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澳大利亞雪梨,「我已經2個月沒買到麵粉,做夢都想吃頓家鄉的炸醬麵!」華僑張瑩說起疫情下澳洲的生活現狀。 「最難買到的是麵粉、衛生紙,超市貨架沒見過擺滿的時候,無論店員還是顧客都不戴口罩」 澳洲疫情趨緩,多地開始「解封」,但生活物品的購買依然存在困難,許多必要生活物資成為稀缺品,聚眾時不戴口罩也是當地常態。
張瑩,37歲, 2013年拿到澳洲綠卡後和老公開始在雪梨工作生活,有一個5歲的孩子正上幼兒園,在澳洲的生活平靜美滿。但是疫情爆發後,一家人的生活變得緊張、焦慮。(圖左為張瑩的老公和孩子,圖右為張瑩)
「每天新聞會有新增病例報導,也會告知民眾不要出門」張瑩介紹。 新冠疫情爆發後,除了藥店和生活超市,澳洲的旅遊景點、酒吧、飯店、海灘等娛樂場所都隨之關閉。張瑩和老公被公司要求居家辦公,但工作量和強度絲毫未減少,「一邊帶娃,一邊工作,每天都感覺精疲力竭。」 「街道上雖然人不算多,但所有外出的人都不戴口罩,感覺好危險啊。」張瑩說,讓她感覺最恐怖的就是出門。(圖為街道上的人群和欄杆上懸掛的疫情防控宣傳牌)
「最要命的是去超市搶購生活物資,很多人天不亮就趕去超市買東西」。對於張瑩這樣的上班族只能打卡下班後再去超市,但那個時候超市物品時常都已賣空,「就連衛生紙都去了好幾次才買到」。「疫情下,澳洲效率更低了,物品賣完了都很長時間補不來貨,只能趕緊搶,多囤貨」,張瑩每次去超市也跟周圍人一樣都是能買則買,結帳排很長的隊也是司空見慣的事,「哪怕人再多,超市裡的人依然不戴口罩」。(圖為超市結帳時排的長隊)
為了搶到物資,張瑩5月7日特意趕了個大早來到超市,正好趕上超市補貨。「終於搶到衛生紙了,這感覺就像中了大獎一樣。」買到衛生紙後,她又繼續奔向食品區拼搶其它物品,「還是沒搶到麵粉和酵母,只能買點義大利麵應急了」。(圖為超市食品貨架)
澳洲的連鎖超市對麵粉、衛生紙等物資有限購要求,每人每次只能購買兩包。但是麵粉、酵母粉,這些在澳洲生活的常用物品還是很難買到。「我們家已經兩個月都沒買到麵粉了,每天只能吃米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的炸醬麵」張瑩盼望著疫情能快點結束,讓他們能過上正常的日子。(圖為已關閉的商場美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