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湖南長沙,來自湖南岳陽市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辣條專業班學生在長沙的辣條博物館進行了首場實操考核。考生需操作精密儀器完成辣條微生物、辣條胚體結構和熟化度、辣條過氧化值和酸價檢測,以及辣條封裝等考核。考官現場打分,需90分才得以通過。
辣條是現在十分流行的一種重口味零食,很多人都愛吃,也有很多人擔心吃辣條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都說吃辣條對身體不好,這是真的嗎?
辣條為何深受孩子歡迎?
「辣條」屬於調味面制食品的一種,以小麥粉或其他穀物粉類為主要原料,經配料、擠壓膨化、蒸煮、成型,再加食鹽、糖、油、辣椒、麻椒香辛料和食品添加劑等製成。
辣條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是因為價廉,是「五毛食品」,中小學生買得起;二是辣條口味較重,刺激性較大,易引起食慾。辣條有辣、麻、酸、甜等特點,對於喜歡零食,口味重的孩子們,這些誘惑讓他們很難拒絕。
不過,長期食用高鹽、高油、高糖、高添加劑的辣條會使孩子的口味變重,養成挑食的習慣,不再願意食用健康、清淡的食物。兒童時期是飲食習慣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些行為習慣不但影響兒童少年時期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而且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
而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血脂等病都與長期的高鹽、高油、高糖飲食有密切關係。辣條在製作過程中經過高溫油炸膨化後,蛋白質變性,不飽和脂肪酸被大量破壞,加上大量的添加劑,長期食用會損害兒童腸胃吸收功能,影響其他食物營養素的吸收。長此以往,兒童的部分器官可能發育不良或是不完全,出現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抵抗力下降等症狀,令日後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
辣條是如何成為「垃圾食品」的?
一直以來,辣條、方便麵、薯片這些零食經常被人稱為「垃圾食品」,甚至是「有害食品」。
所謂「垃圾食品」,是指僅僅提供一些熱量,別無其他營養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過人體需要,變成多餘成分的食品。但其實營養學界並無「垃圾食品」的概念。只有不恰當的烹飪方法、過量或不均衡的「垃圾吃法」,才使得食品成為影響健康的「垃圾」。
不過,從營養學的角度說,任何一種食品,只要能為人體提供某些營養成分,而不附帶有毒有害成分,那麼它就是有價值的食品,就不會是「垃圾」。
辣條在生產過程中,的確會使用到許多添加劑,但只要是正規廠家,都是在國家批准的劑量內,符合健康標準。
而辣條這類食品行業的國家執行標準體系近些年才開始制定實施,生產企業往往規模不一、良莠不齊,特別是有一些無證的黑心作坊生產的「三無」辣條,常存在超範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色素以及細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
所以,讓辣條成為垃圾食品的,其實是那些食品添加劑的來源和使用不符合規範,生產過程中設施簡陋,衛生條件不合格的「三無產品」。
當然,也不是說正規的辣條可以多吃,辣條食品的營養價值比較差,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看,還是不提倡人們多吃的。如果實在是嘴饞,可以偶爾少量食用正規品牌。
購買辣條要注意什麼?
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喜歡吃辣的食物,尤其是辣的零食小吃,商家在網上宣傳推廣產品時都會打出「無辣不歡」的廣告語,吸引消費者人群去購買辣條、辣椒醬等特色產品。消費者網上購買食品須注意幾個事項。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條形碼,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均不能食用。
(3)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餐具洗淨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