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度不是原度酒,喝了40年酒精酒,原度酒真要回歸你願喝嗎?

2020-12-22 普濟20180714

53度酒:水與酒精結合密度

這是一個故事,現代編的故事,誰編的沒考證:

曾經有一個經典的科學實驗:53.94ml的酒精加49.83ml的水,得到的混合物體積不是103.77ml,而是100ml。就如同這杯醬香酒,只有53度的時候 ,水分子與酒精分子才締合得最牢固。

故事編得不很嚴密,借用了混凝土的原理:1體積的石子+1體積的沙子+1體積的水泥+1體積的水≠4體積的混凝土。

小時候吃飯就懂這個道理,乾飯吃飽了,還能喝碗湯,我們叫「灌漿」。乾飯吃飽情況下,不能再吃進幹的,湯可以,是因為乾飯有空隙。

還有個著名的故事,那個聲稱給他個支點,就能把地球撬起來的阿基米德,地球倒沒撬起來,卻把皇帝出的難題給破解了。說是皇帝給他出個題,讓他檢測皇冠是不是十足黃金做的,前提是不能破壞皇冠。這可咋整?阿基米德想破了頭,憋不出招來,洗個澡再說吧。就在他坐進澡盆裡的那一刻,靈感來了。立馬跳出來,稱了皇冠重量,又稱出等量足金,分別放進盛滿水的盆裡。檢測結果出來了,皇冠溢出來的水比足金多,證明了皇冠的黃金不純,有摻假。

水與乙醇的結合,53度白酒和等容積的酒精或水,體積相差3.77%,是真的嗎?需要物理學和化學專家來解釋,美食領域表示懷疑,誰是乾飯誰是湯?看著都是乾飯都是湯。

不論對與不對,茅臺酒、汾酒以53度為最佳酒度數,說是喝著最舒服,對身體有利。五糧液卻是52度,然後醬香酒與清香酒都以53度為經典,濃香酒都是52度。但是,這個度數,都不是原度(原漿、基酒),不是釀造出來的自然度數。

1975年勾兌成功降度酒,打開了勾兌酒的潘多拉魔盒

但是這個酒度不斷受到質疑,白酒發展歷史沒有給予證據支持。我們在白酒度數上的改革,始於1975年,河南張弓酒廠成功加漿勾兌出38度糧食白酒,江蘇雙溝緊跟著成功勾兌出39度糧食白酒,然後由五糧液在全國範圍推開降度酒。

這裡有著時代的原因,白酒要上產量,糧食要節約。所以目標不是怎么喝著舒服適口,而是要怎麼節省糧食,還要多喝酒。有記載的從1950年代就開始這項研究,花了20年才成功。那時候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就被派往五糧液酒廠,協同調酒師範玉平,用他的優選法指導勾兌。沒想到先被河南的張弓酒廠攻關,就這也讓華羅庚興奮不得了。待到五糧液降度成功後,立馬寫了一首詩,直接地替愛喝酒的李白、陶淵明惋惜,說你們那麼好(hào)喝酒,可惜生錯了時代,喝不到這麼好的降度酒,只能喝你們的原度老酒啊!

「名酒五糧液,優選味更醇。省糧五百擔,產量增五成。豪飲李太白,雅酌陶淵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1975年降度酒研製成功後,被拿到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獲得好評,但沒入名酒。1984年第四屆,雙溝才入名酒行列。

1975年前都是原度酒

在此之前,所有酒水,白酒、黃酒、果酒、啤酒,都是原度酒,原度酒是核心標準。

單說酒度標準,低度酒(低於原度),原則上於1984年得到市場認可。就說前三次的全國評酒會,參評的還都是原度酒。張弓38度白酒送參第三屆評酒會,沒被評上名酒。選上的八大名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麯、董酒 、瀘州老窖特曲,無一不是原度酒。

我們看1979年在大連舉辦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評出的八大名酒的度數:

茅臺酒55度、董酒60度、瀘州老窖特曲60度、五糧液60度、劍南春50度和60度、汾酒60度、古井貢53度、洋河大麯55度、62度、64度。

明清時期加水降度:違法嚴懲

我國歷史上,酒的位置始終很重要。尤其是宋代收為國有後,對酒的生產和銷售,實行嚴格的政府管理。全國各級政府均設立酒務部門,專一管理釀酒、賣酒和酒稅徵收。這個行政體制,延續到1980年代,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元代引入的蒸餾酒成熟工藝,到清朝才全面普及,酒度成為蒸餾酒的核心標準,管理相當嚴格。在當時還沒有酒精生產條件下,白酒度數容不得造假。1935年出版一本書,《高粱酒》,對原酒加生水有準確描述。1950年代王文廣撰寫的《專賣事業教材》,記載有民國時期沿用的白酒度數標準,上世紀30年代的市場管理規定:

專賣機構批發酒度為六十二度,零售酒商售酒規定為六十度,不得減低度數,違者與私酒論。

這個規定裡的度數變化,也不是加水降度,而是儲存期間會有2度的自然降低。

從清代京城的二鍋頭生產工藝看,頭鍋度數高,口感不好,不要。尾鍋度數低,口感也不好,不要。只要二鍋酒,所以原度酒是燒酒的根本指標,加水即為違法,按走私罪論處。

市場還有原度酒嗎?

站在歷史的角度,看我們降度酒的初衷,為的是暫時緩解糧食緊張的權宜之計。10年後糧食生產上去了,國家也隨之放開了糧食市場,可以自由交易了。可是這時候的勾兌酒,猶如已經打開的潘多拉之心,收不住了。

核心是利益。1980年代,酒廠用糧食不受限制,產品自己定價,酒質沒有規範標準,也是自己說了算。再往後10年有了市場運營模式的根本變革,造酒的只造酒不賣酒,賣酒的只賣酒不造酒。渠道行業興起,促進了造酒的規模化。這樣一來,傳統的釀酒效率太低,滿足不了銷售渠道需求之萬一。於是,短平快的勾兌酒,酒精、香精、糖精和水,簡稱「三精一水」勾兌酒,瞬間覆蓋市場而一發不可收。

酒精酒自問世以來,飽受詬病,但是保證了市場對白酒的旺盛需求,所以罵歸罵,要喝只得買它。近幾年,消費者實在忍無可忍,開始去鄉村槽坊尋找糧食酒。市場很敏感,生產商們開始轉向,或者說變換手法造隱晦的勾兌酒。也就是固液法白酒,少量的糧食酒兌大量的酒精酒,貼上純釀造的標籤,或者純釀造酒用香精調味。總之,還是沒有原度酒,都是各種勾兌的酒。

原度酒好在哪裡?

算起來,人們喝勾兌酒(酒精酒、合成酒),已經40多年了。或者說,喝酒人的口味、口感被酒精酒製造商調教馴化40多年,兩代人的功夫,已經適應了合成酒。只有我這等有喝過原度酒經歷的老傢伙們,還沒有忘記原度酒的味道。如今喝到原度酒,一口就能喚回曾經的感覺,所以再也喝不進合成酒。可以這樣說,像我這等不入流的喝酒人,打開合成酒就能分辨出,添沒添香精、酒精。

原度酒才是酒,在我們幾千年的酒文化裡,沒說釀的酒還要加水兌料,就是低度的黃酒果酒,也必須是原漿原度,不得添加外來物。特別是吃的喝的東西,摻雜使假為歷朝歷代深惡痛絕,一律納入刑法管制。幾十年的合成酒經歷,同樣證明了酒是不可摻假的,還是原漿原度為好,喝著不出問題。我分享的哈尼包穀酒就是證明,雲南普洱深山裡的哈尼人,沿用原始的釀酒工藝,釀出的酒居然那麼純淨,沒有一個說不好的。剛看見有酒友留言,說是喝了心情愉悅,容易多喝。真的酒,好的酒本來該這樣,喝著舒服,喝了舒服,體現的是享受。

相關焦點

  • 53度不是原度酒,喝了40年酒精酒,原度酒真要回歸你願喝嗎?
    水與乙醇的結合,53度白酒和等容積的酒精或水,體積相差3.77%,是真的嗎?需要物理學和化學專家來解釋,美食領域表示懷疑,誰是乾飯誰是湯?看著都是乾飯都是湯。五糧液卻是52度,然後醬香酒與清香酒都以53度為經典,濃香酒都是52度。但是,這個度數,都不是原度(原漿、基酒),不是釀造出來的自然度數。
  • 原漿酒、原度酒、降度酒都是什麼?
    釀酒企業往往將原漿酒經降度、勾兌後進行瓶裝,只有釀造而沒有灌裝許可或無灌裝條件的企業將原漿酒出售給其他白酒灌裝生產企業。近幾十年來中度酒、低度酒適合市場需求發展較快,釀酒行業入庫酒度也相應有所降低。酒的降度與降度白酒喝啤酒或者葡萄酒,很少有人去關心酒的度數是多少,而如果喝白酒則不同,人們對於酒度比較關心。
  • 原度酒、降度酒、低度酒:喝酒該挑哪個酒?
    漫長几千年的喝酒歷史中,都是原度酒,幾度到20幾度。高度白酒的時間沒多長,始於元朝,盛於清朝。上世紀七十創新了降度酒和低度酒,如今已經佔有86%的市場份額,豐富了酒民的口味,滿足了不同需求。可是還有人對降度酒有誤解,不願喝低度酒。本文試從根源上分享什麼是低度白酒,我們的低度白酒是怎麼來的,喝低度白酒有沒有害處?
  • 為什麼醬香酒大多是53度?
    作為醬香型代表--茅臺,在大曲生產工藝上要比其他香型白酒時間長、做工複雜。其蒸餾得到原漿(原酒)也要比其他香型白酒原漿度數低。世界上有一個經典實驗:酒精與水混合的時候,53.64毫升的酒精加上49.83毫升的水,加起來的體積應該是103.77,但實際上剛好只有100毫升,也就是說3.77毫升的體積「消失了」。也就是說在這種濃度下,水分子和酒精結合得最好。這就是茅臺醬香型白酒始終被定位於53度上下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就是為什么喝53度酒後,不感到口乾、口渴的一個最主要原因。
  • 「喝最烈的酒」!列數幾款酒精度爆表的中國白酒
    放眼全世界,酒精飲料的純飲度數,應該以中國為最了吧?國外烈酒威士忌白蘭地普遍度數在40度上,即使是有高度的蒸餾酒,一般也會勾調降度後再喝,而在中國,卻是要「吃香的喝辣的」 高度白酒更受歡迎。下面列數幾款高度烈酒,絕對是一發入魂吶!
  • 原度酒、降度酒、低度酒,喝酒應該選哪個?
    所謂花酒乃原酒加水,使其酒泡達小米粒大小,接連若串珠,停一二分鐘不滅,為其準則之酒。所含酒精成分約在百分之四十二(以標準溫度為15℃時的重量百分比計)」。這就是最早的白酒兌水降度記載。《高粱酒》由魏延濤和何正禮編撰,1935年出版。裡面說的燒酒度數為54度,在當時的規定市售酒度為60度。
  • 原度酒、降度酒、低度酒,喝酒應該選哪個?
    所以,兌進去水,酒精度降下來了,這些不溶於水的物質卻因為酒精濃度的改變,析出沉澱,酒體因之而渾濁。1975年,河南省張弓酒廠率先成功勾兌出38度糧食酒,然後江蘇雙溝跟進,勾兌出39度糧食酒,並在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榮列為國家名酒。
  • 「酒行天下」原度酒、降度酒、低度酒,喝酒應該選哪個?
    所以,兌進去水,酒精度降下來了,這些不溶於水的物質卻因為酒精濃度的改變,析出沉澱,酒體因之而渾濁。1975年,河南省張弓酒廠率先成功勾兌出38度糧食酒,然後江蘇雙溝跟進,勾兌出39度糧食酒,並在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榮列為國家名酒。
  • 優質醬香酒,為什麼都是53度?
    優質的醬酒為什麼都是53°?為什麼優質醬香酒大多數都是53°?這個酒精度有什麼特定的含義嗎?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還得從醬香酒的釀造工藝來說起,因為醬香型白酒在釀造過程中要經過2回投料,八輪發酵,到9個月出酒率都還不到30%,接酒55到60度,儲存期一般3年以上,所以成品酒只能達到53度。
  • 濃香酒52度,醬香酒53度,為什麼中國人「偏好」高度白酒?
    懂酒的人,一般都會選擇高度酒,比如濃香酒要喝就選擇52度,醬香酒一般就是53度,尤其是在收藏白酒的時候,更要選擇高度酒,因為低度數根本不適合收藏。那麼52,53這些度數是怎麼形成標準的呢?白酒從一開始釀造就是高度酒嗎?高度白酒何時成為主流?
  • 茅臺王子酒53度怎麼樣茅臺王子酒53度好喝嗎
    對於喜歡喝茅臺的人來說,想必都是聽說過茅臺王子酒的吧,但可能對其了解就真的只是停留在聽說之中,因此也才有不少人都對茅臺王子酒53度怎麼樣感到好奇。對於真正的高檔茅臺酒來說,知道茅臺王子酒53度怎麼樣的人確實會相對少一些的。那麼,今天就一起來看看茅臺王子酒53度怎麼樣吧。
  • 為什麼真正的酒鬼都喜歡53度的酒,你知道嗎?
    要說中國人最喜歡什麼酒,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國酒茅臺了,在外交事宜的國宴上面,基本上都會用茅臺酒來招待貴賓,而茅臺酒又以53度的口感最佳。那麼為什麼真正的酒鬼都喜歡53度的酒,你知道嗎?不過真正懂酒的「酒鬼」還是喜歡高度的白酒,並不是說酒的度數越高越好,白酒因人而異,酒的度數取自乙醇,乙醇含量越高,酒的度數就越高,但是人對於乙醇的分解能力是有差異的,大多數人淺嘗五十二到五十三度的高度酒,全身暖洋洋的,還帶了一點微醺的感覺,這樣的喝酒體驗是最好的,但是有些人的體質特殊,他們的身體對於乙醇的分解能力有限,常常是一杯就倒,這樣的人就非常不適合喝高度酒
  • 茅臺國酒老大的地位不是叫假,酒精濃度53度不是隨便的,超合理
    茅臺酒的度數有53度,43度,和38度,但是不知道大家仔細發現了沒有,常見的茅臺酒大多數為53度,以及茅臺的王子,迎賓等也都是53度,這是有什麼講究嗎?茅臺酒的酒精濃度53%(v/v)左右,而其他名優白酒的傳統酒精濃度在60%(v/v)左右,有的高達65%(v/v),根據科學測定,酒精濃度在53度-55度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得最牢固。
  • 白酒內幕終結篇:工業酒和傳統酒,只有成品酒能喝,您會挑選嗎?
    然後有勾兌,一斤原酒兌出多少斤商品酒,再不行直接酒精酒。就這樣逐級放大,實現了產量達標,想要多少就能產出多少。⒊勾兌是工業白酒的靈魂。酒本來不存在勾兌,哪怕酒與酒的勾兌,釀造史上也沒有過。因為沒必要,釀造酒必須有陳放,年頭到了自然老熟美酒。
  • 喝白酒,為啥很多人偏愛52度、53度?
    喝白酒,為啥很多人偏愛52度、53度?首先,它們不是同一種酒類,不能這樣比較度數;其次,中國白酒度數範圍很寬,感覺52、53度多,一方面只是「錯覺」而已。白酒度數的高低取決於食用酒精(乙醇)含量的多少,乙醇的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
  • 原度酒、降度酒、低度酒有何區別?老酒鬼都推薦降度酒
    因為原漿酒是好酒,因為沒有勾兌,而低度酒大部分是酒精酒,強哥覺得有必要給大家再澄清一下原度酒,降度酒和低度酒的區別,一起來了解一下。而用五穀糧食釀造出來的酒,沒有添加任何的香味或者是調料等物質,就被稱為原漿酒,這種酒雖然非常好,但是不適合在剛生產出來的時候就飲用,因為剛生產出來的原漿酒,裡面有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會對人體產生一些不好的現象,所以新酒出來之後,必須要儲存一定的時間,把有害物質揮發掉才可以。
  • 每天喝2兩酒的人怎麼樣了?30度的酒和50度的酒,有什麼不同?
    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一般在重大節日,或者設宴的時候人們才會飲酒,這本身是一種慶賀的方式,然而在現代卻變了味兒,很多的人都以這樣那樣的藉口大量的飲酒,最終嗜酒成性,會對身體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有的人在平時幾乎每天都是離不開酒的,很多人就覺得每天喝上二兩不多也不少,這樣還能讓自己比較滿足,那麼每天喝二兩酒對身體是不是好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領品勇Y6醬香酒:為什麼優質的醬香酒大多是53度?
    經常喝酒的朋友會發現,市場上的醬香型白酒大多數都是53度,當然也有43度、38度的,但是極少見有人喝。大家喝的一般都是喝53度,因為我們知道優質的醬香型白酒都是53度。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市面上優質的醬香型白酒都是53度?
  • 兄弟情是沒有色的酒,53度醬悅坊值得細細品味
    平常話少的我,喝了酒話匣子都被打開了。說到酒,個人是 比較喜歡喝醬香酒。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好多醬香酒都是53°,最出名的就是茅臺醬香酒。這個酒精度數有什麼特定的含義加持呢? 原來醬香酒只有在53度的時候,水分子與酒精分子才合得最牢固,才顯得穩固與持久,應了那句話,任歲月流逝,卻歷久彌新。
  • 兄弟情是沒有色的酒,53度醬悅坊值得細細品味
    平常話少的我,喝了酒話匣子都被打開了。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好多醬香酒都是53°,最出名的就是茅臺醬香酒。這個酒精度數有什麼特定的含義加持呢? 原來醬香酒只有在53度的時候,水分子與酒精分子才合得最牢固,才顯得穩固與持久,應了那句話,任歲月流逝,卻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