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委大灣區辦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8年末人口約7000萬人,GDP總量超過11萬億人民幣。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
這些內容你要知道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建設4年,根據《規劃綱要》,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這些事情你要知道!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
01
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提綱挈領、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主體內容,並從國家戰略、核心引擎、社會參與三個層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現階段的空間布局、重大項目、重點領域以及深圳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基本情況作了詳細介紹,以引導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02
未來大灣區建設有哪些重要時間節點?
《指引》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時間點:
2017年7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2017年10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2018年10月,習近平主席強調,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
2018年12月,習近平主席對深圳工作的批示中強調,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增強核心引擎功能;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2019年8月,印發《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
根據《規劃綱要》,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03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怎麼做?
今年是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之年。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不斷增強在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去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之後,深圳更是緊緊抓住「雙區」驅動重大機遇,釋放「雙區」利好疊加的「化學效應」「乘數效應」,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指引》顯示,深圳正在這麼做——
①加速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深港口岸經濟帶、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合作區等7大重點平臺建設;
②積極推進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等重點領域的布局與發展;
③在金融、就業、居住、人才引進、教育等方面提供了多項政策支持;並成立了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以及7個專責小組負責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04
為什麼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大灣區建設?
有何意義?
今年5月,深圳剛剛出臺了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雙區」建設的重磅文件——《關於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意見》。記者注意到,此次《指引》再次強調了社會力量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性,提出:深圳堅持以先行示範、市場主導、國際一流、共建共享為原則導向,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參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與國際及港澳專業服務合作等九大領域,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雙區」建設。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
未來怎麼建?
2020年5月19日,《南山區推進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和《南山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2020年重點項目清單》審定通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是推進源頭創新的空間載體,發展定位為世界一流大學城、國家基礎科學和應用基礎研究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核」。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示意圖
下面一起來看看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的總體空間布局
以及未來如何建設
01
總體空間布局是怎樣的?
作為深圳重點打造的片區之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的《規劃綱要》基本確定了「一環一帶三組團五片區」的總體空間布局:
「一環」,即西麗湖科教生態環;
「一帶」,即大沙河大學智慧帶;
「三組團」,即大學城、石壁龍、留仙洞三個組團;
「五片區」,即大學城、燕清溪、白石嶺、石壁龍、留仙洞五個片區。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總體空間布局
02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據了解,在深圳市、南山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推動和部署下,科教城已成為科技部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要舉措,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戰略平臺。
《三年行動方案》分為六個方面、28條具體工作。《2020年項目清單》涉及18項重點項目,共56項具體任務。
方案包括全力以赴推動重大任務落地實施、培育區域創新主體,集聚國際一流創新資源、推動灣區協同發展,建設創新型經濟增長極、優化創新要素配置,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打造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建設宜居宜業宜創城區、加強組織保障和工作落實等六個方面內容,提出全力以赴推動部省市共建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科教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布局國家級創新平臺載體、全面推進規劃落地實施;培育區域創新主體,集聚國際一流創新資源。
壯大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加快建設國際化高水平大學、布局重大基礎科研條件平臺、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先行合作;推動灣區協同發展,建設創新型經濟增長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集群、打造創新產業集聚地、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優化創新要素配置,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構建全鏈條共享服務平臺、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創新智慧財產權運營保護模式、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打造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建設宜居宜業宜創城區。
加大水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打造綠色發展技術體系、全力推進空間保障工程、升級區域交通系統、建設現代化智慧城區、優化學校資源配置、提升優質醫療保障、活力區域文體配套、高品質保障人才住房、推動「三區融合」發展等具體工作。
03
具體有哪些工作計劃和工作任務?
《三年行動方案》和《2020年項目清單》強調重大戰略規劃的貫徹落實、突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重點產業發展、落實公共保障項目。項目清單化保障落地,明確了工作計劃和工作任務。
提出了支持鵬城實驗室建設、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爭創「雙一流」大學。以《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空間規劃綱要》為綱領,高標準開展城市設計,全面推進規劃成果落地實施。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先行合作。
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建設技術轉移服務平臺、創建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構建全鏈條共享服務平臺。構建行業領軍企業、「隱形冠軍」新銳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集聚的多層次企業集群。
著重培育一批鯤鵬生態鏈企業、ARM生態企業和產教融合型企業。打造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創意文化等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灣區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協同發展,打造灣區創新型經濟增長級。
不久的將來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
將不斷迸發新的活力
成為南山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者致敬!
南山,加油!
來源:蛇口消息報綜合整理自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