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鐵漢有「鐵腕」 石山...

2020-12-19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尹維龍

9月5日,記者走進常寧市西嶺鎮石山村,但見滿山綠色,一派生機:各色的格桑花明豔燦爛,火龍果基地清香四溢,荷花園裡遊人採蓮。

「現在村裡有花有果,以前可只有石頭,村民們自嘲是『石頭村』。」50多歲的石山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李倫玉是個黑臉漢子、身板壯實,他一面領記者參觀,一面指著宣傳欄裡的照片追憶往昔——一張照片裡,村裡道路泥濘,石山遍布,幾間土坯房搖搖欲墜。

短短幾年發展,石山村「恍如隔世」,石山變「金山」,李倫玉帶著鄉親們,硬是讓昔日一片荒蕪的家園變成了如今的「俏模樣」。

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李倫玉獲得好評。

「不答完題絕不交卷」

石山村位於常寧市東南部,屬大義山脈山區,地勢較高,山上多巖石,土地貧瘠、資源缺乏。2014年,該村人均收入僅2326元,是省級貧困村。

「以前我們打井都打不出水,喝水都要去外村挑,現在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家住村口的李絲翠大姐見到記者前來採訪,主動給記者講起村裡這些年的變化。

「多虧了李書記,這麼多年我沒見他休息過,就是個『鐵漢子』!」李絲翠隨即給大家講起了一段往事。

2012年,李倫玉為了早日幫村裡實現水、電、路「三通」,成天在外跑資金、請工人,在內守工程、解矛盾,很是辛苦。一次連續多天高強度工作後,李倫玉突發心臟病被送入醫院搶救。雖保住了性命,但醫生告知他,由於他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不宜太操勞。

「你若倒下了,家裡的老人孩子怎麼辦?」

「李書記,我們都曉得你是為了村裡好,但還是身體要緊。」

「倫玉同志,你先調養好身體,等恢復好了再為鄉親們做貢獻也是一樣的……」

那次出院後,家人、鄉親和領導紛紛「勸退」李倫玉。

但李倫玉卻不為所動。「不答完題絕不交卷,鄉親們都在等著我!」李倫玉謝絕大家的關心,堅持回到扶貧一線。

2014年以來,藉助政策東風,李倫玉向上級和投資方爭取資金826萬元,完成了6公裡村組公路硬化、綠化、亮化,還解決了全村1189人的喝水、用電問題。

最近這兩年,李倫玉還幫村裡28戶91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爭取到異地扶貧搬遷重點項目,讓石山村安置點的貧困戶們全部順利搬遷入住,徹底告別了「窮窩」。

發展產業「造血」脫貧

要想長效脫貧,發展產業是關鍵。

「2015年以前,我家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吃飯穿衣都緊巴巴的。」村裡的新晉「脫貧能手」李倫述說。如今,他不僅在村裡的石山生態種養合作社幹活,自家還種植了枳殼、玉竹、油茶,並承包了魚塘,全家年收入已突破10萬元。

李倫述所說的合作社,於2015年在村支兩委的牽頭下成立的。

當時,在閉塞的石山村成立合作社發展產業,還是一件新鮮事,村民們普遍持觀望態度。於是,李倫玉帶頭從家中拿出5萬元錢,購買60隻山羊放在合作社供村民放養獲利。

不久後,敢於嘗試的鄉親們嘗到了甜頭。很快,村裡的66戶貧困戶全部自願加入合作社。

「我們根據村民各自實際情況,幫助他們發展種植中藥材、養殖雞鴨等產業。」李倫玉說,第二年全村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多元。2016年底,該村貧困戶全面實現脫貧摘帽。

村民搞產業的積極性起來後,李倫玉又依託獨特地貌和特色資源,採取「公司+合社作+農戶」的模式,開發無渣生薑、尾參等土特產品,帶動貧困戶從「輸血」脫貧變「造血」脫貧,「我們還採取以獎代補的模式,引導貧困戶種植枳殼500畝、尾參300畝,每畝補貼1500元。」

李倫玉領著記者來到村裡的農特產品加工扶貧車間,樂呵呵地介紹說:「這裡把村裡自產的無渣生薑、中藥材、蓮子等農特產品進行深加工,不僅提升經濟價值,還吸納了30多名村民務工,每人每月少說也有2000元收入嘞。」

一心留住綠水青山

「走在石山村,清溪樓、水雲間、荷花居等建築美不勝收,真是山水田園,別樣風情。」9月5日,來自永州的王怡君來到石山村休閒旅遊,她告訴記者,在這裡丈夫可以盡情垂釣,而她則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購買農副特產,開心極了。

李倫玉介紹,隨著石山村2017年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2019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鄉村」,大批遊客紛至沓來,帶動了無渣生薑、尾參、枳殼、油茶等土特產的銷售,2019年,僅土特產銷售一項就創收20多萬元。

「以前這裡到處都是石頭,沒有農活可做,現在村裡美不勝收,家家戶戶還都搞起了特色種養。」村民李孝田曾為養家餬口去了廣州一房地產公司當保安,看見村裡蝶變,遊客劇增,2017年回到村裡創辦了遊樂場。

近年來,李倫玉在帶領石山村聚集種養業、加工業同時,不斷推動旅遊業的發展。相繼建成150畝觀賞荷花園、140畝生態果蔬園、石山地質公園、文藝展示和觀賞園等景區,形成獨具特色的「荷園、菜園、公園、果園、竹園、水上樂園」六園發展模式,帶動了鄉村生態遊。

「隨著村裡生態變好、風景變美,遊客越來越多,節假日的接待量更是成倍增長。」李倫玉說,只有守住綠水青山,才能真正為子孫後代留下「金山銀山」。

【考察調研手記】

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幹部,為基層幹部加油鼓勁。

考察調研組在常寧市考察期間,當地幹部群眾對李倫玉評價很高,說他對黨忠誠,為人正直,勤奮能幹,樂於奉獻。

考察組組長裴春雷認為,李倫玉紮根鄉村20餘年,心臟靠起搏器保持正常心率。在這個被稱為「石頭村」的貧困村裡,他帶領村民在石頭縫裡找發展、尋商機,為這裡安裝了一顆跳動的「心臟」,用實際行動踐行「帶領一班人,致富一村人」。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榔概山下新「愚公...
    「有山有水,有產業有旅遊,朗概山村民的生活有滋有味!」朗概山村黨支部書記劉正華黝黑的臉上樂開了花。2017年4月上任以來,劉正華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積極調動村民建設家鄉的熱情,帶領全村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蓮藕等特色產業。曾經的「軟弱渙散」村,變成了當地有名的先進村。
  • 「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苗香梨結出「致富果...
    2011年以來,肖輝旺帶領塔溪村及周邊13個村的410戶村民,種下3000畝苗香梨,幫助121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2018年10月,肖輝旺榮獲湖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肖輝旺獲得好評。
  • 【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苗香梨結出「致富果...
    2011年以來,肖輝旺帶領塔溪村及周邊13個村的410戶村民,種下3000畝苗香梨,幫助121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 2018年10月,肖輝旺榮獲湖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肖輝旺獲得好評。
  • 【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肖輝旺:苗香梨結出...
    2011年以來,肖輝旺帶領塔溪村及周邊13個村的410戶村民,種下3000畝苗香梨,幫助121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2018年10月,肖輝旺榮獲湖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肖輝旺獲得好評。
  • 「脫貧攻堅群英譜」劉正華:榔概山下新「愚公」
    「有山有水,有產業有旅遊,朗概山村民的生活有滋有味!」朗概山村黨支部書記劉正華黝黑的臉上樂開了花。2017年4月上任以來,劉正華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積極調動村民建設家鄉的熱情,帶領全村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蓮藕等特色產業。曾經的「軟弱渙散」村,變成了當地有名的先進村。
  • 一片丹心譜華章 ——河南離退休幹部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近年來,省委老幹部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切實把組織引導廣大離退休幹部助力脫貧攻堅作為聚焦聚力中心大局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組織引導全省離退休幹部持續開展「不忘紅色初心、助力出彩中原」活動,聯合媒體向全省老同志發出倡議,精準對接離退休幹部獨特優勢和各地脫貧攻堅實際需要,緊扣主題搞謀劃、搭建平臺抓落實、上下聯動增合力,為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強大正能量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基層工作雖然繁忙辛苦,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我們幹部鍛鍊成長的最好平臺。」石門縣三聖鄉幹部郭倩蓉原是三聖鄉脫貧攻堅站副站長,在該鄉從事脫貧攻堅工作4年,因工作成績突出,近期被提拔為三聖鄉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在湖南,像郭倩蓉這樣的幹部還有很多。
  • 脫貧攻堅群英譜丨芳華綻放別樣「紅」——記湘鄉市貧困幫扶中心...
    編者按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幹部,為基層幹部加油鼓勁。湖南日報開設此專欄,聚焦這些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奮鬥身影,講述他們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的故事,敬請關注。
  • 「脫貧攻堅群英譜·基層幹部」謝德敏:一心為民促脫貧
    學校有了籃球場,有了寬敞明亮的教室,有了更多優秀的教師,謝德敏花了八年的時間,詮釋了一個普通鄉村教師的意義和價值。後來,謝德敏結識了大堡村的一個普通的莊稼漢,兩人組建了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謝老師辭去了教師的工作,跟著丈夫來到了大堡村,有了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過著平淡恬靜的生活。
  • 楊彥芳帶隊到常德石門考察學習脫貧攻堅工作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7日訊(特約記者 石立新 通訊員 張清勇)5月5日至6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古丈縣委書記楊彥芳,帶隊到常德市石門縣考察學習脫貧攻堅工作。縣委副書記樊忠清,縣領導黎新松、鄭良武、燕妮、周大釗,各鎮黨委書記、分管脫貧攻堅專職副書記,行業扶貧部門主要負責人一同參加考察學習。常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石門縣委書記譚本仲,石門縣委副書記鄧碧波,石門縣領導李娟、譚本軍、李平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或陪同考察。 6日上午,召開了考察交流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
  • 孫志剛深入畢節市大方縣、七星關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1月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深入畢節市大方縣、七星關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走訪慰問貧困群眾和基層幹部。圖為孫志剛在七星關區柏楊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幼兒園同工作人員親切交流。杜朋城攝1月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深入畢節市大方縣、七星關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走訪慰問貧困群眾和基層幹部。他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紮實開展掛牌督戰,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總攻,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市領導調研督導南龍鎮脫貧攻堅工作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市領導調研督導南龍鎮脫貧攻堅工作 2020-11-10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釗到隆興鎮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4月17日,縣委副書記、縣長陳釗率隊到隆興鎮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工作,並召開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精神,進一步堅定打贏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意志,切實增強攻堅衝刺、決戰決勝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聚焦目標任務,壓緊壓實責任,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查漏補缺行動,確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副縣長袁曉寧參加。
  • 脫貧攻堅的「岑鞏答卷」
    岑鞏脫貧攻堅相關經驗做法被寫入《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公開發布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11月航拍大坪移民安置點 李昌焯/攝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脫貧攻堅戰中,岑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戰勝了一次又一次挑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作者:雲南省社科專家沿邊地區脫貧攻堅實踐經驗總結調研組在凝心聚力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特別是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騰衝市清水鄉司莫拉村實地調研時對脫貧攻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進程中,騰衝市委、市政府通過聚焦「九力
  • 趙俊民在紫陽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11月15日,市長趙俊民到紫陽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看望慰問一線扶貧幹部。 趙俊民先後來到洞河鎮田榜村、楸園村,與脫貧攻堅「四支隊伍」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落實情況,隨機抽查了政策「一口清」掌握情況。
  • 山西脫貧攻堅「衝刺」在路上 王儒林密集調研貧困縣
    自去年12月31日山西召開脫貧攻堅大會以來,山西省委、省政府已把脫貧攻堅擺到「十三五」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的戰略高度。山西沿黃貧困縣是黃河生態治理的重點區域,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省委書記、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王儒林2個月時間,密集調研了山西十多個沿黃貧困縣區,問診把脈,精準施策。山西脫貧攻堅正緊鑼密鼓推進中。
  • 譚宇宏赴青岡明水望奎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東北網綏化1月8日訊(綏委) 1月4日至5日,市委副書記譚宇宏到青岡、明水、望奎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聽取縣鄉村工作進展情況匯報,走訪慰問貧困戶,看望駐村工作隊員。  4日上午,譚宇宏來到青岡縣民政鎮有利村,在與縣鎮村幹部面對面交流時,要求大家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關於脫貧攻堅有關部署要求,務必把抓好脫貧攻堅作為當前第一件大事來抓,統一思想,鼓足幹勁,抓緊抓實產業扶貧、三保障、金融扶貧等關鍵環節,聚焦重點發力,一以貫之抓好脫貧攻堅工作,杜絕形式主義,不搞弄虛作假,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推動脫貧攻堅向更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宋曉路到簡嘎鄉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據鎮寧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11月28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宋曉路帶隊到簡嘎鄉督導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市直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簡嘎鄉主要負責同志參與陪同。 宋曉路一行首先來到播西村村委會,看望了慰問一線扶貧幹部,與他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播西村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向他們送去關心關懷;宋曉路一行還隨機走訪農戶,仔細詢問農戶就業收入、生產生活及子女教育等情況,並要求要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對特殊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解決,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 劉雲成到張家寨鎮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據思南縣人民政府網 10月23日,縣委書記劉雲成前往張家寨鎮井崗村、龍崗村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張家寨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隨同。劉雲成首先來到井崗村,實地查看了脫貧攻堅紀實館建設情況。紀實館內,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幅幅新舊房屋對比圖、一個個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承載的都是滿滿的情懷,生動反映脫貧攻堅帶來的「滄桑巨變」。劉雲成認為該村能充分利用閒置房屋建設脫貧攻堅紀實館,投入資金少,展示內容豐富,在全縣具有較好的試點和示範作用。他要求,要進一步充實紀實館展示內容,優化展館設置,切實增強紀實展覽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激發廣大幹部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