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什麼」
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比如有人喜歡甜粽子
有人覺得鹹粽子更對味兒
有人覺得甜豆腐腦好吃
卻也有人偏愛辛辣的鹹豆花兒
在「挑剔」的四川人眼裡
「吃」已經不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話題
「美食」成為成都雙流饕餮客的閒侃佳話
麻羊、兔頭、肥腸粉、一根面... ...
各有其特色~
(註:雙流美食豐富,如有忽略敬請諒解)
01 黃甲麻羊
上榜理由:色澤光亮,肉質細嫩;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羶不腥,味道鮮美。
黃甲麻羊,是成都市雙流區的著名特產,在當地人們習慣稱其為「雙流麻羊」。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與農耕自然結合,滋養出黃甲麻羊的「天生麗質」。
來到黃甲街道,順著大街小巷你會看到一路排開的是大大小小的羊肉館,一口大鍋再圍著幾條桌椅的小店,隨意落座便可吃得心滿意足。
黃甲麻羊最大的特點是肉質鮮嫩無羶味,且生長過程受外界汙染少、環保健康,2015年就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
吃羊肉的時候,要將鮮嫩的羊肉從滾燙的湯鍋中夾起,在盛著辣椒、香菜等佐料的碟子中蘸一蘸。只有這樣,當你一片一片送入口中時,那鮮美、醇香的味覺會讓你享受愜意欲罷不能,情不自禁地連呼「巴適」。
02 老媽兔頭
上榜理由:雙流「家喻戶曉」的存在,不僅味道鮮美,更是許多雙流人的家鄉記憶。
享譽全國的兔頭,千萬人湧入雙流只為啃這一口最地道的老媽兔頭,舉個手掌大小的兔頭,肉質飽滿、麻辣鮮香。五香的煮得又耙又糯,每一絲都包含香味;麻辣的很香又不會太辣,雙兒一口氣可以整幾個。
據說當初老媽是賣麻辣燙得小吃店,兒子喜歡吃兔頭,老媽就用煮麻辣燙得底料給兒子煮兔頭,沒想到麻辣鮮香的兔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由此火遍大街小巷。
如今的雙流,兔頭幾乎席捲了各大夜市小吃攤,滷水的、麻辣的、五香的、怪味的、魚香的、燒烤的,但雙流老媽兔頭至今只做最經典、最正宗的麻辣和五香味。
吃過雙流老媽兔頭的食客們對於這份老成都味道是難以忘懷的,即使不在雙流,對成都的記憶中也一定有這份老味道。
03 肥腸粉
上榜理由:百年傳承,始終不變的是這一晚肥腸粉的味道。
很多雙流人的一天就是從早晨那碗冒著熱氣的肥腸粉開始的。
肥腸粉最早起源於清朝末年的雙流白家鎮,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據傳最早是挑夫們挑擔擺攤叫賣,大家都喊「擔擔肥腸粉」。後來喜歡吃的人越來越多,肥腸粉開始從白家走向了全川。
這麼一碗紅火的肥腸粉,來自用心的製作,當別人還在被窩裡酣睡時,店家每天凌晨就起來忙碌,開始整理食材熬製大骨高湯。一碗資格的肥腸粉,工序繁雜。從手工打粉,到佐料的精挑細選,每一碗正宗的肥腸粉,都有其獨特的「靈魂」。
用筷子將粉和調料和勻,香氣頓時飄出,嗦一口粉,爽口細滑的感覺瞬間充滿整個口腔。再咬一口肥腸結子,軟糯的肥腸混合鮮辣的湯底迸發出奇妙的口感,萬分滿足。
04 黃龍溪一根面
上榜理由: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鍋也是一根面,即使不加紹子味道也是鮮美無比。
俗話說「不吃一根面,枉到黃龍溪」,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一根面,吸引了無數人前來觀光,很多遊客不遠萬裡來到黃龍溪,必定會嘗一碗美味的「一根面」。
一根面最大的特色就在於一碗只有一根面,而且吃法也很講究:得夾住這根長麵條從頭吃到尾,如果大口大口往嘴裡塞,是難以品嘗出味道的。吃的時候要夾起麵條的一端送入嘴裡,麵條滑爽彈牙,筋道有嚼勁,口味則鮮香綿糯。一根面從頭吃到尾,吃完了仍然意猶未盡。
「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鍋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長有多長。」一根面的精髓在於吃的是麵條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調料的味道,即使不加紹子,味道也是鮮美無比。
05 蘸水肥腸
上榜理由:口感軟糯,肥而不膩,開豪車也要去吃的蘸水肥腸。
前面提到雙流的肥腸粉,自然不得不提蘸水肥腸了。作為一款以美味致勝的小吃,其新穎的口感以及蘸水秘制的配方,吃起來肉嫩可口、肥而不膩,豐富的做法和獨特的口感讓其享譽八方。
大碗的肥腸湯裡,有清甜的蓮白,肥腸的口感柔韌勁道,稍作抵抗便化作腹中餐,配上特製的紅油蘸水,更是讓豐腴鮮糯的肥腸錦上添花,讓人稍不注意就幹掉三碗白米飯。
06 喬一喬怪味乾鍋
上榜理由:香字當頭,怪在其中,一份不一樣的「雙流味道」。
喬一喬在雙流的名聲,基本是和老媽兔頭齊名。而它憑藉一鍋怪味乾鍋打天下,很多人來這裡就是為了吃乾鍋,乾鍋唇舌、乾鍋兔頭,麻辣又鮮香。
怪味乾鍋體現的是一個味道的「怪」,香,但是不悶人;麻,但又不木滯。香字當頭怪在其中,香辣麻怪讓人讚不絕口。特製的秘方與現代烹飪技術的結合,用20多種香料和兔頭、鴨唇混合爆炒,才打造出這鍋不一樣的「雙流味道」。
(來源:雙流文化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