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都去哪兒了?記者跟隨分類垃圾去「旅行」

2020-12-21 中國江蘇網

今年年底前,南京將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眼下,不少市民在積極參與分類的同時,總不免疑惑:分好類的垃圾去哪兒了?記者從南京市城管部門獲悉,為讓更多市民了解南京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流程,提高分類意識,南京市垃圾分類辦公室組織開展的「跟著垃圾趣旅行」主題宣傳活動於23日正式啟動,計劃用兩個月時間,分25批次帶領千名市民去近距離了解垃圾分類的整個流程。

專人指導分類,參與率高達100%

23日早上9點多,記者隨活動首批40名市民開啟了垃圾分類「旅行」。第一站來到了金堯新村小區。儘管天空下著大雨,但一點沒有阻擋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的熱情。今年5月,該小區單元樓下的垃圾桶被全部撤掉,建立了嶄新的環保屋,小區456 戶居民集中投垃圾。環保屋外,放置有三個灰色的其他垃圾桶、兩個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屋內還配備了可回收物收集桶和有害垃圾桶。「我們家有兩個垃圾桶,一個放剩菜剩飯等廚餘垃圾,另一個放菸頭、用過的紙巾等其他垃圾。」住在6棟3單元的沈秀珍提著兩袋垃圾來到投放點,動作利落地刷卡打開投放口,將剩菜倒入廚餘垃圾桶中,又迅速將袋子投進了其他垃圾桶。

南京志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該小區垃圾分類,現場工作人員說,實施集中投放快兩個月來,居民參與分類的積極性在不斷提高。由於居民每天產生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較多,這兩類垃圾每天定時清運兩次。他們的大數據平臺上顯示,金堯新村小區22日廚餘垃圾回收量為121.64公斤,其他垃圾回收量達139.03公斤。

「我們小區也有這樣的『垃圾房』,乾淨無異味,有顧慮的居民應該多到這裡來看看。」晶都茗苑小區居民葛義順一邊參觀一邊說,分類投放垃圾的時候,大家常好奇分出來的垃圾究竟去了哪裡,又是如何變廢為寶的,於是和鄰居一起報名來參加「跟著垃圾趣旅行」活動。

「現在我們小區垃圾分類參與率幾乎達到100%,每天有專人指導分類。以前每個單元樓門口有兩個垃圾桶,到了夏天,散發異味,蚊蟲很多。現在環境越來越好了,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幾乎達到100%。」聽到大家在參觀時不斷發出讚嘆,金堯新村居民龔金鳳開心地說。

密閉化分類收運,避免二次汙染

沈秀珍等居民一早分類投放的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很快被分類裝車,運到了棲霞區生活廢棄物轉運站。「棲霞區仙林街道、西崗街道等小區的其他垃圾和部分小區的廚餘垃圾,都會運到這裡。」該轉運站站長王明說,他們配備有10臺大型垃圾運輸車、1臺吸汙車、3臺小型場地清洗車和12個28立方米(容量約22噸)的垃圾箱體,每天可轉運350噸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車輛、設備能夠確保垃圾不落地,實現全程垃圾密閉化運輸。此外,站內還裝有噴淋除塵除臭設備,通過預先設置每5分鐘循環一次,抑制揚塵和臭氣。

記者在現場看到,垃圾運輸車進入卸料大廳將垃圾傾倒後,中控室的工作人員便通過智能管理平臺對垃圾進行壓縮、打包等操作。「壓縮再打包,可以使箱體內的垃圾更緊實,排除水分,避免在轉運時產生垃圾掉落、二次汙染等現象。打包後的廚餘垃圾會運往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其他垃圾則運往江南焚燒發電廠或江北焚燒發電廠。」王明說。據了解,棲霞區在加強垃圾源頭分類的同時,實行「不同車輛、不同要求、不同去向」分類收運,目前已配備36輛垃圾分類收運車輛,建立了27條收運專線。

下午兩點多,從轉運站轉運的部分其他垃圾被送到了江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終端處置。

1號爐機主汽溫度392.73℃,機轉速3000.60r/min……江北焚燒發電廠的後臺系統大屏上,正實時顯示著垃圾焚燒爐的各種數據和畫面。巨大的垃圾池中垃圾堆積如山,大型抓斗正將垃圾「抓起」,投入焚燒口焚燒,很是壯觀,參觀的市民連連驚嘆。該焚燒發電廠行政主管曹御林介紹,目前南京約三分之一的其他垃圾都會運往這裡處置,日處理規模達2000噸,一年可以產生3億度電併網發電。

「吃進」垃圾,「吐出」資源

廚餘垃圾處置是不少地方的難點,也是很多市民關心的問題。為一解疑惑,參觀市民又來到了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南京當下正在64個小區和101家單位先行先試垃圾分類「實戰」,這些小區和單位產生的廚餘垃圾都會被送往該處置中心。在這裡,餐飲垃圾和廚餘垃圾需進行分選,塑料、玻璃等雜物被分選出來後,剩下的有機物料製成漿液,進行厭氧發酵,然後製成清潔能源沼氣,經過淨化後用於發電。最後產生的沼渣由於有機質含量較高,可以進一步資源化利用,用於堆肥、養蚯蚓等。

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處置中心每天可以處理220噸的餐飲垃圾,到8月底前,將上升到400噸;目前每天處理30噸廚餘垃圾,年底前,廚餘垃圾日處理規模將達200噸。

晶都茗苑居民張禮祥一邊參觀一邊告訴記者,他們小區有兩千多戶居民,今年6月1日撤掉垃圾桶、進行集中投垃圾,一共設置了4個集中投放點。距離「垃圾房」最遠的樓棟不超過150米。今年4月底,社區支部書記已組織30餘人到金堯山莊學習過如何分類,這趟「旅行」下來,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更全面了。

「垃圾本是最髒的東西,沒想到卻在一座現代化的工廠裡完成『蝶變』,變成了沼氣和電。」跟著垃圾全程旅行後,葛義順覺得很不可思議,之前總擔心的「前端細分類,後端一鍋燴」的顧慮,也隨這場「旅行」消散了。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主任科員孫秋陽介紹,「跟著垃圾趣旅行」活動安排了12條參觀線路,每個區一條,各有特色。參加活動的市民可以在小區看到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在宣教館了解垃圾的「前世今生」,在垃圾中轉站和分揀中心看到垃圾回收、拆解、再分類和轉運過程,在餐廚垃圾處理廠和焚燒廠目睹垃圾「變廢為寶」和無害化處理。

交匯點記者 白雪 實習生 劉春

相關焦點

  • 分類後的廚餘垃圾去哪兒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生活中你隨便倒廚餘垃圾嗎?分類後的廚餘垃圾去哪兒了?廚餘垃圾真的一點都沒用嗎?7月13日,蘭州晨報記者來到安寧區全循環智能分類生態運營中心,跟隨蘭州伏泰納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廚餘垃圾收集車,進行了一次體驗式跟蹤採訪,為你揭開廚餘垃圾從小區收集—運輸—終端處理的華麗轉身——對廚餘垃圾臭味早已習慣了9:00,在金華苑小區門口,整齊地擺放著4個垃圾桶,其中有一個標著「易腐垃圾」的字樣。
  • 分類後的垃圾到底去哪兒了?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垃圾。每天清晨,當你將一包包生活垃圾扔進小區垃圾桶時,可曾想過,他們會經歷些什麼,將會去到哪裡??(1)來吧,請先和小編一起,按照垃圾四分類法,看看上海的各類垃圾都去哪兒了吧!
  • 在杭州,垃圾分類後,都去哪兒了?如何處理?
    在杭州,垃圾分類後,都去哪兒了?如何處理?杭州的生活垃圾分為四類,分別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這些分類好的垃圾,都去哪兒了呢?杭小微給你揭秘!分好類的各種垃圾,都會去哪兒?如何處理?跟著杭小微,開展一段奇妙旅程吧!可回收物
  • 海寧餐廚垃圾去哪兒了?記者追蹤全過程
    北極星固廢網訊:垃圾的分類、回收、處理,任何一個過程「縮水」,都可能讓垃圾分類形同虛設。上周,本報記者追蹤報導了「其他垃圾」這一類別的收運處置全過程,今天,我們將目光瞄準餐廚垃圾。新聞回顧:海寧的其他垃圾去哪兒了?
  • 垃圾分類後都去哪兒了?每噸餐廚垃圾產出150公斤有機肥
    昨天,應合肥城管部門邀請,記者走進垃圾處理廠,見證了分類後的垃圾都去哪兒了。環衛人員正在對垃圾進行初步分揀。分類較簡單,居民易上手昨天上午,記者在合肥包河區福桂苑看到,小區每個單元門前都有垃圾分類桶站,桶站下依次擺放著可回收物收集櫃、餐廚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擺放在小區門衛旁。
  • 爭當垃圾分類小先鋒!島城小學生體驗垃圾分類
    活動主要分為「我家垃圾去哪兒了」、「跟著垃圾去旅行」、「垃圾分類少兒說」三個環節,結合轄區物業黨員帶頭示範分類、帶頭宣講分類技巧、帶頭駐桶指導、帶頭清理、帶頭減量的五帶活動,引領學生樹立「垃圾分類要從小做起」的理念,以「小手拉大手」,讓孩子們帶頭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從而帶動家長、帶動家庭、推動社會,努力實現文明整個社會的良好效果。
  • 剩菜剩飯都去哪兒了?記者帶您探訪廚餘垃圾「善後」處理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民以食為天,人們在製作、享受美味後,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垃圾。在人們眼中,這些夾雜著菜葉、果皮和剩菜剩飯的垃圾已然成了臭、髒、噁心的代名詞,令人嗤之以鼻。在我市,這些垃圾每天的量有多少?最終都去向了哪裡?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
  • 垃圾去哪兒了?白雲「明星」志願者帶您「雲賞」垃圾分類全鏈條
    12月13日,蘑菇頭表情包創始人吳武澤,抗疫援鄂「三劍客」羅炬輝、丁妮麗、陳展標,世界技能大賽亞軍陳啟佳等一眾「明星」志願者齊聚廣州市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二分廠(李坑二廠),攜網友了解「垃圾去哪兒了」。
  • 垃圾去哪兒 人人都應關注
    生活垃圾是城市的副產品,人類聚居規模越大,產生的垃圾越容易聚集。得益于越來越完備的垃圾處理流程和成熟的無害化技術,今天,我們已經不需要經常考慮「垃圾去哪兒」的問題,而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利用等問題上。從科學家到環衛工人,從政府到企業,都參與到垃圾回收和處理的工作當中。
  • 垃圾都去哪了?記者揭秘寧夏銀川垃圾轉運 處理流程
    央廣網銀川7月9日消息(記者徐升 見習記者王新宇)7月1日,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實施最嚴垃圾分類政策,「垃圾分類」被納入法治框架。「這,是什麼垃圾?」一度成為全國人民茶餘飯後的熱點話題。垃圾焚燒發電廠堆場中的垃圾(央廣網見習記者 王新宇 攝)按照住建部的計劃,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在內的全國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將在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對此,銀川市做了哪些準備?每天產生多少垃圾?垃圾最後流向何處?
  • 實施垃圾分類推進精細化管理 徐福記:垃圾分類後去了哪裡
    ■徐福記員工使用小黃狗垃圾分類回收機 記者 鄭家雄 攝 垃圾分類後,去哪兒了,怎麼被處置? 「糖果大王」東莞徐記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福記」)自2015年起在廠區內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對各類生活垃圾劃定了明確收運處置的「路線圖」。連日來,記者從徐福記出發,體驗了一次「另類」的一日遊,還原垃圾分類後方處理全鏈條。
  • 灰桶裡的其他垃圾去了哪兒?記者探訪五路居垃圾壓縮運轉站
    扔進灰色垃圾桶裡的「其他垃圾」接下來去了哪兒?今天上午,記者走進海澱區五路居垃圾壓縮運轉站,全程探秘「其他垃圾」的中轉之旅。彰化路鄭王墳甲37號院門口沒有掛單位名稱的標識牌,從外觀上也看不出什麼特殊之處,走進去才能慢慢了解到,這裡是海澱區五路居垃圾壓縮運轉站,海澱南部地區產生的佔全區總量60%的其他垃圾,都要先運到這兒,壓縮處理後,再運往大工村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發電。這裡是如何對其他垃圾進行壓縮處理的呢?
  • 分類回收後的垃圾去哪了?廣州市垃圾處理流程跟蹤!
    在「家裡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宣傳口號深入人心的情況下,人們對於分類回收之後垃圾的去向懷著強烈的好奇,垃圾去哪裡了呢?垃圾如何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在廣州,「焚燒為主、生化處理為輔、填埋兜底」的分類處理格局正在形成。
  • 長沙向公眾開放環保設施 可「探秘」餐廚垃圾去哪兒
    長沙向公眾開放環保設施可「探秘」餐廚垃圾去哪兒(公眾走進長沙市餐廚垃圾處理展示館參觀。)新湖南客戶端3月23日訊(記者 鄭旋 通訊員 任超)餐廚垃圾如何收集?處理是否有效?如何變廢為寶?面對公眾對城市垃圾處理的好奇,今天上午,長沙市開展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公眾開放活動,來自嶽麓區樟樹門小學的師生、環保志願者和市民代表等近80人,共同走進湖南聯合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近距離了解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全過程。
  • 廚餘垃圾都去哪兒了?處理時遇到大棒骨怎麼弄?
    08-11 09:46:37 來源:江北新聞信息中心 江北新聞信息中心消息,你居住的小區被劃為重慶垃圾分類的試點了嗎?你家已經在做垃圾分類的嗎?辛辛苦苦把垃圾分好類會得到什麼樣的回報呢?垃圾有被很好的處置嗎?它們經歷了什麼樣的旅程呢?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廚餘垃圾是被如何處理的?
  • 有害垃圾都去哪兒了?·都市快報
    垃圾分類「三化四分」特別報導 每年收運不足5噸 記者 周丹紅 通訊員 鄭清 本報訊 過期化妝品、過期藥品、用過的油漆桶,你怎麼處理的?這些都屬於有害垃圾,應該統一收運到有害垃圾處置點進行無害化處理,市民也應該把自家的這一類垃圾投放到社區紅色垃圾桶裡。
  • 長沙向公眾開放餐廚垃圾處理設施 看看垃圾都去哪兒了
    學生們認真觀摩餐廚垃圾處理後的成品樣品。剛剛聽講解員介紹完垃圾分類的知識,同學們踴躍參加遊戲,在動手過程中加深印象。同學們走進生產車間巡視通道,實地觀看餐廚垃圾處理的各個流程。紅網時刻長沙3月23日訊(見習記者 田甜 記者 熊曉宇)全市每天大量的餐廚垃圾都去了哪裡?最後被如何處理?3月23日,長沙組織向公眾開放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部分市民、學生帶著這些疑問,走進長沙市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及省級環境教育基地——長沙市餐廚垃圾處理展示館,全面了解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全過程。
  • 餐廚垃圾去哪兒了——看「聯合餐廚」如何變廢為寶
    而在整個長沙,分布著「聯合餐廚」150多輛類似的餐廚垃圾收集車,每輛車都裝有定位系統和操作監控攝像頭,擁有固定的編號和收集路線。它們像螞蟻般,每天勤奮地「爬行」在長沙市6個區和長沙縣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上門收集餐廚垃圾。
  • 飯店餐廚垃圾該去哪兒?
    飯店餐廚垃圾該去哪兒?北極星固廢網訊: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畫廊、棠樾牌坊群……黃山腳下、新安江畔的歙縣,是許多人的旅遊目的地。近年來,隨著旅遊業快速發展,歙縣城區餐飲業壯大,餐廚垃圾的產生量也隨之增長。餐廚垃圾處置不好,如倒入雨水管網等,給水環境安全帶來隱患。
  • 日本繁華街道上找不到垃圾桶,垃圾都去哪兒了?原來秘密在這裡!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它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的,都將面臨處罰。從世界範圍來看,如何處理垃圾、對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已成為擺在人類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作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此次以如此大的決心和力度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不只對中國而且對全世界都將產生積極影響。我們相信,這件事是可以做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