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司陵墓:享受皇帝規格,600多年來保存完好,至今有守墓人

2020-12-09 客多邦

【湖北鹹豐縣唐崖土司城遺址】土司是元、明、清朝時期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朝廷為了管理地方,在一些少數民族地方實行土司管理制度,而湖北鹹豐縣唐崖土司是西南最大的土司之一,其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唐崖土司城遺址內,土司陵墓是最精華的部分之一。

【唐崖土司陵墓入口】唐崖土司陵墓修建於明洪武初年(距今已經600多年了),墓主人為唐崖第二代土司覃植什和其夫人。整個陵墓氣勢恢宏,建築華麗,雕刻精美,由於該土司的陵墓享受皇帝規格,因此,當地人也稱其為「皇墳」。

【唐崖土司陵墓遠景】該土司陵墓雖然600多年過去了,但保存完好,至今還有守墓人。

【守墓人在清除陵墓裡的雜草】守墓人為明朝土司覃植什的後人,他們世世代代負責守墓和祭祀,已經延續幾百年時間了。

【守墓人在打掃墓室裡的灰塵】整個墓室修建的十分堅固,槨室以鑽鑿砂巖壘成。

【唐崖土司陵墓的墳塋】整個土司的墓葬由祭臺、墓室、封土構成。

【唐崖土司陵墓全景】目前,唐崖土司城遺址和土司陵墓都成了當地的熱門景點,可以說,如果沒有守墓人世世代代的守護,就不可能為我們留下如此震撼的文化遺產了。

相關焦點

  • 唐宋明清的皇帝墓都找到了,元朝皇帝墓為什麼至今無影無蹤
    皇帝陵墓營建在歷朝歷代都受到皇帝極端重視,陵寢地址的選擇和營建的諸多細節,都會在史書中留下詳盡記錄。而陵寢之上巍峨壯麗的宮殿群落,更是成為皇帝墓的顯著標誌。如此一來,後人就可以通過翻查史料記載和實地勘測,找到歷代皇帝陵墓並不是太困難。
  • 朱元璋女兒陵墓被發現,墓中仍有活人居住,就睡在公主的棺材上!
    眾所周知,明朝在中國的各個朝代中是比較特殊的,眾多的皇帝故事也是一直以來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一生勤勤懇懇的忙於政事,在政治領域可謂是建樹頗多,他不僅為明朝創設了無數的制度典章,還直接奠定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基業,此外還深刻影響到了清朝的制度。從明朝到清朝,政治管理制度都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
  • 菲律賓國王后裔守墓600年,世代住中國,已是地地道道中國人
    但是實際上,即使在過去交通不便、技術落後的年代,也有一些人對未知充滿嚮往,歷盡千帆,奔波數載,尋找更加繁榮的樂土。明永樂年間,有一個蘇祿國的人,就這樣漂洋過海來到了中華大地,開啟了一段奇妙之旅。提到蘇祿國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現在這個名字卻是我們最喜歡的度假勝地——菲律賓。
  • 盤點湖北荊州的明朝那些事兒:一位「宰相之傑」,兩座「藩王墓」
    明朝是荊州衰落的開始,但明朝與荊州之間的那些事,卻不一般在荊州八嶺山深處有一座明代王墓,墓主人是明第一代遼王,遼簡王朱植,朱元璋的第十五個兒子。這座古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嶺山古墓群的一部分,歷經幾百年風雨,陵墓的主體結構、地宮、地面建築尚存。最近,該景區正在進行環境整治與修繕工作,預計8月份完工對外開放。儘管歷史上擁有絢爛的楚文化和激蕩的三國文化,但荊州在明朝歷史上也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 南京發現朱元璋女兒陵墓,裡面還有人居住,就睡在公主棺材上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拓者,因為之後明朝的繁榮昌盛奠定了結實的基礎。古代帝王三妻四妾,擁有的兒女眾多。朱元璋有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兒福清公主,生前她享受著榮華富貴,死後她的陵墓卻被活人住著,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中國最後一代守墓人,面對時代變遷,他們最擔心後人的生活
    老覃他一輩子的職業就是在守護一個陵墓,他守護了這個陵墓有40多年,而這個陵墓就是位於湖北省恩施州鹹豐縣的唐崖土司城遺址,老覃也就是覃氏土司的第23代繼承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陵墓可能再也不需要人去守護了,或者也可以說,再也沒有人能夠去為了這個陵墓付出自己的一生。
  • 浙江有座「皇帝墓」,千百年都有專人守墓,2008年才查出是誰
    試想一下,天下最尊貴的人逝世後,他的陪葬品為了配得上皇帝尊貴的身份,自然不會是什麼普通的物件。只要拿到了其中的一兩件,那些盜墓賊也就能夠發財了。今天介紹的陵墓就是一個皇帝墓,但奇怪的是,這塊兒墓並沒有名字。這塊沒有名字的皇帝墓竟然還有專人守護了1000年,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 關於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岑氏土司陵墓開發和利用的建議
    平果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9處。在諸多的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中,級別最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是舊城岑氏土司陵墓,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墓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28年),佔地約17畝,是當時思恩(舊城興寧)土司知府岑瑛祖先的墓。
  • 廣西宋代時期土司制的縮影,素有北祠南墓之稱,黃善璋古陵墓
    世襲土官黃善璋古陵墓,位於廣西寧明縣明江鎮政府東北1.5公裡處;是北宋永平寨(今寧明一帶)首任土官黃善璋的陵墓,墓是廣西宋代時期土司制的縮影。古陵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公主墓,內部卻發現活人蹤跡,這是咋回事?
    此後為了生計,朱元璋不得不四處奔波顛沛流離,當過和尚,做過乞丐,直到投奔到郭子興的義軍之後,他的生活才逐漸有了起色,開始嶄露頭角。最終通過一路艱難拼殺,朱元璋終於推翻了元朝的統治,成為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 卓克基官寨:保存完好的最后土司大宅
    經都江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稱「阿壩州」)汶川縣、以及擁有我國最大紅葉景區的米亞羅(藏語,意思為好耍的壩子)、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羌族桃坪古堡群的理縣,並在阿壩州馬爾康縣卓克基鎮的尖壁村短暫停留後,於8月31日當晚抵達海拔3800米的馬爾康縣城。
  • 600年前,小國王室在中國定居,現在說漢語寫漢字已不知故土!
    不過這處安姓家族,已經在這裡生活了600多年。無論他們的長相還是生活習慣,他們與當地人沒有什麼不同。據這裡人說他們世代生活在這裡,只為守候一個古墓。這個古墓就是古代蘇祿蘇丹國的一個國王。那為什麼這個國王的墓葬在這裡,而且他的後人也留在這裡呢?這還要從一個故事說起。
  • 詳解恩施唐崖土司城為何能成功申遺(組圖)
    如今,唐崖土司城烜赫一時的衙署早已不見蹤影,然而街道牆垣依舊清晰可辨,石牌坊、土王墓葬、夫妻杉等數十處遺蹟仍然保存完好。  唐崖土司皇城面積大過明清紫禁城  這座土司城現存遺址東西長770米、南北寬750米,總面積57.75萬平米,街道牆垣仍清晰可辨,部分建築尚保存完好,是湘鄂川黔少數民族地區最典型、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土司城遺址。
  • 「文聖」之墓,世界上有名的家庭墓地,清明節只能獻花
    自古以來,皇帝的陵墓就被稱為陵墓,如陝西的秦始皇陵;比如北京昌平區的十三陵,王侯將相的墳墓叫做冢,聖人之墓叫做林,在中國,墳墓可以被稱為林,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武聖」關,其墓叫「關林」;另一座是「孔林」,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創始人孔子「文聖」之墓。
  • 湘西傳來考古喜訊:明代土司王陵撩開神秘面紗
    2米深處隱藏神道和殿堂  土司王陵位於老司城中祖師殿到彭氏宗祠的中點處的紫鏡山上,這處文物古蹟的方位早已被考古工作人員探明,但其中存在什麼文物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9月9日,為配合老司城的旅遊開發,湘西自治州文物管理處和永順縣文物局組織考古力量對老司城王陵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9月24日,考古隊員從距離地表2米多深處發掘出了隱藏在墓葬群中的神道和殿堂。
  • 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至今都是各種猜測?
    若是翻翻後來的幾任羅馬皇帝拜訪亞歷山大大帝陵墓的故事,大家可能會有一個小小的疑惑,那就是:這些皇帝無一例外都沒有談及該陵墓的任何細節。 最後一位拜訪者是卡拉卡拉皇帝,公元215年,卡拉卡拉來到亞歷山大城,隨後,鎮壓了一場叛變,自此,該陵墓就沒有了任何消息。
  • 我國史上唯一的兩皇帝合葬墓,躲過了無數大盜卻躲不過幾個農民
    自秦始皇統一以來,我國已進入封建社會,皇帝是那個時代的核心,他擁有最終決定權,享受著世界的財富,從秦始皇開始,他一直在尋找不朽的秘方,但沒有結果,為了在死後繼續光榮,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為自己建造了一座陵墓,使用優質的材料並選擇最佳的風水,一些陵墓甚至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建成,皇帝去世後
  • 直擊最後的皇陵守墓人:由於生活所迫,下一代無法守墓
    老覃是湖北省恩施州鹹豐縣唐崖土司城遺址的皇墳守護者、覃氏土司的第23代後人。隨著唐崖土司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他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不出意外,他將成為皇墳的最後一代守墓人。因為這裡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土司城的居民先後開始搬離這裡。
  • 考古現場︱貴州土司楊輝墓的發掘與確認
    被盜墓葬形制巨大,帶有圓形封土堆,直徑約30米,佔地面積700平方米有餘,墓前約5米處立有高逾2米的石碑三通,墓前約50米處有巨大立柱,立柱之上雕刻精緻的仙鶴及捲雲紋。種種特徵表明,這應是一座高規格的大墓。 1988年5月,貴州省博物館劉恩元先生會同遵義地區文管會對該被盜墓葬進行了清理髮掘,並將該墓編號為M10。
  • 鹹豐土司城
    清初,朝廷對各地土司繼續採用安撫政策,唐崖長官司得以保存,但勢力卻大不如前。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歷時元、明、清三代的唐崖長官司終被廢除。最後一代族長覃光烈自殺謝祖,唐崖覃氏土司正式宣告結束。而作為歷代土司司治場所的土司城在相沿十八代,歷時529年後,也隨著土司制度的結束沒入了歷史的塵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