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燴麵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們的喜愛。其湯,濃釅醇厚;麵條,鮮香有韌勁;羊肉,鮮嫩酥爛。做羊肉燴麵有三要素,面、料、湯。和面的時候要放一些鹽,揉成團後醒二十分鐘,然後再揉十分鐘,醒二十分鐘,反覆3-4次,抻出的麵條才有韌勁。其配料豐富,包括羊肉、粉絲、木耳、黃花菜、豆腐皮絲、海帶、鵪鶉蛋等。最關鍵的是熬湯,選用上好的羊肉同羊骨架加上各種香料文火長年熬製,熬製湯白肉爛。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河南傳統早餐。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漢族傳統湯類名吃起源於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尤以逍遙鎮胡辣湯出名。糊辣湯常見於街上的早點攤點,其特點是微辣,營養豐富,味道上口,十分適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是豫菜傳統名菜之一。[1] 三不粘是用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製成的。它不僅色彩金黃,味道甘美,更令人稱奇的是它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這也正是它為什麼叫「三不粘」的緣由。縣醬紅蘿蔔已有160餘年的歷史。該產品1933年全國鐵路沿線產品展覽會,獲得獎狀。1982年獲河南省優質食品獎。
杞縣醬紅蘿蔔已有160餘年的歷史。該產品1933年全國鐵路沿線產品展覽會,獲得獎狀。 杞縣醬紅蘿蔔之所以風味獨特,聞名中外,是和它的精先原料,嚴謹操作分不開的。選用的蘿蔔「線穗」,系杞縣東關坡吳村特產。「線穗」蘿蔔上下均勻,頂小芯細,無絲無渣,色澤鮮紅,晶瑩透亮。經過7次醬醃 80 多天後,醃出的醬紅蘿蔔色澤紫紅明亮,鹹中透甜,脆嫩可口,醬香濃鬱。
套四寶是河南開封傳統的地方名菜,屬於豫菜。此菜原汁原味,醇香濃鬱、肥嫩不膩, 多種味道。始創於清朝末年,由開封名廚陳永祥根據多年的烹飪經驗創製;顧名思義,「套四寶」就是把四種上好的食材套在一起進行烹製。
五香風乾兔肉是用1.5公斤左右的野兔,掛置陰涼通風處風乾,再用十餘種香料滷製而成,成品香味獨特,回味綿長。
鯉魚三吃是河南鄭州的地方傳統名菜。菜式一半乾吃,一半糖醋瓦塊,頭尾雜加蘿蔔絲做湯,特色是把糖醋汁拌一窩線麵條吃。
清湯東坡肉是開封市的傳統名餚,屬於豫菜系。此菜特色是鮮肉爛,肥而不膩,清醇利口。相傳為宋代文豪蘇軾(東坡)所首倡,。北宋初年, 京都(今開封)不尚食用鮮筍,但是蘇東坡卻深知竹筍之妙。他稱竹筍為「玉 板和尚」,讚美燒筍是「禪悅味」,將竹筍奉為「素中仙」。宋仁宗時,蘇東坡曾命筆贈詩:「無竹(筍)。」一經他的提倡,這種「筍加肉」的製作方法不脛而走,成為當時士 大夫階級爭相食用的名餚,故以「東坡肉」命名。
芙蓉海參」是豫菜中的傳統名菜,將雞蛋清蒸成「芙蓉」,以燒制好的海參盛在上面。為使色香味形俱佳,鄭州市特級烹調師趙繼宗,利用原料的天然色彩,精心拼擺出栩栩如生的「南海晨航」圖案。遼闊無垠的大海,婆婆多姿的椰樹,噴薄欲出的紅日;扁舟激浪,海鷗翱翔,猶如一幅美麗動人的風景畫。
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特色傳統名宴,屬於豫菜系。洛陽水席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