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說法,在古籍《史記·天官書》有記載:「權,軒轅。軒轅,黃龍體」。在我們熟知的《陋室銘》中也有這樣的語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幾千年來,在許多建築雕塑以及文物上都出現過千姿百態的關於「龍」的圖騰。卻沒有明確證據可證明龍的存在。這使得人們也一直都在懷疑,這世上到底有沒有龍這種生物?
上個世紀,遼寧營口曾發生過一次震驚全國的「墜龍」事件。據說有大量的村民目睹了「龍」的樣貌,但由於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這件事便慢慢地沉寂下去了。
▲「營口墜龍」事件的報紙
01
2004年,一位家住遼寧營川的老人,前往當地博物館,把一小袋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神秘物品交給了工作人員,聲稱這是70年前自己拾到的龍骨。但當時的博物館工作人員並沒有引起重視,收下東西後,客氣的打發他走了。
時隔幾個月後,博物館館長在整理收藏的老報紙上,意外發現了1934年《盛京時報》一期報紙上,大篇幅報導「蛟龍涸斃」的消息,旁邊還配有一幅清晰的關於「龍骨」的圖片,才猛然記起前段時間,老人上交的龍骨殘片。館長遂決定組織工作人員,去追查70年前「墜龍」事件的真偽。去到當地,工作人員詳細訪問了一些年紀較大的老人,意外的是,他們都非常紛紛表示,在當年不同的場合下見過龍的相貌。
▲龍的畫像
據他們說,1934年7月初,由於連續下了一個多月雨,把營川弄成了一片沼澤地,所以印象非常深刻。很多人都在不同地方目睹了有一條長著一雙犄角和爪子的蛟龍,在大雨的空中亂舞。雨停了以後,有人發現這蛟龍倒在錢莊臺上遊的岸邊,成為了一堆骨骸,吸引眾人紛紛圍觀。
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當時的警署也十分重視,並把骨骸轉移到了隱蔽的地方。《盛京時報》派記者對這起「墜龍」事件進行了詳細報導,還刊登了一張骨骸的照片為證。但是隨著抗戰的爆發,這具骨骸也不知所蹤。
▲「墜龍」骨骸照片??
民間對此也流傳了許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被戰爭中的炮火給毀掉了。也有說法是被當做珍貴藥材,販賣給藥材商人了。但比較幸運的是,老人在「蛟龍」的墜坑找到了幾塊龍骨殘片,並把它保存了起來。
02
但是,當博物館工作人員,請專家把老人上交的「龍骨」進行化驗後,結果卻僅僅是數千年前的野馬骨頭。難道這麼多老人口述親眼見到的「龍」是一個騙局?當年的報紙上的大幅報導也是假的嗎?
▲「龍骨」照片
2004年12月,中央電視臺第10頻道節目組為此還做了一期專題節目,對於那張遺骸照片進行了分析。把身體還原後,並不符合當年目擊者稱的10米長,長頸方頭,四足的形象。遺骸只有大約5~6米,頭部的眼睛有一對角,軀幹有二十八節脊骨,腹部長有前肢,更像是一頭鬚鯨。
節目推論是親歷者因為當年都比較年幼,時隔這麼多年,記憶比較模糊,他們的證言可信度不高。有關專家更是從陰謀論的角度分析,這起「墜龍」事件,是由日本策劃的心理戰。他們深知龍在中國象徵著權威以及國運,於是把一頭鬚鯨偽裝成龍,用龍的隕落暗示國家的隕落,造成當時國人的心理恐慌。而《盛京時報》正是當時是由日本旗下的一家報紙。但這都只是節目組的一種推測。
▲《盛京時報》舊刊
03
節目一經播出,卻在社會上立即引起了一片質疑聲。最主要的說法是,當年的目擊者明確稱「龍」有麟,但鬚鯨是哺乳動物,不可能有麟。?另外張姓老人上交的龍骨,檢驗結果與鬚鯨的說法,也是風馬牛不相及。節目組因此遭到強烈的質疑。
2005年,節目組再次針對「墜龍」事件做了調查分析,重新做了一期專題,把遺骸照片與鬚鯨骨骼進行了詳細對比,結合目擊者的證詞做了詳細分析,確定了遺骸不屬於鬚鯨,否定了之前的說法。但是由於當事人證詞、照片和殘骨三種證據之間存在著無法彌合的巨大矛盾和衝突。節目組也沒有給出任何推斷結果。這也使得70年前發生的「墜龍」成了一樁懸案。
▲「營口墜龍」事件目擊者
雖然「墜龍」事件依舊是未解之謎,但對於那些關於「龍」的民間傳說,本質上是寄託著人們對於生活的殷切期望。在真相還未水落石出之前,人們也更相信科學與證據,真實的謎團比牽強的結論更有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