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山藥山藥,山中之藥」,山藥是具有一定藥用價值的滋補保健型食用蔬菜。家裡的農場菜園裡也種植了一些山藥,"山藥豆"早已成熟已經吃過了!我們生活當中都經常有吃到山藥,用山藥煲湯或烹飪,炒菜酥脆,是深受大家喜愛的蔬菜品種之一。山藥的市場需求大,每年都有大批的種植戶加入到種植山藥的行情當中來。那麼如何種植出優質高產的山藥呢?
山藥優質高產的種植技術
一、第一是土地的選擇: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並有豐富水源、土層深厚的沙壤土田地,土壤以微酸到中性為宜。山藥不能連作,一般應相隔3-4年輪作換茬一次。
二、種植技術:種植前,在田間周圍挖一條深溝,深約1米,寬0.6-0.8米,應增設加開腰溝,保證雨水較多的季節排水。然後在種植行中間拉繩,5-6cm的行距,在溝內按20cm左右的株距打洞種植,並深入到洞內鬆土層底部。讓種薯(山藥苗)上端沿溝渠方向對準孔平放在洞口上,引導種薯的新根能垂直下伸、可以撒鋸末放進洞裡,讓其粗細均勻生長,以達到市場收購的標準。用土加有機肥覆蓋,澆水後再用稻草或地膜覆蓋,這樣有利於保水和發芽出苗。種植排放好一溝後,隨即覆土,形成10釐米高的壟溝。最後搭山藥架,搭成人字架高為1.5米左右,搭架密度要利於提高光和利用和通風。
山藥種植管理方法
底肥充足,密度合理:基肥充足是高產的關鍵。播種後將種植溝兩側行間土壤深翻混合施入基肥。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施用,每畝施用2500公斤農家肥、40-50公斤過磷酸鈣和40公斤複合肥,並與翻土充分混合。當莖長到山藥架上半部分時,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進行追肥,尿素施用量為100-120kg每畝,之後,當莖和藤蔓爬滿山藥架子時,如果出現發黃弱勢生長的現象,可以再一次追肥。第三次大約在八月下旬,追肥採用溝施,發酵成熟的牲畜糞便,有機肥可作為肥料,施肥量為保持土壤有充足的肥力。種植密度:株距30釐米,畝種植密度2000-4000株。
病蟲防治:防治病蟲主要有蠐螬、地老虎、黑肉蟲等害蟲,將前兩種害蟲分別用90%敵百蟲1:100溶液或5%硫代磷酸鋅50g和鮮草5kg製成誘餌殺滅;用樂果乳劑或殺蟲脒殺滅黑肉害蟲。播種前用多菌靈浸種,或將山藥栽子在乾草木灰中浸一下,或將山藥植株、段子貯存在草木灰中。苗期用50%多菌靈或曼津800倍液噴霧。
幼苗管理:當幼苗長出4片葉時,周圍往往會長出許多幼苗要間苗,如果發現一些缺苗的地方,可以把間苗栽種在缺苗的地方,保證整地株苗。之後,要經常到地裡去檢查,去掉抽出的花莖,避免抽出的花莖開花,影響根莖產量。
澆水:生長期應注意適當澆水,以促進山藥根系的生長發育,使山藥厚、長,兩端均勻對稱,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第一次澆水不要太多,否則山藥一頭粗一頭細。當地表見幹時進行第二次澆水,最好不要超過根系生長的深度,否則根部很容易長成細長的形狀。雨季注意田間排水,防止根部腐爛。
收割:收割前,摘下支架割除枯萎的藤莖,並從壟畦的一端開始順行挖掘,注意不要太用力防止山藥根莖受損。挖完後,把蘆頭摘下來,儲存起來作種。
以上為種植優質山藥的方法,歡迎大家點讚、關注,並指出寶貴意見,我會繼續分享有關農業種植方面的乾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