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魚餌料魚之白鰱仔冬季養殖高產技術

2020-12-21 水產養殖網

桂花魚餌料魚之白鰱仔冬季養殖高產技術

出處:鱖鯪養殖網 作者:徐偉輝 水產養殖網 2016-10-31 23:16:00

近年來,桂花魚的養殖熱情高漲,導致桂花魚的餌料魚需求量增加,尤其大家青睞於養殖晚桂(一般在8-9月放苗,次年1-8月上市),對冬季餌料魚的需求量增加,而常見的餌料魚麥鯪抗凍能力差,在冬季越冬難度大,因此選擇一種抗凍能力強的品種作為桂花魚的餌料魚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白鰱仔(規格約為100尾/斤左右)是不錯的選擇。

白鰱仔是作為桂花魚冬季餌料魚不錯的選擇

一、白鰱簡介及市場行情介紹

白鰱,在華南地區又稱白鯿、蘇魚,是冬季用來養殖鱖魚的主要餌料魚之一。白鰱為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其食物的主要來源為池塘中的浮遊藻類、菌團、懸浮性有機碎屑和浮遊動物。2016年鱖魚養殖量大,尤其是晚桂養殖比較多,因此導致冬季對餌料魚的需求量增大,白鰱仔養殖熱情高漲。
目前,白鰱仔(100尾/斤左右,下同)3-3.3元/斤,預計白鰱仔在明年4月之前平均會超過3元/斤(往年白鰱仔價格一般在開始階段的10月下旬約3元/斤左右,往後多數在2.5-3元/斤之間,到了4月會降到2.0-2.5元/斤,今年4月行情差,降到1.5元/斤)。目前華南地區的白鰱一般採用立體養殖模式(魚塘上面養豬,魚塘裡面養白鰱仔,很少餵料或者餵一點黃粉),普遍養殖白鰱仔產量在400-500斤/畝,整體產量不高,效益不夠好,在目前好的行情下提高白鰱仔的產量顯得尤為關鍵,也是很多養殖戶關心的話題。

餵飼料的白鰱仔腸道

二、白鰱仔的特點

1、抗凍能力較強
白鰱的抗凍能力較強,0℃都不會凍死,但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為23-32℃,華南地區的9-11月份次年3-4月份白鯿仔黃金生長時期,這是它作為桂花魚冬季最適餌料魚的最大一個原因。華南地區的冬季雖然比不上北方的嚴寒,但遇上冷冬也常常讓養殖戶提心弔膽。比如2014年2月遭遇急凍天氣,多數鯪魚餌料魚凍死,整體死亡率約50%,損失嚴重,同時也導致當年3-4月的白鰱仔價格突破4元/斤。

巴西鯛

2、適口性好
作為桂花魚的餌料魚適口性是很關鍵的,如鯽魚也耐低溫,但是鯽魚作為桂花魚的餌料魚適口性比較差,因為其鱗片大、鰭條硬,桂花魚食後很容易得腸胃炎,巴西鯛適口性也較差,跟鯽魚類似,今年在廣東肇慶四會地區發生多個桂花魚吃巴西鯛暴發疾病的案例,值得警醒,而白鰱仔鱗片和鰭條較軟,容易被桂花魚消化,因而適口性較好。

該桂花魚疾病暴發案例很可能是投餵巴西鯛所導致

3、蛋白率低
此處所指的蛋白率即肌肉蛋白重量跟體重的比值,白鰱仔含水份多,同樣的重量,白鰱仔相對於鯪魚的肌肉蛋白少,因而轉化成桂花魚的產量就相對更低,桂花魚的耗魚仔量就高,一般長一斤桂花魚的土鯪耗魚4斤左右,麥鯪耗魚4.5-5斤左右,白鰱耗魚5.5-6斤左右。

4、病蟲害少、耐低氧能力差
白鰱仔因為不像鯪魚整天跟塘底有機質打交道,其生長環境較好,因此發生病蟲害的機率低。不過白鰱仔的耐低氧能力差,一般溶氧低於3mg/L時,白鰱仔會浮頭,不一定會死魚,但是經常浮頭的魚肯定長速慢。所以想要提高白鰱仔的產量,平均10畝水面至少要配一臺增氧機,一般晚上開,到了一定存塘量,特別是天氣差時要尤其注意不能缺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白鰱仔因為以池塘中的藻類為食,當其作為桂花魚餌料魚投餵到池塘中去會進一步減少桂花魚池塘水中的藻類數量,使水質變瘦變渾濁,是不利於桂花魚池塘水質調控的,整體來講白鰱仔是冬季桂花魚餌料魚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選擇,因此我們看到多方力量在研究尋找冬季桂花魚餌料魚好的新品種,拭目以待!

珠寶稱測量餌料魚重量

三、白鰱仔高產三大關鍵技術

白鰱是濾食性魚類,上層魚,以水體中藻類和懸浮的有機質顆粒為食,要想白鰱養殖實現高產,主要從這點上去突破。筆者總結了提高白鰱仔產量的三大關鍵技術,僅供參考。

1、保持水體有一定肥度和良好藻相、菌相

想要實現白鰱養殖高產,必須保持水體有一定肥度和良好藻相、菌相。肥水可用有機肥加無機肥配合,有機肥可用豬糞雞糞等,白鰱仔養殖不需要太多的有機肥,有機肥只是作為基肥肥水,這是與養殖鯪魚很大的一個不同點。白鰱養殖後期處於冬季,主要缺乏磷和碳,所以無機肥可用磷肥和碳肥,平衡水體營養,有利於培養出良好藻相,提高白鰱仔攝食消化率。另外,水體菌相跟藻相相輔相成,良好的菌相有利於培養出良好的藻相,個人建議用發酵乳酸菌來保持好菌相,成本低,性價比高。
養殖戶判斷白鰱養殖水質的情況可根據水體透明度,藻類的鏡檢以及水體理化指標測定。一般,透明度保持在20-25公分為佳,超過25公分說明水體藻類豐度不夠,水體中天然餌料藻類不足,透明度低於20公分,說明藻種可能是單一藍藻,不利於白鰱仔的消化,需要控制(很多養殖白鰱仔的池塘有機質多,但水體藻類不一定多,甚至看起來偏瘦,很多人容易忽略)。

藻相豐富良好的水質有利於白鰱仔的生長

其次,使用顯微鏡觀察水體中的藻類情況時,如果綠藻和硅藻較多則較好,藍藻不可太多。
此外,各項水質理化指標如氨氮、亞硝酸鹽、pH值等需合理,不明顯超標,超標會造成中毒和缺氧,不利於白鰱仔的生長。
我們可以簡單來計算一下效益差別:一般傳統立體養殖模式畝產約500斤/畝,為了做好保持水體良好肥度和良好藻相、菌相工作需投入一定的肥水和調水產品費用,按每次投入產品成本20元/畝來計算(不計水深),一個養殖周期中約需要投入此類產品共5次,即總共多增加調水成本100元/畝。據筆者觀察總結,一般注意保持好水質的白鰱仔養殖池塘的畝產可提產200斤,按白鰱仔售價3元/斤計算,即同樣的養殖面積和養殖時間內,收益可增加600元/畝,減去100元/畝的調水成本,純利潤增加500元/畝。

2、有充足的懸浮性小顆粒物質

保持水體有充足的懸浮性小顆粒物質,這主要需要人工補充如人工配合飼料或者黃粉。如對於白鰱仔精養模式來說,晴天保持一天在4%-5%的投餵率,一天兩餐;陰天2%-3%投餵率,一天一餐;雨天不用喂。筆者曾用專門的人工配合飼料餵白鰱仔,以精養白鰱仔的池塘來計算,料比約0.8,大約1.1元飼料成本長一斤魚,飼料誘食性強、懸浮性好,吃不完還可以肥水,有著黃粉無法替代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白鰱仔的價位越高投餵飼料養殖的效益越高,反之亦然,如果100尾/斤左右的白鰱仔價格在2元/斤以下,建議減少飼料的投喂。

投餵白鰱仔粉料

3、確保放養密度合理,輪捕輪放

(1)很多養殖戶放養白鰱苗種時認為密度越疏越快大,這種觀點倒是沒錯,不過過低密度放養對池塘空間的利用率低,單位時間內池塘回報率低,總體產量和效益不高,因此放養密度有一定的講究,一般精養塘建議放養頂塘量的20%左右為好(白鰱仔頂塘量參考數據見表1),立體養殖塘放頂塘量的10%-15%。頂塘量指的是達到該存塘量魚體生長會受到明顯的抑制,並不是魚塘的載魚量,因此一般要在達到頂塘量或者達到之前分批次來賣魚。如對於5000尾/斤的白鰱仔,頂塘量是150斤/畝左右,那麼對於精養白鰱仔的池塘則放苗密度為30斤/畝,即放15萬尾/畝比較合理。低密度放苗和合理密度放苗的養殖效益差異明顯,具體對比見表2。
&nbsp
表1&nbsp白鰱仔頂塘量參考數據

註:土鯪和麥鯪頂塘量大概是白鰱仔的1.5倍
&nbsp
表2&nbsp低密度放苗和合理密度放苗的養殖效益對比

(2)輪捕輪放是保證白鰱高產的前提,尤其對於精養白鰱仔的魚塘來說顯得更為關鍵。一般10-11月,平均每隔15-20天賣一次魚;12月-次年2月,平均每隔25-30天賣一次魚,3月和4月初再賣兩次魚,每次賣魚平均250斤/畝,整個冬季可以賣6-7次魚。
冬季白鰱仔模式中,如果將這些關鍵點都把握好的養殖戶,其畝產可高達1500-1800斤,同時餌料係數一般低於0.8,相對單純通過豬糞等來養殖白鰱仔,其產量提高明顯,同時效益增加很多。


文/圖&nbsp:徐偉輝(微信號xuweihui001)

(本文已被瀏覽 12397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靠譜說養殖,桂花魚的高產養殖小知識
    由於桂花魚的市場價格很高,所以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於是有很多養殖戶都想養殖桂花魚,但是養殖桂花魚是需要經驗的,沒經驗的新手往往收成不好,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寫給那些正在養殖桂花魚的新手,希望能夠幫助到您。一、養殖條件養殖桂花魚,首先要建設一個面積適宜的魚塘,一般魚塘的面積要在五畝左右才可以,面積小了我們也養不了多少條,面積確定下來之後就要開始砌池塘了,池塘的深度要在三四米左右,砌好之後要先灑點生石灰進行消毒,然後在將池塘衝洗一遍,在注入兩米左右深度的新水,以待備用。
  • 介紹桂魚的養殖技術與條件
    1.池塘飼養桂魚的餌料魚種類有:鰱鱅、土鯪、麥鯪、泰鯪、鯽魚、鯉魚等等種類,。根據桂花魚的生長規格和攝食量,用大於桂花魚池塘3-4面積的池塘來飼養生產充足的餌料魚以作餵養桂花魚。早期餌料魚:在準備放養桂花魚的池塘每畝預先投放鰱、鱅、土鯪、麥鯪、泰鯪、鯽魚等一定比例的魚苗作為桂花魚的早期餌料魚。
  • 廣東地區鱖魚成魚養殖模式介紹及效益分析
    鱖魚養殖現狀與發展方向全國養殖鱖魚規模與產量當屬廣東為最,湖北和江蘇次之,廣東畝產多在4000斤左右,同時養殖成功率相對較高,但成本也偏高;其他省份平均畝產多在1000-2000斤,養殖成本相對較低,但養殖成功率低,養殖技術差異明顯。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苗種退化,病害嚴重,養殖成本高風險大,冬季餌料魚難尋,用藥多食品安全問題。
  • 豔豔說養殖,桂魚的養殖技巧和管理技術
    下面就跟著小編來學習怎麼養活桂魚:一、飼料的選擇在池塘養殖桂花魚的餌料魚類型有:蚯蚓、麥鰱、鰱、鯉魚、鯉魚等,誘餌係數一般為3至5。根據生長規格和食物攝入量而定。通過培育足夠的餌料魚養殖桂花魚,因此池塘必須要大於桂花魚塘面積的3-4倍。
  • 養殖桂花魚過程中,這樣餵養,才能高質高產
    在本期的文章當中會講到關於桂魚在養殖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到的事項。桂魚這種魚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這種魚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說到的桂花魚,它的體型比較高,從側面看起來是比較扁的,背部有很大的突起,嘴看起來也比較大。
  • 桂魚養殖技術_種植養殖_土地資源網
    根據桂花魚的生長規格和攝食量,用大於桂花魚池塘3-4倍面積的池塘培育生產充足的餌料魚餵養桂花魚。1、早期餌料魚:在準備放養桂花魚的池塘每畝預先放養鰱、鱅、土鯪、麥鯪、泰鯪、鯽魚等魚苗(魚花)100-200萬尾,作為桂花魚的早期餌料魚。
  • 配合飼料養殖桂花魚獲得成功 能減少病害的發生
    這飼料,桂花魚吃!!!花都父子兵配合飼料養殖桂花魚獲得成功眾所周知,桂花魚只吃新鮮活魚,並且有逐食的食性,遇到死魚則食而吐之,異常「挑食」。飼料來源問題限制了桂花魚的養殖規模,使得桂花魚的售價一直居高不下。隨著消費需求的上升,不斷有技術團隊投身桂花魚飼料養殖的研究,但一直沒有辦法扭轉其食性。所謂高手在民間,在這春夏之交,廣州花都區的高冠榮、高卓豪兩父子精心配置的飼料終於成功撬開桂花魚挑剔的嘴,實現了人工配合飼料餵養。誘食劑是關鍵高家的養殖場在花都區赤坭鎮,面積不大,由養鴨場改造而來。
  • 山塘這個人用飼料養殖桂花魚,成活率預計8成!
    桂花魚 肉質緊實細嫩,口感爽滑 味道鮮美,魚香濃鬱,讓人齒頰留香 被譽為「淡水魚之王」 為魚中佳品
  • 淡水石斑魚高產養殖技術!趕緊收藏起來吧!
    淡水石斑魚是熱帶魚類,原產於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臺灣,為臺灣南部地區普遍的淡水養殖品種,1996年廣東、江西養殖單位從臺灣引入,具有生長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強等特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淡水石斑魚高產養殖技術吧!
  • 桂花魚應該怎麼養殖,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吧
    桂花魚其實就是鱖魚,又叫鰲花魚,是有鱗的肉食性魚類。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桂花魚是怎麼養殖的吧。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一般為2-4畝,水深2米左右,以長方形為主,水質清新,水底泥少或無,排灌增氧設備齊全2.餌料魚培養。根據適口性好、經濟成本低的原則,可以選擇鰱魚、白鯽、鈍吻鯛、鰱魚和鰱魚等魚苗作為餌料魚。
  • 如何養殖桂魚?在養殖桂魚的時候這幾個養殖技術,你知道麼?
    如何養殖桂魚?在養殖桂魚的時候這幾個養殖技術,你知道麼?一些普通的豬肉根本就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精神以及口感上的需求,所以很多人便逐漸開始轉移到了養殖魚類的行業當中,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行業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那麼應該如何養殖桂魚?在養殖桂魚的時候的這幾個養殖技術你知道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青魚高產養殖方法技術有哪些?養殖前景如何?和草魚比哪個貴?
    青魚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它是重要漁業資源湖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對象,為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那麼你知道青魚高產養殖方法技術有哪些嗎?養殖前景如何?和草魚比哪個貴呢?一、青魚高產養殖方法技術1、池塘準備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無汙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之間,面積5畝~10畝,池埂堅實,不漏水滲水,陽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較少。
  • 淡水高產養殖模式-鱖魚、叉尾、羅非、武鯧魚的養殖技術
    三是麥穗魚、鱝皺、鱉鰷等小型魚類,繁殖次數多,幼魚數 周內長成性成熟魚類。因此在鱖魚池投入一批野雜魚,可在短 期內形成繁殖種群。這些魚的魚花、魚苗、幼魚都可補充餌料 魚之不足。 基本投餌方法是:鱖魚在3月份~4月份。水溫上升時開 始捕食,此時應及時投放餌料魚,品種以鰱、鱅、鯿、鯪、鯽為 主,數量是鱖魚放養量的4倍~5倍,一次放足·3個月~4個 月不用補進。7月份~9月份。
  • 桂花魚的養殖技巧,新手養殖過程中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項
    對於在餐桌上也是人們比較常見的一種魚類,一般餐桌上松子桂魚最為出名,一些養殖人員也就看到了市場上對於桂魚的需要,所以就通過養殖的方式進行養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一年的努力,獲取一定的收益,但是在養殖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下面就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1,關於飼料魚的選擇與培養。
  • 如何掌握養殖桂魚的技術要點?看完這幾點的你,相信一定有所了解
    如何掌握養殖桂魚的技術要點?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在養殖桂魚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怎樣的技術要點。首先就是對於飼料魚的選擇。如今人們都會採用池塘來作為桂花魚的生長環境,而飼料魚最主要的種類包括鯉魚和鯽魚等等,根據如今桂花魚在生長方面所展現出來的一種規格和攝取量,因此餌料魚一定要選擇大於池塘三倍或者是四倍左右的存在,這樣餵養出來的桂花魚才能夠達到最合理的密度。
  • 黃顙魚池塘養殖技術
    黃顙魚池塘養殖技術出處:四川農村日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7-11-13 11:06:00在春初放養季節即將到來的時候,筆者走訪成都水產技術推廣站楊壯志,請他講解了黃顙魚的池塘養殖技術。  近年來,天然水域中的黃顙魚數量銳減,目前基本上都是通過人工養殖來滿足市場需求。池塘養殖黃顙魚,大致有主養和套養兩種形式,現就相關技術作分別介紹,供大家參考。
  • 桂花魚(鱖魚)病毒流行特點及防治技術介紹
    桂花魚(鱖魚)病毒流行特點及防治技術介紹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綜合 作者:不詳 水產養殖網 2013-09-22 15:41:00病原具有垂直傳播的特性,通過鱖魚親魚攜帶病原越冬並傳給子代。疫區鱖魚攜帶病毒率高,正常情況下病毒在魚體內處於潛伏狀態,當受到外來刺激時才引起機體病變。氣溫是鱖魚病毒致病的限制因子,水溫約20℃以上可發病,低溫時病毒受抑制。氣候突變、水質惡化、細菌和寄生蟲等病原感染以及近親繁殖種質退化,餌料魚營養不平衡,管理不善如用藥不當、餌料魚未經消毒、投放量過大等,均可成為病毒致病的誘發或協同因子。
  • 大閘蟹養殖高產技術
    1、池塘修建養殖大閘蟹的池塘要選擇水質好、進排水方便的地方進行建塘,保持地質為黏*,在養殖前,要使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消毒,因為大閘蟹有著很強的攀爬能力,需要在池塘四周設置防逃設施,可以使用水泥磚牆、玻璃鋼圍欄。
  • 跟白鰱只差一個字,價格卻是白鰱的一倍,一到冬季就供不應求
    到底:跟白鰱只差一個字,價格卻是白鰱的一倍,一到冬季就供不應求 日常食用的淡水魚相當的豐富,最富盛名的莫過於是傳統的「四大家魚」,這四大家魚一直以來也是主要的人工養殖品種,養殖歷史悠久,養殖品也很受大眾的喜愛,這傳統的四大家魚包括: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
  • 池塘中如何來養殖鱖魚?看看高手是怎麼養桂花魚的
    鱖魚也被叫做是桂花魚,因肉質細嫩豐滿,味道鮮美沒有小刺,營養豐富等特點,被稱為是魚中上品,自古就被列為名貴魚類之一。鱖魚是我國的淡水魚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平原的江河湖泊中,特別是江蘇,浙江,湖北等地,有了一定的生產規模。