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晶
紅豆,自古以來,被人們所牽掛。從唐代詩人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紅豆似乎從未從中國人的記憶裡消失,反而越來越長久濃厚。
說起紅豆,不得不提,近期一顆紅豆1000元起拍,最後以21萬的價格成交的事,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那麼緣何這顆紅豆值這麼多錢呢?
原來,據拍賣方表示:這顆紅豆原本是魯迅先生送給夫人許廣平的定情信物。後兩人將這顆紅豆贈送給了蕭紅,蕭紅在香港去世,端木蕻良留下一枚紅豆作為紀念。本次拍賣的這一枚紅豆,就是端木當年留下的這一枚。但據魯迅的長孫周令飛和蕭紅紀念館的負責人表示,魯迅夫婦送蕭紅紅豆這件事是無從判斷真實性的,甚至是子虛烏有。
先不判斷紅豆的真偽,有人願意為紅豆買單,不排除炒作,也不排除有心人,但小小的一枚紅豆,買方究竟在買什麼?答案只能是情懷。
常言文物無價,因為歷史無法復原,它的見證物品也附著了稀缺的價值。一枚紅豆寄託的是對先人的敬仰,也是對紅豆古已有之的「相思」情感的寄託。
關於紅豆,最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戍邊之地,傷心過度,哭死在樹下,後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將忠貞的紅豆稱為「相思子」,以寄託相思之情。
從古代開始,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就比較含蓄委婉,紅豆無疑是個最佳代表物,它的意義不亞於現在的手鐲、戒指等。只是隨著文人墨客一代又一代的接力,紅豆最終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相思的信仰,就如月亮盼團圓一樣。
紅豆本是尋常物,奈何附著了太多相思之苦,也成為思而不見的傷感物。
溫庭筠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寫盡相思的纏綿悱惻;牛希濟的「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最是無奈悲歡離合;就連《紅樓夢》博主的曹雪芹在紅豆中也無可自拔,「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像極了黛玉痴嗔的眼淚,綿綿不盡,連女子見之也當憐香惜玉。
也無怪乎紅豆會成天價,紅豆本無價,無價的是「相思」情懷,是人們願意相信美好情感的一顆心靈,在霓虹燈閃爍的今天,紅豆就像娓娓訴說的深情,珍貴而稀缺。
@小晶悅讀館 我是一枚熱愛文字的新聞女孩,透過文字去感受世界,期待與您共同成長!
…………………………………………………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