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英譯也叫朱古力,是甜品烘焙中使用非常廣泛的一種原材料,不管是和麵包搭配還是混合在蛋糕上,它都會散發出特獨的、濃鬱的巧克力味。對薇姐而言,它卻不僅僅只是一款原材料,它是平時的小零食,也是調節心情的良藥。所以薇姐今天就來教大家製作和巧克力有關的淋面蛋糕,希望能幫助大家在甜品完成度上多掌握一些技巧和經驗。劃重點了哦,喜歡吃巧克力的朋友一定要【分享】或【收藏】起來呀!
巧克力分類:
從配料上巧克力分為代脂和純脂兩種,如果大家是自己在家烘焙的話,薇姐建議還是使用進口純可可脂比較好,相對代脂,它更健康、營養,尤其味道和品質也是代脂比不了的。
從顏色上,巧克力分為白色和咖色兩種,但這僅僅只是顏色上的區別,對於味道和口感並不受影響。我們在製作蛋糕時使用的巧克力淋面多半以白色為主,因為它能調製出更多的混合色,而咖色巧克力除了做淋面外,也會用來製作各種巧克力配件。
巧克力知識點:
由固定變為液體後,就是大家常說的巧克力醬,它可以是由巧克力單獨融化或添加其他輔料一起混合、融化而來的。所以這點上講,大家可以理解成,巧克力醬的濃度是完全可以人為控制、調節的,比如說淋在蛋糕表面上的巧克力醬濃度就不能太高,太高了容易凝固,達不到淋面的效果,而太稀了又容易掛不住,把蛋糕弄花。
所以,這也是薇姐作為甜品師而言喜歡做巧克力淋面的原因之一,因為它有一定的難度和技術要求,對溫度和狀態的把控是特別鍛鍊我們的耐心和技巧的。但對於新手來說,倒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即使第一次沒有做好,待其凝固後,我們可以鏟掉重新再來一遍,所以巧克力的反工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那麼像薇姐這樣熟練的甜品師傅會怎麼一步步製作巧克力淋面呢?各位吃貨搬好小板凳做筆記了哦。
所需工具:
裱花袋、剪刀、不鏽鋼容器、電磁爐、鋸刀、案板、軟刮刀、玻璃容器
製作步驟:
用鋸刀把巧克力切成塊狀,放入玻璃容器中,然後將不鏽鋼容器裝一半清水放在電磁爐上,用中檔火加熱至30-38攝氏度即可。注意溫度千萬不能到40攝氏度,否則巧克力會因溫度太高而出現「反沙」現象,從而造成浪費,無法使用。
用軟刮刀順時針在玻璃容器中畫圈圈,直到巧克力全部融化為止,然後加入玉米油或奶油,再繼續攪拌,直到所有材料都完全融化,混為一體即可。
如果喜歡巧克力口味更香濃一些,可以添加適量的黃油,將黃油提前拿出來,室溫融化,待巧克力切好後,和其一起放入玻璃容器中,最後再加入玉米油或奶油就可以了。
巧克力淋面做好了,那麼如何將其鋪陳到蛋糕上面呢?別急,薇姐有一個很好用的法子教給大家。
將蛋糕放在轉盤的中心位置,把融化好的巧克力醬裝入裱花袋中,用剪刀在裱花袋底部剪一個小口子,然後左手推動轉盤以逆時針方向旋轉,右手拿著裱花袋沿著蛋糕邊沿以順時針方向將巧克醬順著蛋糕主體淋下來。如果巧克力醬的流速太快,可以放冰箱冷藏一分鐘,再拿出來操作。
怎麼樣,這個方法是不是很簡單呢,大家看完後一定要自己實操練習哦,當你學會這個方法後不僅覺得有趣,還會和薇姐一樣,感覺特別好玩呢!
淋完巧克力醬後的蛋糕,一定要先放在冷藏室儲存二十分鐘以上再拿出來享用哦,這樣時巧克力就完全凝固在奶油蛋糕的表面了,吃的時候帶著脆脆香香的口感,混合著奶油的甜蜜,嚼一嚼,品一品,讓喜歡甜點的你欲罷不能。
巧克力淋面保存方法:
做完蛋糕淋面後,如果巧克力醬還有剩餘沒用完,一定要記得把它放在冷藏或冷凍室,放冷藏室可以保存5天左右,放冷凍室可以保存存10-15天。
注意每次將剩餘的巧克力醬拿出來重新使用時可以先聞一下味道,如果是正常的味道就可以繼續使用,如果出現酸味,說明已經變質了,必需丟棄掉。
或者大家在將多餘的材料放進冰箱時,就在外包裝上標明製作的日期和詳細的時間,這樣下次再拿出來使用時就可以明顯的看到是否還在保質期內,有沒有過期。
巧克力淋面配方:
黑巧克力100克、奶油70克、黃油100克
白巧克力100克、乳植奶油50克
黑/白巧克力100克、玉米油30克
薇姐給大家分享了以上三種不同的配方,大家都可以嘗試著做一遍,根據個人口感、喜好,選擇自己鍾意的方子來製作就可以了。歡迎大家文末下方留言互動,說說你吃過的最好吃的巧克力蛋糕,也期待大家的成品秀!#我鏡頭下的假期家宴#
記得關注【後廚薇姐】!如果喜歡薇姐的分享請【轉發】或【點讚】;如果對你有用,請【分享】或【收藏】,你的鼓勵就是薇姐每日一更的最大動力。
本文由 愛薇糖廠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