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刨子鋸子進課堂,初中生當起小木匠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站直,工字步,手伸直,握平,往前刨……」在木工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像模像樣地擺好姿勢,雙手握緊刨子,認真地學著刨木頭。昨天,這一幕發生在市北實驗初中的木工教室,初一年級的學生們正在上木工課。據介紹,這所學校從1999年就開設了木工課,並排進了課表,這些年一直堅持每周上一節課。
-
木工刨子:自己做的才最合手
刨子比鑿子樣式更多,沒人說得清有幾樣。主要由金屬鍛制的刨刃和木製的刨床兩部分組成。不同種有不同功能,可以對木料粗刨、細刨、淨料、淨光、刨槽、刨圓、刨正等等。
-
「歷史小課堂」是「刨子」不是「狍子」
「刨」在中國漢字中有兩種讀法,一種是[bào],另外一種是[páo],那麼我們傳統的木工工具「刨子」是讀作 [bàozi ] 還是[páozi] 呢?▲ 不抱子 看報紙一個刨子,主要由刨身、刨刀、楔木等三部分組成。它主要作用是對木料進行做平面、消薄、出光和刨直的處理。
-
民間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
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其描述的不僅僅是木匠工藝的高深,而要想學會使用這四種工具,一般人需要三五年,而刨子這種工具卻需要一輩子去學習!那麼這句俗話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
導語: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以前的人們大到蓋房子,小到做桌椅板凳,都離不開木匠。木匠,肩跨一個木工包,手拿一個木工鋸,進百家門兒,吃百家飯,可謂一技手藝在身,到哪都是座上賓。
-
我與麥苗難以割捨的情結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我自小與麥苗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每年春季,我都要在養育了我的那塊土地上與麥苗如期約會。面對麥苗,我常常想,世界上若沒有這種綠,一切生命將會做出怎樣的反應。麥苗的綠,才是生命的真正本質啊!
-
這座陵墓出土古人平木料的「神秘」工具,專家說:比刨子好用
我國木材的加工製作,具有悠久的歷史,鋸子可以割斷木頭,墨斗可以彈出直線,刨子可以平整木材。在古人發明刨子之前,人們究竟用什麼工具平整木材呢?一座古墓中出土的這件神秘器物,揭開了謎團。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木材十分常見,無論是桌椅板凳還是衣櫃壁櫥,都是通過木匠的巧手打造的。可是您有沒有想過,粗糙無比的大樹究竟是如何被加工成平直木板的呢?談到此處,我們就不得不說一種木工工具了,它便是刨子。
-
「木匠打老婆——有尺寸」不是空穴來風,現在明白是這個意思了
諸如錛、鑿、斧、鋸等可謂種類繁多,單單只是各種鋸就不下十幾種——片鋸、手鋸、繩鋸、鋼絲鋸等應有盡有;刨子又分為大刨子、二刨子、小刨子、槽刨、單線刨、歪嘴刨、小圓刨、鳥刨等;其它如勒子、裁刀、畫線尺、活絡尺、過線尺、卡方尺、樹皮刀、墨斗盒等更是數不勝數……有些工具甚至都叫不上名來。
-
木匠工具|一片一片又一片,推平木板關鍵,這把推刨兒出現得很晚
刨:一片一片又一片認識度:五分 使用方法:推、刮刨,又名推刨,四川話喊推刨兒,主要被木匠用來推刮木板平面。傳說推刨是木匠祖師魯班發明的,對於這個傳說只能說,太懶了吧,但凡是木工工具,一定都是魯班發明的,公輸班先生,你還真是忙啊。事實上,推刨出現於明代。中國木匠工具中,推刨出現最晚。
-
日媒:日本人難以割捨的「水手服情結」
日媒:日本人難以割捨的「水手服情結」 2014-09-24 13:51:55日本人的「水手服情結」不僅是因為少女裝著起來青春養眼,更重要的是水手服見證了日本制服文化的百年變遷。 文章摘報如下: 曾經風靡一時的少女們再戰熒幕,本該是向其他重製作品一樣再掀熱潮,但從日媒評選出的「7月新番棄番排行榜」上來看,《美少女戰士Crystal》竟高舉榜首,不得不讓人唏噓。雖然製作方面表示這是忠於原作,但粉絲們並不買帳。
-
提起傳統木工工具,總會說「錛鑿斧鋸」,這裡為什麼沒有刨子?
不是說「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嗎?這麼重要的刨子,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呢?反而已經瀕臨失傳的錛,卻堂而皇之的位居首位呢?別急,聽我慢慢與你侃。這種錛子在日本一直延用到今天,我手裡也收藏有一隻。但我只找到了這幅畫作的整體略圖,所以無法證實這個說法。
-
再系《天鵝湖》情結
日前,北京弘揚東方民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部分新聞記者和社會學家就此現象進行了專題探討,發現中國特別是北京觀眾,有著無法割捨的《天鵝湖》情結。正是由於該劇承載了太多的社會人文因素,所以人們對該劇有著無法割捨的情結,甚至於達到逢演必看的程度。 其三是《天鵝湖》有著特別的社會時尚性:幾十年來,該劇堅持固有的高貴、優雅、抒情的正劇風格,成為社會廣泛認同和推崇的品牌,因之,該劇就有了特別的社會時尚性。如今觀賞《天鵝湖》已經成為單位、團體、個人社交和休閒活動的首選,它代表了社交休閒活動的品位、風格和層次。
-
只有行家才懂的木匠經典口訣
木匠,做為傳統工匠的一種,在中國文明史中演繹了驚世傳奇,在製作絕美作品的同時,用通俗易懂口訣和諺語將自己精湛的技法世代相傳。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木匠行裡的幾個經典口訣。「三分手藝,七分傢伙」俗話說: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單身漢的行李大姑娘的腰,這些都是不能夠輕易碰的,可以想像趁手的工具對於木匠來說是多麼重要,木匠的工具又稱「傢伙什」,木匠行裡,基本看一眼傢伙什就知道這個人的手藝如何,好的材料配好的手藝,好的手藝還要配有好的工具,這樣幹出的「活」才是好活。
-
從小我就對木匠很感興趣,帶您看下木工基礎工具
我記得小時候父親開玩笑說以後不會念書就讓我去學做木匠~所以從小我就對木匠很感興趣。工作以後,突然對木工的興趣,又一下子迸發出來,所以專門請教了我的父親,入手了一套初級木工工具。據我爸說,以前木匠的斧頭柄是不全部打入斧頭的,只打入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空著,意思是自己的技術還沒完全到家。使用情況:很鋒利,木柄手感不錯,遺憾的是不是單邊開鋒,不過對於初學也夠用了。
-
農村俗語「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大姑娘的腰」,是啥意思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大姑娘的腰」,是啥意思農村俗語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它來源於普通的農民之中,通俗易懂而富有一定的寓意。「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大姑娘的腰」,其實也就是所謂的農村「四不摸」。那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木匠斧子:斧子是木匠師傅幹活的工具,也就是說是吃飯的家當。
-
組圖:60年前的木匠,用什麼工具幹活兒?
據此,圈內有前輩判斷,這個老木匠應該是三四十年代生人。不管他多大歲數,反正在我看來,這位老爺子妥妥的是現代工具黨們的鼻祖了。墨頭必需放前面,這是木工之魂,世家傳家之器。左邊是標準日式的墨斗。右邊是竹製的大墨斗和兩隻劃筆。與正常的竹製劃筆不同,這兩隻劃筆材料一是牛角,二是PVC。兩隻拼板刨。平刨67cm,刨刀為光明,蓋鐵是金兔的。上面是大型的裁口刨,長度也超過了50cm。
-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收藏,自古是文化集大成者的盛宴,是一種情懷和文化情結,並非單純圖利。眨眼之間,已進入庚子之春,「微涼」與「調整」既是形容當下因疫情給人們帶來的衝擊和困惑,也是藝術品市場近期的寫照。隨著數據上的「回調」和「趨於理性」,藝術品收藏領域也有了越來越多關於價值回歸的思考之聲。
-
老木匠手工做喜木,6天做一副賣萬元
在河南洛陽孟津縣,有一位年屆七旬的老人,憑著從小就學會的木匠手藝在當地開了一家喜木店,專門製作純手工的喜木。棺材在當地被叫做喜木,做棺材的店也就被稱為喜木店。老牛介紹,他今年整整70歲,自己從十幾歲就開始學木匠活,也幹了一輩子木匠,手藝在當地很有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方圓幾十裡的人家蓋房子做家具、嫁閨女做嫁木都請我去做,那時候錢值錢,幹一天能掙二塊錢」。圖為老牛在自家店外挑選板材。改革開放後,老牛在1980年代開始開喜木店,主要做桐木和柏木棺材,因為手藝好,做出的棺材從不發愁賣不出去。圖為老牛做好的棺木,暫時放在店裡作為樣品展示。
-
「知青歲月」曼昔掀起時尚木匠風
然而困境中的知青奇蹟般的開始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他們找來鋸子刨子,手提斧頭鑿子,一場無師自通大規模做木匠活,就這樣在逆境中應時而生,各連隊成立木匠組,擔負起為連隊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重任,做鋤頭,斧頭把,搭豬棚間,蓋地震棚,修理宿舍門窗,為已婚知青免費提供一些小家具,確實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大家肯定記憶猶新,歷歷在目,連隊的木工僅有一至二名,生產率極低,難以滿足廣大知青的需求量,假如哪位朋友「搭得夠」預約訂製一隻午夜箱
-
中國老木匠流傳的木工刨口訣!
我在中國的木工網頁看到一篇關於木工刨刀的介紹,覺得有幾句對於刨刀操作的形容蠻貼切,在此將中國老木匠對木工刨子的口訣節錄下來,今天就分享給大家。4、認表裡,辨木紋,不戰差來不費力5、先「衝』線,先高后低刨平面6、腿要弓,後要繃,肩背著力往前衝7、推刨如撼山8、端平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