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味美,是我國自古以來的食客一致公認的,鱖魚的肉質非常鮮嫩爽滑,有很多的蛋白質,並且是一種非常名貴的淡水魚了,在我國人工養殖的歷史也比較長遠了。隨著鱖魚在市場上的受追捧程度不斷增高,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到鱖魚的養殖工作中去了,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是鱖魚的質量和產量提高一下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魚塘的準備
鱖魚是淡水魚,主要生活在我國的一些江河湖泊裡,在自然中屬於比較底層的草魚。所以我們建設魚塘的時候首先就是要用淡水,然後魚塘的面積要足夠鱖魚的生活,一般低於五畝地面積的魚塘都不適合大量養殖,面積太小的話是養不了多少魚的,看不到收益在哪,所以小編在這裡建議大家,既然決定的要養殖鱖魚,就要將魚塘的面積弄得儘可能的大一些,然後魚塘建造好以後在池底撒上一層石灰粉,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然後將在將魚池衝洗一遍,池底翻入一些適量的淤泥,然後在根據面積的大小適量的栽種一些水草以供鱖魚啃食和棲息。然後還有一點要大家注意的就是,魚塘裡的水一定要是活水或者是經常性的換著,否則水質很容易出現問題的,一旦水質因為管理不善受到了汙染,那麼這一整池的魚都會多多受到波及,嚴重的話會導致魚群的大面積死亡,所以水質的問題一定要當做重中之重的問題來處理。
二、水源與飼料的準備
剛剛才說到水源的重要性,其實除了水質以外,還有一個需要我們重視的問題就是水溫,水溫的過高或者過低對鱖魚的生長都是極為不利的,這點想必大家都明白就不多說了,然後就是水源的來源,最好是自來水,要麼就是遠離汙染源的清澈天然的河水,當然了,不是哪個地方都能夠隨便就找出來一條小河的,所以還是用自來水現實一點。然後將魚塘和水源的問題都解決了之後呢,我們就要著手準備一下飼料的事了,像一些小魚卵小蝦米,蛋黃粉等都可以作為蛋白質的補充飼料投餵的,然後在上市面上購買一些專門用於飼養鱖魚的飼料,相互配合摻搭著喂,但是投食的時候要注意量度大小的控制啊,否則的話吃不完的魚食就會漂浮在水面上,時間一久就會過期變質,如果在被肚子餓的魚兒吃掉了可是會導致生病的,即便沒有魚來吃還是會造成水質的汙染,所以我們發現這些水面上有剩餘餌料的話就要及時的打撈上來。
三、日常管理
想要養殖好鱖魚,我們就要有一套專門用來養殖鱖魚的經驗和技術,不明白的找老養殖戶問問,如果不知道要怎麼管理或者連養殖方法都沒搞懂的,建議大家先將這些基礎性的東西搞明白了再來養鱖魚,否則你還想賺錢啊?不賠錢都是很不錯的了!這裡就先說幾個要點,第一點:水溫,鱖魚能適應的水溫在15-32度這個範圍,高了或者低於這個範疇都不可以,魚群會發生各種病害的。
最佳的水溫是在二三十度的這個小區間裡,就二十多度的水溫是最適宜鱖魚生長的,最低溫度不能與七度,否則魚群會被大面積的進入休眠狀態,不休眠的又可以面臨著被凍死的危險。第二點:清潔,魚塘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一次大面積的清理工作,將魚糞啊,吃剩的餌料啊,等等一切雜事全部打撈出去,如果換水方便的話直接換水也可以,魚塘也要定期的消毒,一般每隔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就會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清潔消毒工作。第三點:投食,一天有投食三次,每次的量要根據鱖魚的食量來決定,可以不定期的在魚餌裡面摻拌一些殺菌類的藥物給與吃下,這樣能很大程度下預防魚群發生病害。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樣,希望您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對魚類的養殖技術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靠譜,裡面有大量的關於魚類的養殖技術和知識,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