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胖
要是問道誰是《西遊記》中,如來佛祖手下最得力的幹將,那麼首屈一指的必然是觀音菩薩。她簡直就是如來的左膀右臂,否則佛祖也不會把取經計劃,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她來負責。那麼問題也就來了,既然佛祖這麼信任觀音菩薩,可為什麼在降服金翅大鵬的時候,卻不帶上他呢!
其實這樣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根據當時書中寫的情況來看,如來佛祖幾乎把能動用的力量,全都用上了。比如《西遊記》原著中是這樣寫的:「面前五百阿羅漢,腦後三千揭諦神。迦葉阿儺隨左右,普文菩薩殄妖氛。」
由此足以看出如來佛祖。對於大鵬的重視程度,真可謂是傾巢而出。但是執行這麼重要的任務,如來佛祖為什麼,會單獨漏下自己的得力助手呢?而且以觀音菩薩的實力,應該也能給他們帶來很多幫助,所以佛祖是沒有理由落下她的。可是如來佛祖,卻偏偏沒有帶上她,難道說觀音菩薩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嗎?
其實通過對《西遊記》原著的整體分析,就可以得出,事實上的確是這樣的。如來佛祖之所以不帶上觀音菩薩,就是因為在這件事情中,觀音另有他用。
因為如來佛祖在向孫悟空,訴說大鵬身世的時候,曾經說道,大鵬和孔雀都是鳳凰所生,而其中孔雀已經被他收服,留在靈山做了孔雀大明王菩薩。那麼也就是說,這隻大鵬和孔雀大明王,是親生姐弟或者兄妹。
這樣一來,如來佛祖的擔憂,也就浮出水面了。因為他這次降服大鵬,已經帶走了靈山的絕大部分力量,可以說後方已經變得空虛了。再加上孔雀大明王,又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比如佛祖當初降服她的情形是這樣的:
「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裡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從這裡也就能夠看得出來,孔雀大明王應該並非是真心皈依佛教,只是迫於如來佛祖的強大實力,才不得已而為之。那麼現如今,如來佛祖又要對付與她一母同胞的大鵬,她又怎麼可能袖手旁觀呢!更何況從大鵬所展示出的實力來看,孔雀大明王的實力,應該也是非常強悍的。
畢竟他們都是神鳥鳳凰的後裔,既然大鵬能夠引得佛家全體出動,那麼孔雀大明王顯然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對付得了的。否則的話,他當初又怎麼敢將佛祖吞進腹中呢!也就是說,孔雀大明王很有可能,會趁如來後方空虛之際,直接在靈山做亂,給他來一個後院起火,到那時候,如來佛祖他們可就真的是腹背受敵了。
因為靈山除了佛祖帶走的這些人,也就只剩下那幾位退休的佛祖,和還未曾上任的彌勒佛祖了。但是這些人,卻未必和如來佛祖是一條心的。尤其是彌勒佛祖,他作為佛家的未來佛,也就是佛教的未來繼承者,恐怕早就想要提前接替如來佛祖了。就像他派出手下的黃眉大王,去阻撓唐僧取經,很有可能就是對如來佛祖的一次試探。
而那幾位退休的佛祖,也未必不想重新掌握大權。那麼不管是彌勒佛還是其他幾位佛祖,他們要想掌握佛家,就必須迫使如來佛祖退位,或者是把他徹底清除。這樣一來,當孔雀大明王在靈山作亂時,他們的立場就很難說了。因為如果按照以上分析的情況,這些佛祖和孔雀大明王,都有一個共同的對手,那就是如來佛祖。
而如來佛祖作為佛家的掌門人,對自己後院的情況,又怎麼會不了解呢?所以他要想安安穩穩地降服大鵬,就必須找一個人幫他坐鎮後方,才能免去他的後顧之憂,不讓這些人有機可乘。那麼如來佛祖找的人是誰呢?很顯然只能是觀音菩薩。
因為通過《西遊記》原著中,觀音菩薩和太上老君鬥法之事,就能夠從側面反映出她的實力,其實是不次於如來佛祖的。當時菩薩是這樣說的:「當年太上老君曾與我賭勝,他把我的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裡,炙得焦幹,送來還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晝夜,復得青枝綠葉,與舊相同。」
要知道太上老君,可是三界中,身份和實力都處在最高層的人物。就連如來佛祖都不曾和他正面抗衡,而觀音菩薩卻膽敢與他鬥法,並且還能取勝。這一點,所有佛家人都不曾達到。這就足以證明觀音的恐怖實力,當真無愧為七佛之師。
而且既然平日裡如來佛祖在靈山的時候,那些人不敢亂來。就說明只要有佛祖那樣的實力,就一樣可以把他們鎮住。所以擁有如此強大實力的觀音菩薩,自然就成了坐鎮後方的不二人選。
這也就可以理解,如來為了降服大鵬如此興師動眾,卻唯獨不帶觀音菩薩了。原因就是在這件事裡,觀音菩薩的確另有他用!而且她肩負的任務十分艱巨,其他人根本不能勝任。因為除了她之外,如來佛祖的手下,根本就找不到有這麼強大的實力,能夠幫他坐鎮後方的人。
所以說,在如來佛祖派人通知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前來靈山匯合的時候,很有可能已經暗中派人通知了觀音菩薩,讓對方來到靈山坐鎮。這也正如古人所說,「與攘外必先安內」,一個人如果連自己身邊的事情,都安頓不好的話,又怎麼能夠全心全意的在外面打拼呢!所以當我們要想有所行動的時候,首先要看一看自己的身後,是否有潛在的威脅,又是否像《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那樣,有觀音菩薩這樣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