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尹維龍
9月5日,記者走進常寧市西嶺鎮石山村,但見滿山綠色,一派生機:各色的格桑花明豔燦爛,火龍果基地清香四溢,荷花園裡遊人採蓮。
「現在村裡有花有果,以前可只有石頭,村民們自嘲是『石頭村』。」50多歲的石山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李倫玉是個黑臉漢子、身板壯實,他一面領記者參觀,一面指著宣傳欄裡的照片追憶往昔——一張照片裡,村裡道路泥濘,石山遍布,幾間土坯房搖搖欲墜。
短短幾年發展,石山村「恍如隔世」,石山變「金山」,李倫玉帶著鄉親們,硬是讓昔日一片荒蕪的家園變成了如今的「俏模樣」。
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李倫玉獲得好評。
「不答完題絕不交卷」
石山村位於常寧市東南部,屬大義山脈山區,地勢較高,山上多巖石,土地貧瘠、資源缺乏。2014年,該村人均收入僅2326元,是省級貧困村。
「以前我們打井都打不出水,喝水都要去外村挑,現在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家住村口的李絲翠大姐見到記者前來採訪,主動給記者講起村裡這些年的變化。
「多虧了李書記,這麼多年我沒見他休息過,就是個『鐵漢子』!」李絲翠隨即給大家講起了一段往事。
2012年,李倫玉為了早日幫村裡實現水、電、路「三通」,成天在外跑資金、請工人,在內守工程、解矛盾,很是辛苦。一次連續多天高強度工作後,李倫玉突發心臟病被送入醫院搶救。雖保住了性命,但醫生告知他,由於他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不宜太操勞。
「你若倒下了,家裡的老人孩子怎麼辦?」
「李書記,我們都曉得你是為了村裡好,但還是身體要緊。」
「倫玉同志,你先調養好身體,等恢復好了再為鄉親們做貢獻也是一樣的……」
那次出院後,家人、鄉親和領導紛紛「勸退」李倫玉。
但李倫玉卻不為所動。「不答完題絕不交卷,鄉親們都在等著我!」李倫玉謝絕大家的關心,堅持回到扶貧一線。
2014年以來,藉助政策東風,李倫玉向上級和投資方爭取資金826萬元,完成了6公裡村組公路硬化、綠化、亮化,還解決了全村1189人的喝水、用電問題。
最近這兩年,李倫玉還幫村裡28戶91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爭取到異地扶貧搬遷重點項目,讓石山村安置點的貧困戶們全部順利搬遷入住,徹底告別了「窮窩」。
發展產業「造血」脫貧
要想長效脫貧,發展產業是關鍵。
「2015年以前,我家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吃飯穿衣都緊巴巴的。」村裡的新晉「脫貧能手」李倫述說。如今,他不僅在村裡的石山生態種養合作社幹活,自家還種植了枳殼、玉竹、油茶,並承包了魚塘,全家年收入已突破10萬元。
李倫述所說的合作社,於2015年在村支兩委的牽頭下成立的。
當時,在閉塞的石山村成立合作社發展產業,還是一件新鮮事,村民們普遍持觀望態度。於是,李倫玉帶頭從家中拿出5萬元錢,購買60隻山羊放在合作社供村民放養獲利。
不久後,敢於嘗試的鄉親們嘗到了甜頭。很快,村裡的66戶貧困戶全部自願加入合作社。
「我們根據村民各自實際情況,幫助他們發展種植中藥材、養殖雞鴨等產業。」李倫玉說,第二年全村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多元。2016年底,該村貧困戶全面實現脫貧摘帽。
村民搞產業的積極性起來後,李倫玉又依託獨特地貌和特色資源,採取「公司+合社作+農戶」的模式,開發無渣生薑、尾參等土特產品,帶動貧困戶從「輸血」脫貧變「造血」脫貧,「我們還採取以獎代補的模式,引導貧困戶種植枳殼500畝、尾參300畝,每畝補貼1500元。」
李倫玉領著記者來到村裡的農特產品加工扶貧車間,樂呵呵地介紹說:「這裡把村裡自產的無渣生薑、中藥材、蓮子等農特產品進行深加工,不僅提升經濟價值,還吸納了30多名村民務工,每人每月少說也有2000元收入嘞。」
一心留住綠水青山
「走在石山村,清溪樓、水雲間、荷花居等建築美不勝收,真是山水田園,別樣風情。」9月5日,來自永州的王怡君來到石山村休閒旅遊,她告訴記者,在這裡丈夫可以盡情垂釣,而她則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購買農副特產,開心極了。
李倫玉介紹,隨著石山村2017年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2019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鄉村」,大批遊客紛至沓來,帶動了無渣生薑、尾參、枳殼、油茶等土特產的銷售,2019年,僅土特產銷售一項就創收20多萬元。
「以前這裡到處都是石頭,沒有農活可做,現在村裡美不勝收,家家戶戶還都搞起了特色種養。」村民李孝田曾為養家餬口去了廣州一房地產公司當保安,看見村裡蝶變,遊客劇增,2017年回到村裡創辦了遊樂場。
近年來,李倫玉在帶領石山村聚集種養業、加工業同時,不斷推動旅遊業的發展。相繼建成150畝觀賞荷花園、140畝生態果蔬園、石山地質公園、文藝展示和觀賞園等景區,形成獨具特色的「荷園、菜園、公園、果園、竹園、水上樂園」六園發展模式,帶動了鄉村生態遊。
「隨著村裡生態變好、風景變美,遊客越來越多,節假日的接待量更是成倍增長。」李倫玉說,只有守住綠水青山,才能真正為子孫後代留下「金山銀山」。
【考察調研手記】
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幹部,為基層幹部加油鼓勁。
考察調研組在常寧市考察期間,當地幹部群眾對李倫玉評價很高,說他對黨忠誠,為人正直,勤奮能幹,樂於奉獻。
考察組組長裴春雷認為,李倫玉紮根鄉村20餘年,心臟靠起搏器保持正常心率。在這個被稱為「石頭村」的貧困村裡,他帶領村民在石頭縫裡找發展、尋商機,為這裡安裝了一顆跳動的「心臟」,用實際行動踐行「帶領一班人,致富一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