也不知道答案。畢竟,武夷巖茶的核心制茶機密,不就是這各家的拼配秘方嘛。這些,可都是各家的吃飯傢伙,是密不外傳的吶。
  • 風靡中國的武夷巖茶,到底哪裡吸引人?從《茶經》看武夷巖茶
    這就是武夷巖茶。 《茶經》中認為,茶葉凡三歲可採,野者上,園者次;筍者上,芽者次。 這不難理解,好茶出深山,相信這是大家都認同的,武夷巖茶就是典型的生於爛石的好茶。
  • 關於武夷巖茶中,水仙和肉桂的那些疑惑,今天跟你來聊聊
    《2》提問一,是不是肉桂都有苦澀味,水仙沒有?不是。山場不好,工藝不好的巖茶,不論水仙還是肉桂都會苦和澀。茶湯苦澀滋味的來源,在於茶多酚和咖啡鹼。一款巖茶,有無苦澀味,以及苦澀味能否化開,主要看品質!《3》問題二:「牛肉」作為最好的肉桂,是不是桂皮香最張揚的?「牛肉」,全稱牛欄坑肉桂。牛欄坑,作為武夷巖茶最頂級的山場。
  • 肉桂 武夷巖茶中的珍饈美饌 全肉宴
    武夷巖茶 無肉不歡喝過肉桂的人都領略過它的濃烈,相比起水仙的柔和,肉桂就顯得「霸氣」多了。肉桂除了具有巖茶的滋味外,更以其辛銳持久的香氣著名, 茶喝下去 滿口茶氣,勁道足,回甘快。優質武夷巖茶肉桂的特徵武夷肉桂茶是產於山巖的巖茶,為烏龍茶的上品,品質特點為:味甘澤而香馥鬱,沒綠茶之苦,無紅茶之澀,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1、外形:從外形上看,肉桂條索勻整、捲曲;色澤烏褐,油潤有光嗅之有甜香。
  • 什麼是武夷巖茶的「透」
    愛喝武夷巖茶的朋友,判斷一款茶經常用「透』這個字來形容茶葉的品質好今天就來聊聊"透"這個字。武夷巖茶的"透"要從兩方面來講。走水的程度,直接影響巖茶的整體品質,包括茶湯苦澀感、豐富度,香氣類型、耐泡度等等。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走水一直在進行。走水即指茶葉梗中的水分(內含物)向葉片輸送的過程。往往在初制加工的過程中,經常會用這茶做得"透"來體現這茶的品質尚好。武夷巖茶做得"透",在滋味上的體現是入口"乾淨、清楚、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