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蘇東坡)愛吃,也會吃,他發明的「東坡肉」比他所有的詩詞文賦都出名。
當時有位書生動不動就對人宣稱是蘇東坡的超級崇拜者,一天不見和他有關的東西都難受。有人問他,那你喜歡蘇東坡的詩詞呢?還是喜歡他的書法?書生張開血盆大口說:「都不是的,我最喜歡吃東坡肉!」
就像弗萊明忘了蓋上培養葡萄球菌的盒蓋,結果發現了能殺死他們的青黴素一樣;就像法利德別爾格玩過化學物質忘了洗手,結果發明了糖精一樣,蘇東坡看書上癮,忘了火上的肉,好在他加的水足夠多,於是熬呀熬,偉大的「東坡肉」就這樣熬了出來。
等家人回來,趕緊把肉端下來,一開蓋,那叫一個香!蘇東坡後來又興致高昂的做了幾次燉肉實驗,最終發現,燉三個時辰時,肉的味道最美,一道蘇式名菜就誕生了。
蘇東坡不保守、不申請專利,也不搞連鎖加盟那一套,喜歡吃就來,東坡先生免費提供技能培訓。為了更好地推廣自己發明的這道菜,他還寫了一首《黃州好豬肉》的詩專門介紹燉肉訣竅,供那些希望自學成才者參考: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相催,火侯足時它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 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考慮到有些人喜歡素食,蘇東坡改進配方,加入竹筍,又推出個老少鹹宜,雅俗共賞的私房菜,「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說了這麼多,各位食客想必早就看出來了這東坡肉其實就是掛了蘇東坡品牌的紅燒肉,在黃州時他就叫燉豬肉,有了「東坡肉」這個名字是在杭州。
多年以後,蘇東坡調任杭州太守,百姓們都喜歡他。這年年底,見豬肉越來越多,蘇東坡靈機一動,動員家人,又組織官府人員齊上陣,他親自傳授烹調方法,指揮大家把肉切成大塊塊,,然後架起大鍋,燉出了紅酥酥、香噴噴的紅燒肉。
肉抬到工地上,作為太守給民工們的過年禮物。吃的嘴角流油的百姓感念蘇太守的賞賜,把這種肉叫做「東坡肉」,家家戶戶過年時都要做一些。
如今「東坡肉」的名氣遠遠大於「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東坡居士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