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口最多的省,專門「出產」皇帝,是南越國時期設立的郡縣

2020-12-15 騰訊網

越南有58省,全越總人口有近1億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之一。越南最為稠密地區是紅河三角洲,而全越人口最多省的是為位於越南中部的清化省,該省人口約400萬。這個南越國時期設立的郡縣是越南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還是出產最多越南皇帝最多的地方,歷史後黎朝、阮朝帝王均是清化人。

南越國時期設立九真郡

清化省的歷史上最早是周朝越常氏之地,秦朝時期納入封建統治屬於嶺南三郡的象郡。秦末趙佗在嶺南自立為王,趙佗稱王后,在象郡南部設立交趾、九真二郡,當時南越正式分為四郡(其他兩郡為南海郡和象郡)。漢武帝滅南越國,漢武帝在南越舊地設立交趾刺史部,九真郡屬於交趾刺史部,當時九真郡有七縣,當時人口就有二十多萬。

九真郡在三國時期分為九真和九德兩郡(《林邑記》:「九德,九夷所極,故以名郡。郡名所置,周越裳氏之夷國)。南朝時設愛州,治九真縣。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改愛州為九真郡,領四千七百戶。五代十國末交趾自立,後清化之地多以九真和愛州稱呼。

越南李朝時期,當時李朝因平定周邊少數民族,將愛州改稱為清化,代表王化之地,清化之名自此開始使用。陳朝初年全越設立十二個路,清化是清化府路,陳末黎季犛專權,在清化建立西都城,並在1397年(光泰十年),改清化為清都鎮。從此清化成為與河內並重的都城,一直持續到19世紀阮朝建立,前後持續四百餘年。

明初永樂帝南徵滅黎季犛,改安南國為交阯承宣布政使司,清化以清化府成為交趾省下的府,領州三縣十九。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明軍撤退,廢除清化府。

明朝統治交趾時土豪黎利發動藍山起義,展開了十年抗明戰爭(1418-1428年)最終打敗明軍。重新建立大越國,他把家鄉清化藍山定為陪都,稱呼藍京,並成為黎朝帝王陵墓所在(葬有六位皇帝和兩位皇太后)。後黎聖宗定天下為十三處,其中清化屬於清化承宣並設立紹天府(陪都性質的京都),黎中興時清化西都城成為重要的反莫基地,是為大越國繼升龍東都後「第二個京都」。

阮朝後清化省地位從陪都恢復為普通的省,在明命帝時期確定為清化省至今。

出產帝王,長期是越南的陪都

清化人傑地靈,是越南著名的帝王之鄉。第一位出身清化的越南帝王是建立越南大虞朝(又稱為胡朝)的黎季犛,他出生於清化大吏鄉。在陳朝末年,憑藉外戚身份專權,並廢除陳朝帝王,建立越南歷史第五個王朝,並將越南國號大越改為大虞。

當時大虞國把都城從升龍遷移到清化的西都城,這是越南歷史上第三次的都城遷移,把河內稱呼為東都。至今西都城城牆依然保存較為完整,在2011年6月27日被錄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永樂帝滅大虞,當時越人並不服統治。由於是出身於清化的土豪更是起兵反明。最終出身於清化壽春縣藍山的黎利反明成功,恢復了昔日的大越國,黎利建立的黎朝是越南存在事件最長的皇朝,長約近四百年。

清化西都城遺址

黎朝建立一百年左右,政權被權臣莫登庸篡奪。當時支持黎朝皇室的清化土豪不滿莫登庸篡位,紛紛扶持黎朝皇室成員,其中出身清化的阮潢和鄭檢以清化西都為根據地,輔佐黎世宗抗擊莫朝,在越南黎莫南北朝時,清化作為西都得到發展。

出身清化的鄭檢後裔日後輔佐黎朝中興,滅莫朝,建立世襲王位操控政權史稱為鄭主,成為越南歷史的「曹操」。

而阮潢後裔在黎朝中興後南下割據順廣之地,成立越南歷史的廣南國(阮主)政權。阮主後代後期還建立越南歷史上最後的王朝阮朝。

可以說自從陳朝滅亡後,越南歷史上的皇帝都出身清化省,也可以說越南千年封建王朝歷史有一半都是清化人書寫的。

清化市樹立的黎利雕像

近現代清化以反法和貧窮著名

越南有一句歧視清化人的俗語「清化人吃野草,毀鐵路」,這句話其實反映了法屬以來近現代清化省歷史。法屬之後,越南戰爭頻繁,有反抗精神的清化人常常支持反法運動把所有物資省下來,送到戰場的前線去,這樣導致這裡的民眾沒有東西吃淪為吃野草。清化省有許多的礦產及天然資源,法國人統治時法國人用鐵路送到港口運到法國使用,越南人看到自己國家的資源被這樣無限使用,人民發起保衛行動破壞鐵路。

清化人在二戰後越南民主共和國反法戰爭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前,清化省作為越盟第三區直接供給後方,清化省不僅投入大量的物資、食物給前線(包括彈藥、汽油、米、鹽、肉、食品及其他物資),同時也是投入最多人力(許多清化人從軍直接參與前線戰爭)的,最終取得反法勝利。

清化省清化市

清化省地處越南中部,常有颱風、水災、土地又不肥沃,這地方的人總要非常辛苦種田才能餬口,。近現代農業逐漸被工業取代,傳統農業區的清化越來越貧窮。目前清化雖然是全越南人口第一大省,然而經濟卻不如臨近的紅河三角洲其他省,目前正在開發包括旅遊和工業在內的多種產業,發展經濟。

相關焦點

  • 越南國號始末:阮朝皇帝請封南越,精明的嘉慶皇帝冊封為越南國王
    越南末代王朝皇宮越南千年內屬中國,多次修改郡縣地名在秦漢之際趙佗吞併甌雒之後,越南之地成為中國的內屬郡縣,此後千年越南的作為一個地方郡縣只有地名而無國號,南越國時期越南北部屬於象郡,漢武帝滅南越後漢朝將南越國全境改為交州,設立九個郡,交州當時包含了今天的越南北部(設立九真、日南、交趾三郡
  • 漢朝初期為什麼有兩個皇帝,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
    那麼西漢初期為什麼會有兩個皇帝呢,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那麼趙佗為什麼敢於在西漢面前稱帝,西漢為什麼卻默認了趙佗的稱孤道寡?漢高祖劉邦去世:本以為趙佗只會是一個「王」,然而他卻活出了「皇帝」的感覺。並且趙佗還實實在在的稱了帝,當上了真正的皇帝。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逝世,劉邦的長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
  • 東漢士燮割據集團的崛起|東漢|刺史|交趾|南越國|西漢|士燮
    西漢交趾刺史部的設立:1. 「南越國呂嘉之亂」:本是西漢南越國的功臣——南越國丞相呂嘉,先後輔佐了三位南越王,對南越國趙氏王室忠心耿耿,為南越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因為在「南越王是否要進長安覲見天子」的問題上,與南越王趙興和南越樛太后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公元前112年夏季,南越國丞相呂嘉發動了叛亂,誅殺了南越王趙興和南越樛太后,是為「南越國呂嘉之亂」。
  • 中國統治數百年的日南,在越南哪兒?
    漢武帝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1年,中原王朝的郡縣就已經抵達了越南的橫山以南。 正因這個緣故,雖然起伏不大、平緩低矮,最高海拔也不過一千米多一點,也就是泰山三分之二的高度,但南北對立那會,即李朝時期,北方的大越國還是在此築了一道關口,來抵禦南方的佔婆人,這關口便叫做橫山關。 中原王朝的武力很快便越過了橫山,到了橫山以南地區,而且設立了一個郡---日南郡,設立日南郡的便是漢武帝。
  •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僑州郡縣與僑流人口研究
    由於產生背景與成立原因的複雜,東晉南朝僑州郡縣的設立情形也相應地多種多樣,計其初立之意,有處僑流而立者,備職方而立者,招誘僑流而立者,位置失地官吏而立者,以及出於軍事需要而立者。若進一步推求僑州郡縣與原州郡縣的關係,則可發現僑置系統與原系統完全對應、保持一致的情形,其實並不多見;州郡縣一經僑置,就會發生許多變化。
  • 從南越國趙佗到雄王,越南有怎麼樣的歷史,真是神農氏炎帝後裔?
    雄王國祖認同越南人是從15世紀前黎朝才開始系統化的,最初越南人雖然早在越南李陳時代就已經有雄王傳說流傳,如成書於此時期的《粵甸幽靈集》《嶺南摭怪》中都收有相關傳說。在越南早期的史籍《大越史略》卷一國初沿革中提及雄王十八世,但當時越南封建王朝都是以南越國趙佗為越南真正建國的開始,視為越南國統和國史的開始。
  • 巔峰時期的南越國東西一萬裡,也是嶺南地區的巔峰時期東西一萬裡
    從而使得古代嶺南文化從秦朝時期的雛形,向西漢時期發展到了「初步形成」的階段。巔峰時期的南越國,巔峰時期的中國嶺南地區二.南越國的巔峰時期,也是嶺南地區範圍的巔峰時期:1.巔峰時期的南越國,巔峰時期的中國嶺南地區3.
  • 從祖先到入侵者:越南人眼中的南越
    相信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越南」這個國名的由來。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朝,上書請求嘉慶皇帝同意其「南越」為國號,然而嘉慶皇帝認為歷史上南越包含了今兩廣之地,於是將「南越」兩字顛倒,賜其「越南」為國號,越南人便沿用至今。
  • 越南武廟供奉18位名將,其中有12位是中國人,這樣設置是為何?
    越南順化市武廟是越南阮朝聖祖阮福晈執政時期所建立的武廟,阮福晈本人很崇拜唐玄宗,因此效仿玄宗也設立了越南武廟。 那為什麼當時的越南皇帝卻敢明目張胆的玩這種騷操作呢,真不怕搞得越南老百姓怨聲載道嗎?這就得從越南的前世今生說起了。
  • 越南幾千年來深受中國制度影響,歷史上地理區劃與中原王朝均有關
    越南曾是中國千年郡縣——交州、安南越南自從秦滅百越之後至五代十國時期,均是中國的一個行政區,秦朝和南越國時期屬於象郡,兩漢到隋朝期都屬於交州,唐朝時期為了穩定南境,將嶺南分別設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和交州五個都護府,簡稱嶺南五管。
  • 越南為什麼有那麼多姓阮的人,歷史上發生過什麼?
    其實,還真是這麼回事,阮姓在越南姓氏當中人口確實最多。越南人口9270萬,阮姓就佔了40%,可以說是世界上姓氏最集中的國家之一了。在我國,張王李姓氏人口佔到了20%,人口最多,佔比也最高;在韓國,金樸李姓氏佔比也最高。但是跟越南阮姓將近40%的比例比起來,中韓姓氏的集中程度確實要差很多。
  • 此國來中國要求改名,皇帝看後下旨:把該國名倒過來寫,用到現在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強盛的朝代,吸引了許多國家到我國朝貢,成為藩屬國,請求賜封賜國名等,即使清朝逐漸衰落,它也曾是一方強國,周圍的小國還是很敬畏清朝,嘉慶帝時期,此國來中國要求改名,皇帝看後下旨:把該國名倒過來寫,用到現在。
  • 此國一直是中國一個省,用漢字兩千多年,獨立前有一中國人它最怕
    越南人生性狡詐,如果不把他們劃歸中國領土,將來一旦有戰爭,越南勢必成邊境的禍患,到時候顧此失彼,措手不及。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50萬大軍,向百越地區進軍,幾十萬大軍血戰到底終於打下了百越,桂林、南海、象三郡設立,象徵著越南歸屬中國。秦末,越南趁機作亂,趙佗原本是南海郡的南海尉,趁亂世自立為王。南越王趙佗掌管著越南北部地區,首都設在廣州。
  • 韓國首都改名,不想和我國扯上關係,越南卻用中國皇帝賜名200年
    比如說越南。越南在古代是屬於我國的藩屬國,並且越南的名字也是中國人給起的,你們知道嗎?越南在古代和我國的關係一直都比較的複雜,從國家的關係上來看,越南雖然是屬於我國的藩屬國,但是國內的政權卻非常的不穩定,經歷經歷過很多次的分分合合,而早期的越南叫做安南,並不是一開始就叫越南。
  • 以南越為國號,越南對中國皇帝的要求,到底有多大計劃?
    對於越南這個國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越南是我國西南方的鄰國之一,與我國的廣西、雲南接壤。越南這個國號很有特點,因為越南歷史上的好幾個國號,都與我國有很大的關係。例如越南這個正在使用的國號,是清朝嘉慶皇帝在1804年冊封的。
  • 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館藏國寶:2500年前的銅鼓,媲美中國的青花瓷
    圖為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館藏的國寶東山文化的銅鼓,東山文化被越南人視為國家文化的起源,銅鼓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東山文化最早為公元前五世紀到一世紀(其中有一段時間為南越國時期),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越南現在以銅鼓文國家的象徵。2017年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對越這批館藏國寶進行展示,讓越南人目睹越南的歷史。
  • 越南63個省的常住人口:在中國34個省中,越南各省能排到多少位?
    中國、越南分別有34、63個省級行政區,如果將它們按照人口總量的混和排名,顯然中國的省份會明顯比較靠前,但越南也有人口大省。人口排名不同於省份之間的面積比較,很難直觀看出來,並且人口總量的變化也是經常有變化的。
  • 越南古時曾長期是中國領土,為何卻慢慢地成為了「外國」?
    不過,歷史上的越南曾經長期使用漢字和脫胎於漢字的''喃字'',可見其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之深。那麼,曾經是中國一部分的越南,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獨立,慢慢地成為了如今的''外國''呢?文郎、甌雒便是越南古代國家的雛形。 後來,秦始皇一統六國,並將南方的百越之地也納入了帝國的統治當中,如今越南北部的一些地方就在那時被劃入了始皇帝所設立的象郡。秦末天下陷入動蕩,本是秦將的趙佗趁機建立南越國,並將包括越南中北部在內的大片區域都納入了統治範圍中。漢武帝消滅南越國後,在越南中北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便於管轄。
  • 越南為什麼被稱作「小中華」?
    越南古稱交趾、安南,19世紀後才有「越南」之稱。越南自公元前2世紀以後就是中國治下的郡縣,五代十國時期脫離中國獨立,並於11世紀初形成了第一個統一穩定的封建王朝——李朝。越南雖然是中國歷代王朝的藩屬國,但由於遠離中國政治中心,故越南的君主對內與對外採取了兩套話語:對中國稱「國王」,對內則稱「皇帝」,並視中國為北朝,認為南北「各帝一方」。越南雖然已經從中國獨立了1000年,但這個國家從骨子裡還是保留著一股濃濃的「中國味」,被稱為亞洲的「小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