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足」方得「知足」

2020-12-22 紅網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學記》

學生時代,最喜歡的莫過於圖書館看書和舊書市場淘換舊書,尤其是對繁體豎排的書籍情有獨鍾。大學四年,在舊書市場「淘寶」得來的各種書籍不下千冊,甚為喜愛。如今,由於各種各樣的理由或藉口,學習的時間真的很少了。

在「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中,我認真學習,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但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對自己知識儲備、知識運用等方面的不足。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在「大學習」活動中,這種感覺尤為明顯。

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法祖有一句座右銘:「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這三個看似相矛盾的詞語,卻被完美的組合在一起,給人以啟迪。因為學習了,所以才「知不足」。如果什麼都不學,如何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呢?甚至連「知不足」「知足」都不會知曉吧?

魯迅先生在《不滿》一文中寫到:「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類,向人道前進。」因為「不滿」「不足」,才會不斷反省,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最終到達希望的彼岸。而「只知責人不知反省的,最終會「禍哉禍哉」。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因為學,所以「知不足」,因為「知不足」,所以學。正是這種「知不足」,才使得人不斷學習提升,不斷成為完善的人。

因為「知不足」,所以學。學習了,便會少一些「知不足」。因為學習,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提升、見識閱歷的增長,更是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改造。

老子說:「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慘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貪慾歷來是人性的大敵,是罪惡的根源,是災難的禍首。於是儒家尊崇「君子」,佛家追求「無欲」,道家講究「無為」,正所謂「知足常樂」。學習不是為了禁慾,而是為了追求心靈的滿足,人格的升華。

「知不足」方得「知足」。不斷學習才會明白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知從何改正。高瞻遠矚方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事情要知不足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人什麼時候最幸福?有人說,人在被需要的時候最幸福。那麼,如何才能被需要,感受到幸福呢?我想,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提高自我是有效的途徑。只有自己變得更強大,才會更加「被需要」,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足。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為不斷有「源頭活水」的注入,不斷填滿「不知足」的「半畝方塘」,使得人生「清如許」。因為學習讓人一生坦蕩,安於所有,心底無私天地寬。海倫·凱勒在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但她心存美好,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她說:「我沒有見過這個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繪出更加美麗的世界。」即便看不見,也能勇敢的克服困難,創造自己的輝煌。

立身以立學為先。書山有路,學海無涯。「不知足」是「書山」的「路」,「學海」的「船」,唯有永不停歇方能到達巔峰,採擷「知足」的果實。

新時代,新徵程。新的徵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黨員幹部不要畏懼,要正確認識「知不足」,因為「知不足」,所以才知足。

文/王剛

相關焦點

  • 知足?知不足?!
    當然我們應該盡力追求但卻不苛求,就得知足,如果每個人都能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東西,則社會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二、知足得有一個度,就是適當的限度。人們常說的「安分」、「非分」等,指的就是限度。這個限度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
  •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人生,不求完美,但求實在,建議轉發收藏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這是一個人應有的態度,應有的覺悟,應有的境界。知足知足就是要知足常樂。知不足而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也就是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因為樓外有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與那些優秀的人相比,自己總會在某些方面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
    領導幹部的修養、行止,也需要把握好這樣的辯證法,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在此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   所謂知足,是說在個人待遇上要懂得滿足。遵紀守法,靠外力約束,更靠內心自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一些落馬的領導幹部,職位不可謂不高,權力不可謂不大,為何還走上違法犯罪之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則不知止。
  •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讓我們一起品讀詩歌,品味知足人生。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背多恨慢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這就是知足!
  • 八首竹子詩詞: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讓我們一起品讀詩歌,品味知足人生。《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池塘長滿了青草,蟬鳴繚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雖然遭遇貶謫,蘇軾依然能夠笑對人生,在失意中尋找生活的樂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背多恨慢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何以知足,淡泊得以知足
    古有才子方鈍,寒窗苦讀,終得狀元 古有才子方鈍,寒窗苦讀,終得狀元。天子召見,賜進士,並賞銀,還要傳旨給他娶一個貌美的官小姐。方鈍一聽,忙跪地不肯接受。皇帝愕然,問他為何?方鈍坦誠的說:臣平身三足矣。茅房是吾居,雕梁畫棟我不想,風雨不漏足矣。粗餚是吾食,山珍海味我不想,一日三飽足矣。醜婦是吾妻,俏麗美貌我不想,糟糠賢惠足矣。
  • 人,知足就快樂;心,簡單就幸福
    人,知足就快樂;心,簡單就幸福。 凡事太計較,太小心都是煩惱的根源,只要能夠站得高,看得遠,世界自會寬大開朗。
  • 南懷瑾:知足常樂,知足即富!
    知足,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也是做人的一種成熟。所謂的知足,不是停止進步,不是放棄理想,而是沒有太多的欲望和私心,能看淡一些財富,能看輕利益好處。人生才幾十年,生活上如果物質欠缺,卻能知足、守本分,有餘力則付出;如此雖物質貧困,但心靈世界卻很豐富。
  • 六月知竹,人生知足!
    六月知竹,人生知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那些關於竹子的詩詞吧!1.《詠竹》張必  樹色連雲萬葉開,王孫不厭滿庭載。  《題新竹》方幹青苔劚破植貞堅,細碧竿排鬱眼鮮。小鳳凰聲吹嫩葉,短蛟龍尾嫋輕煙。節環膩色端勻粉,根拔秋光暗長鞭。
  • 茶味人生隨意過,淡泊知足苦後甘
    正是應了那句話:「茶味人生隨意過,淡泊知足苦後甘」。人這一生,恍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生活往往壓得你喘不過氣來,與其這般,倒不如順其自然,過著淡泊知足的生活。多少人,即便是家纏萬貫,卻未必幸福,因為他們並不滿足。
  •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老子智慧告訴人們怎麼知止、知足
    在老子的著作中,告訴了人們一些看似淺顯的道理,那就是我們常說的知止、知足。人要懂得進,更要懂得退,一個人在大功告成之後,如果能謙退,如果不鋒芒太露,這樣才能保全自已,反之,後果是非常危險的。老子的智慧實在,有用,對人生有極大的幫助,他它能使一個人著看透人生的真諦,也能使人過得更加幸福。這就是提醒人們不要只知道一味地索取。
  • 不知竹也知足,知竹也不知足|「逸我清聽」霞山堂劉光寫竹展
    這座宅子更為人所知的是閩籍書畫名家陳子奮的舊居。如今宅子的主人和劉光一樣也是愛竹成痴。兩進的院落隨處可見竹製的家具和竹製擺件,裝點空間的所有植物也是各式各樣的竹,掛上劉光的四十餘件竹畫,真可謂是走到哪兒都是置身於「竹間」。
  • 知不足更要止不足
    要發揮帶頭人的作用,首先要知不足。《禮記.學記》中寫道:「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只有知不足,清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通過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斷強化自身素質,從而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這樣才會在面對諸多誘惑時能夠守住本心,巋然不動。要知不足,更要止不足。
  • 懂得知足,才能心滿意足
    1漫漫人生路,得與失、苦與樂、愛與恨、相遇與離別,各種情緒和境遇交織更迭,常讓人看不清也想不透: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能最讓人歡喜?是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還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3生活雖淡,知足就好。心神安定、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擁有。生活中,我們總是在追求各種各樣的東西,有時明明已經擁有很多,卻還是不想停下來。到頭來,歷盡磨難才知平安珍貴,歷盡險惡才懂坦蕩難得,歷盡爭吵方知相伴就好,歷盡繁華方明知足可貴。
  • 活得舒坦,懂得知足!
    經常知足和二保持感恩。經常知足,讓你擁有平和的心態,收穫幸福的生活;保持感恩,讓你懂得尊重與包容,獲得他人的認可。茫茫人海中世事無常,做一個感恩並知足的人,用開朗的心態面對生活,生活也會充滿陽光,知足,很多人,都在追求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這是很難實現的。上天不會把所有的好事,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
  • 老人常說:「知足常樂,知止常止」,奮鬥中的人們牢記,長點心吧
    這些俗語都是來源於生活,都是老祖宗在日常勞動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智慧老人常說:"知足常樂,知止常止",奮鬥中的人們牢記,長點心吧這句話完整的是:「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出自《知足、知止是中國哲學中獨有的一種智慧,知足是以具備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為滿足,沒有過分的貪慾;知止是說滿足後便不再求取,知道適可而止,人才會有安寧的生活,這樣不但內心坦然
  • 品鑑| 吳熙載「學然後知不足」印品賞
    今天我們來品賞四家之首吳熙載的一方朱文名印——「學然後知不足」。 △吳熙載印作「學然後知不足」及邊款該印尺寸為3*3cm左右,印材是青田石。之所以選這方印,一是這方印是典型的吳氏印風,二是印文內容我很喜歡。
  • 飲醉酒醒夢方知!
    我想也不過是嘴上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罷了,胡適說過「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這是胡適的《夢與詩》,那麼你的夢了,是不是還在醞釀中,是不是還在想具體的規劃,我想屬於你的詩也還在創作吧,夢與詩是高調的人生,是不斷追求的原動力,可是許多人需要「飲醉酒醒夢方知」。
  • 八方旅人隱藏結局知多少
    本文導航 第1頁:八方旅人隱藏結局知多少  第4頁:最終任務:旅の果て-フィニスの門  第2頁:解鎖條件:運命の人  第5頁:最終BOSS  第3頁:解鎖條件:父を捜す旅人クリス  八方旅人隱藏結局知多少  八方旅人隱藏結局知多少 八方旅人隱藏結局大家都知道嗎?怎麼解鎖隱藏結局?
  • 學而知不足——東莞理工學院的校訓
    校訓為"學而知不足"。式樣採用諾貝爾獎獲得者、學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博士於1993年在我院的題詞。 "學而知不足"語出《禮記學記》,蘊含學無止境的進取精神、虛懷若谷的學習態度、教學相長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生學習、實踐、鑽研、成才的過程,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研究的過程,廣義上都是"學"的範疇。學而後知不足,知不足而後自省,而後自強、創新、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