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由於長期居住在繁華城市,厭倦了喧囂,總想找一處安靜而優美的地方去旅遊,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處不但有深邃的文化底蘊,而且清麗婉約的水鄉風貌、古樸的民俗風情聞名於海內外,我說的是一座古鎮,它的名字叫同裡古鎮。
同裡古鎮始建於宋代,是江蘇省最早、也是唯一將全鎮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鎮,被譽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同裡古鎮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宋代建鎮。鎮區內始建於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眾多,「川」字形的15條小河把古鎮區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
同裡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種、生息繁衍。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裡成為吳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原名」富土「。先秦已成集市,隸屬會稽郡吳縣,漢唐日呈繁華。
這裡主要的景點有明清街、耕樂堂、同裡溼地公園、王紹鏊紀念館、松石悟園、三橋等。這裡的民族文化習俗有走三橋,這是老百姓避災祈子求福的祈禳活動。同裡走三橋習俗中的「三橋」是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靜臥同裡古鎮區的三座古石橋: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是古鎮同裡的橋中之寶。
打蓮廂是流傳於江浙滬一帶的一種民間自製器樂。打蓮廂活動開始時,藝人們手持蓮廂,和著樂曲按照各種方法用蓮廂拍打自己的手腳、胳膊、肩腿等。舞動時,蓮廂內的銅錢會因此發出悅耳的聲響,五彩的綢帶也上下翻飛,特別有節奏,而且還很漂亮。
初時的蓮廂藝人一般都是男子,他們都身穿白衣白褲,在廟會及重大活動中進行表演。後來,女人們也打起了蓮廂。她們時常身穿藍布印花衣衫,頭包藍布碎花頭巾,在各種喜慶場所及節日裡翩翩舞動。好一幅美麗而活動著的圖畫。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