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座「皇帝墓」,千百年都有專人守墓,2008年才查出是誰

2020-12-17 裴曉翠

我國古代封建制度的核心便是君主專制,也就是說皇帝在古代是至高無上的地位。為了在死後也能彰顯自己的富貴身份,皇帝通常會擁有很多珍貴的陪葬品。也正是因為大家都有這樣的了解,才讓盜墓賊起了歪心思。試想一下,天下最尊貴的人逝世後,他的陪葬品為了配得上皇帝尊貴的身份,自然不會是什麼普通的物件。只要拿到了其中的一兩件,那些盜墓賊也就能夠發財了。今天介紹的陵墓就是一個皇帝墓,但奇怪的是,這塊兒墓並沒有名字。這塊沒有名字的皇帝墓竟然還有專人守護了1000年,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地點定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南山村,這裡有一座古墓據村裡的老人說,這座古墓雖然有上千年的歷史,但由於墳墓周圍沒有一塊石碑,也沒有能夠證明主人身份的說明,所以誰是誰的主人還不清楚據悉,這座古墓的石頭是由士兵們一手從外部運來的如此廣闊的墓地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可以說工程相當困難村裡的人們雖然不知道古墓的主人是誰,但看到這樣的墓地,就稱其為「皇帝之墓」,代代相傳

找古墓的位置並不好,位置在半山腰另外,由於存在時間較長,經歷的風雨和損害都比較嚴重,所以現在的古墳只剩下土墩和石牆從整體輪廓判斷,這座古墓的規模確實很大,依稀可見當時的繁華這座古墓的主人的墓靠在山丘上,下面有多少?關於明堂,在古代也有一定的說法古人不僅講究一祭祀禮拜的程序,而且還有藏風聚水的功能,對於這種風水說法非常重視

為了讓古墳的規模讓村民不由得生出一種敬畏之情,因為早在前一年就出現了守墓安置所但是沒有人不知道的人,每個人都在守護著這座古墓,為了讓祖先的信念能夠真正地表達出來因此,雖然千年來一直有人守護,但前來守護的人也不知道墳墓的主人是誰,只知道是皇帝的墳墓別的消息,一概不知道1000年,人是知道了這個古墓去祈福,也正因為如此,南的山村附近的小有名,但村民們擅長這個墓村帶來幸運

應該是有守護墳墓的意義吧對村民的墓邊拜一拜大大小小的事,後來真的收到了消息大膽的人認為古墳的風水好,想把自己家的墳墓也遷移到皇帝的墳墓中去祈福沒想到遷移到皇帝墓旁後,家裡一直發生了離奇事件,更意外的是,家人出了意外,家裡人都不以為然,只好又內定了墳墓,過著這種安穩的生活

2008年,考古專家發現了這裡多邊調整後,根據村民的專家實地考察的要求村民開始,專家可以或許他們這個皇帝的墳墓的主人到底是誰告訴我專家趕到現場後,立即對古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終於找到了古墓的主人接到通知的村民們也趕來了專家們的包圍,誰知道村子裡多年的古墓究竟是誰的祝福呢?

原來,這個古墓的主人名叫錢弘圭,也就是五代時代吳越國的最後一位王所以這裡的「皇帝墓」也不合適南村的山的位置正好是當年錢弘圭埋葬的松山的附近,所以有很多錢的家附近的姓

這塊無名的皇帝墓終於在2008年有了姓名,機緣巧合下,千年來錢弘俶的墓一直被自己的後代所守護著,這大概也是不可多得的緣分。在得知消息後,錢家的子孫後代對待古墓便更加用心了,或許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祖先的墓被盜墓賊所破壞。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傳承14代,守墓800年 仁壽宋氏一門南宋至今守護忠臣墓
    眼前的這座大墓,宋克成已經守了75年,如今他的兒子宋建彬,也已經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回家守墓。再往前數,宋氏一門14代,已經為虞允文守墓800餘年。   「宋氏不絕,守墓不止」 宋氏一門守護虞丞墓800年   宋家人守護的這座大墓,位於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距離場鎮2公裡處。
  • 遵祖訓守承諾 仁壽虞丞相墓第14代守墓人接班(圖)
    3月29日,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86歲的宋克成拿出一把四十釐米長的祖傳長刀,交到么兒宋建彬手裡:「把刀拿好,把墓守好。」  一天前,從樂山犍為縣遠道而來的虞氏後人,將一面寫有「護陵千百載僅為一諾,感恩萬萬重永志銘心」的錦旗,送給了宋克成。宋克成高興地向虞氏後人推出了自己的小兒子宋建彬:「以後就是他守了,大家放心。」
  • 張作霖守墓人:守墓30年,每月補貼100元,只為等一個張家人
    但是一直以來,很多人又對張作霖的死,還有另外一種聲音,這些人認為,其實張作霖,不是日本人暗殺的,至於幕後黑手,還另有其人,這種觀點也是不脛而走,議論紛紛。對於張作霖的死,向來眾說紛紜,根據以往的證據,人們都認為張作霖是日本人殺的。
  • 名將袁崇煥死後,佘家義士為他守墓390年,如今第17代守墓人離世
    2020年8月12日,北京人佘幼芝逝世,享年81歲。她並不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她祖籍廣東順德。大約四百年前,他的祖先在明朝末年大將袁崇煥麾下任謀士,一起在遼東邊境對抗南下侵略的滿清騎兵。後來袁崇煥因多爾袞使的反間計而死,佘姓謀士為他收屍、安葬、守墓。不但佘姓謀士為其守墓,他的後代也一起守墓,這一守就是390年。
  • 新疆喀什有座神秘古墓 據說墓主人是乾隆皇帝的香妃娘娘
    來到喀什這個歷史悠久的神秘西域古城,馳名中外的「香妃墓」是不可錯過的。 香妃,一個美麗的名字,帶著神秘和浪漫。香妃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諸多有關乾隆皇帝的影視劇或小說中均有香妃的身影。帶著疑問,我和朋友來到了位於喀什的這座富於傳奇色彩的香妃墓。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東郊5公裡處的浩罕村。香妃墓原稱阿帕克霍加墓,始建於1640年,據傳其中葬有清朝乾隆皇帝的妃子香妃,因而被稱為「香妃墓」。
  • 明朝土司陵墓:享受皇帝規格,600多年來保存完好,至今有守墓人
    【唐崖土司陵墓入口】唐崖土司陵墓修建於明洪武初年(距今已經600多年了),墓主人為唐崖第二代土司覃植什和其夫人。整個陵墓氣勢恢宏,建築華麗,雕刻精美,由於該土司的陵墓享受皇帝規格,因此,當地人也稱其為「皇墳」。【唐崖土司陵墓遠景】該土司陵墓雖然600多年過去了,但保存完好,至今還有守墓人。
  • 張家口有一千年古墓,守墓人死活不讓專家考察,不透露墓主身份~~
    在涿鹿縣的靈山腳下,有一個名叫塔兒寺村的小村莊,村裡有一座古墓,還有一家世代守護古墓的守墓人,考古專家曾幾次前往調查,都被守墓人拒之門外,他不願透露墓主人的身份,也不想讓任何人接近古墓。直到專家們多番解釋和承諾,才終於從守墓人口中聽到了古墓的真相,原來這是蚩尤之墓。
  • 現代「古墓派」:六代人守墓130年 阻退幾十次盜墓
    130年,一位官至一品的清朝提督病故,他的一位下屬承諾為其守墓。不想,這一承諾,竟然延續到了現在。如今,守墓的已經是那位下屬第六代子孫了。趙正廣是第6代守墓人,從祖上第一代守墓人開始,他們在這裡已經守了130年。而就在兩個多月前,附近建築工地上挖出了李長樂墓的負碑石。這塊被妥善安置好的負碑石,和李長樂墓一樣,毗鄰趙正廣的窩棚,都在他的「視力範圍」內。墓主李長樂生平光緒十五年(1889年),江蘇盱眙人李長樂病故。李長樂(1837-1889)字漢春,盱眙人。
  • 八寶山第一墓是誰?誰的墓被祭拜最多?特殊的81號墓又是誰?
    那麼問題來了,第一位被葬入這裡的是誰?誰的墓被祭拜次數最多?特殊的81號墓主人又是誰?這座公墓主要是安葬我國已故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中國軍隊領導人等等。這座公墓自建成後,來祭拜的百姓不計其數。
  • 湘籍團長墓異鄉70年 熱心守墓人望其魂歸故裡
    (原標題:抗戰團長墓遙望故鄉70年 熱心守墓人奔走多年希望讓邵陽籍團長粟天錫魂歸故裡 )  1945年的夏天,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貝嶺鎮,邵陽籍抗戰團長粟天錫的葬禮轟動全鎮,送葬的部隊浩浩蕩蕩,邊走邊撒紙錢
  • 武則天墓千百年來多次被盜,卻始終安然無恙,這是為何?
    武則天墓千百年來多次被盜,卻始終安然無恙,這是為何? 因為我國古代非常重視墓葬文化,尤其是帝王將相王公貴族死後都會實行厚葬,陪葬品數不勝數價值連城,因此自古就有盜墓賊以盜挖古墓中的陪葬品為生,還有戰亂時期很多將領也會通過盜挖古墓來籌措軍費,比如曹操就是著名的摸金校尉。
  • 遠徵軍營長一家三代為警衛員守墓:從未放棄為他尋親
    或許是因為聽多了遠徵軍的故事,1984年參加工作後,蘇澤錦開始正式整理遠徵軍的資料。在縣文化站的工作外,她一個人走遍了施甸、龍陵、騰衝、德宏等地,收集資料、採訪老兵,「我都是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到處採訪,到現在30多年了。」  蘇澤錦介紹說,施甸是遠徵軍與日軍對峙時中方醫院所在地,1944年遠徵軍發起滇西大反攻之後,每場戰役都有很多傷兵被送回施甸後方醫院進行救治。
  • 學者揭南京東吳大墓墓主身份 被稱已是突破
    最近,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寧邦在學術期刊上撰文,提出這座墓是孫吳之「高陵」,墓主為孫權的父親孫堅及其兩位夫人。因這座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因此考古發掘中,並沒有找到與墓主身份直接相關的文字信息,專家學者只能通過從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出土瓦當等方面入手,考探墓主身份。  眾所周知,東吳歷時52年,共有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位皇帝。有學者依據墓前、後室墓頂四隅券進式穹隆頂結構,判斷大墓屬孫吳晚期王或侯墓,還有學者從大墓被破壞的遺蹟和相關資料,推測其屬於孫吳中期孫亮在位時的權臣孫峻。
  • 講座︱信立祥:海昏侯墓為何是座標準的西漢列侯墓
    而能同時滿足這三者的列侯墓少之又少,到目前為止,西漢一代我們能確定為列侯墓的只有20座,可這與當時的實際情況並不相符,西漢一代大致有三種侯:宗室血緣下數量龐大的王子侯、功臣侯和以外戚為主體的恩澤侯,漢初始封侯時就封了425人,而惠帝時也有100多人因功封侯,據不完全統計,西漢一代擁有列侯身份的就達到1500人以上,但是為什麼列侯墓這麼少呢?
  • 老兵舉家遷至天山深處,為戰友守墓35年
    老兵舉家遷至天山深處,為戰友守墓35年 2020-08-08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西全州:一家人守護紅軍烈士墓85年
    新華社南寧7月2日電 題:廣西全州:一家人守護紅軍烈士墓85年新華社記者 黃可欣、朱超、黃浩銘蔣石林在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才灣村米花山紅軍烈士墓記前講述祖孫五代守墓的故事(6月29日攝)。在青山環抱的米花山紅軍烈士墓,這位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才灣村的村民,向尋訪至此的新華社記者講述了一段祖孫五代守墓的故事。米花山是湘江戰役腳山鋪阻擊戰的重要陣地。1934年11月下旬,紅軍來到才灣村駐紮。蔣石林說,父親回憶,紅軍戰士不擾民,用到群眾的糧食和柴火時一律按市價付錢,與軍閥部隊形成鮮明對比。
  • 河南一墓很特別,墓前茅臺堆成山,倒掉的酒值一套房,墓主是誰?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一下座很神奇、特別的目墓地,墓地之前茅臺堆成山,有人估計目前倒掉的茅臺酒價值一套房。每年清明節來這座墓前掃墓的人也絡繹不絕,這座墓地就在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規模並不大,可是墓主人到底是誰呢?
  • 守墓老兵陳俊貴:一個饅頭,一生守候
    有一片凍土地,亙古不化,這便是神奇的天山山脈;有一群築路兵,赤膽忠誠,眷念著這裡的雪山和公路;有一位退伍老兵,信守承諾,紮根天山守護恩人墓陵。班長和戰友陸續犧牲了,陳俊貴被當地牧民救起,接受了長達4年的凍傷治療。復員後的陳俊貴回到了遼寧老家,始終牢記班長的臨終囑託:「如果這次有機會的話,能活著走出去的話,請你到湖北老家,看一下我的父母」,但由於不知道班長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聽無果。
  • 廣西發現2座三合土棺槨 疑為明代建文帝夫婦墓
    1 棺槨主人身份高貴  這次專家聚首上思,緣自2008年10月15日在該縣城東面「官皇屯」出土的「三合土」棺槨。專家發掘後發現,墓主人為「夫妻合葬」,而從女性墓主人棺裡,清理出一件在當年看來,質地非常優質、色度十分晶亮的「黃色金絲衣服」。此外,女性墓主人棺內呈現七枚唐代「開元通寶」錢幣,而男性墓主人棺內卻呈現七枚「乾隆重寶」錢幣。
  • 諸暨烈士長眠異地70載 山東劉氏為他鄉英雄三代守墓
    浙江在線11月7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黃珍珍 通訊員 王瑋 陳伯渠)方剛沒有想到,他居然真的找到了小太公遠在他鄉的烈士墓。更讓他驚訝的是,山東臨沂的劉氏三代人,因為當初的一句承諾,為小太公方益品整整守墓七十載。  前不久,方剛終於在諸暨為小太公方學選好了墓址。這意味著時隔70年,小太公終於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