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12月17日,大清北洋水師在威海衛劉公島成立。
然而這支當時號稱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的艦隊,卻在六年後的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等地割讓給日本。然而有一群熱血之士並不願就此放棄國家領土,毅然奮起抵抗。其中就有廣東武師黃飛鴻。
上世紀四十年代起,黃飛鴻的故事就被搬上熒幕,前後多達上百部,關德興、李連杰、甄子丹、趙文卓、彭于晏等人都出演過黃飛鴻,其中又以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和關之琳飾演的十三姨最為經典。
其實真實的黃飛鴻並不算英俊,據他最後一任妻子莫桂蘭敘述:「黃飛鴻生性怪異,壽星公頭,有一副羅漢眉,眉長直垂下,瓜子口面,耳大而長,身材肥壯高大,要穿三尺六寸長衫,行起路來表情淡定,兩手總擺在後面。」
據傳下面這張照片是黃飛鴻存世的唯一遺照。
也有說這張照片並非黃飛鴻本人,而是跟他長得最像的第四子黃漢熙中年時候的樣子。黃飛鴻本人的照片在寶芝林大火中全部焚毀。隨著黃飛鴻系列電影的大賣,有媒體向其遺孀莫桂蘭索要照片,莫桂蘭只能拿出這張來。
不是「十虎」的少年豪傑
1856年7月9日,黃飛鴻出生於廣東佛山。影視劇中為了凸顯黃飛鴻的武功,常常將其列為廣東十虎之一,真正位列「十虎」之一的是他的父親黃麒英。
廣東十虎分別是:
王隱林:擅長俠家拳(白鶴拳)。。
黃澄可:自創九龍拳。
蘇燦:即蘇乞兒,絕技是醉拳。
蘇黑虎:號稱三鷹爪王,擅長黑虎十形拳。
周泰:人稱武痴,擅長八卦棍,自創絕技「軟綿掌」。
譚濟筠:本名潭石窩,在詠春拳的基礎上自創「鶴陽拳」。
黎仁超:絕技是「七傷拳」。
陳鐵志:擅長鷹爪功,人稱「陳鐵指」。
梁坤:即鐵橋三,絕技是鐵線拳。
黃麒英:一直以賣藝謀生,曾師從武術家陸阿採,擅長虎鶴雙形,長於治療跌打損傷。
黃麒英出身窮苦,一直靠賣藝為生。甄子丹作品《鐵馬騮》中黃家的情況更接近現實。黃麒英不想讓兒子走自己的老路,就把黃飛鴻送去學堂讀書。黃飛鴻雖然聰明,卻無意考取功名,一直在偷學父親武功。黃麒英只好把他帶在身邊。黃飛鴻極有習武天分,盡得其父真傳。一次賣藝時,父子倆偶遇鐵橋三的徒弟林福成被人追殺。兩人仗義出手相救。林福成為報答他們,就把「鐵線拳」和「飛砣」等絕技傳授給黃飛鴻。
1872年,黃飛鴻16歲,功夫大成,決意闖蕩江湖,從老家佛山前往廣州,並在銅、鐵行工人資助下開設武館,教工人習武防身,結束賣藝生涯。此後十年,黃飛鴻在廣州開館授徒之餘行俠仗義,名氣也越來越大。
1882年,26歲的黃飛鴻受聘成為廣州水師武術教練,還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完成了父親武而優則仕的願望。三年後,提督吳全美聘請黃飛鴻為軍中技擊教練。黃飛鴻便停辦武館,專心教習。不久,黃麒英和吳全美相繼去世。黃飛鴻隨即辭去技擊教練一職,在廣州開設醫館「寶芝林」。
「寶芝林」由來
1886年,黃飛鴻在廣州十三行附近的仁安街開設醫館。相傳黃飛鴻有一個位居翰林的弟子伍銓萃,曾為黃飛鴻書寫「寶劍騰霄漢,芝花遍上林」的對聯。黃飛鴻在創辦醫館時就取了兩個開頭的字和最後一個字「寶芝林」作為醫館的名稱。黃飛鴻的另一個弟子夏重民知道這件事後,特地找來,故意用案上的墨水把「芝花遍上林」這句話塗掉,還對黃飛鴻說,現在天下有識之士都想銳意革新,而對聯的下半句是在向皇帝邀功賣好。在他的建議下,黃飛鴻最終把這兩句話改成「寶劍出匣」和「芝草在林」,以示氣節。
黃飛鴻的醫術主要學自父親黃麒英,並根據自己的心得完善並形成一套防治跌打損傷的醫術體系,還研製出大力丸、通脈丹等跌打藥。小有名氣後,黃飛鴻並不藏私,而是將寶芝林傷科跌打酒和防暑涼茶驗方向社會公開,以幫助更多勞苦民眾強身健體。隨著黃飛鴻本人的「俠醫」之舉,寶芝林也聲名鵲起。
與此同時,曾率部在越南、廣西抗法的黑旗軍名將劉永福在中法議和後被朝廷閒置在廣東南澳鎮。多年徵戰在年近五旬的劉永福身上留下多處舊傷。劉永福遍請名醫而難愈。後來有人把黃飛鴻推薦給劉永福,說這個年輕人不但醫術了得,還有俠義之風。
黃飛鴻對劉永福敬仰已久,親自前往南澳鎮治癒了劉永福的舊傷,不但與這位抗法名將結為忘年交。劉永福親自為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並聘黃飛鴻為福軍軍醫官和技擊總教練。
抗日報國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八月,劉永福奉命率黑旗軍駐守臺灣。黃飛鴻也隨劉永福前往臺南。次年,清廷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日軍分兵兩路進攻臺灣,先後攻佔基隆、臺北。劉永福在臺南發出聯合抗日的號召,並指揮黑旗軍和臺灣義軍在大甲溪、臺中、彰化等地阻擊日軍,還在彰化城北的八卦山擊斃少將山根信成和近衛師團一千餘人;此後又反攻彰化、雲林、苗慄、嘉義等地,終因寡不敵眾退守臺南。在此期間,黃飛鴻一直在劉永福身邊救治傷員,此後又護送劉永福派去求援之人返回大陸。豈料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濟,反而將內地募捐援臺款項強行扣留,並下令嚴密封鎖沿海,斷絕對臺增援。黃飛鴻一腔熱血,卻再無機會與劉永福並肩作戰。
十月,黑旗軍在臺南戰鬥到最後一刻。劉永福坐小艇突圍回到廈門。不久,臺灣全境淪陷。
回到廣州後,黃飛鴻感慨時局艱難,從此不再收徒,僅以行醫助人,還在「寶芝林」前寫下榜文:「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獅王爭霸
黃飛鴻酷愛舞獅,且技巧高超,在原有的南派醒獅技藝的基礎上,將醒獅套路和武術梅花樁相融合,開創新一派醒獅,並以表演獅子出洞、獅子滾球、獅子採靈芝、獅子上樓臺、獅子吐球等獅藝著稱,其中飛砣採青更稱一絕。他將飛砣絕技與獅藝套路巧妙結合,以飛砣採青百發百中,所使用七星鼓法的表演套路迄今仍然盛行。
黃飛鴻還首創女子舞獅之先河。他的最後一位夫人莫桂蘭及女弟子鄧秀瓊的都非常擅長舞獅。黃飛鴻和莫桂蘭更是因舞獅結緣。
因「獅」結緣
1911年,辛亥年。這年的端午節,黃飛鴻和弟子們劃完龍舟賽後,又帶頭去表演舞獅跳梅花樁。獅王凜凜,寶刀不老,迎來陣陣喝彩。豈料蹬腿過猛,一隻鞋子飛到了圍觀人群中一個女子臉上。女子跳上梅花樁,撩起獅子頭照著舞頭的黃飛鴻就打。黃飛鴻見對方是女子便沒有動手,當著眾人的面向她道歉。
這個女子就是年僅19歲的莫桂蘭。
少女時代的莫桂蘭十分任性,喜好武術,有媒人給她提親,或是別人嫌她沒有女人味,或是她嫌對方沒有男兒氣概。這樣一個女子,偏偏對黃飛鴻一見傾心。而黃飛鴻也被特立獨行的莫桂蘭吸引。兩人因此結緣。
黃飛鴻一共有過三個妻子和一個妾。
1879年,23歲的黃飛鴻在父親黃麒英的安排下娶了第一任妻子羅氏,婚後三個月羅氏病卒。
1896年,40歲的黃飛鴻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黃漢林、黃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1902年,46歲的黃飛鴻續娶岑氏為妻,生二子(黃漢樞、黃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黃飛鴻本人也有了「克妻」之名。
所以黃飛鴻對莫桂蘭雖是明媒正娶,對外卻以妾相稱。
莫桂蘭普遍被認為是影視劇中十三姨的原型。
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發。十一月,廣東宣告獨立,劉永福受邀出任廣東民團總長。剛一上任就邀請老朋友黃飛鴻出任廣東民團總教練。
這一年,劉永福74歲,黃飛鴻55歲。
晚年不幸
黃飛鴻的晚年並不幸福。
梁寬是黃飛鴻最看重的弟子,認為他能繼承自己的衣缽;可惜梁寬25歲便英年早逝。
四個兒子中,次子黃漢森最受黃飛鴻喜愛,盡得其真傳。
1919年,21歲的黃漢森在一個名叫保商衛旅營當護衛。一名叫鬼眼梁的同事見其年少,就揚言「我怕黃飛鴻,絕不怕他的兒子」,要跟黃漢森較量,可動手僅兩招就被打翻在地,因此懷恨在心。中秋節晚上,鬼眼梁以和解為名宴請黃漢森並將他灌醉,乘機開槍把他打死,事後反說是黃漢森喝醉後拔槍要殺他,不得已才自衛將其誤殺。
63歲的黃飛鴻痛失愛子,不再教人習武,只把虎鶴拳、鐵線拳、四象標龍棍等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妻子莫桂蘭。
1924年十月,廣州國民政府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位於仁安街上的「寶芝林」也被焚毀。黃飛鴻積攢多年的資財付之一炬。在寶芝林工作的長子黃漢林也因此失業。黃飛鴻憂鬱成疾。
次年四月,黃飛鴻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終年69歲。因家徒四壁無力殯葬,由女弟子鄧秀瓊出資相助,安葬在白雲山麓。莫桂蘭則在徒弟林世榮與鄧秀瓊的幫助下攜黃漢樞、黃漢熙前去香港謀生,先後開設香港黃飛鴻國術館、莫桂蘭健身院、寶芝林等,將黃飛鴻絕技轉播於世。
男兒當自強
方世玉、黃飛鴻、葉問,這幾位武學大家之所以能夠家戶喻曉,並不僅僅在於他們的故事被多次搬上熒幕,更在於他們身上所展現出來的中華武術自強不息和中華民族在困境和坎坷中奮發向上的精神。
傲氣面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膽似鐵打骨如金鋼胸襟百千丈眼光萬裡長讓海天為我聚能量去開天闢地為我理想去闖看碧波高壯又看碧空廣闊浩氣揚我是男兒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