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年,抖音短視頻軟體徹底火了,全中國都徹底「抖」起來了。不管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僻的鄉村,不管是激情似火的年輕人,還是寧靜沉穩的中年人,甚或是行將就木的老年人,幾乎是全民皆「嗨」,人人向「抖」,鏡頭前個個爭先恐後、騷首弄姿、如痴如醉、樂此不疲。
從存在就是真理的角度看,不可否認,任何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對於作為高級智慧生命的人類來說, 文化生活可以使精神壓力得以緩解,身心得到放鬆,從而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和快樂,這也是人類有別於地球上其它動物並不斷取得進步的明顯標誌。
世間所有的事物發展都有兩面性,文化也一樣。好的文化可以讓人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積極進取,不好的文化卻可以讓人精神頹廢、意志消沉乃至走上極端,更具有破壞性。
一|抖音風靡大江南北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他們做對了什麼?
抖音,誕生於2016年9月,是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體。截止2020年8月,抖音的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了6億。而同屬短視頻行業的快手,在當時抖音還沒上線的時候,就坐擁了3億註冊用戶數。顯而易見,抖音是一個後起之秀,卻後來者居上。
抖音先後推出直播、社交、電商、搜索等用戶服務場景,同時通過流量扶持升級、完善服務手段、變現渠道擴展,幫助創作用戶在抖音上獲取經濟收益。為拓寬創作用戶的變現渠道,利用星圖、直播、電商等手段,讓創作用戶的收入實現多元化。據稱,截止2020年9月,已有2200萬名創作用戶在抖音共創收417億元。
1.製作短視頻抓住民眾的眼球:
現在人們工作生活都很忙碌,休息的時間已經嚴重碎片化,抖音主推10幾秒鐘的短視頻,可以滿足這種忙裡偷閒式的精神娛樂需要。
2.打造豐富的體驗場景吸引人注意:
全屏視頻能夠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身臨其境的現場感,高清畫面又能夠讓挑剔的用戶也會體驗感良好。音樂襯託出短視頻強烈的表現效果,激活了用戶的參與願望。視頻美顏、貼紙濾鏡的使用和優化,遮蓋了用戶露臉尷尬的心理等。
3.利用各種方法留存用戶擴展需求:
圍繞用戶需求,完善智能算法分發功能,可以精確推薦用戶喜好的視頻,主動支持在其個人主頁展示微博。允許抖音達人把流量導到自己的微博,以幫助達人藉助微博生態變現。App每天3到5條的推送,以達到吸附並刺激用戶瀏覽或製作內容等。
4.發動全民參與豐富內容和提高流量:
抖音一直在強力引導暗示和誘發用戶的內容生產行為,以鼓動全民參與。由於內容都是用戶上傳,幾億用戶每天產生的內容是海量的,而且展現的內容和思想都是千奇百怪的,這樣也造就了內容的豐富多樣性。既滿足了用戶的好奇心、新鮮感、共鳴感和七情六慾,增強了用戶黏性,也獲得了巨大的流量收益。
5.開發各種變現渠道綁定並刺激用戶:
通過發布原創圖文或短視頻內容變現、開通直播粉絲刷禮物變現、利用其它平臺做引流變現、開通抖音櫥窗直接變現、為品牌方做傳播變現以及轉化用戶和直接開通抖音小店等一系列的方式沉澱並吸附用戶,刺激用戶形成對平臺的認可和依賴,以形成滾動式裂變性發展。年初的疫情,讓線下需求大量轉移到線上,催生出直播帶貨、在線辦公、網上授課等新業態,視頻和直播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無形中又催動了這種目的的實現。
二|在全民皆嗨盡享快樂的同時,抖音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對於喜歡玩抖音的人來說,認為刷抖音可以接受到很多碎片化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了解了各階層生活。閒暇無聊時可以打發時間,在上面放鬆心情找一些樂子。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自戀感,能去除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煩惱。更重要的是在抖音上玩好了可以賺到錢(儘管很少人),這也是很多人羨慕和效仿追求的目標。
凡事有利就有弊,不喜歡抖音的人也有許多不喜歡的理由,認為這種快餐文化不亞於當代的數字毒品,很容易讓人上癮又不能輕易戒除,一天不看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結果越陷越深,從而對個人和社會造成一系列的影響。
1.長時間刷抖音對人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嚴重危害:
現在很多人都有刷抖音、看抖音的習慣,儘管每則視頻的時長只有10幾秒,但是由於人類天生的獵奇心理,大千世界的光怪陸離和千姿百態,看了一個還想看下一個,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飛快地流逝掉,抖音苦心設計的「引流和增流」方式也是為將人的注意力長時間鎖定在手機上。長此以往,眼睛長時間疲勞,視力會下降。習慣性低頭或一個姿勢看手機屏幕,會造成頸椎、腰椎和脊椎產生病變。經常熬夜看視頻,會使身體產生和誘發多種疾病。白天工作晚上視頻娛樂,身體得不到有效緩解容易導致記憶力減退、過早衰老和猝死等等。
2. 亢奮過後容易令人精神萎靡,嚴重者神誌異常:
長時間刷抖音的時候人的大腦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以保持興奮和快樂狀態,所以整個過程會覺得很「嗨」。而停止的時候,隨著刺激媒質的迅速減少,人會馬上進入到一種很難受的感覺裡,伴有煩躁、焦慮和不舒服。特別是關掉手機才發現實際現實生活和美好的視覺盛宴場景之間距離是那麼遙遠,很多人又會產生深深的自責和失落。在享受了短暫的快感之後,得到的只有被毀掉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充實」後的精神空虛。患得患失之間如此反覆,長久會導致精神衰弱和內分泌紊亂,情緒低落,提不起對其它事的興趣,這也是精神上癮的症狀。一旦成癮,參與的主要目的已不是為了獲得愉悅感,而是為了避免難受。
3.經常看視頻使人變得懶惰,不思進取總想不勞而獲:
抖音上有一句很火的話: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是貧窮,唯一可以無中生有的是夢想。換言之,只要能賺錢,做什麼都不過分,只要有錢花,還談什麼理想?看到很多「俊男靚女」(實為美顏效果所致)在談笑風生、閒庭信步之間僅靠「吃喝玩樂」就輕輕鬆鬆地賺到了大錢,更有一些「呆瓜傻蛋」僅憑「裝瘋賣傻」也混得風生水起、人模狗樣,於是更多的人也顧不上什麼視頻與現實了,忍不住義無反顧地競相效仿拼命追趕。辛辛苦苦地讀書,勤勤懇懇地工作,可能到頭來一個月也就幾千元的工資,還要遭受「996」工作制的無休止盤剝和管理體系的無情面打壓。而抖音卻給了人們另一種可能「一夜暴富」的機會,因為似乎一切都實在太容易了。不得不說,現在視頻網紅的出現,讓人們徹底否定了求學工作的意義,否定了一切靠辛勤勞動和付出實現目標的價值,只需拍個十幾秒的視頻,如果爆火便有可能一夜成為百萬富翁。面對如此低的門檻和操作,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聯翩、夜不能寐?
4.無需注意力專注即可沉浸其中,等於剝奪了思索與思考:
在抖音創作界有個說法「你必須在三秒之內抓住別人的興趣,否則別人就會毫不猶豫地離開」。這使人們的思維只能拋棄以往那些複雜的邏輯、有條理的分析和優美的修辭,從而變成只接受動態畫面和結論即可,沒有了任何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看完之後腦子裡留下一盤散沙,以及太多沒有論證也無結論的碎片化信息,促使人只要隨景入戲即可,不需要費力地攜帶著注意力。同時,無法否認的是,抖音上很多人為了賺取關注和點擊量而生產的多是一些刻意醜化了自己卻感動不了他人的視頻作品,盲目跟風模仿低俗無底線,或是粗製濫造、生拉硬扯,只為牽強做作地博人一笑。一個個令人眼花繚亂淺顯易懂的視頻瞬間,只具有了感官上的衝擊和刺激,卻沒有了內涵深刻的引申與思考。反饋回來的儘是無聊的浮躁、虛無的逢迎和騷動的迷亂,所有不相關聯和沒有咀嚼意義的信息,帶給人的只是「吃瓜」一樣的傻笑就已足夠,不需要任何思維深度的延伸。國外有個哲人說過,「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是把文化變成一個監獄,二是把文化變成一場娛樂至死的舞臺」。當人們已經不知道自己為何而笑的時候,正如有一天也會不知道自己因何而哭一樣。當一個人徹底喪失了自我判斷和認知能力的時候,那也意味著這個人早已成了一具行屍走肉。如果這種碎片化也可以算作「知識」的話,那也只能是自認為可以掩飾自己無知的說辭而已。久而久之人們也只能或只願意接受這種「碎片化」的信息,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會覺得很麻煩很羅嗦。真正的死亡,不是被消滅,而是被同化。
5.很多內容平庸媚俗,毫無文化承載和延續性:
抖音裡充斥著消費主義、蒙昧主義、快餐文化、金錢崇拜、娛樂至上的思想。打開軟體,幾乎滿眼都是熱舞的網紅、整容的尖下巴、看家的哈士奇、乖巧的小阿貓等千篇一律的主題和光怪陸離的作秀。有人說抖音文化本質是一種城市小資產階級文化和城鄉結合部殺馬特文化的結合體,除了養名犬秀豪宅、秀美顏裝富有等少部分作者外,也存在著很多拍攝底層生活的視頻。就其目的來說,吸引流量多於真實關切,自顯慈悲多於赤誠相待,插科打諢多於雞湯勵志。在形形色色的盲目憧憬和崇拜裡,在林林總總的各式渾沌段子裡,以獲取暫時逃避現狀的安慰感和愉悅度,短暫消除客觀上存在的生活困囿和階層隔閡,進而蒙蔽自己和逃避現實。而其餘的絕大部分市井觀眾,都是在這種情緒的狂歡中拍手叫好的看客。
同時抖音裡的雞湯文字也充滿了讓人晦澀難懂的理念哲學,半生不熟的感覺讓人品味不出所以然,只能裝聾作啞或目瞪口呆。如「裝什麼城裡人,現在地球都叫村」、「正因為單純,絕望時的反抗才會更強烈」、「長肉這事有種衝胸來,別老衝著肚子」、「我們都沒有錯,是年輕毀了承諾」、「你有你的詩和遠方,我有我的懶和囂張」等等,如果這些也可以稱之為文化,想想如果6億人都這麼想和做,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6. 傳播有毒文化,扭曲社會普世價值影響青少年:
隨著短視頻軟體的火爆,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95後最嚮往的職業是網紅,00後更甚。各種歪理邪說、色情裸露、肆意惡搞,對青少年的社會價值觀影響巨大。比如各類炫富視頻,曬豪宅、曬豪車、曬豪華旅行等,無形中喚起了青少年無知的渴望;罵髒話、打群架,使青少年極易模仿;虐待動植物,扭曲了青少年的是非觀念,使其未成年即缺少愛心;自虐和苦情戲,如女孩剃光頭、男孩演被打等,使青少年顛覆了對以往教育的認知。更有許多無底線的惡搞,整老公、整孩子、整老人……等等,宣揚早戀的、老師惡搞學生或學生惡搞老師的,不勝枚舉。可想而知,當這些真真假假的「視頻故事」在手機裡盡情上演的時候,作為青少年的孩子們看了會是什麼心理和反應。無腦的跟風,刻意的模仿自然就會變成常態,三觀盡毀,完全敗給了「網紅們」那精緻的五官。當孩子們感覺自己也可以做到這些的時候,還能專心學習自然就成了遙不可及的事。
抖音上曾經有過一位一夜爆火的溫婉,就因為在地下車庫跳了一段舞蹈而被眾多追捧者奉為「網紅」。後經網友扒出,溫婉17歲輟學,大部分時間在泡酒吧傍大款,不僅喜歡蹦迪,還過著極其奢侈享樂和迷亂的生活。整容,不停地換男友已是常態... ...結果造成她的很多未成年粉絲羨慕地說「我們也要退學,去整容、傍大款……」
7. 短視頻營銷假貨泛濫,三無產品遍地蛇行:
隨著一類電商平臺對售假行為愈發嚴格的管控,一些參與制假售假的團體和個人開始尋找新的出口,而像抖音這樣極具人氣的視頻直播軟體自然成為了他們新的山頭,特別是折騰完朋友圈的微商也找到了新的流量基地。央視《經濟半小時》曾曝出了抖音上假貨橫行的消息,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央視記者在當時的調查中發現,抖音上存在著大量類似「自製名牌化妝品」和展示假冒奢侈品的內容。後來又擴展到了走私車、仿冒鞋包等五花八門林林總總的各種商品,甚至一些違禁品也在視頻上秘密地售賣。
為了躲避監管和審查,這些涉嫌散播制假售假視頻的用戶,一般不會直接在抖音上兜售商品,通常是在自己的個人簡介或視頻說明中留下聯繫方式,以更加隱蔽的渠道進行銷售。而他們之所以能接觸到大量的潛在買家,靠的就是抖音上的「精準算法」和「智能推薦」。當抖音判斷用戶對某類事物感興趣後,就會在後臺算法的驅動下不斷地向用戶推送相似的內容,而制假售假視頻自然就被納入其中。
抖音為尋求上市,急需商業故事,所以無邊際地展開了各種業務,而視頻用戶帶貨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商業模式……
三|抖音在海外遭多國封殺,除政治外,也有自身原因。
隨著抖音的快速火爆,近二年業務觸角也延伸到了國外。2018年被印度尼西亞封禁,原因是印尼通信和信息部認為該APP含有負面內容,傳播過程可能會對年輕人和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美國和日本也採取了同樣行動,日本的原因是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美國則是因抖音「非法收集未滿13歲未成年人隱私信息」(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開出約3800萬元的天價罰單)和「危害國家安全」。
讓印度方面痛下「殺手」的,是抖音中大量的色情內容,已經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心理與生理健康。而且抖音還有許多帶有種族歧視的設置功能,甚至發生有人因此自殺。
西班牙媒體文章指出抖音危害,容易讓人深陷其中的程度堪比鴉片……
寫在最後:
有人說,抖音是解決寂寞的良方,是享受快樂的陽光,是快速致富的捷徑,也是獲取知識的海洋。也有人說,它更是自我迷醉的流放,引領庸俗的榜樣,摧殘人生的辣手,培育邪惡的溫床。網絡上有種說法「點讚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古柯鹼,是主宰我們這一代人的新一代數字毒品」。而令人陷入「奶頭樂」陷阱,沉湎於光怪陸離的官能刺激、沉迷在廉價低質的文化消費當中,總不見得是件好事。當一個人徹底被該種「文化」吸引並俘虜後,他就會對黑色利益鏈條捐棄前嫌,和掮客握手言歡,無形中自願免費充當了支持者和幫手的角色,而自己卻渾然不覺。
1840年發生了鴉片戰爭,使中國徹底進入了近代被人任意欺凌和屠戮的時期。而作為戰爭導火索的鴉片,對當時的人們來說,其吸食的快樂感覺與享受抖音毫無二致。當一個民族和國家被麻木和愚昧捆綁,被享樂和利益左右,其結果自然早已註定。很難想像這樣的人們會恢復理性的思考和客觀的認識,當偏激的觀念和扭曲的人性開始肆意飛舞,付出慘痛和無知的代價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抖音自己曾說「我們曾經希望它是「視頻版的百科全書」,希望它成為「一扇窗戶」,結果是現在卻變成了炫目的燈塔,照亮了億萬人不肯正常「生活」的路,但願,這不僅僅是設想。如果全民皆「抖」音,那整個國家的衰落也會不請自來、順風而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