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末到1949年初,解放戰爭進入了最後階段。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這三大戰役,歷時 142天,蔣介石部隊被殲的總數為154萬多人。
解放戰爭猶如風捲殘雲一般橫掃中國大地,而蔣介石只能一步步敗退。1949年 10月 1日,毛澤東在北京主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宣布「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然而蔣介石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繼續受著打擊:10月14日,廣州插上五星紅旗;17日,廈門解放;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新疆迪化。
蔣介石自知大勢已去,於 1949年12月10日下午從鳳凰山機場起飛,先是在南京上空繞了一圈,然後含淚告別故鄉溪口,告別上海復興島,告別重慶林園……終於,他向中國大陸投去了最後一瞥,從此一去不復返。
在中國臺灣,晚年蔣介石出現了越來越強烈的思鄉之情。他多次公開反對「兩個中國」的主張。1967年9月7日,蔣介石在與日本首相談話時說,美國由於不願捲入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漩渦,於是有了兩個中國的想法,藉此苟安於一時,殊不知兩個中國的辦法,是我所絕對反對,而也是中共所不能接受的,僅為一種幻想而已。
毛主席則早已超然以「老朋友」呼蔣。1972年2月21日,毛主席巧妙地把蔣介石「拉」入中美間的歷史性對話中,他握著尼克森的手幽默一語:「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委員長對這件事可不贊成了。」輕鬆一語把中美蔣三方本來很敏感微妙的關係清晰地點化了。當尼克森問道:蔣介石稱主席為匪,不知道主席稱他什麼?毛主席哈哈大笑,周恩來代答:「一般地說,我們叫他們『蔣幫』。在報紙上,有時我們稱他作匪,他反過來也叫我們匪,總之,互相對罵就是了。」毛主席說:「實際上,我們同他的交情比你們長得多。」
1975年4月5日午夜,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因心臟病在臺北士林寓所去世。工作人員非常高興地將這一消息報告給毛澤東。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毛澤東並沒有顯示出高興的神情,而是一臉凝重地說了三個字:「知道了。」沒人能夠了解毛澤東此時的複雜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